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试题精选泸州市中考化学试题有答案和解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191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试题精选泸州市中考化学试题有答案和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试题精选泸州市中考化学试题有答案和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试题精选泸州市中考化学试题有答案和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试题精选泸州市中考化学试题有答案和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试题精选泸州市中考化学试题有答案和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试题精选泸州市中考化学试题有答案和解释.docx

《初三化学试题精选泸州市中考化学试题有答案和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试题精选泸州市中考化学试题有答案和解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试题精选泸州市中考化学试题有答案和解释.docx

初三化学试题精选泸州市中考化学试题有答案和解释

2018年泸州市中考化学试题(有答案和解释)

CO

M2018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18泸州)绿色化学就是从头上消除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不施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积极发展太阳能产业B.增加燃煤火力发电厂C.降低化石能在能结构中的比例D.加强氢能的开发利用

考点绿色化学。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根据绿色化学就是从头上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分析解题.

解答解A、太阳能是无污染的能,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B、燃煤会生成大量空气污染物,所以燃煤火力发电厂会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C、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所以降低化石能在能结构中的比例,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D、氢能是一种无污染的能,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故选B

点评日常生活中要时刻重视绿色化学的理念,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防止环境污染人人有责.

2.(2018泸州)下列物质中,能使蛋白质生理活性消失,出现中毒症状的是()

A.水B.NaCl溶液C.CuSO4溶液D.稀盐酸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分析根据蛋白质的化学性质考虑本题.

解答解蛋白质在受热、遇到重金属盐、甲醛、浓硝酸等物质时容易失去生理活性,硫酸铜属于重金属盐.

故选C.

点评要熟记常见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的物质.

3.(2018泸州)KNO3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化肥,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3B.﹢4C.﹢5D.﹢2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硝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是+1,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

设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

+1+x+(﹣2)×3═0

x=+5.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但是代数和为零.

4.(2018泸州)固体CO2又称干冰,易升华.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室发生的火灾,下列关于干冰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CO2覆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CO2不能支持燃烧D.干冰升华后不污染档案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二氧化碳的用途。

分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隔绝氧气,同时干冰气化成二氧化碳要吸热,从而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

解答解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故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隔绝空气,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是不支持燃烧的,故C说法正确;

D、干冰升华后,不会造成污染,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常见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只有根据起火原因、场地,正确选择灭火器的类型类型,才能有效地扑救不同种类的火灾,达到预期的效果.

5.(2018泸州)某实验室废水含有较多的盐酸,排放前应加入某种试剂将废水调至中性,下列试剂中最合适的是()

A.AgNO3溶液B.NaOH溶液C.稀醋酸D.KNO3溶液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将含有盐酸的废水由酸性调至中性,也就是除去盐酸,利用酸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AgNO3溶液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后废水仍显酸性,不能将废水调至中性.

B、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生成的氯化钠溶液显中性,能将废水调至中性.

C、稀醋酸显酸性,加入稀醋酸后废水仍显酸性,不能将废水调至中性.

D、KNO3溶液显中性,加入KNO3溶液后废水仍显酸性,不能将废水调至中性.

综上所分析只有B选项符合要求.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排放前加入的试剂能将废水调至中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018泸州)某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B.该粒子为阴离子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0D.该粒子为Na+

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题意,某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据此推断出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结合各选项的说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氖的核电荷数是10,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以知道氖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又由于该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个电子,其核电荷数为11.

A、该元素核电荷数为11,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故选项错误.

B、该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1,故选项错误.

D、该粒子为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掌握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7.(2018泸州)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A.常温下,测得溶液的pH<7B.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C.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D.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

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专题结合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碱性溶液的pH大于7;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石蕊试液变蓝.

解答解A、常温下,测得溶液的pH<7,则溶液呈酸性,不是碱性,故A错误;

B、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为红色,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则溶液一定呈碱性,故B正确;

C、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为红色,故C错误;

D、酚酞在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中为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则溶液一定不是碱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溶液的pH以及指示剂的变色进行.

8.(2018泸州)欲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必须要的仪器组合是

①托盘天平②烧杯③玻璃棒④100mL量筒()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分析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推出需要的仪器.

解答解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其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天平、药匙.

故选C.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和所用到的仪器.

9.(2018泸州)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u+2HCl=CuCl2+H2↑B.BaCl2+2KOH=Ba(OH)2↓+2KCl2C.Fe+2KNO3=2K+Fe(NO3)2D.NaOH+HNO3=NaNO3+H2O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判断方程式正误要根据写方程式的步骤去考虑,每一步注意事项,首先考虑该反应是否能够发生,再考虑具体步骤中哪一项错误.

解答解A、铜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故A错误;

B、首先氢氧化钡溶于水,这个反应不能发生,再者氯化钾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故B错误;

C、此反应不能发生,铁排在钾的后面,不能置换出钾,故C错误;

D、反应原理和化学方程式都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

10.(2018泸州)固体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4B.70℃时,C点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C.70℃时,B点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D.A、C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可以查出某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上面的点对应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点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44g,故A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C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上面,应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B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下面,应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C两点对应溶液的都是同一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定值,所以,A、C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1.(2018泸州)

(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酒城处处飘酒香”现象的原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3)葡萄糖(C6H12O6)在人体内经缓慢氧化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6CO2+6H2O.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书写化学方程式、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

(1)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花香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

(2)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消耗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3)根据糖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

(1)因为分子都在不断运动,酒精分子会向空气中不断运动,人们通过呼吸空气,把酒精分子也吸入鼻孔,刺激人们的嗅觉细胞,便嗅到酒香,故答案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3)人们从食物中摄入的淀粉在酶催化作用下与水反应最终转化为葡萄糖,它在体内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能量的一部分又转化为热量;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6O26CO2+6H2O;

故答案为

(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光合;(3)C6H12O6+6O2=6CO2+6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性质以及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考查注重基础.

12.(2018泸州)氢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能装置,在这种电池中,氢和氧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并释放能量,该电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该反应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考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题意,氢燃料电池中氢和氧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由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的基本类型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氢燃料电池中氢和氧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2H2+O22H2O;化合反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常见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018泸州)已知草酸(H2C2O4)固体与浓硫酸供热发生化学反应H2C2O4CO2↑+CO↑+H2O.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用于制取纯净干燥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铁.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应首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填装置序号).

(2)装置B中NaOH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C中所盛的液体是浓硫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