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地基基础事故有哪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19719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地基基础事故有哪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常见地基基础事故有哪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常见地基基础事故有哪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常见地基基础事故有哪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常见地基基础事故有哪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地基基础事故有哪些.docx

《常见地基基础事故有哪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地基基础事故有哪些.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地基基础事故有哪些.docx

常见地基基础事故有哪些

一.常见地基基础事故有哪些?

1.建筑物倾斜.

2.建筑物地基严重下沉.

3.建筑物体开裂.

4.建筑物基础开裂.

5.建筑物地基滑动.

6.建筑物地基溶蚀.

7.建筑物基槽变位滑动.

8.土坡滑动.

9.建筑物地基液化失效.

10.冻胀及其他事故.

二、什么是地基?

什么是基础?

它们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简单来说,承受建筑物的地层称为地基,即地基为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地基按地质情况可分为土基和岩基。

.地基按设计和施工情况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

.未加处理就可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因土层软弱造成沉降,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需对其进行加固处理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建筑物最底下的一部分称为基础,是将建筑物所承受的各种荷载传递给地基的下部结构,一般由砖石、砼或等建筑材料建造,其作用是将上部结构荷载扩散,减少应力强度传给地基。

三、地基基础有哪些类型?

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浅基础:

相对埋深(基础埋深与基础宽度之比)不大,采用普通方法与设备即可施工的基础称为浅基础。

浅基础按结构形式分为:

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板式基础、筏式基础、箱形基础、壳体基础等。

深基础:

当建筑物荷载较大且上层土质较差,采用浅基础无法承担建筑物荷载时需将基础埋置于较深的土层上,通过特殊的施工方法将建筑物荷载传递到较深土层的基础称为深基础。

深基础可分为:

桩基础、墩基础、沉井基础和地下连续墙等。

1.天然地基上浅基础

当建筑物场地土质均匀、坚实、性质良好、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00kpa时、对于一般多高层建筑物、可将基础直接做在底层天然土层上,称为天然地基上浅基础。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适用于一般多高层建筑物及各种类型的构筑物,技术简单、工程量小、施工方便、造价低廉,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基础形式。

2.不良地基人工处理后的浅基础

当建筑地基土层软弱,压缩性高,强度低,无法承受结构荷载时,经人工加固处理,再将基础做在处理后的人工地基上,此种基础称为不良地基人工处理后的浅基础,人工基础上的浅基础已及适用于6层以下,荷载较小的多层建筑物及各种小型构筑物。

3.桩基础

当建筑地基上部软弱土层较厚,深层土质坚实时,可适用桩基础。

4.其他深基础

除桩基除外,还有墩基,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等深基础。

四.地基基础设计时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1.地基强度要求

2.地基变形要求

3.上部结构的其他要求

4.经济技术指标和工期进度要求。

五、如何进行建筑基础的合理选项?

1.上部结构竖向分体系的荷载传递特征及地下室使用功能的要求。

2.地基承载力应满足基底附加应力的要求。

3.地基土持力层及其下卧层的稳定性(尤其是土地零作用时)。

4.基础总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的控制。

5.地下水位及其降水要求

6.基础施工中可能对周边现有建筑物带来的不利影响

7.基础的工程造价、施工难度、工期等因素对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

六、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怎样消除地下水的不良影响?

地下水存在于地下似乎与工程毫不相干,实际上恰恰相反,地下水与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法与工期、工程投资以及工程使用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若对地下水处理不当,还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发生工程事故。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主要影响及需采取的相应措施如下:

1.基础深埋。

通常设计基础的埋置深度宜小于地下水深度,以方便施工,减少基础造价。

当寒冷地区基础底面的持力层为粉砂或粘性土,若地下水埋藏深度低于冻深,则冬季可能因毛细水上升而使地基冻胀,顶起基础,导致结构开裂。

此时基础埋深应大于冻深,消除地基冻胀对基础的影响。

2.施工排水。

当地下水位埋藏浅、基础埋深大于地下水位深度时,基槽开挖与基础施工必须进行排水。

中小型工程水量不大,可以采用挖排水沟与集水井排水。

重大工程地下水深度大、涌水量多时,应采用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法,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轻型井点、管井井点或深井井点等。

如不排水或排水不好,基槽被践踏,破坏地基土的原状结构,甚至地基成软泥烂泥或“橡皮土”,则地基承载力降低,形成工程隐患,应当避免。

3.地下水位升降。

地下水位在地基持力层中上升,将使粘性土软化,增大压缩性;湿陷性黄土则产生严重湿陷;膨胀土地基吸水膨胀,将基础顶起。

反之,如地下水位在地基持力层中大幅度下降,则将使建筑物产生附加沉降,引起建筑物严重下沉和开裂的工程事故。

4.地下室防水。

建筑物的地下室可用作娱乐、商店、旅馆或人防等活动场所。

当地下室常年或雨季处在地下水位以下,则必须做好防水层,避免漏水。

5.水质侵蚀性。

当地下水中含有害的化学物质(如硫酸根离子、侵蚀性二氧化碳)过多时,则对建筑基础具有侵蚀性,需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6.空心结构物浮起。

地面下的水池与油罐等空心结构物,位于地下水位埋藏浅的场地,在竣工使用前,因地下水的浮力,可能将空心结构物浮起,需要进行计算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

7.承压水冲破基槽。

存在承压水的地区,基槽开挖的深度确定,要考虑承压水上面隔水层的自重压力应大于承压水的压力,否则,承压水可能冲破基槽底部的隔水层,使承压水涌上基槽造成流土破坏,此时需要进行计算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

七、如何进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1.需沉降观测的建筑物范围

2.水准基点的测量(3个)

3.观测点的测量(角点中点周边12米)

4.仪器

5.观测次数和时间,要求前密后稀,每施工完1层观测一次,竣工后,第一年每季度一次,以后每六个月一次,直至沉降稳定(连续俩次半年沉降量不超过2mm)为止,特殊情况如突然发生严重裂缝或大量沉降,应根据具体情况增加观测次数。

八、验槽包括哪些内容

天然地基的基槽开挖后,应检验开挖揭露的地基条件是否与勘查报告一致,如有异常情况,应提出处理措施或修改设计的建议,当与勘察报告出入较大时,应建议进行施工补充勘查。

验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校验基槽开挖的平面位置与槽底标高是否符合勘查和设计要求

2.检验槽底持力层与勘查报告是否相同

3.当发现基槽平面土质显著不均匀,或局部存在古井、菜窖、坟穴、河沟等不良地基,可用钎探查明其平面范围与深度

4.检验基槽钎探报告

九、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有哪些?

1.土层软弱和不均匀

2.上部结构荷载不均匀

3.临近建筑物的影响

4.堆载和深基坑开挖的影响

5.基础形式和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

十、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施工措施有哪些?

1.保持地基上的原状结构

2.采用地基处理措施

3.采用合理施工措施

十一、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建筑措施有哪些?

1.建筑物体形应力求简单。

2.控制建筑物长高比。

3.合理安排建筑物间的距离。

十二、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结构措施有哪些?

1.选用合适的结构形式。

2.减轻建筑物和基础的自重。

3.减少或调整基底附加应力。

4.加强基础刚度。

5.设置圈梁。

十三、桩基础有哪些特点?

由设置于土中的桩和连接与桩顶端的承台组成的基础称为桩基础。

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需出地面,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

与浅基础相比,桩基础有以下特点:

1.埋深大

2.桩基础的地基承载力高

3.桩基础需专门的设备

4.桩基础技术较复杂

5.桩基础的造价往往较高

6.桩基础的工期较长

十四、如何进行桩的分类?

摩擦桩、端承摩擦桩、端承桩、摩擦端承桩。

十五、桩基施工前后需进行哪些检测?

检测方法如何选择?

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3.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4.铅芯法

5.低应变法

6.高应变法

7.声波透射法

十六、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有哪些?

1.土层软弱和不均匀。

2.上部结构荷载不均匀。

3.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4.堆载和深基坑开挖的影响。

5.基础形式和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

十七、何种地基被判断为软弱地基?

地基处理对象主要包括哪些?

地基处理的对象是软弱地基和特殊土地基。

软弱地基是指在地表下相当范围内,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

地基的主要作用是稳固地承担预定荷载下基础以上的结构,当地基不足以保证结构不破坏或者结构不倾斜时,视此类地基为软弱地基。

由此可见,地基的软弱是相对于基础与上部结构而言的,地基与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有着很大的相关性,不能孤立对待,应当辩证处理,比如一特定地基虽然不足以承担其上部的荷载,视为软弱地基,然而当采取了基础或结构的技术措施之后,此地基如果能够承担上部荷载,则此地基不能视为软弱地基。

对于软弱地基工程应当采取增强性能的措施,然而地基软弱的原因多种多样,与土的类别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应当根据软弱地基的类别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十八、地基处理的工作程序是什么?

地基处理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1.根据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土质条件、地下水特征、环境境况和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初步选出几种可供考虑的地基处理方案,包括选择俩种或多种地基处理措施组成的综合处理方案。

许多工程实践证明,当岩土工程条件较为复杂或建筑物对地基要求较高时,采用单一的地基处理方法处理地基,往往满足不了设计要求或造价较高,而由俩种或多种地基处理措施组成的综合处理方案很可能是最佳选择。

2.对初步选出的各种地基处理方案,分别从加固原理、适用范围、预期处理效果、耗用材料、施工机械、工期要求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对比,选择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案。

3.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案,宜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的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

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案。

十九、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前应完成哪些准备工作?

如何确定地基处理方案?

地基处理施工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前,应完成下列准备工作:

1.搜集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等。

2.根据工程的要求和采用天然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的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

3.结合工程情况,了解当地地基处理经验和施工条件,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尚应了解其他地区相似场地同类工程的地基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

4.调查邻近建筑、地下工程和有关管线等情况。

5.了解建筑场地的环境情况。

做好地基处理方案前的准备工作后,下一步就是综合分析各个方面,选择地基的处理方案。

首先应分析地基软弱的原因,根据软弱地基的特点,考虑性能要求、经济性、施工方便等因素,制定地基处理方案。

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处理地基或加强上部结构和处理地基相结合的方案。

大量工程实例证明,采用提高建筑物上部结构刚度和承载力的方法,能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性变形,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加强上部结构和处理地基相结合的方案,既可降低地基的处理费用,又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施工人员应掌握所承担工程的地基处理目的、加固原理、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等。

施工中应有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和检测,并做好施工记录。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妥善解决。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质量监理,施工结束后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特别应做好技术交底与质量监理、做好检测工作及处理检验这几个环节的工作。

在地基处理施工完成后,经必要的间隔时间,采用多种手段检验地基处理效果。

同一地点,用地基处理前后定量指标发生的变化加以说明。

二十、褥垫层在复合地基中具有哪些作用?

复合地基的特点在于桩和土能够协同工作,褥垫层即是为了保证这一点而设置的,褥垫层在复合地基中具有以下作用:

1.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它是桩土形成复合地基的重要条件。

2.通过改变褥垫层厚度,调整桩竖向荷载的分担,通常褥垫层越薄,桩承担的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率越高,反之亦然。

3.扩散上部结构的荷载,减少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

4.调整桩、土水平荷载的分担,褥垫层越厚,土分担的水平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率越大,桩分担的水平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率越小,当厚度达到一定数值时桩土荷载分担比并不会继续减少,所以应设置合理的垫层厚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

工程实践表明,褥垫层合理厚度为100~300mm,考虑施工时的不均匀性,褥垫层厚度取150~300mm,当桩径大、桩距大时宜取最高值。

二十一、何谓换填垫层法?

换填垫层法的作用和适用范围如何?

换填垫层法是将基础底面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除,换填其它无侵蚀性的低压缩性的散体材料,经过分层夯实,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垫层的作用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并通过垫层的应力扩散作用,减少垫层下天然土层所承受的压力,这样可减少基础的沉降量。

另外,用透水性大的材料作垫层时,软土中的水分可以部分排出,从而加速软土固结,同时,还能防止土的冻胀作用。

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

当建筑范围内上层软弱土较薄时,则可采用全部置换处理。

对于较深厚的软弱土层,当仅用垫层局部置换上层软弱土时,下卧软弱土层在荷载下的长期变形可能依然很大。

例如,对持力层的承载力,但不能解决由于深层土质软弱而造成地基变形量大对上部建筑物产生的有害影响;或者对于体型复杂、整体刚度差或对差异变形敏感的建筑,均不应采用浅层局部置换的处理方法。

对于建筑范围内局部存在松填土、暗沟、暗塘、古井、古墓或拆除旧基础后的坑穴,均可采用换填法进行地基处理。

在这种局部的换填处理中,保持建筑地基整体变形均匀是换填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开挖基坑后,利用分层回填夯实,也可处理较深的软弱土层。

但换填基坑开挖过深,常因地下水位高,需要采取降水措施,坑壁放坡占地面积大或边坡需要支护及因此易引起邻近地面、管网、道路与建筑的沉降变形破坏;再则施工土方量大、弃土多等因素,常使处理工程费用增高、工期拖长、对环境的影响增大等。

因此,换填法的处理深度通常控制在3m以内较为经济合理。

大面积填土产生的大范围地面负荷影响深度较大、地基压缩变形量大、变形延续时间长,与换填垫层法浅层处理地基的特点不同,因而大面积填土地基的设计施工应另行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执行。

换填垫层法常用于处理轻微建筑、地坪、堆场及道路工程等。

二十二、换填垫层法的方案如何考虑?

换填垫层法的方案应包括根据工程需求确定处理的范围、深度,选用垫层的材料、施工方法等内容,根据建筑体形、结构特点、荷载性质、岩土工程条件、施工机械设备及填料性质和来源等进行综合分析,进行换填垫层的方案设计和选择施工方法。

采用换填垫层全部置换厚度不大的软弱土层,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轻型建筑、地坪、道路或堆场,采用换填垫层处理上层部分软弱土时,由于传递到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较小,也可取得较小的效果。

但对于结构刚度差、体型复杂、荷重较大的建筑,由于附加荷载对下卧层的影响较大,如仅换填软弱土层的上部,地基仍将产生较大的变形及不均匀沉降,仍有可能对建筑造成破坏。

在我国东南沿海软土地区,许多工程实例的检验或教训表明,采用换填垫层时,必须考虑建筑体形、荷载分布、结构刚度等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对于深厚软弱土层,不应采用局部换填垫层法处理地基。

对于不同特点的工程,还应分别考虑换填材料的强度、稳定性、压力扩散能力、密度、渗透性、耐久性、对环境的影响、价格、来源与消耗等。

当换填量大时,尤其应首先考虑当地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条件。

此外,还应考虑所能或得的施工机械设备类型、适用条件等综合因素,从而合理的进行换填垫层设计及选择施工方法。

例如,对于承受震动荷载的地基不应选择砂垫层进行换填处理;略超过放射性标准的矿渣可以用于道路或堆场地基的换填,但不应用于建筑换填垫层处理等。

二十三、换填垫层法施工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垫层施工的程序是先将基础地面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除,换填其他无侵蚀性及低压缩性的散体材料,在进行压实或夯实。

垫层的工程性能质量主要取决于垫层材料的选取及垫层压实的质量,材料选取方法前已述及,下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保证压实的质量。

压实质量的保证又主要取决于施工器械的选取与施工方法。

施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基坑保持无积水。

除采用水夯法施工砂垫层外,不得在浸水条件下施工,必要时应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2.铺筑垫层材料之前,应先验槽。

3.施工中必须避免扰动软弱下卧层的结构,防止降低土的强度、增加沉降;可保留约200mm厚的土层暂不挖去,待铺填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基坑挖好后,立即回填,不可长期暴露、浸水或任意践踏。

4.在碎石或卵石垫层底部宜设置150~300mm厚的砂垫层或铺一层土工织物,以防止软弱土层表面的局部破坏,同时必须防止基坑边坡坍土混入垫层。

5.垫层底面应等高。

如深度不同,基土面应挖成踏步或斜坡搭接,分段施工接头处应做成斜坡,每层错开0.5~1m;搭接处应注意压实,施工顺序先深后浅。

6.人工级配砂石垫层,应先拌和均匀,再铺填压实。

7.垫层的施工方法、分层铺填厚度、每层压实遍数等宜通过试验确定。

除基础下卧软土层的垫层底部应根据施工机械设备及下卧层土质条件确定厚度外,一般情况下,垫层每层需铺200~300mm,保证均匀、平整,严格把握;禁止为抢工期一次铺土太厚,否则底层压不实,坚决返工重做;为保证分层压实质量,应控制机械碾压进度。

8.垫层材料应采用最优含水率;对粉质粘土和灰土垫层,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优含水量(Wop±2%)的范围内,粉煤灰垫层则宜控制在(Wop±4%)的范围内。

最优含水量可通过击实试验确定,也可按当地经验取用。

9.施工机械应根据不同垫层材料进行选择,垫层施工应根据不同的换填材料选择施工机械。

粉质粘土、灰土宜采用平碾、振动碾或羊足碾,中小型工程也可采用蛙式夯、柴油夯;砂石等宜用振动碾;粉煤灰宜采用平碾、振动碾、平板振动器、蛙式夯;矿渣宜采用平板振动器或平碾,也可采用振动碾。

10.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再铺上一层材料压实,直至设计厚度为止,并及时进行基础施工与基坑回填。

二十四、何种情况下可选择放坡开挖?

放坡开挖有哪些要点?

场地开阔、环境条件容许、经设计验算满足边坡稳定性要求时,可采用放坡开挖基坑。

基坑开挖深度小于4m时,可采用单极坡;基坑开挖深度大于4m时,应设置多级平台(或称马道),分层开挖。

每级平台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5m。

放坡开挖应分级验算基坑开挖边坡与地基整体滑动稳定性,确定安全合理的边坡坡度。

设计验算中应考虑渗流力的作用。

放坡开挖基坑应在基坑开挖前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坑内地下水位,降水深度一般取开挖面以下0.5~1.0m。

坑基土方分层开挖设计厚度不宜超过2.5m。

坑基开挖至设计标高前,应留有不小于0.3m的坑底土采取人工开挖平整,防止对坑底地基土的扰动影响,并及时浇筑垫层封闭,减少坑底暴露时间。

在长大型基坑中,应提出分块开挖、控制坑底暴露时间的设计要求。

放坡开挖基坑宜在开挖前采用井点降水等措施,防止流砂管涌发生。

井管布置宜设在各级平台上,井管距坑边距离不宜小于1m,确保井点降水质量和效果。

放坡开挖基坑应在坡顶外设置截水沟或挡水土堤,防止地表水冲刷坡面和基坑外排水在回流渗入坑内。

对土质较差,且施工期较长的开挖基坑,开挖边坡宜及时采用钢丝网水泥喷浆或高分子聚合材料覆盖等措施做好边坡保护工作。

基坑开挖后应及时设置坑内排水沟和集水井,防止坑内积水。

排水沟不应靠坡脚处设置,宜采用盲沟排水。

放坡开挖的基坑坡顶或坑边,不得有超过设计规定的堆载。

当施工中出现不符合设计边坡工作条件时,应事先进行边坡稳定性的在核算。

放坡开挖基坑应具有对边坡土体位移与沉降、坑内隆起以及地下水位等内容的严格施工监测设计。

当发现边坡有失稳现象时,应及时采取削坡、坡顶减载、坡脚压载、降低地下水位等稳定边坡的针对性措施。

二十五、山坡稳定的条件下,土质边坡的开挖应符合哪些规定?

在山坡整体稳定条件下土质边坡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边坡的坡度允许值,应根据当地的经验,参照同类土层稳定坡度规定,当土质量好且均匀、无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水不丰富时,可按表8-10确定。

2、土质边坡开挖时,应采取排水措施,边坡的顶部应设置截水沟。

在任何情况下不允许在坡脚及坡面上积水。

3、边坡开挖时,英由上往下挖,依次进行。

弃土应分撒处理,不得将弃土堆积在破顶级坡面上。

当必须在破顶或坡面上设置弃土转运站是,应进行坡体稳定性验算,严格控制堆积的土方量。

4、边坡开挖后,应立即对边坡进行防护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