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市政复习资料路基工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16769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建市政复习资料路基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二建市政复习资料路基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二建市政复习资料路基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二建市政复习资料路基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二建市政复习资料路基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建市政复习资料路基工程.docx

《二建市政复习资料路基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建市政复习资料路基工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建市政复习资料路基工程.docx

二建市政复习资料路基工程

二建市政复习资料--路基工程

路基工程

1、一般路基(地质、水文、气候条件良好)、

2、特殊路基(特殊土(岩)地段、不良地质地段、水文、气候影响)

(1)湿粘土、软土、红粘土、膨胀土、黄土、盐渍土、风积沙、沙漠

(2)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涎流水、雪害

(3)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

(4)岩溶、采空

(5)沿河、沿溪、水库、滨海

3、原有公路路基干湿类型划分:

分界相对含水量、分界稠度划分

4、新建公路路基干湿类型划分:

临界高度

5、土质路堤地基表层处理:

地面横披缓于1:

5时,清除地表杂物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堤;地面横披为1:

5~1:

2.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

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在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以保留;地面横披陡于1:

2.5地段的陡坡路堤,必须验算路堤整体沿基底及基底下软弱层滑动的稳定性,抗滑稳定系数不得小于规范,否则应采取相应措施。

6、一般土质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基底的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90%;三、四级公路不应小于85%。

7、土方路堤基底应做好排水和防渗处理。

8、公路路基填料要求:

挖取方便、压实容易、强度高、水稳定性好。

CER值确定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

9、土石材料

(1)膨胀岩石、易溶性岩石不宜直接用于路堤填筑

(2)强风化石料、崩解性岩石、盐化岩石不得直接用于路堤填筑。

(3)含草皮、生活垃圾、草根、腐殖质的土严禁作为填料。

(4)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质土、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

(5)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含水量不适宜直接压死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

(6)粉质土不宜直接填筑路床,不得直接填筑于冰冻地区的路床及浸水部分的路堤。

(7)湿粘土、红粘土、中、弱膨胀土用于填料直接填筑时应符合:

液限在40%-70%、塑性指数在18-26;采用湿土法制作试件,试件的CER值满足规范的规定;不得作为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路床、零填及挖方路基0-0.80m范围内的填料,不得作为三、四级公路上路床、零填及挖方路基0-0.30m范围内的填料。

10、填石路堤粒径应不大于500mm,并不宜超过层厚的2/3,不均匀系数宜为15-20.路床底面以下400mm范围内,填料粒径应小于150mm。

路床填料粒径应小于100mm。

11、石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压实层厚。

12、土方路堤施工要求:

性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

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

没中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500mm。

填筑路床顶最后一层时,压实后的厚度应不小于100mm。

11、强度小的土填筑在下层,强度大的土填筑在上层,以此类推。

12、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或横披陡于1:

5时,应按设计要求挖台阶,或设置坡道向内并大于4%、宽度大于2m的台阶。

13、三、四级公路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混凝土路面时,其压实度应采用二级公路的规

定值。

14、土方路堤填筑方法:

分层填筑(水平分层、纵向分层)、竖向填筑(仅用于无法自下而上填筑的深谷、陡坡、断岩、泥沼等机械无法进场的路堤)、混合填筑(20-40m)

15、填石路基:

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的填石路堤应分层填筑压实。

二级以下砂石路面公路字陡峻山坡地段施工特别困难时,可采用倾填的方式,但在路床底面以下不小于1.0m范围内扔应分层填筑压实。

严禁软质石料与硬质石料混合使用。

压实机械宜选用自重不小于18t的振动压路机。

16、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

施工参数、压实质量(压实沉降差或孔隙率进行检测,孔隙率检测采用水袋法)

17、填石路堤填筑方法:

竖向填筑法(二级及二级以下且铺设中低级路面的公路在陡峻山坡施工特别困难或大量爆破移挖作填路段)、分层压实法(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铺设高级路面的其他等级公路的填石路堤)、冲击压实法、强力夯实法

18、石方填筑路堤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填料装运、分层填筑、摊铺平整、振动碾压、检测签认、路基成型、路基整修。

19、土石路堤施工技术:

压实机械自重不小于18t的振动压路机,确定最大压实干密度的松铺厚度、压实机械型号及组合、压实速度及压实遍数、沉降差等。

压实后透水性差异大的土石混合材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如需分幅填筑,应将压实后渗水良好的土石混合材料填筑于路堤两侧。

土石混合材料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应小于300mm,该层填料最大粒径宜小于150mm。

边坡码砌与路堤填筑宜基本同步进行。

土方路堤不得采用倾填方法,只能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20、挖方路基施工:

横向挖掘法(挖掘浅且短单层横向全宽挖掘法、挖掘深且短的多层横向全宽挖掘法)、纵向挖掘法(分层纵挖法、通道纵挖法、分段纵挖法)、混合式挖掘法(多层横向全宽挖掘法、通道纵挖法混合使用)

21、石质路堑施工技术开挖方式-:

钻爆开挖(薄层开挖、分层开挖、全断面一次开挖、特高梯段开挖)、直接应用机械开挖(不适于破碎坚硬岩石)、静态破碎法;

22、石质路堑爆破施工方法:

光面爆破、预裂爆破、微差爆破、定向爆破、洞室爆破(抛掷爆破、定向爆破、松动爆破);小炮—钢钎炮(小于70mm、小于5m)、深孔爆破(大于75mm、5m以上);洞室炮—药壶炮(深2.5-3.0m以上)、猫洞炮(0.2-0.5m,洞穴成水平或略有倾斜,深度小于5m)。

22、重黏土、膨胀土、盐渍土、平原地区排水困难的不宜安排在雨季施工。

2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土质路堤和地质不良地区二级及以下公路路堤,河滩低洼地带不宜冬季施工,土质路堤路床以下1m范围内,半填半挖地段,挖填方交界处不得进行冬季施工。

24、冬季填筑路堤,应按横断面全宽平填,每层松铺厚度应比正常施工减少20%-30%,且松铺厚度不超过300mm。

25、冬期施工开挖路堑表层冻土:

爆破冻土法(梅花形交错布置)、机械破冻法、人工破冻法。

26、路基排水:

地面排水(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急流槽、拦水带、蒸发地)、地下排水(排水沟、暗沟、渗沟、渗井、检查井)

27、截水沟应先施工,与其他排水设施应衔接平顺,填方路基上侧的路堤截水沟距填方坡脚的距离不应小于2m。

挖方路基的路堑截水沟应设置在坡口5m以外。

28、软土:

淤泥、淤泥质土及天然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小的一般性粘土的统称。

29、软土地基处治施工:

砂垫层、土工聚合物处治(搭接法、缝接法-一般缝法、丁缝法、蝶形法)、抛石挤淤法、爆破徘淤法、塑料排水板、砂井(套管法、水冲成孔法、螺旋钻成孔法)、袋装砂井、粒料桩、旋喷桩、生石灰桩、反压护道、推载预压法。

30、软土地区施工技术要点:

考虑地基固结工期、不宜破坏软土地基表层硬壳层、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率每昼夜不大于10-15m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应不大于5mm,填筑速率应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

采用排水固结法施工时,桥台、涵洞、通道以及加固工程应在预压沉降完成后进行。

31、滑坡整治宜在旱季施工、滑坡未处理之前,严禁在滑坡体上增加荷载,严禁在滑坡前缘减载。

减载应自上而下进行。

32、滑坡防治工程措施:

排水(环形截水沟、树枝状排水沟、排除地下水—支撑渗沟、边坡渗沟、暗沟、平孔)、力学平衡、改变滑土带、改善土的工程性质(焙烧法、爆破灌浆法)、将上积土体减重,加重底脚处、选择干旱的施工季节、修筑支挡工程。

33、路基防护与支挡:

边坡坡面防护(植物防护、圬工防护)、冲刷防护(直接防护—植物、铺石、抛石、石笼间接防护---丁坝、顺坝、防洪堤)、支挡建筑物(路基边坡—挡土墙、石垛堤岸支挡—沿河驳岸、浸水挡土墙)、湿软地基加固(换填土层法、碾压夯实法、排水固结法、挤密法、化学加固法、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法)

34、圬工防护:

框格防护、封面(抹面、锤面、喷浆、喷射混凝土)、护面墙、石砌护坡、锚杆铁丝网喷浆或喷射混凝土护坡、抛石、石笼。

35、丁坝适用于宽浅变迁性河段、顺坝沿导流线边缘布置。

36、最佳含水量:

最大干密度所对应含水量,击实实验法、振动台法、表面振动压实仪法。

轻型击实试验粒径不大于20mm,重型击实试验粒径不大于40mm。

37、压实度检测:

灌砂法(不宜用于填石路堤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测定)、环刀法(用于细粒土密度测试)、核子密度湿度仪法(测定层厚度不超过20cm,测定路面材料的密实度和含水量,散射法)。

38、弯沉检测:

回弹弯沉越大,承载能力越小,反之越大、检测方法:

贝克曼梁法、自动弯沉仪法、落锤弯沉仪法

39、路基施工测量方法:

中线测量----切线支距法(曲线半径,用于低等公路)、偏角法(切线之间的角,用于低等公路)、坐标法(逐桩坐标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中线放样采用坐标法)、横断面边桩放样—图解法(较低等级公路)、计算法(平坦地形或地面横披较均匀)、渐进法(各级公路)、坐标法(高等级公路)。

40、GPS网基本形式:

三角形、环形、星形

41、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

原因分析—---压实遍数不够、压实机械与填土土质厚度不匹配、碾压不均匀局部漏压、含水量不佳、没有对紧前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不同土混填、孔隙率过大填料不符合要求。

预防措施----压实遍数符合规范要求、选用相匹配的压实机械、压路机进退有序碾压均匀符合规范要求、确保最佳含水量、紧前表面浮土或松软土处治得当符合要求、不同类别的土分别填筑一般不小于0.6m、选择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路堤填料,最小强度符合要求、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压实厚度通常不超过20cm,路床顶面最后一层通常不超过15cm。

治理措施----含水量不适宜未压实,洒水或翻晒至最佳含水量后再重新进行碾压。

填土土质不适宜,更换良性土后重新碾压。

弹簧部位,翻晒或掺生石灰翻拌,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或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42、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走:

原因分析-----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压实机械碾压不到位。

漏压,碾压不到位。

边缘带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预防措施-----施工按设计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碾压到位。

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碾压频率。

治理措施-----控制碾压顺序和碾压遍数,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43、路基边坡病害:

原因分析-----设计对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影响考虑不充分。

路基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不均。

换填土时清淤不彻底。

填土速率过快,施工沉降观测、侧向位移观测不及时。

有效宽度不够、边坡二期补贴。

路基顶面排水不畅。

纵坡大于12%的路段未采用纵向水平分层法分层施工。

填筑路堤的填料透水性较差。

边坡植被不良。

未处理好填挖交界面。

路基处于陡峭的斜坡面上。

预防措施-----设计时考虑充分。

软土处理到位。

加强观测意识。

控制填土速率。

严格控制有效宽度。

加强排水措施。

坡度大于12%的路段,采用纵向水平分层施工。

重视边坡植被防护。

斜坡面陡于1:

5时,原地面开挖台阶。

44、高填方路基沉降:

原因分析-----按一般路堤设计,没有验算路堤稳定性、地基承载能力和沉降量。

地基处理不彻底,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承载力不够。

高填方路堤两侧超调宽度不够。

工程地质不良,且未做地基孔隙水压力观测。

填料土质差。

路堤填料不符合规定。

路堤固结沉降。

预防措施-----高填方路堤按规范要求进行特殊设计,对稳定性、地基承载能力和沉降量进行验算。

按规范进行场地清理,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高填方路堤按设计边坡度填筑。

用良好的填筑材料。

严格控制填料的最大粒径,强度,填筑层厚度要与土和碾压机相适应,控制好碾压含水量、碾压遍数和压实度。

高填方路堤应设沉降预留超高,留足填土固结时间。

45、路基纵向开裂:

原因分析------清表不彻底。

回填不均匀压实度不足。

路基压实不均匀。

新旧路基结合部未挖台阶或台阶宽度不足。

半填半挖路段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台阶并压实。

使用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时,填筑方式不正确。

边坡陡坡滑坡频繁。

预防措施-----认真调查现场并切断清表。

严格分层回填,严格控制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提高压实均匀度。

半挖半填路段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台阶并压实。

混合材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

预防不均匀沉降。

严格控制路基边坡,符合设计要求。

46、路基横向裂缝:

原因分析-----直接使用量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

同一填筑层路基填筑料混杂,塑性指数相差悬殊。

作业段衔接施工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

填筑厚度相差悬殊,且最小厚度小于8cm。

暗涵结构物基底沉降或涵背回填压实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预防措施-----禁止直接使用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作为回填土。

不同种类的土应分层填筑,同一填筑层不得混填。

路段衔接处施工按要求处理。

严格控制路基每一填筑层的标高、平整度,确保路基顶填筑压实厚度不小于8cm。

暗涵结构物施工时检查基底承载能力,控制沉降,涵背回填透水性材料,控制压实度符合规范要求。

47、路基网裂病害:

原因分析-----土的塑性指数偏高或为膨胀土。

路基碾压时含水量偏大,且成型后未及时覆土。

压实后养护不到位,表面失水过多。

路基下层土过湿。

预防及治理措施-----采用合格的填料。

选用塑性指数符合规范要求的土填筑路基,控制填土最佳含水量时碾压。

加强养护,避免表面水分流失过多。

保证设备匹配合理,施工衔接紧凑。

对于下层土过湿采取相应的措施处治。

 

路面工程

1、粒料基层:

嵌锁型(泥结碎石、泥灰结碎石、填隙碎石)、级配型(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符合级配的天然砂砾、部分砾石经轧制掺配而成的级配砾、碎石)

2、填隙碎石:

各等级公路的底基层,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

3、级配碎石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础和底基层;级配砾石、级配碎砾石以及符合级配、塑性指数等技术要求的天然砂砾,可适用于轻交通的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以及各级公路的底基层。

4、填隙碎石用做基层时,最大粒径不超过53mm,用做底基层时,最大粒径不超过63mm。

5、级配碎石应接近圆滑曲线,做基层时压实度不小于98%以及CER值不小于60%,底基层时压实度不小于96%以及CER值不小于40%,对中等交通道路不应小于60%。

6、碎石和石屑分别运送时,应先送碎石。

事先通过实验确定松铺系数以及松铺厚度。

人工摊铺系数为1.4-1.5,平地机摊铺系数1.25-1.35。

7、级配碎石路拌法施工:

用平地机拌合5-6遍,每段长度宜为300-500m。

整形后,当混合料含水量大于或等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

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

超高的平曲线段,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碾压。

8、水泥稳定土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础和底基层,水泥稳定细粒土不能用在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

9、石灰稳定土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石灰土不得用做二级公路的基层和二级以下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

10、石灰工业废渣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二灰、二灰土和二灰砂不应作为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

11、应检验石灰的有效钙和氧化镁含量。

12、集中厂拌法水泥增加0.5%,路拌法水泥增加1%,当水泥稳定中、粗土做基层时,控制水泥剂量不超过6%。

13、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材料用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时压实度应大于98%,用做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基层时压实度大于97%,稳定细粒土应大于93%。

14、无机结合料基层路拌法:

在直线段,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在平曲线段,平地机由内侧向外侧。

15、同日施工的两工作段的衔接处,应采用搭接。

水泥稳定土层的施工应该避免纵向接缝,在必须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应斜接。

16、无机结合料养护:

每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开始养护。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养护期不少于7d。

水泥稳定土基层采用沥青乳液进行养护,养护期为14d。

17、水泥稳定土基层的水泥剂量不超过6%,第二层必须在第一层养护7d后方可铺筑,铺筑前洒少量水泥或水泥浆。

18、下层石灰稳定土碾压完成后,可以立即铺筑上一层石灰稳定土,不需要专门的养护期。

19、透层:

沥青面层与基层结合良好,沥青路面各类基层都必须喷洒透层油。

20、粘层:

上下沥青结构层或沥青结构层与结构物粘结成整体。

双层式或三层式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沥青层之间、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或旧沥青路面层上加铺沥青层、路缘石、雨水进水口,检查井等构筑物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侧面。

21、封层:

保水防水作用、基层与沥青表面层之间的过度和有线联结作用、某一层表面破坏离析松散的加固补强、防止出现毁水现象。

22、沥青路面面层:

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层。

23、沥青路面垫层:

排水、隔水、防冻、防污。

24、沥青混凝土路面:

各级公路面层透水性好、水稳性好、耐久性高

25、沥青碎石路面:

热拌沥青碎石适宜用于三、四级公路。

中粒式、粗粒式沥青碎石宜用作沥青混凝土面层下层、联结层或整平层。

26、沥青贯入式:

三、四级公路,也可作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联结层。

27、沥青表面处治:

三、四级公路,也可作磨耗层、防滑层。

28、密实--悬浮结构:

连续密级配矿料、骨架--孔隙结构:

连续开级配矿料、密实--骨架结构:

间断型密级配矿料。

29、按矿料级配分类: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开级配沥青混合料、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玛蹄脂碎石)

30、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下、中面层采用走线法施工,表面层采用平衡梁法施工。

31、热拌沥青温度145-170,间歇式拌合机集料高10-30°,连续式拌和机集料高5-10°,混合料的出场温度控制在135-170,混合料到施工现场温度不低于135-150。

32、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优先采用胶轮压路机,总质量不小于25t。

33、梯队作业采用热接缝,半幅施工不能采用热接缝时,采用人工顺直直刨缝或切缝。

34、水泥混凝土路面:

小型机具铺筑、滑模机械铺筑、轨道摊铺机铺筑、三辊轴机组铺筑、碾压混凝土。

35、拌和料用的水PH值不小于4

36、每日工作结束后,施工缝宜设在胀缝或缩缝处。

37、横缝:

施工缝、横向缩缝、横向胀缝。

普通混凝土路面横向缩缝宜等间距布置,不宜采用斜缝。

38、灌缝:

常温施工式填缝料的养护期,低温天24h,高温天12h。

加热施工式填缝料的养护期,低温天2h,高温天6h。

养护期间封闭交通。

39、拦水带过水断面内的水面,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不得漫过右侧车道边缘,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不得漫过右侧车道中心线。

40、最大渗流,冰冻区不超过1h,重交通不超过2h,轻交通不超过4h,最大渗流长度不超过45-60m。

41、无侧限抗压强度试压检测: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1:

1圆柱体。

42、马歇尔试压检测:

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和流值。

空隙率是压实程度指标,空隙率大,抗滑性和高温稳定性好,但抗渗性和耐久性差。

稳定度抵抗外力变形的能力,流值抗塑性变形的指标。

圆柱体。

43、水泥混凝土路面抗压强度实验检测:

150mm正立方体。

抗折强度实验:

150mm*150mm*150mm梁形试件,净跨450mm。

44、石灰稳定土底基层裂缝:

原因分析-----养护不及时、土的塑性指数较高,粘性大导致裂缝随塑性指数的增高而增多、拌和不均匀、含水量控制不好、温度影响。

预防措施-----及时养护、选用塑性指数合适的土、加强剂量控制拌和均匀、控制压实含水量、避免在不适宜的季节施工。

4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

原因分析------水泥剂量偏大或稳定性差、碎石级配中细粉料偏多、集料中粘土含量大、碾压不均匀含水量偏大、碾压后养护不及时、养护后未及时铺筑封层。

预防措施-----控制水泥质量和用量、碎石级配接近要求级配范围中值、严格集料中黏土的含量、严格空中加水量、及时养护、养护后及时铺筑下封层、在有利的季节施工。

46、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平整:

原因分析-----基础标高,平整度不符合要求,松铺厚度不同或混合料局部集中离析,压缩量的不同、摊铺机失灵、基准线不够、压路机碾压速度不均匀、基层顶面清理不干净、施工缝接茬处理不好。

预防措施-----控制基层标高和平整度,控制混合料的局部离析、设置好摊铺机、校准基准线拉力、压路机速度均匀、摊铺机应连续作业不成跳点、选择合理的碾压机械以及振幅振频、沥青路面纵缝采用热接缝。

47、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病害:

原因分析-----横缝,边缘未处理成垂直面,施工方法不当、新旧混合料的粘结不紧密、摊铺,碾压不当。

纵缝,施工方法不当、摊铺,碾压不当。

预防措施-----横缝,尽量采用平接缝、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摊铺,碾压方法得当。

纵缝,尽量采用热接茬施工、摊铺,碾压得当、碾压完成后用3m直尺检查,用钢轮压路机处理棱角。

48、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

原因分析-----横缝,混凝土路面切缝不及时,由于温缩和干缩发生断裂、切缝深度过浅,应力没有释放、混凝土路面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陷、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与强度不足、混凝土施工时振捣不均匀。

纵缝,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陷、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过度振捣或抹平。

预防措施-----横缝,严格控制切缝时间,切缝方式和切缝深度、分段施工、保证基础稳定无沉陷、混凝土板厚度和强度符合设计要求、选用干缩性较小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且及时养护保证材料质量、混凝土施工时,振捣要均匀。

纵横,保证路基衔接部位的严格压实,防止相对滑移、河滨地段,淤泥必须彻底清除、适当增加基层厚度,保证基础稳定性、保证板厚度和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龟裂,混凝土路面浇筑后,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浇水养护、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在浇筑混凝土路面时,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干硬性混凝土防止过度振捣,不必过度抹平。

49、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

原因分析-----混凝土板的切缝深度不够,不及时,以及压缝距离过大、车辆过早通行、原材料不合格、基层材料强度不足、基层标高控制不严和不平整、、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施工工艺不当、边界原因。

预防措施-----做好压缝并及时切缝、控制交通车辆、保证合格的原材料、控制强度,水稳性,基层标高及平整度、施工工艺的控制、边界影响的控制。

治理措施-----裂缝的灌浆封闭(直接灌浆法、压注灌浆法、扩缝灌注法)、局部带状修补、整块板更换。

 

桥涵工程

1、桥梁:

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支座系统、附属设施。

2、下部结构:

桥墩、桥台、基础。

3、桥梁附属设施:

桥面系、伸缩缝、桥头搭板、锥形护坡。

4、桥面系:

桥面铺装、排水防水系统、栏杆、灯光照明。

5、净跨径:

梁式桥,设计洪水位上相邻两个桥墩之间的净距、拱式桥,每孔拱跨两个拱脚界面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6、计算跨径:

有支座的桥梁,相邻两个支座中心之间的距离、拱式桥,各截面形心点的连线称为拱轴线,计算跨径为拱轴线两端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7、桥梁全长:

桥梁两端两个桥台的侧墙或八字墙后端点之间的距离。

8、桥梁高度:

桥面与低水位之间的高差,或为桥面与桥下线路路面之间的距离。

9、桥下净空高度:

设计洪水位或计算通航水位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

10、桥梁建筑高度:

桥上行车路面标高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

11、容许建筑高度:

桥面标高与通航净空顶部标高之差。

12、净失高:

拱顶截面下缘至相邻两拱脚截面下线最低点之连线的垂直距离。

13、计算失高:

拱顶截面形心至相邻两拱脚截面形心之连线的垂直距离。

14、失跨比:

拱桥受力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15、桥梁的基本体系:

梁式桥(抗弯)、拱桥(承压)、刚架桥(上部受弯,下部承压)、悬索桥。

16、组合体系:

连续刚构、梁拱组合体系、斜拉桥。

17、按跨越障碍划分:

跨河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