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初中升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18870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6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阳市初中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朝阳市初中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朝阳市初中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朝阳市初中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朝阳市初中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朝阳市初中升学.docx

《朝阳市初中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阳市初中升学.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朝阳市初中升学.docx

朝阳市初中升学

2018年朝阳市初中升学(九科)考试说明

2018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语文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及编写依据

初中升学考试是由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参加的高中阶段招生的选拔性考试。

试题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相应的难度,力求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对初中语文教学起正确的导向作用。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和朝阳市教育局对2018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考试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考试说明。

二、命题原则

1.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参照语文版和人教版两个版本的《语文》教科书内容。

2. 命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注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的考查内容中。

 3. 命题要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

4.命题要根据学生的经验水平,选取文质兼美、富有人文色彩的作品作为阅读测试材料,注意材料思想内容的价值导向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适当控制篇幅。

5.作文命题力求富有新意,努力设计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作文命题不人为地设置审题障碍。

6.试题易、中、难比例约为7:

2:

1。

三、考试范围

考查《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第四学段规定的内容,参照语文版和人教版两个版本的《语文》七、八、九年级的教科书内容。

其中古诗文积累的考查篇目为56篇优秀诗文(见本考试说明附录一)。

文言文阅读,一篇取材于语文教科书,范围为本考试说明附录一中的散文部分;另一篇取材于课外,课外文言文的难度略低于教材。

现代文阅读两篇:

一篇是记叙性文章,一篇是议论文或说明文(议论文阅读和说明文阅读都属于考查范围,但在试卷呈现形式上只出现其一),均取材于课外,所选材料的难度与教材难度相当。

四、考试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积累与运用

1.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

2. 准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包括虚词、实词和常用成语)。

3.辨识和修改常见病句(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正确运用句子有条理地表情达意。

5.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

6. 正确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和文化常识(范围见附录一)。

7.初步欣赏浅易的古代诗词(范围见附录一)。

8.了解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重要人物及作者(范围见附录二)。

(二)阅读

1.文言文阅读

(1)正确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在句中的含义。

(2)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正确理解并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

(4)正确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观点和态度。

2.现代文阅读

(1)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

(3)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

(5)分析文章主要的写作方法。

(6)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

(7)能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特点进行阅读: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获取主要信息,掌握常见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的特点;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三)写作

1.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2.能根据不同命题方式进行写作。

3.文章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结构完整,顺序合理,条理清楚。

4.根据表达的中心恰当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字体端正,文面整洁,格式规范。

 

五、试卷结构及命题形式

试卷由三部分组成,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满分28分。

设10道题,其中第1~9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和古诗词赏析,占18分,题型为选择题;第10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占10分,题型为填空题。

第二部分为“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满分42分。

其中文言文阅读两篇,占15分(课内占8分,课外占7分),课内外两篇文言文在内容或写法上无需有关联,不以比较阅读的方式命题,两篇文言文分别设题;现代文阅读占27分。

主要题型为简答题。

第三部分为“写作”,满分50分。

主要题型为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

命题形式为一道作文题,不以二选一的形式命题。

全套试卷中选择题的比例不超过20%。

六、部分考点题型示例

1. 考点:

正确运用句子有条理地表情达意。

题型示例: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明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育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

“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 ⑤⑥⑦①④③②    B. ④⑥⑦①③②⑤   C. ④①⑦⑥⑤③②    D. ⑤⑦⑥①②③④

2.考点:

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

题型示例:

下列拟写的对联不符合对偶修辞要求的一项是(   ) 

A.旗开得胜     马到成功       B.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C.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D.竹菊梅兰可养性    琴棋书画有情趣

七、附录

附录一   古诗文考查篇目

(一)诗词曲:

1.关雎  2.蒹葭  3.观沧海  4.饮酒(结庐在人境)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次北固山下  7.使至塞上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9.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10.望岳  11.春望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5.钱塘湖春行  16.雁门太守行  17.赤壁  18.泊秦淮  19.夜雨寄北  2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1.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22.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23.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24.登飞来峰  25.江城子•密州出猎  2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7.游山西村  2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9.过零丁洋  30.天净沙•秋思  31.山坡羊•潼关怀古 32.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33.木兰诗  34.登幽州台歌  35.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3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二)散文:

1.鱼我所欲也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曹刿论战  4.邹忌讽齐王纳谏  5.出师表  6.桃花源记  7.三峡  8.马说  9.陋室铭  10.小石潭记  11.岳阳楼记  12.醉翁亭记  13.爱莲说  14.记承天寺夜游  15.湖心亭看雪  16.答谢中书书  17.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8.教学相长(虽有嘉肴……故曰:

教学相长也) 19.《论语》十二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三人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吾日三省吾身;贤哉回也;不义而富且贵;子在川上曰;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   20.河中石兽

附录二   文学名著考查篇目

  1.鲁迅《朝花夕拾》 2.冰心《繁星·春水》 3.吴承恩《西游记》 4.施耐庵《水浒》 5.老舍《骆驼祥子》 6.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7.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8.高尔基《童年》  9.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18年朝阳市初中升学数学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及编写依据

初中升学考试是高中招生的选拔性考试.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依据朝阳市教育局2018年初中升学考试的相关要求,结合朝阳市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考试说明.

二、命题原则

1. 保证基础性:

试题要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严格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的内容和程度要求命题.

2. 落实全面性:

试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考查,以激励学生为手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3. 注重生活性:

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生产实际出发设计题目,试题力求体现应用性、生活性和时代性.

4. 体现灵活性:

试题要加强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考查,增强开放性,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和数学素养的考查,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便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5.保证科学性和规范性:

试题内容与结构应当科学,题意应当明确、不产生歧义,试题表述准确、规范,避免因文字阅读困难而造成的解题障碍.

6.注重导向性:

命题要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达到有效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同时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和深入发展.

三、考试范围

考查内容以《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内容”为依据,包括第三学段的全部内容,其中“综合与实践”不作为独立命题内容.

“课程内容”中下列内容不在本次考试范围内:

1.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2.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

3.在计算器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4.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 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的对应锐角;

5.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

6.*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7.*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8.*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

9.*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10.*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弦所对的两条弧;

11.*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

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

12.*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注:

考生不允许带计算器进入考场.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

数与代数

试题将考查学生学习实数、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应加强考查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应避免繁琐的运算.

具体要求:

1.数与式

(1)有理数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

③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④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⑤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

①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②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

③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④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⑤了解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⑥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四则运算.

(3)代数式

  ①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②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③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4)整式与分式

①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②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③能推导乘法公式:

;{C}{C}{C}{C}{C}{C}{C}{C},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④能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利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⑤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能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2.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①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②经历估计方程解的过程.

③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④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⑤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⑥*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⑦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⑧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⑨*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⑩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①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②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3.函数

(1)函数

①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②能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③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④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⑤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⑥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能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

(2)一次函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②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③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k>0和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④理解正比例函数.

⑤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⑥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反比例函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②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表达式(k≠0)探索并理解k>0和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③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二次函数

①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②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通过图象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

③会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化为{C}{C}{C}{C}{C}{C}{C}{C}的形式,并能由此得到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说出图象的开口方向,画出图象的对称轴,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④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⑤*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

图形与几何

应考查学生探索基本图形(直线形、圆)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的基本性质,考查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考查运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考查空间观念。

推理与论证的考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在探索图形性质活动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在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与掌握了一定的图形性质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的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基本性质,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考试中应注重学生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应注重对证明本身的理解,而不追求证明的数量和技巧.证明的要求控制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所规定的范围内.

具体要求

1.图形的性质

(1)点、线、面、角

①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

②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

③掌握基本事实: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④掌握基本事实: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⑤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

⑥理解角的概念,能比较角的大小.

⑦认识度、分、秒,会对度、分、秒进行简单的换算,并会计算角的和、差.

(2)相交线与平行线

①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②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③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④掌握基本事实: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⑤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⑥理解平行线概念;掌握基本事实: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直线平行.

⑦掌握基本事实: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⑧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⑨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⑩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直线平行;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

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三角形

  ①理解三角形及其内角、外角、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②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它的推论: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证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③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

  ④掌握基本事实: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⑤掌握基本事实: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⑥掌握基本事实: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⑦证明定理: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⑧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反之,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⑨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反之,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⑩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及顶角平分线重合.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等于60°,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或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

?

了解三角形重心的概念.

(4)四边形

①了解多边形的定义,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外角、对角线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②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③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⑤探索并证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以及它们的判定定理:

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

⑥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5)圆

①理解圆、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的概念,了解等圆、等弧的概念;探索并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②*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及其所对弧的关系,了解并证明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上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④知道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⑤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掌握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的关系,会用三角尺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⑥*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

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

⑦会计算圆的弧长、扇形的面积.

⑧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6)尺规作图

①能用尺规完成以下基本作图: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个角的平分线;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②会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

已知三边、两边及其夹角、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线作等腰三角形;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

③会利用基本作图完成:

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④在尺规作图中,了解作图的道理,保留作图的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

(7)定义、命题、定理

①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实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了解原命题及其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③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知道证明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④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⑤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2.图形的变化

(1)图形的轴对称

①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②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点、线段、直线、三角形等)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质.

④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2)图形的旋转

①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