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华学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18909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新华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徽新华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徽新华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徽新华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徽新华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新华学院.docx

《安徽新华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新华学院.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新华学院.docx

安徽新华学院

 

安徽新华学院

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学校基本情况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2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2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2

(三)全日制在校生情况3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3

(一)师资队伍3

(二)教学经费投入3

(三)教学用房3

(四)图书文献资料4

(五)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4

(六)实践教学条件4

(七)校园信息化建设4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5

(一)加强应用型专业内涵建设5

1.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5

2.建设特色专业,强化内涵建设5

(二)深化课程建设与改革5

1.全面修订“三纲两书”5

2.加强课程建设,推进教学信息化5

3.深化专业课程模块化建设6

4.发挥考试导向作用,鼓励考核方式改革6

5.积极开展教材建设,重点培育特色教材6

(三)强化教学研究与改革6

1.加强本科教学工程建设6

2.推进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6

3.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6

4.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7

5.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7

(四)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7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7

2.加大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共赢7

3.有效推进实验室开发8

4.广泛开展学科与科技竞赛8

(五)国际合作领域与层次进一步扩大8

四、质量保障体系8

(一)加强制度建设,继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8

(二)加强教学质量监督8

(三)重视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和考评9

(四)常态监测与专业评估9

(五)开展专项检查,规范教学行为9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专项检查9

2.试卷评阅质量专项检查10

五、学生学习效果10

(一)教学效果评价高10

(二)专业知识和能力不断加强10

(三)综合素养不断提升10

(四)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情况11

(五)就业情况11

六、特色发展11

(一)“三个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11

1.“学校、企业、研究机构”三位一体的育人主体12

2.“通识课程、专业课程、职业生涯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12

3.“学、用、创”三位一体的培养方式12

(二)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13

1.构建“全覆盖、全过程、分阶段、多形式、开放型”的教育模式13

2.打造“三个结合”的教育特色13

3.取得了良好效果14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14

 

安徽新华学院

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安徽新华学院坐落于包公故里、科教基地、历史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地处合肥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蜀山森林公园南麓,是经教育部批准,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

由安徽新华集团于2000年投资兴办,其前身是安徽新华职业学院,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安徽新华学院,成为安徽省首家民办本科高校,2009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13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成为安徽省首家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民办本科高校。

2015年,成功获批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坚持“教育为民、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根据“需求导向、错位争先、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实施“专家治校、人才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方略,遵循“立德、立业、立人”的育人理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经过多年探索,确立了“四注重、四突出”的人才培养思路,初步形成了“三个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三平台、六模块”的课程体系,基本建立了“三级、四督、五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2016年是学校“十三五”开局之年,学校聚焦高水平大学建设,聚焦上层次和国际化办学,聚焦改革和创新,聚焦综合办学效益,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办学实力持续增强,学校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2016年硕果累累,学校成为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轮值主席单位、荣获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16教育年度“品牌实力民办大学”、“全国轮滑运动示范高校”;学校获批“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吴俊保董事长受邀参加美国私立大学联盟(APSCU)年会并作专题演讲,受到美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安徽新华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在“厚德、求真、博学、创新”的校训精神指引下,潜心耕耘、励志践行。

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安徽新华学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走地方性、应用型之路,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用心培养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为努力建成教育教学质量高、特色鲜明、综合办学实力强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谱写华彩篇章。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教育为民、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服务面向:

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设有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财会与金融学院、电子通信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药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动漫学院、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科技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和通识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等2个教学部。

学校共设有本科专业53个,涵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经济学、医学等6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类专业占43%,管理学类专业占21%,艺术学类专业占13%,文学类专业占11%,经济学类专业占8%,医学类专业占4%,基本符合我校以工、管为主的学科专业定位,初步形成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规模与结构相协调的专业布局。

详见图一。

图一2016-2017学年各学科占比情况

(三)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2016-2017学年,安徽新华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约22692人,其中本科生17125人,专科生5567人,本、专科生分别占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75.47%、24.53%。

2017年,学校面向全国9个省(市)招生,其中理科招生省份6个,文科招生省份6个。

学校计划招生5150人,实际录取考生5150人,实际报到4631人。

实际录取率为100%,实际报到率为89.92%。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2016-2017学年,专任教师总数122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88人,占比为31.8%;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889人,占教师总数的72.87%;生师比19.55:

1。

教师专业结构分布合理,基本满足各专业的教学需要。

学校要求教授、副教授要主动承担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2016年,学校教师获评教授3人,副教授40人,获评高级职称人数比2015年增加207%。

目前我校自主培养的高级职称教师近100人。

学校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学校师资建设目标,成立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办公室,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改革,改革考核结果应用形式,并加大人事工作改革力度。

全年选派19名骨干教师访学交流。

遴选及考核验收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84人。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2016-2017学年通过组织教学观摩,开展教学评比和评审推荐,加强教师教育教学培训,做好教学研讨会信息推送等工作,在服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提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始终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保证重要教学环节足额经费支持。

2016年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3088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为88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为65万元。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1360.83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为49元,生均实习经费为36.19元。

(三)教学用房

为保证办学质量,学校大力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截至2016年9月,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共268749.2m2,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45.54(m2/生)其中,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54059m2。

各类功能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运动场及体育设施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四)图书文献资料

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截至2016年底,学校拥有图书馆1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25318m2,阅览室座位数1880个。

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321334册,当年新增98479册,生均纸质图书55.77册。

图书馆还拥电子图书1271927册,数据库225个。

2016年图书流通量达到604541本次,电子资源访问量8331192次。

图书馆周开馆时间77小时以上,自习室周开放时间达110小时,电子资源24小时开放。

(五)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学校对本科教学必需的教学科研仪器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其作用。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2635.459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0.53万元。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047.021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8.29%。

(六)实践教学条件

学校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教学为主、兼顾科研”的原则,大力推进实验室建设,2016年,投入近500万,完成15个实验室建设。

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开放90余个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1500余学时。

同时,落实产学研合作教育,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与合肥及周边地区现代制造、现代服务、动漫、生物技术及新医药等企业合作,新增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6个,“嵌入式”实验室4个。

截止2016年底,累计建成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中澜境外就业服务有限公司、南京苏宁电器有限公司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38个。

(七)校园信息化建设

学校重视信息化建设,完成楼宇配套网络、无线校园网和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建设方案论证,全面升级改造主干网络,采用万兆光纤链路,学校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20000Mbps。

校园网出口带宽31100Mbps。

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38856个。

电子邮件系统用户数1013个。

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31400GB。

建成教务系统、电子政务、邮件、VPN、图书管理、移动图书馆、教学科研成果数据库、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一卡通等多种应用系统,有效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学校重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2016-2017学年,新增省级精品课程22门,建设校级精品课程34门。

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特色馆藏建设,引入“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和“易端远程访问系统”,启动“新华阅读工程”,提升服务教学科研水平。

全年整理、编制档案1495卷。

另有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电子资源以及安徽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高校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多种资源平台,基本满足学生课外学习、科研需要。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加强应用型专业内涵建设

1.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

学校积极开展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调研,在了解安徽省产业界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实施专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经教育部批准2017增设了一批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专业,如艺术与科技、表演、互联网金融、会计学、审计学、商务经济学等。

同时,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加大对传统专业的改造,突出应用型特色,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

此外,借助学校对外合作办学的优势,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吸收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推进合作专业建设,截至2016年底,拥有6个安徽省教育厅批准的中外合作专业。

2.建设特色专业,强化内涵建设

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加大新专业建设的同时,学校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建设特色专业。

如探索国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加强省级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专业内涵建设,发挥优势专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提高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

2016年,有6个专业获批省级特色专业,并逐步扩展更多专业。

(二)深化课程建设与改革

1.全面修订“三纲两书”

2016-2017学年,全面修订“三纲两书”。

在精琢细雕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每门课程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融入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并明确考核的方式方法。

2.加强课程建设,推进教学信息化

,队传统的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加强教学研究,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引入互动教学、网络教学、讨论探究、典型案例分析等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力争使不同方法得到有机整合,确保方法、内容、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多样化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获批省级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项,教学研究项目21项(重点4项),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MOOC课程80门,SPOC课程8门。

3.深化专业课程模块化建设

在制药工程、动画、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等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专业,依据培养标准,积极鼓励教师引入慕课、开展“翻转课堂”、基于问题教学法(PBL)、案例教学方法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以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

4.发挥考试导向作用,鼓励考核方式改革

探索建立注重过程、多元化的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制度,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以增进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为目标,改变闭卷考试的单一学业评价模式,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真正做到教学、学习、考核的统一,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学风。

全校约25%的课程完成考核方式改革。

5.积极开展教材建设,重点培育特色教材

教材是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的载体,教材建设工作是整个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保障培养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保证。

我校切实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规范教材选用机制,注重选用优秀教材、规划教材和新版教材;并针对优势学科,采取措施重点支持教师编写出版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

2016-2017学年,本校教师作为第一主编,共出版15种特色教材。

(三)强化教学研究与改革

1.加强本科教学工程建设

2016-2017学年,学校首次获得2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全省45所本科高校中排名第四。

学校科研项目和成果奖获得新的突破,首次获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首次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据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统计,2016年我校科研实力在全国民办高校排名第七,比2015年上升4位。

学校获批了省级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教研项目、大创项目等省级质量工程15大类291项,各类项目获批的数量、层次远超于同类民办高校。

截至目前,学校共获批省级振兴计划12项,省级质量工程73项。

2.推进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按照通识教育模块课程全面实施、专业教育模块课程鼓励实施的原则,分类分步推行本科课程教考分离工作改革。

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在学生学习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本科生申请辅修专业。

完善学位授予制度,细化学位授予条件,探索学位授予新模式。

3.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纳入学分管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单独设立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学分,并在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毕业要求中明确社会责任方面的规定。

按照“每生平均每教学周的社会责任服务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要求,将社会责任教育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4.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尊重和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推进“小班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组织模式改革。

注重学与思结合,倡导参与式、启发式等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创新意识。

5.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

继续实施“双能师资培养工程”,组织教师外出培训150人次,选派89名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实习锻炼,组织完成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和教案、讲稿大赛。

加强专任教师管理,严格过程管理和考核结果运用,采用末位淘汰机制。

(四)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纠正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等错误认识,科学确立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明确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数的比例不低于35%,经管文艺类专业不低于25%。

进一步完善“一主线、四层次、八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系统梳理各专业全学程的实践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按需开展现场实践、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活动,进一步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整合单一性实验教学内容,开发应用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2.加大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共赢

学校围绕人才培养需要,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结构。

组建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参与的产学研合作发展联合体,建立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人才培养的治理结构,探索二级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建共管的混合型管理体制。

拟聘请企业高管担任二级学院副院长,分管产学研合作、实习实训等工作。

根据“整体推进、重点建设”的总体思路,引导各专业积极主动融入行业企业,在共建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开发应用型课程、科研联合攻关、订单培养等方面开展系统的项目合作,一年来先后与南京华之清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申众工程科技责任有限公司、合肥城市云数据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30余项。

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3.有效推进实验室开放

本年度开放实验项目1500余学时,开放大学生创新、国际贸易教学实训室、模型实验室等实验室90余个,为广大师生利用开放实验室开展科研、学科与科技竞赛、科技活动、课外辅导等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进一步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

4.广泛开展学科与科技竞赛

积极落实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以赛训能”的人才培养思路,搭建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平台。

全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23项、省级216项。

学生学科与科技竞赛首次突破国际奖,并获奖2项,国家和省级赛事获奖65项,比2015年增加46.2%。

(五)国际合作领域与层次进一步扩大

学校先后与英、美等境外20余所高校建立友好关系,开展合作办学、师生交换、短期研修等形式的国际合作。

2016年,学校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共接待23批国外知名大学代表及团体来校交流,选派60余名师生赴海外研修访学。

稳步推进安徽省首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安徽新华学院凯泽国际学院筹建工作。

2016年6月,吴俊保董事长受邀参加美国私立大学联盟(APSCU)年会并作专题演讲,受到美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四、质量保障体系

(一)加强制度建设,继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坚持贯彻“制度是保障,监控是手段,持续提高是最终目标”的理念。

进一步完善“三级、四督、五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学生信息系统。

通过QQ、微信和微博等平台,强化学生教学信息反馈与处理机制,重视结果运用,将有关监控与评价结果纳入教师、部门年度业务考核。

进一步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学校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认真梳理,修订了《安徽新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实施细则》、《安徽新华学院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安徽新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及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暂行)》等22项教学管理制度。

(二)加强教学质量监督

在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2016-2017学年度两个学期共1671个教学班的理论及实践教学排课任务。

每学期坚持期初、期中、期末“三期”检查不动摇,并根据学期工作重点贯穿专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作业和课堂笔记质量、实践教学质量、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特色课程建设质量等专项评估,召开学生座谈会32余次,教师座谈会12余次,多方位收集教学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反馈和调控,全校教学运行总体良好,无重大教学事故。

(三)重视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和考评

2016-2017学年,学校领导人均听课12.5节,教学管理人员人均听课节19节,教学单位共组织观摩课70余节,全校听课评课累计近1100次,提出评价、反馈意见2900余条。

学校每学期均开放学生网络评教系统供学生网上评教,要求学生认真客观的对每位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进行测评,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学年,学生对1701人次教师的课堂进行了教学评价,优秀率在25.57%左右,优良率达98.94%。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是充分肯定的,对教学效果比较满意。

本学年,学校共对796名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考核。

其中,考核结果为“优秀”的教师有183人,占参评教师的22.99%;考核结果为“良好”的教师共有475人,占参评教师的59.67%;考核结果为“合格”的教师共有132人,占参评教师的16.58%。

(4)常态监测与专业评估

根据教育厅、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要求,高等学校每年须定时采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

状态数据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教育部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与合格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建立本科教学质量常态监测机制的重要内容。

我校由教务处牵头并协调校内相关部门,结合日常教学管理、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通过采集学校基本信息、基本条件、教职工信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学生信息、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七大板块等方面的学校基本信息和数据,梳理问题,总结成绩,并在规定时间内做好网络上报“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工作。

按照省学位办要求,我校认真做好第八批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工作,完成了校内检查和阶段性工作目标,扎实推进了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工作。

(五)开展专项检查,规范教学行为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高校的生命线,也是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也是高等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

我校采取构建多部门协同,各教学单位联动的新机制,开展教学质量专项检查工作。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专项检查

为强化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论文(设计)各主要环节的质量,组织安排了2017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专项检查工作。

检查以教学单位自查、互查、学校组织抽查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各教学单位积极组织人员展开自查工作,发现大部分质量问题都能够及时整改。

第二阶段各教学单位间进行互查工作,发现并指出问题,及时纠正。

第三阶段由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牵头协同教务处、督查督导处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抽查,意见反馈送达各教学单位。

各教学单位按时完成了毕业论文(设计)整改工作,并提交《整改工作总结》,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

2.试卷评阅质量专项检查

为进一步规范试卷管理,促进阅卷与成绩评定、试卷与成绩分析、试卷装订与入库管理质量的提高,展开了对各教学单位关于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评阅质量的抽查工作。

检查以教学单位自查、互查,学校组织抽查三阶段进行。

各教学单位在自查自纠阶段和互查互评阶段对部分试卷问题进行了及时整改,自查、互查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协同教务处、督查督导处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