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21986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2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吉林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吉林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吉林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吉林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docx

《吉林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docx

吉林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吉林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谣谚语,是人们世世代代的生活经验的高度总结与卓越智慧的长期积淀,有着极为丰富、深厚的内涵,是极富特色的传统民间文化的形式之一。

   两宋时期的民间谣谚中,有大量的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

宋人认为:

“为官之要,曰廉曰勤。

”岳飞更是直率地指出: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至于名相范仲淹,则其境界更高。

他提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心做官,莫营私利”。

这些至理名言,后多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转化为歌谣民谚。

   另外,当时还有劝廉、守廉的民谣。

例如:

世常羞贫贱,贫贱非我羞;人人为官莫敛财;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些或诗或歌的民谣,代表了广大民众希望官场廉洁、官员廉正、不奢侈、莫敛财的良好愿望。

   据传,当时民歌谣谚中还广为流传着宋真宗写的《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诗歌中既有劝人勤学苦读的用意,也将读书、做官、发财之间的关系写得清楚明白。

但不论怎么说,学而优则仕,总比不学无术、只顾投机钻营和贪赃枉法要好。

因此,时人又唱道:

谁不爱,黄金屋;谁不羡,千钟粟。

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官去贪污;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

   两宋时期,大量的民谣谚语表达了人们对贪官污吏的愤恨,尤其是对北宋末年童贯、蔡京、朱勔等人的切齿之恨。

如贪官朱勔受宠,仅家奴即有百余人封官赐爵。

其中受金带者就有数十人。

当时民谣说:

金腰带,银腰带,赵家世界,朱家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以贪污勒索的钱财而换取的腰带到手后,又被高价转卖,从而大获其利。

因此,人们对贪赃枉法之徒愤慨至极,认为“打破筒(指童贯),泼了菜(指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

   有些诗歌民谚还揭露了贪官的罪恶与崇拜金钱的无耻嘴脸。

南宋初,大将张俊所领士兵因自臀而下,文刺至足,故有“花腿军”之名。

然而,这些花腿军成了他的私仆。

他役使这些“花腿”搬运花石,在杭州为他修盖太平楼。

当时民谣道:

“张家寨里没由来,使他花腿抬石头,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

   贪官污吏无耻,他们崇尚“欲得富,须胡做”之道。

其中,王黼尤为突出,他公然把各种官职按不同等级定价出售。

于是,人们为他编了顺口溜:

三千索,直秘阁;五千贯,擢通判。

以致大官大贪,小官小贪,甚至无官不贪。

官吏贪污,实同盗贼,有时,贪官为害甚至倍过于贼。

   在西夏的反贪文化中,同样有许多哲理性、思想性、文学性三者兼具的民谣谚语。

如对贪官污吏追逐升官发财、贪婪成性、唯求享受的寄生生活抨击:

“又穿华服,又贮财宝,不用借债;官爵已升,宫室已成,不缺用品”;“户户紫衣不缫丝,人人为官莫敛财”!

再如:

“世上正事三件:

“畜牧、耕作和商贩;天下坏事三件:

骗盗、贪索和赌钱。

”这其中,既有控诉,也有讽刺,还有劝善戒恶等。

(选自王春瑜《简明中国反贪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宋初,大将张俊让“花腿军”做他的私人仆从,为他搬运花石,为他修楼盖屋。

当时就有民谣揭露了他的无耻嘴脸与罪恶。

B. 名将岳飞等人的为官之说,名相范仲淹的至理名言,也有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这些名言后多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转化为歌谣民谚。

C. 宋朝贪官污吏崇尚“欲得富,须胡做”之道,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不贪。

王黼甚至公然把各种官职按不同等级定价出售。

D. 两宋时期的民间谣谚,内容都是倡导廉洁、颂扬廉政,同时也表现出人们对贪官污吏的严厉谴责与愤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当时民歌谣谚中广为流传的宋真宗的《劝学诗》,虽有劝人勤学苦读的用意,但也将读书、做官、发财之间的关系功利化了。

B. 两宋时期有大量的倡廉、颂廉、劝廉、守廉的民谣,这些民谣代表了广大民众希望官场廉洁、官员廉正、不奢华、莫敛财等良好愿望。

C. 两宋时期,大量的民谣谚语表达了人们对贪官污吏的愤恨,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人人为官莫敛财”等。

D. 民谚“又穿华服,又贮财宝,不用借债;官爵已升,宫室已成,不缺用品”抨击了西夏贪官污吏的贪图享受、贪婪成性、贪逐升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宋时期,人们用民谣谚语赞颂清官廉政,谴责贪官污吏,揭露社会黑暗,控诉贪污无耻,反映民众辛酸,对当今的反贪文化颇有影响。

B. 同为民谣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与“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对待功利的态度却是有区别的。

C. 童贯、蔡京、朱勔、王黼等贪官污吏行径卑劣无耻,引得百姓切齿愤恨,百姓用民谚控诉、讽刺、抨击,揭露了他们的无耻嘴脸。

D. 西夏反贪文化中的民谣谚语也包含许多哲理性、思想性、文学性三者兼具的内容,其中有控诉,有讽刺,也有劝善戒恶,表现了百姓的好恶与褒贬。

【答案】

(1)D

(2)C

(3)A

【解析】【分析】

(1)D项原文“两宋时期的民间谣谚中,有大量的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

”而不是“内容都是倡导廉洁、颂扬廉政”。

故选D。

(2)“当时还有劝廉、守廉的民谣。

例如:

世常羞贫贱,贫贱非我羞;人人为官莫敛财;……”可知C项“人人为官莫敛财”是论证劝廉、守廉的而不是“表达了人们对贪官污吏的愤恨”。

故选C。

(3)A项“对当今的反贪文化颇有影响。

”说法于文无据。

故选A。

故答案为:

⑴D;⑵C;⑶A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

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第三步,逐项和原文对照,确定答案。

(2)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互联网和科技与教育的结合不是新鲜事,近几年被不断提及的在线教育就是很好的例子。

2016年又有一种新鲜形式迅速崛起一一直播课。

直播其实是在线学习的一种形式,在互动性和教学效果上可以说完胜录播,成为当下最热门的K12辅导和学习形式。

所谓K12教育,“K”代表Kindergarten(幼儿国),“12”代表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12年中小学教育。

   对于K12消费者群体而言,因为每天上学、放学,学习的时间相对固定为晚上,在线直播是比较适合的模式。

此外,教育机构之所以都瞄准教育直播课,还有一个原因是直播是当下比较靠谱的变现方式。

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近7成家长会给孩子购买直播课,也从侧面反映了直播课被家长和学生接受的程度很高。

   直播课巨大的市场需求,在2016年促使一大批教育直播机构出现。

   传统教育机构,如新东方,在2016年7月成立子公司北京东方优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在线直播课为核心主营业务,辅以在线一对一课程、私播优选(录播课)等授课方式。

还有“好未来”,2016年,以录播为主的“学而思网校”转型直播+辅导模式,与其旗下另一产品“海边”分别开展直播业务。

截至2016年8月31日,好未来旗下的学而思网校覆盖城市超过40个,学员数量在40万左右,占到总学员数的23%。

在线下教学中心无法覆盖到的四五线城市,新东方和好未来都在尝试以在线特别是直播的方式渗透,触达更多的用户。

   一些新兴教育平台也推出了直播课程抢占直播市场,如猿题库更名为猿辅导、发力在线直播课、作业帮推出“果园直播课”、学霸君推出“不二课堂”等,甚至以游戏赛事直播出身的斗鱼也推出“鱼教鱼乐教育频道”,希望能在教育直播中分一杯羹。

   直播时代,最关鍵的是老师。

“网红教师”似乎成了直播的最大看点之一,也成了学生选择直播课程重要的参考。

而网红教师不仅是对传统教育行业的变革,也成为K12教育机构的主打牌之一,很多直播课就是在发展网红教师这一思路下争取更多的用户和利润,如猿辅导开出20-50万年薪招聘全职教师,发力K12直播大班课;作业帮的“果因直播课”,也是主打名师牌等。

猿辅导联合创始人帅科认为,相比线下辅导机构,直播课可以不需要很多老师,老师的利用效率会更高。

对于K12教育机构而言,只需要去选择最优秀的老师,给予强化培训。

   (摘自搜狐教育《2016中国教育行业白皮书》,有删改)

材料二

   选择直播课的原因

   直播课效果如何

   (摘自搜狐教育“2016年度消费者调查”)

材料三:

   在教师节前一天,“藏狂老师”创始人张浩在媒体见面会上,公开披露了平台运营数据:

“疯狂老师”8月份完成课耗金额1.07亿元。

张浩表示,“疯狂老师”的创立目标是改变中国教师的生存状态,而O20的决胜点就在于老师的生存状态。

在媒体见面会上,张浩公布了8月份教师的收入数据:

平台教师平均收入27936元,平台前30%教师平均收入75423元。

“高薪,是对老师起码的再重。

更准确地说,高薪是对优秀老师起码的尊重。

”张浩说。

近日,“疯狂老师”从平台里选出数十位优秀教师进京参加“超级名师成长营”,通过学习、研讨等形式,夯实老师的专业知识以及拓展眼界。

正因为高薪和发展空间,张浩表示,机构老师高开机构,选择平台化生存已成为趋势。

   (摘自网易教育频道专稿《疯狂老师张浩:

高薪是对老师起码的尊重》,有删改)

材料四:

   在新一轮的在线教育融资热潮中,K2领域融资的次数和规模都远超其他在线教育的细分领域,特别是学业辅导、英语教育这两个赛道已跑出头部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在2017年7月,猿题库融资额度达到1.2亿美元;8月14日,作业帮宣布完成1.5亿美元的C轮融资;近一周后的8月23日,在线外教英语品牌VIPKID宣布获得2亿美金D轮融资。

在线教育领域的融资金额在不断刷新纪录。

不过,资本市场涌向互联网+教育,并非代表目前阶段的在线教育就是一门好生意。

根据央视财经在报道中提供的调查数据,这个火爆行业却面临着70%的企业存在亏损的窘境。

   (摘自“每日经济新闻”《在线教育今年已融资75亿却有七成企业深陷亏损泥潭》,有删改)

(1)下列对“在线直播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兴起的教师在线上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实时授课和辅导的一种教学形式。

B. 互联网+科技和教育环境下的一种新鲜事物,在互动性和教学效果上完胜录播模式。

C. 是当下最热门的K12教育辅导和学习的转型趋势,是线下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

D. 在线下教学中心无法覆盖到的四五线城市,经过努力,在线直播将触达更多用户。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在线直播是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因为适合学生和家长的要求而备受教育机构追捧。

B. 在线直播对授课老师业务水平的要求很高,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和家长的选择。

C. 网红教师的高收入会刺激老师选择平台化生存,影响到机构乃至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

D. 七成企业深陷亏损表明在线教育并非一门好生意,资本大量涌入有很大的盲目性。

E. 从2017年融资的情况看,在线直播课必将成为将来教学机构教学辅导的主流形式。

(3)根据上述材料,给教育机构提出保障在线直播课良性发展的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答案】

(1)A

(2)B,C

(3)①吸引高水平教师加盟,并加强培训,打造网红教师。

因为“网红教师”是直播的最大看点之一,也成了学生选择直播课程的重要参考,而老师看重的是高薪和发展空间。

②把市场推广重点放在教育落后地区或溥弱学校、因为学生和家长选择在线直播课的主要原因是享受本地没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和相对便宜的价格。

③要把教师的薪酬和教学效果挂钩,从而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从直播课的效果看,没有明显变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占大多数,这是很致命的。

④网上直播与其他辅导形式相结合。

线上直播课的优点是互动交流和费用低廉,最大问是是对所讲知识的督促、现固、落实,应采取多种形式,比如线下辅导、一对一线上辅导、录播课等,力求不增加或少増加家长的经济负担,又能将直播课所讲知识落实。

⑤争取更多融资。

七成企业亏损的事实表明,线上直播课近期还无法实现大规模盈利,烧钱培育市场的模式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谁的实力雄厚,谁就会笑到最后。

【解析】【分析】

(1)选项A,“线上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实时授课”理解有误。

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在线直播课不一定是一对一。

比如材料一中的K12直播大班课。

故选A。

(2)选项A,对原因分析有误。

教育机构追捧的主要原因除了市场潜力巨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直播是当下比较靠谱的变现方式。

选项D,原文是“资本市场涌向互联网+教育,并非代表目前阶段的在线教育就是一门好生意”。

注意“目前阶段”这一限制。

选项E,“在线直播课必将成为将来教学机构教学辅导的主流形式”枉加推断。

教学机构教学辅导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将来两者谁是主流现在还不好下结论。

故选BC。

(3)根据对题干的把握,考生可以结合对材料的理解,给教育机构提出如下的建议:

直播时代,最关鍵的是老师。

“网红教师”似乎成了直播的最大看点之一,也成了学生选择直播课程重要的参考。

“疯狂老师”的创立目标是改变中国教师的生存状态,而O20的决胜点就在于老师的生存状态。

在媒体见面会上,张浩公布了8月份教师的收入数据:

平台教师平均收入27936元,平台前30%教师平均收入75423元。

“高薪,是对老师起码的再重。

在新一轮的在线教育融资热潮中,K2领域融资的次数和规模都远超其他在线教育的细分领域,特别是学业辅导、英语教育这两个赛道已跑出头部企业。

故答案为:

⑴A;⑵BC;

⑶①吸引高水平教师加盟,并加强培训,打造网红教师。

因为“网红教师”是直播的最大看点之一,也成了学生选择直播课程的重要参考,而老师看重的是高薪和发展空间。

②把市场推广重点放在教育落后地区或溥弱学校、因为学生和家长选择在线直播课的主要原因是享受本地没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和相对便宜的价格。

③要把教师的薪酬和教学效果挂钩,从而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从直播课的效果看,没有明显变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占大多数,这是很致命的。

④网上直播与其他辅导形式相结合。

线上直播课的优点是互动交流和费用低廉,最大问是是对所讲知识的督促、现固、落实,应采取多种形式,比如线下辅导、一对一线上辅导、录播课等,力求不增加或少増加家长的经济负担,又能将直播课所讲知识落实。

⑤争取更多融资。

七成企业亏损的事实表明,线上直播课近期还无法实现大规模盈利,烧钱培育市场的模式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谁的实力雄厚,谁就会笑到最后。

【点评】

(1)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

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何春秋时代成为中国文化突破的关键时期?

引发这次文化突破的主体是谁?

   殷商、西周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央王朝拥有绝对的文化主导权,掌握知识的祝、卜、史、宗等“王官”环绕在最高统治者身边为他服务。

在浓重的神巫色彩的笼罩之下,春秋以前文化观照的核心其实是“治政”之术。

中国文化的若干基因那时渐次生成,如对祖先的崇拜,对象征性仪式的重视,对天帝的敬畏,对社会等级秩序的追求,等等。

春秋时期,文化下移,形成了所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

春秋时代的主题是诸侯争霸,国力强盛与否成了生死存亡的关键。

如此严酷的形势之下,各国的执政卿大夫都拼命汲取前代的政治经验和统治智慧,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因此《尚书》《诗经》《周易》等典籍受到重视。

“王官之学”于贵族阶层普泛化,迅速变成了执政卿大夫阶层的思想武器。

   那时的执政卿大夫阶层无论是讨论国事还是进行外交,都要对这些经典随时加以征引。

从《左传》和《国语》对《尚书》援引的内容看,主要是围绕着“礼”展开,落脚点在“德”。

在春秋时代的执政卿大夫看来,要想维持国家稳定,就要维护等级差别,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使民”;维护秩序的方式是“礼”,以“礼”行“政”,才能保持和谐的局面;而要维护“礼”,就要落实于“德”,没有“德”的维护,“礼”就难以生根,难以延续。

春秋时代,《诗》被纳入到“礼”的范畴之内,由“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可以看出。

无论是《尚书》还是《诗》,都是当时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文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

既是政治文化的思想资源,也是藉此发展政治文化的跳板。

“礼”是春秋时期最为核心的文化概念。

   春秋时期还是中国文化走向世俗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春秋时期中央王权更为衰落,面对天下大乱的局面,某些统治者表现出对“天”的怨恨和质疑。

很多人开始认识到所谓的“天命”“帝”或“上帝”的支撑有点靠不住,宗教文化开始动摇,现实世界受到更大关注。

而春秋执政卿大夫更自觉地将关注的焦点从“天”上移到“地”上,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现实统治智慧上,因此政治文化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儒家的那些基本文化观念都已经形成,只是在春秋末年孔子出现以后,通过《论语》以及《春秋》把这些观念加以明确化、固定化和理论化;特别是引入了“仁”学观念,为“礼”文化找到人性基础,为“礼”文化的合法性提出了非常有力的证明。

可以说孔子是中国“礼”文化的集大成者。

   春秋时代诸侯分裂造成了政治的混乱,却为思想的多元化提供了条件。

齐国杰出政治家管仲以强烈思想个性开辟了“法家”的一个源头。

管仲作为国相看到了“礼”对于维护整个社会秩序的重要意义,但是通过道德和舆论来支撑过于乏力,因此他把“法”作为强有力的支撑。

此时还崛起了另一个思想家老子。

老子的思想也是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文化参照,主张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讲究“无为而治”,开启了自觉的生命意识。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祖先的崇拜、对天帝的敬畏、对社会等级秩序的追求等中国文化的基因,在春秋时代由于文化下移而被社会否定。

B. 《尚书》《诗经》等典籍,是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它不仅是政治文化的思想资源,也是发展政治文化的跳板,更是贵族阶层重视的思想武器。

C. 儒家思想形成于孔子之前,孔子通过《论语》《春秋》将“礼”的概念明确化、固定化和理论化,并且引入“仁”的概念,从而成为儒家的集大成者。

D. 春秋时期呈现了思想多元化的状态:

管子以强烈思想个性开辟了法家的一个源头;老子讲究“无为而治”,开启了自觉的生命意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分别列举春秋以前与春秋时期的文化状况,论证了各国执政卿大夫凭借着普泛化的“王官之学”,成为引发这次文化突破的主体的观点。

B. 文章第三段与第四段是因果关系,论述了春秋时期是以“礼”为核心的关键时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俗化的重要转折点。

C. 文章在提出春秋时代为何成为中国文化突破的关键时期、引发这次文化突破的主体是谁两个疑问后,从文化和政治两个角度进行了论述。

D. 文章论证有理有据,如引用《论语》中“不学《诗》,无以言”,来论证春秋时期《诗》被纳入“礼”的范畴这一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是春秋时期最为核心的文化概念,是维护国家秩序的方式。

在《论语·侍坐》一文中孔子道出哂子路的原因“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就证明了这一观点。

B. 孔子出现后,“仁”学观念的引入,不仅为“礼”文化找到了人性基础,也为“礼”文化的合法性提出了有力的证明,因而《论语》中说“克己复礼为仁”。

C. 春秋时期执政卿大夫关注的焦点从“天”上移到“地”上,更关注现实世界,导致了某些统治者对“天”的怨恨和质疑。

D. 春秋时代的执政卿大夫认为:

只有维护等级差别,才能很好地“使民”;只有以“礼”行“政”,才能保持和谐的局面;只有落实于“德”,才能使“礼”生根、延续。

【答案】

(1)D

(2)B

(3)C

【解析】【分析】

(1)选项A,“在春秋时代由于文化下移而被社会否定”原文没说否定,原文说的是:

中国文化的若干基因那时渐次生成,如对祖先的崇拜,对象征性仪式的重视,对天帝的敬畏,对社会等级秩序的追求,等等。

选项B,“是贵族阶层重视的思想武器”错,原文说的是:

“王官之学”于贵族阶层普泛化,迅速变成了执政卿大夫阶层的思想武器。

选项C,“从而成为儒家的集大成者”理解有误。

孔子是礼文化的集大成者。

故选D。

(2)选项B,“文章第③段与第④段是因果关系”说法有误。

根据对原文③④段的理解,是并列关系。

故选B。

(3)选项C,“导致了某些统治者对‘天’的怨恨和质疑。

”理解有误。

根据对原文的理解,导致某些统治者对“天”的怨恨和质疑的是中央王权的衰落。

故选C。

故答案为:

⑴D;⑵B;⑶C

【点评】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及文章结构、论证思维的能力。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3)本题考查整合文本信息、依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不同。

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科技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拓展着人类想象力的边界。

这个过程中,一个虚拟和现实交相辉映的全新时代或许正在加速到来。

虚拟现实并非新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提出并应用于模拟军事训练中,与单一的人机交互模式不同,虚拟现实旨在建立一个完全仿真的虚拟空间,提供沉浸性、多感知性、交互性的互动体验,正因如此,虚拟现实被视作下一代信息技术集大成者和计算平台。

   虚拟现实还处于起步阶段,打造更高交互水平的人机互动系统需要攻克不少技术难题;另一方面,虚拟现实只有赋能各个领域的创新,才能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如何把看似“虚”的技术变成“实”的产业,需要各地在实践中加以探索。

实践表明,单个企业的技术突破固然重要,但虚拟现实真正实现从技术到产业的蝶变、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必须建立完整的产业链。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先机”二字格外重要,谁抢占先机,谁就能在创新发展中获得竞争优势。

发展虚拟现实已写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