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品案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4104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衍生品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金融衍生品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金融衍生品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金融衍生品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金融衍生品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衍生品案例.docx

《金融衍生品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衍生品案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衍生品案例.docx

金融衍生品案例

金融衍生品案例

【篇一:

金融衍生品案例】

株洲冶炼厂

株洲冶炼厂于1956年成立,曾在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五百强中排列132名,年利润过亿元。

该厂为中国三家在伦敦金属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企业之一、全球五大铅锌冶炼生产厂家之一。

1995年,株洲冶炼厂利用进出口权便利,开始在境外从事锌期货投资业务,最初以套期保值名义操作,获得一定收益,株洲冶炼厂进口公司经理、锌期货操盘手权利逐渐膨胀,株洲冶炼厂对他以及从事的外盘期货交易采取了放任态度。

1997年3月世界金属期货市场价格上扬,锌市走俏,株洲冶炼厂进口公司见有利可图,开始在每吨1250美元的价位上向外抛售合同,此时株洲冶炼厂每吨锌的成本仅1100美元,如果做套期保值,每吨在以后按期交割现货可获利150美元,也可避免市场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

但是后来锌价上扬到l300美元,株洲冶炼厂进口公司开始做空,即抛出了远远大于株洲冶炼厂年产量的供货合同,目的是通过抛出大量供货合同打下市场价格,等锌价跌至价格较低的抛出价格以下时大量买入合同平仓,保留高价位的卖出合同如期交割获利。

但由于对锌价走势判断的错误以及交易对家逼仓,锌价并没有如预期下跌,而是一路攀升到1674点。

按伦敦金属期货交易所规定,买卖双方须缴纳合同金额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株洲冶炼厂进口公司支付保证金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在1997年3月~7月间,株洲冶炼厂进口公司因无法支付保证金,多次被逼平仓。

面对巨大的空头头寸和过亿美元的损失,株洲冶炼厂进口公司不得不向株洲冶炼厂报告,当时已在伦敦卖出了45万吨锌,相当于株洲冶炼厂全年总产量的1.5倍。

虽然国家出面从其他锌厂调集了部分锌进行交割试图减少损失,但是终因抛售量过大,株洲冶炼厂为了履约只好高价买入合约平仓,形成1.758亿美元(14.6亿元人民币)的巨额亏损。

中航油(新加坡)事件

2003年底至2004年间,由于种种原因,中航油新加坡分公司判断石油价格走势失误,公司持有的期权投机合约面临亏损。

为了避免损失,公司总裁陈久霖在2004年1月采用风险极高的挪盘行为(与另一家期权交易商互换手中的期权合约),想要翻本。

结果,国际油价持续上涨,中航油面临更大亏损。

此时,陈久霖失去了应有的冷静与理性,更听信了国外专业机构的怂恿,继续在2004年6月与9月进行了两次挪盘活动,并且为提供节节攀升的期权交易保证金四处举债、贷款,最终使得一次正常的投资失败事件迅速恶性膨胀,成为一场自杀式的疯狂豪赌。

最终,公司不再有能力支付银行不断高涨的保证金要求,集团资金链濒于崩溃。

祸不单行,中航油的各大债权人像是事先约好了一般,同时上门逼债。

在多方势力内外夹攻之下,中航油集团被迫在期货市场上高位斩仓,使得巨大的虚拟账面浮亏变为实实在在的资金亏损。

最终,中航油新加坡分公司实际亏损5.5亿美元,而公司实际净资产仅有1.45亿美元,已然资不抵债,在这次豪赌中完败出局。

中盛粮油事件

中盛粮油工业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国内企业,主要业务是在国内从事食用油产品的分提、精炼、销售和贸易。

2005年9月16日,公司中期业绩报告公布2005年1-6月总计亏损2.27亿港元,其中期货套期保值已实现亏损7490.3万港元。

中盛粮油中期业绩巨额亏损主要产生于套期保值的失败。

2005年初,国内豆油价格相对国际豆油价格偏高,使豆油的进口贸易存在较高的利润,中盛粮油抓住这一商机从国际市场上大量集中采购毛豆油,采购数量约21万吨,为避免采购后豆油价格下跌的风险,中盛粮油利用美国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cbot)豆油期货进行套期保值风险管理,具体操作模式为在国际上采购豆油后,同时在cbot卖出相应数量的豆油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

但自2005年2月中旬以来,由于国际商品指数基金大规模买入包括豆油在内的一篮子商品期货,导致cbot豆油期货价格与国内成品大豆油价格变化高度相关性的特点被打破,出现国内成品大豆油价格持续下跌,而cbot大豆油期货价格却持续上涨,两个市场豆油价格出现背离走势。

这种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豆油价格变化趋势完全相反的价格背离走势使中盛粮油遭受双重亏损,在cbot大量抛空的豆油期货合约因价格上涨而出现亏损,在国内现货市场上因豆油价格下跌而导致销售亏损和存货跌价亏损,套期保值失败。

根据中盛粮油2005年中期报告,由于国内豆油价格持续下跌,导致现货经营亏损6092.1万港元,豆油库存及已承诺采购的跌价亏损7791.4万港元,而cbot豆油期货价格上涨导致期货套期保值实现亏损7490.3万元,合计亏损21373.8万港元。

国储铜事件

2005年11月中旬,中国国家储备局一名关键交易员刘其兵(他被认为是国储在国际市场上进行铜期货交易的代表)失踪,揭开了国储局和国际基金之间只是一场暗战的面纱。

据报道,原因在于刘其兵在lme建立了大量的空头头寸,而12月21日是这批空头头寸期权到期日。

据悉,这笔头寸的数量大约在20万吨铜,由于建仓的量太大,早已被国际基金盯上。

中国是铜进口大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刘其兵却在国际市场上抛出数量如此巨大的铜,令国际基金们感到不可思议,并认定国储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现货可以交割,因而乘机发动逼空战役。

从9月份(刘所介入的三个月期铜合约开始月份)开始,始于2003年的铜牛市火上浇油,铜价迭创历史新高,每吨铜价从3500美元左右一路狂涨到接近4500美元的水平。

如果逼仓成功,国储可能在这单做空合约上亏损近亿美元。

国储局为了稳住市场,减少损失,一路抛铜,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尽管国储局已经将部分头寸移仓至2006年的3月和2007年,但是从2006年以来,铜价一路飞涨。

据统计,2006年铜期货的价格涨幅已超过75%,5月5日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达到创纪录的每吨7780美元。

为避免更大损失,国储局可能已回补了大部分的铜期货空头头寸。

市场人士认为,国储铜事件实际亏损金额可能不低于中航油事件5.5亿美元的亏损额度,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也称国储铜事件损失惨重。

深南电

如果第二协议实行,深南电必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深南电与杰润的第二份协议约定从明年1月1日开始,为期22个月,红线抬高至64.5美元/桶。

截至11月17日,最新油价57.04美元。

按照目前油价跌破59美元的标准,深南电每月至少都要亏损120万美元,是其之前每月对赌盈利的4倍。

中国远洋

中国远洋透过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中远散运)、青岛远洋运输有限公司(青岛远洋)、中远(香港)航运有限公司(香港航运)及深圳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远洋)经营干散货航运业务。

于2008年6月30日,中国远洋经营432艘干散货船,其中204艘属公司拥有,228艘属租入运力。

总运力达33,998,584载重吨,为全球最大的干散货船队。

从2007年开始,中国远洋旗下的干散货子公司就在陆续签订ffa协议,签订的时间和期限都不同。

而在今年三季度以前,中远从事的ffa操作都是盈利的,这从中国远洋2007年年报和2008年中报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2007年,中国远洋所持ffa年度内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3.5亿元,较2006年大幅增加10.5元;当年已交割部分实现收益11.5亿元,较2006年大幅增加9.9亿元。

但是,2008年三季度以来bdi的暴跌使得中国远洋措手不及,在2008年5月份攀上万点高峰后,至今跌幅已逾九成。

仅最近两月,bdi就从9月30日的3217点跌至12月12日的764点。

反映干散货市场景气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前几个月的暴跌,使全球最大的干散货运输公司中国远洋遭受着双重打击,一方面是运费收入大幅下跌,另一方面,此前从事套期保值的远期运费协议(ffa)也录得巨额浮亏。

12月16日,中国远洋公告称,由于近期市场的急剧变化,运价大幅下跌,ffa产生浮动亏损。

截至12月12日,所属干散货船公司持有的ffa,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合计为53.8亿元人民币(下同),由于已交割部分实现收益为14.3亿元,因此相抵后浮亏39.5亿元。

根据中国远洋公布的三季度报,公司7~9月份净利润人民币55.6亿元,这也意味着当前ffa公允价值变动的损失规模几乎相当于该公司第三季度的收益。

中国国航

中国国航燃油成本占到公司总运营成本的40%以上,因此需要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对价格风险进行有效规避。

为控制燃油成本,中国国航于2008年7月选择了双向的期权头寸,即同时

(1)卖出一个看跌期权(如果到期日市场价格s低于行权价x1,公司不得不以x1价格从对方买入原油产品,亏损x1-s;

(2)买入一个看涨期权(如果到期日市场价格s高于行权价x2,公司有权利以x2价格向对方买入一定数量的原油,盈利s-x2)。

如果油价低于x1,公司将出现亏损,如果高于x2,公司将出现盈利,如果介于x1和x2之间,则公司不盈不亏。

中国国航通过买入看涨期权锁定原料成本的愿望可以认定为套保,但其基于牛市判断而卖出看跌期权,在规避了油价上涨产生的风险的同时,也成为期权的庄家,产生了一个新的价格下跌的敞口风险。

在现货部位为空头时,合约前半部分为套保操作,在合约后半部分的对价中向对手卖出期权,不符合套保原则,从而使整个交易成为投机行为。

最终亏损近75亿。

东航集团

根据可查资料,东航对航空燃油进行套期保值始于2003年,2007年度只产生了53.5万元的浮亏,很好的对冲了航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风险,然而签订于2008年6月的套保合约为何遭受高达62亿元的巨亏?

根据东航公告,所签订的航油套期保值期权合约分为两个部分:

在一定价格区间内,上方买入看涨期权,同时下方卖出看跌期权。

在市场普遍看涨的情况下,采用这种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利用卖出看跌期权来对冲昂贵的买入看涨期权费,同时要承担市场航油价格下跌到看跌期权锁定的下限以下时的赔付风险。

东航所签订的期权合约分为三种:

航油价格在62.35美元~150美元每桶区间内,套保量为1135万桶,即东航可以以约定价格(最高上限为150美元)买入航油1135万桶。

合约截止日时,无论航油价格多少,东航都可以选择是否购买,合约对手必须接受。

这是最基本的套保合约,因为权力方是东航,可以达到套保作用,但是条件有利于东航,所以航油价格每上涨10美元,东航需要付出1.4美元的期权合约金,如果合约终止,东航不需购买,期权费按照实际价格差支付。

同时,东航卖出看跌期权,承诺以不低于62.35美元的价格购买合约对手航油1135万桶。

合约截止日时,无论航油价格多少,合约对手都有权选择是否卖出,东航必须接受;以更高的约定价格(72.35~200美元)向对手卖出300万桶,对手具有购买选择权,东航必须接受。

根据所签订的合约分析,东航巨亏的原因是单边看多,认为油价继续上涨或者下跌幅度不大,所以对期权金进行了大量套保。

以为稳赢的,就顺便多赚点,想把期权金也对冲掉,实际吃了大亏。

中信泰富

中信泰富(hk,00267)在澳大利亚有sino-iron铁矿投资项目,亦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

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至少每年投入10亿澳元,很多设备和投入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

为降低澳元升值的风险,公司于2008年7月与13家银行共签订了24款外汇累计期权合约,对冲澳元、欧元及人民币升值影响,其中澳元合约占绝大部分。

由于合约只考虑对冲相关外币升值影响,没有考虑相关外币的贬值可能,在全球金融危机迫使澳大利亚减息并引发澳元下跌情况下,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公告因澳元贬值跌破锁定汇价,澳元累计认购期权合约公允价值损失约147亿港元;11月14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称中信集团将提供总额为15亿美元(约116亿港元)的备用信贷,用于重组外汇衍生品合同的部分债务义务,中信泰富将发行等值的可换股债券,用来替换上述备用信贷。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随着澳元持续贬值,中信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