细纱.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4234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细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细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细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细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纱.docx

《细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纱.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纱.docx

细纱

第七章细纱

内容和要求:

&了解细纱工序的任务、牵伸、加捻及卷绕机构的作用,

&掌握细纱加捻与卷绕原理。

&掌握细纱的牵伸工艺以及影响细纱质量的主要工艺参数及调节方法。

&了解和掌握细纱断头的规律和实质、纱线张力与细纱断头关系,减少细纱断头的措施。

难点和重点:

&细纱的牵伸工艺,减少细纱断头的措施。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和现场教学相结合,以及课堂讨论。

计划学时:

8学时

第一节   概述

一、细纱工序的任务

Ø牵伸:

将粗纱牵伸到所要求的特数。

Ø加捻:

给牵伸后的须条加上适当的捻度,赋予成纱以一定的强度、弹性和光泽等物理机械性能。

Ø卷绕:

将细纱卷绕成管纱,以便于运输和后加工。

二、国产细纱机的发展

Ø第一代细纱机:

1291、1292、1293。

50年代

Ø第二代细纱机:

A512、A513。

70年代

Ø第三代细纱机:

FA502—FA508,FA518、F1508、FA541、FA541A等。

80年代

三、细纱机的工艺流程

 

第二节  细纱机的牵伸机构及牵伸工艺

一、牵伸机构的主要元件

Ø牵伸罗拉20号钢渗碳淬火或45号钢高频淬火,要求表面硬度HRC78~81.5,中心层保持良好的韧性,达到既耐磨又能校正弯曲。

Ø胶辊两锭组成一套,由皮辊铁壳、包覆物(丁腈胶管)、皮辊芯子及皮辊轴承组成。

硬度为邵氏A72以下的称为低硬度皮辊,73~82的称为中硬度皮辊,82以上的称为高硬度皮辊。

低硬度皮辊俗称软弹性皮辊,一般硬度为邵氏A65(3~5),表面处理用专用涂料层,具有硬度低、弹性高、变形小、纺纱性能好等特点,成纱条干CV值可降低0.5%~1.5%。

Ø胶圈三层粘合而成。

①外层是伸长层。

直接和纤维接触,表面光洁,并有一定的弹性和摩擦系数,以便有效地控制纤维运动;

②内层是压缩层。

直接与罗拉、销子接触,要求光洁、富有弹性、耐热、耐磨;

③中层是补强层。

利用棉或化纤作筋,以提高胶圈的强度、减少伸长。

Ø

胶圈一年左右更换一次。

Ø销子弹性摆动上销和阶梯形下销。

Ø集合器收缩须条宽度、减小加捻三角区宽度,使成纱结构紧密、毛羽减少、强力提高;同时,阻止须条边纤维的散失,减少飞花、缠绕、断头并节约用棉。

Ø隔距块尼龙隔距块使上、下销间保持一定的隔距,简称原始隔距。

Ø

Ø

二、牵伸机构的加压装置

加压装置的类型有:

Ø重力加压

Ø磁性加压

Ø弹簧加压

优点:

结构紧凑、轻巧、吸震好、机面负荷轻且加压大等。

缺点:

使用日久弹簧压力有衰减现象,压力稳定性与胶辊对罗拉平行度尚不够理想。

Ø气动加压

优点:

属软弹性加压,吸振性强,适合高速,它克服了弹簧易衰退的缺陷,压力稳定,调压方便。

缺点:

对气囊的密封性及弹性、强度要求很高,对杠杆传递机构的精度也比弹簧摇架要高。

三、细纱机的牵伸工艺配置

1、自由区长度a

Ø定义:

上销或下销前缘到前钳口的距离。

Øa对牵伸的影响:

a小时,皮圈钳口对纤维的控制能力强,纤维变速点向前钳口集中,有利于成纱条干均匀;a过小,牵伸力太大,易出硬头。

Ø选择依据:

纤维长度、整齐度;

纺棉:

a=11~14mm;

棉型化纤:

a=12~16mm;

中长化纤:

a=14~18mm。

Ø调整方法:

改变罗拉隔距。

2、皮圈钳口隔距

Ø在没有纱条通过时,皮圈钳口处上销与下销间的距离。

Ø对牵伸的影响:

Ø的确定:

根据细纱特数的大小而定,一般为2.5~4.5mm。

3、后区牵伸倍数

Ø种类:

有两类工艺路线可供选择

第一类工艺路线:

后区牵伸倍数较小,在1.02~1.5倍;它以可分为针织工艺路线(牵伸在1.02~1.2)和机织工艺路线(牵伸在1.2~1.5)。

第二类工艺路线:

后区牵伸倍数较大,在2~3倍。

Ø选择:

第一类工艺路线:

适用于一般情况。

第二类工艺路线:

适用于①粗纱的均匀度很好、②纤维整齐度好、③总牵伸倍数大、④细纱质量无特殊要求。

4、粗纱捻系数

粗纱捻系数对细纱机后区牵伸有一定影响。

Ø后牵伸区中粗纱捻回的变化:

用切断称重法得到牵伸区纱条的变细曲线n(x)及捻度变化曲线t(x)。

由此可知,捻度的变化与变细曲线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自后钳口到中钳口有捻回损失;随着后牵伸倍数的增大,捻回损失增大。

Ø捻回重分布:

当后区牵伸倍数超过1.5及粗纱捻系数较大时,纱条上的捻回会向中钳口较细的纱条上移动,使靠近中钳口纱条上的捻回增多,靠近后钳口纱条上的捻回减少,这种现象称为捻回重分布现象。

捻回重分布现象使中部的摩擦力界下降,纱条变松,纤维提前变速,对成纱条干不利。

Ø粗纱捻回的利用:

为了利用粗纱捻回产生的附加摩擦力界,有效的控制纤维的运动,粗纱的捻系数必须与后区的牵伸倍数很好的配合。

后牵伸倍数在1.5倍以下时,后牵伸倍数小时,则粗纱捻系数小;后牵伸倍数大时,则粗纱捻系数大。

配置情况见表2。

表2

后牵伸倍数

粗纱捻系数

1.25~1.36

95~105

1.36~1.50

100~110

5、罗拉握持距

Ø罗拉握持距与牵伸的关系:

Ø确定罗拉握持距时考虑的因素:

纤维长度、喂入粗纱定量、粗纱捻系数、车间温湿度等。

Ø罗拉握持距≈罗拉中心距=L品+11-15mm

6、皮辊加压

考虑因素:

纤维长度、牵伸型式、纤维类型等。

加压量见表3。

表3单位:

N/2锭

前皮辊

中罗拉

后罗拉

100~150

60~100

60~140

棉型化纤

140~180

100~140

100~180

四、细纱机牵伸装置的类型

ØSKF牵伸

ØV型牵伸

ØR2P牵伸

ØHP牵伸

 

第三节   细纱的加捻与卷绕

一、细纱的加捻过程

(一)加捻卷绕过程

Ø细纱的加捻

Ø细纱的卷绕

(二)纤维在成纱(加捻)过程中的转移

外层纤维受到的张力大,有向内层转移的趋势,内层纤维受到的张力小,易被挤出到外层。

纤维在纱条中的分布与纤维性能有关:

Ø纤维细长:

易分布在内层;

Ø纤维粗短:

易分布在外层;

Ø纤维初始模量大:

易分布在内层。

(三)细纱捻系数与捻向的选择

1、细纱捻系数的选择

捻系数越大,细纱捻度越大,细纱强力越高,细纱断头越少,但手感发硬,细纱产量越低。

细纱捻系数应根据产品用途及细纱的质量要求而定。

①经纱与纬纱:

经纱因在织造过程中承受张力与摩擦,强力要求高,捻系数需大些;纬纱在织造过程中承受张力较小,过大的数易出现纬缩疵点,捻系数应小些。

一般同特数相比经纱比纬纱高10-15%。

②针织用纱的捻系数低于机织用纱,一般与接近于纬纱的捻系数。

因为一般针织物要柔软。

③棉毛衫用纱的捻系数较低,

④汗衫要求有凉爽感,捻系数略大些。

⑤起绒织物与捻线用纱的捻系数较小。

⑥细纱的越细时,则捻系数应偏小。

因纱细时,纤维根数少,强力低。

一般捻系数在330~400。

2、细纱捻向的选择:

一般选用Z捻,在化纤混纺时,为了使织获得不同的风格,常使用不同的捻向。

二、细纱机加捻卷绕元件

1、锭子

Ø作用:

带动筒管转动。

是加捻卷绕的主要元件。

Ø对锭子的要求:

①振动要小,以适当高速;一般要求空锭振幅小于0.08mm。

满纱振幅小于0.04mm。

②动力消耗小,噪音要低。

③结构简单,便于维修与保养。

④使用寿命长。

Ø锭子结构:

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锭杆:

顶部与筒管相配合;下部与锭油杯相配合;中部安装锭盘。

②锭盘:

是锭子的传动件,由锭带传动。

③锭脚:

是锭子的支承。

④锭钩:

防止锭子上跳,拔管时不让锭杆拔出。

 2、筒管

Ø作用:

卷绕纱线;通过纱线带动钢丝圈转动。

Ø分类:

按用途分:

经纱和纬纱

按材料分:

木质管:

造价高,结构不太均匀,但高速时不易变形。

塑料管:

造价低,结构较为均匀,但高速时易变形。

Ø筒管的长度与直径:

经纱管:

长度由钢领板的升降全程而定,直径为钢领直径的40%-45%。

纬纱管:

长度与直径由梭子的内腔长度和宽度而定。

3、钢领

Ø作用:

是钢领的跑道

Ø对钢领的要求:

钢领的截面形状要适合钢丝圈的高速回转;

跑道表面要有较高的硬度和研磨性能,以延长寿命;

跑道表面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获得稳定的摩擦性能。

Ø钢领的分类:

平面钢领普通钢领:

如PG2型

钢领高速钢领:

如PG1/2型

锥面钢领:

如ZM-6型

Ø高速钢领与普通钢领的比较

高速钢领的内跑道与钢丝圈的接触位置高、接触面长(平稳运行);

高速钢领的边宽较狭小,如PG2型为4,PG1/2型为2.5;

高速钢领的颈壁较薄,如PG2型为0.9,PG1/2型为0.45。

Ø钢领的编号与规格

PG□-□□□□

平面钢领外径(mm)

内径(mm)

边宽代号:

1为3.2,2为4,3为2.6

5、钢丝圈

Ø作用:

完成加捻;调整气圈张力与形态。

Ø对钢丝圈的要求

其几何形状应与钢领跑道形状正确配合;

与钢领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富有弹性而不变形。

Ø钢丝圈的圈形:

有四种

第一种为C型,用C表示,如G和GS型;

第二种为椭圆形,用EL表示,如O、GO、FO;

第三种为平背椭圆形,用FE表示,如CO、FU;

第四种为矩形,用R表示,如7506。

Ø钢丝圈的号数及其系列

①钢丝圈的号数:

100钢丝圈的重量克数。

重于1号的依次为1、2、3…30,号数越大,钢丝圈越重;

轻于1号的依次为1/0、2/0…30/0,2/0比1/0轻。

②部分钢丝圈的号数与重量见下表

号数

30

4

3

2

1

1/0

2/0

3/0

30/0

G型

48.6

8.42

7.78

6.82

5.83

5.18

4.53

4.05

 

O型

47.6

8.42

7.78

6.82

5.83

5.18

4.54

3.89

0.45

GS

 

8.42

7.78

6.82

6.48

5.83

5.18

4.86

0.32

③钢丝圈的走熟期:

钢丝圈上车后与钢领磨合时间。

在走熟期内,钢丝圈飞圈多,断头多。

走熟期时间的长短与钢丝圈型等因素有关。

6、导纱钩

7、隔纱板

第四节细纱的成形

一、细纱卷绕过程

1、对管纱成形要求:

卷绕紧密,层次清楚,高速退绕时不纠缠。

2、细纱的卷绕方式:

圆锥形卷绕。

3、细纱的卷绕过程

Ø钢领板短动程升降一次,绕纱两层。

Ø钢领板上升时绕纱密称为卷绕层;钢领板下降时绕纱稀称为束缚层。

Ø钢领板每次升降之后上升一定距离,称为钢领板的级升。

Ø管底成形部分,每层纱卷绕高度和级升渐大;管底成形结束后,每层纱卷绕高度和级升为一常数。

Ø管纱成形角为γ/2=12.5~140。

4、对钢领板的运动要求

5、细纱机的卷绕方程

Ø卷绕速度

Ø升降速度

二、细纱机的成形机构

1、钢领板短动程运动

2、钢领板的级升运动

3、管底成形

 

第五节   降低细纱的断头率

一、降低细纱断头的意义

断头越多,成纱质量越差,细纱产量越低,劳动强度越大,用棉量越大

二、细纱断头分析

(一)细纱断头率指标

Ø断头率的概念:

细纱千锭时的断头数。

Ø断头率指标:

细纱断头数的部颁标准为:

纯棉纱为50根;8特以下的纯棉纱70根;涤棉(65/35)混纺纱为30根。

(二)细纱断头的分类

Ø成纱前断头

Ø成纱后断头

(三)成纱后断头的基本规律

Ø一落纱中细纱断头的分布:

小纱最多,大纱次之,中纱最少,其比例为5:

3:

2.

Ø成纱后断头多发生在纺纱段,钢领与钢丝圈段较少,气圈段极少。

Ø正常生产中绝大部锭子不出现断头,个别锭子出现重复断头。

Ø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