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汇率的因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09950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汇率的因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影响汇率的因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影响汇率的因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影响汇率的因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影响汇率的因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响汇率的因素.docx

《影响汇率的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汇率的因素.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影响汇率的因素.docx

影响汇率的因素

《外汇投资一本通》第三部分第六章影响汇率的因素

(1)

〖〗第六章〖〗影响汇率的因素

第一节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决定理论在国际金融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西方金融理论的核心。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之初,为了说明两国货币兑换比率如何以及这种比率变动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分析。

下面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汇率决定理论学说。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最古老、最基础的汇率决定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于20世纪初提出,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它包括三个方面:

(1)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两国之间货币的内在购买力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汇率。

由于一国汇率的变动原因在于购买力的变动,而购买力变动的原因在于物价变动,这样汇率的变动归根到底就由两国物价水平比率的变动所决定。

(2)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卡塞尔在提出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之后,又提出了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即汇率的变动等于两国物价水平变动率之差。

与绝对购买力平价相比,相对购买力平价更具有实用价值。

(3)成本平价理论。

前面讨论的购买力平价,都是一种价格平价,一方面价格会影响汇率,另一方面汇率也会影响国内物价。

所以只从价格讨论汇率的决定是不够准确的。

相比之下,成本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要小得多,以成本平价来讨论汇率决定是比较适宜的。

购买力平价理论规定,汇率由同一组商品的相对价格决定。

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应会被等量但相反方向的汇率变动所抵消。

举一个汉堡包的经典案例:

如果汉堡包在美国值200美元一个,而在英国值100英镑一个,那么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一定是2美元/每英镑。

如果现行市场汇率是17美元/每英镑,那么英镑就被称为低估通货,而美元则被称为高估通货。

此理论假设这两种货币将最终向2∶1的关系变化。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不足在于其假设商品能被自由交易,并且不计关税、配额和赋税等交易成本。

另一个不足是它只适用于商品,却忽视了服务,而服务恰恰可以有非常显著的价值差距的空间。

另外,除了通货膨胀率和利息率差异之外,还有其他若干个因素影响着汇率,比如:

经济数字发布、资产市场以及政局发展等。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购买力平价理论缺少事实依据来证明其有效性。

90年代之后,此理论似乎只适用于长周期(3~5年),在如此跨度的周期中,价格最终向平价靠拢。

第六章

影响汇率的因素〖〗二、国际收支平衡理论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的学术渊源是国际借贷说,国际借贷说是由英国人戈逊于1861年提出的。

他认为,汇率决定于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当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时,外汇汇率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外汇汇率上升。

外汇的供求是由国际借贷引起的,而国际借贷的产生源于一国的外汇收入和支付,所以戈逊的学说也被称为国际收支说。

现在国际收支学说是由美国学者阿尔盖在1981年提出的,该理论的特点是把国际收支的均衡条件应用于外汇供求流量分析。

在国际收支说中,影响均衡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国内外的国民收入、国内价格水平、国内外利息率以及人们对未来利率的预期。

国际收支学说的内涵是:

当本国国民收入增加时,进口会随之增加,国际收支就会出现赤字,从而导致外汇市场外汇需求大于供给,本币贬值;当外国国民收入增加时,本国出口增加,国际收支会出现盈余,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给大于需求,外币贬值。

当本国物价上涨或外国物价下降时,本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本币贬值;反之亦然。

当本国利率上升或外国利率下降时,国外资本流入增加,从而导致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或本币的需求大于供给,本币升值;反之亦然。

如果对未来外汇汇率看涨,人们就会大量买进外汇,外汇就会升值。

《外汇投资一本通》第三部分第六章影响汇率的因素

(2)

不过在实际上,事情并非如此单纯,调高利率也不见得会产生资金净流入。

正确一点来说,央行所能调整的利率是单纯的名义利率,而实际利率较高的国家才能吸引资金流入,使货币升值(所谓实际利率就是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国际收支说在运用供求分析的基础上,将影响国际收支的各种因素纳入汇率的均衡分析,它是凯恩斯主义的国际收支理论在浮动汇率制下的变形,至今这一理论仍被人们广泛运用。

不过,它与购买力平价理论一样,主要侧重于贸易商品和服务,而忽视了全球资本流动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23年在其《货币改革论》一书中首先提出,后经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发展而成。

该学说主要研究国际货币市场上利差与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的关系。

利率平价说的主要观点是:

由于各国之间的利率差异,投资者为获得较高收益,就将其资金从利率低的国家转移到利率高的国家。

如甲国的利率水平高于乙国,投资者就会把资金从乙国调到甲国。

为避免汇率风险,投资者一般按远期汇率把甲国的投资收益变为乙国货币,并将此收益与在乙国投资所得收益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

两国投资收益存在的差异导致了资本在国际间的移动,直到通过汇率的调整,两国的投资收益相等时,国际间的资本移动才会停止。

利率平价规定,一种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升值(贬值)必将被利率差异的变动所抵消,即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的利率之差。

例如,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将在远期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将在远期升值。

20世纪90年代之后,无证据表明利率平价说仍然有效。

与此理论截然相反的是,具有高利率的货币通常不但没有贬值,反而因对通货膨胀的远期抑制和身为高效益货币而增值。

四、汇兑心理说

汇兑心理说是从主观心理方面说明汇率变动的一种理论,由法国经济学家阿夫达里昂于1927年提出。

汇兑心理说以主观的边际价值论为基础。

阿夫达里昂指出,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为了满足购买、支付、外汇投机、资本逃避等需要,这些需要是外币具有价值的基础。

因此,外币的价值决定于外汇供需双方对外币所作的主观评价。

外汇供给增加,边际单位的效用就递减,个人所做的主观评价就降低。

虽然个人对外币的主观评价不同,但在外汇市场上供需将达到均衡,供需均衡时的价格就是实际的汇率。

这种评价是主观的,但也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如贸易收支、资本流动、投机状况等。

汇率理论史上的国际借贷说和购买力平价说分别以外汇数量的多少和本外币币值的变化作为汇率决定的基础,而汇兑心理说则独树一帜,用心理因素解释汇率的变动。

尽管汇兑心理说是以人们主观评价作为汇率决定和变动的基础,但投资者正是根据各自的心理预期来决定资本转移的数量和方向的,从而对外汇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可以说,汇兑心理说是较早把预期因素导入汇率分析的,为二战后的预期理论奠定了基础。

五、资产市场理论

资产市场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外汇决定理论。

该理论是在国际资本流动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特别重视金融资产市场均衡对汇率变动的影响。

资产市场说的一个重要分析方法是一般均衡分析,它较之传统理论的最大突破在于它将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结合起来进行汇率决定的分析。

在这些市场中,国内外市场有一个替代程度的问题。

而在一国的三种市场之间,则有一个受到冲击后均衡调整的速度问题,由此引出了各种资产市场说的模型。

资产市场说包括货币论和资产组合平衡论。

《外汇投资一本通》第三部分第六章影响汇率的因素(3)

资产市场理论有助于补充利率平价理论和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缺陷。

此理论的基本假定是:

资本流入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即购买该国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将会增加该国货币的需求量。

此理论的支持者们指出,投放于投资产品(如股票、债券)的资金已经远远超过进出口商品和服务所需的货币兑换量。

这有助于解释20世纪90年代的货币现象,即日本股市和日元同时下跌,而美元和美国股市同时获利,与根据利率平价理论预测的结论恰恰相反。

在该理论中,利率并非最关键的因素,商品间的相对价格也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流入投资产品市场的净资金量,它直接影响货币需求,带动货币的买卖。

金融资产(股票、债券等)贸易的迅速膨胀使分析家和经纪商以新的视角来审视货币。

诸如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生产率等经济变量已不再是货币变动仅有的驱动因素。

源于跨国金融资产交易的外汇交易份额,已使由商品和服务贸易产生的货币交易相形见绌。

资产市场方法将货币视为在高效金融市场中交易的资产价格,因此,货币越来越显示出其与资产市场,特别是股票间的密切关联。

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产市场说取代了汇率的国际收支流量分析,成为汇率理论的主流。

第二节经济指标因素

理论总归是理论,它最终还是要转化到实际操作中来。

前面说过,外汇汇率的变动与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等因素密切相关,那么,影响汇率的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呢?

在实际市场操作中,对基本经济因素的分析,都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国反映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经济指标(经济数字)来进行的。

对外汇市场影响最大的首先是美国每月(或每季度)公布的经济统计数据,其次是欧元区国家(主要为德国和法国)、日本、英国的统计数据,再往后是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士等国的统计数据。

之所以美国的经济数据影响最大,主要原因在于美元是国际外汇交易市场中最重要的货币,同时美元在国际贸易的结算方式中占有50%以上的比重。

各国投资者都非常关注美国的经济数字,以把握投资的时机。

一些重要的美国经济数字常在北京时间20∶30公布,因此,对亚洲地区的外汇交易员而言,常会因为等数字公布而工作到深夜,即常说的“等数字”现象。

此外,在一些特定的市场预期或汇率波动的情况下,有关国家的货币政策官员或著名的评论机构、人物,或有影响性的报刊发表的讲话、演讲、文章等,也会对汇市产生较大影响。

这种影响在各国没有重要数据公布的时期,表现得尤为强烈。

美国政府公布的经济数字可以分为三类:

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

先行指标是指某些经济要素会在经济随某一模式或趋势发展之前而发生变动;同步指标是指某些经济要素会在经济随某一特定模式或趋势发展时而发生变动;滞后指标则是指某些经济要素会在经济随某一特定模式或趋势发展后而发生变化。

下面的指标中,“领先指数”属于先行指标,其余的都属于同步指标或滞后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影响指数:

★★★★★,影响力大且久远,但反应慢)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为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它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它是宏观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是政府和社会各界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综合指标。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究竟处于增长还是衰退阶段,从这个数字的变化便可以观察到。

GDP公布的形式会以总额或百分比率为计算单位。

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示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示该地区的经济进入了衰退时期。

《外汇投资一本通》第三部分第六章影响汇率的因素(4)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

GDP=C+I+C+X。

式中:

C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C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从经济学来讲,国内生产总值又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的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的进口。

由于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总量乘以“货币价格”或“市价”而得到的数字,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因此,总产量即使没有增加,仅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仍然会是上升的,但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的上升只是一种假象。

有实质影响力的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率,所以使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时,还必须通过GDP缩减指数,对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作出调整,从而精确地反映产出的实际变动。

因此,一个季度GDP缩减指数的增加,便足以表明当季的通货膨胀状况。

如果GDP缩减指数大幅度增加,便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是货币供给紧缩、利率上升、进而外汇汇率上升的先兆。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

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而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将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

反过来,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降低,该国中央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降低。

因此,一般来说,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的下跌。

例如,1995~1999年,美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1%,而欧元区11国中除爱尔兰较高外(90%),法、德、意主要国家的GDP增长率仅为22%、15%和12%,大大低于美国的水平,这促使欧元自1999年1月1日启动以来,对美元汇率一路下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贬值了30%。

实际上,经济增长率差异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原因有三:

一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收入增加,国内需求水平提高,将增加该国的进口,从而导致经常项目的逆差,这样,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

二是如果该国经济是以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是为了生产更多的出口产品,则出口的增长会弥补进口的增加,减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的压力。

三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同时也意味着本国产品竞争力得到改善,因而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并且由于经济增长率高,也使得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被看好,因而该国货币汇率会有上升的趋势。

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由商务部负责分析统计,惯例是每季估计及统计一次。

每次在发表初步预估数据后,还会有两次的修订公布。

国内生产总值通常用来跟去年同期作比较,如有增加,就代表经济较快,有利其货币升值;如减少,则表示经济放缓,其货币有贬值的压力。

以美国来说,国内生产总值能有3%的增长,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经济发展是健康的;但高于此水平则表示有通胀压力,而低于15%的增长,则显示经济放缓和有步入衰退的迹象。

《外汇投资一本通》第三部分第六章影响汇率的因素(5)

在了解GDP时,应该知道GDP是算不精确的。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的总体和总量,而现实中国民经济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总是有一些新兴行业和新兴企业由于产生时间短,统计不规范,很难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中,如当前的技术咨询业、商务服务业、娱乐业等经济活动就很难准确纳入GDP核算中,所以任何一个时点上的GDP只能是相对准确的数据。

由于新兴行业、企业的不断规范,核算条件的不断完善,GDP历史数据会经常作出一些必要的调整,这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个特殊现象。

二、通货膨胀率(InflationRate)(影响指数:

★★★★★,影响大但较复杂)通货膨胀率(InflationRate)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

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其中基期就是选定某年的物价水平作为一个参照,这样就可以把其他各期的物价水平通过与基期水平作对比,来衡量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

一个国家必须保证自己国家的货币供给保持一定的数量。

在总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发行的纸币过多,就会造成纸币大幅贬值,出现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如果市场流通的货币过少,就会出现通货紧缩。

同样,在纸币供应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总商品和劳务的供应减少也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或者物价水平自发上升,也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世界各国经济生活中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对一国经济发展有诸多不利影响。

依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可以将通货膨胀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性(或抑制性)通货膨胀;依据通货膨胀的程度划分,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依据通货膨胀的原因划分,可以将通货膨胀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和混合型通货膨胀;依据采取的政策措施的不同来划分,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财政型通货膨胀、信用型通货膨胀和外汇收支型通货膨胀。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由于物价是一国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通货膨胀也就意味着该国货币代表的价值量下降。

在国内外商品市场相互紧密联系的情况下,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和国内物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该国汇率波动。

同时,一国货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们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该国货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该国货币转化为其他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

国内外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的主导因素,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条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比率,是由各自所代表的价值决定的。

如果一国通货膨胀高于他国,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就会趋于贬值;反之,就会趋于升值。

但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计算通货膨胀率,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间接表示的。

具体而言,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主要有三个:

生产者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和零售物价指数,下面将分别进行讨论。

《外汇投资一本通》第三部分第六章影响汇率的因素(6)

(一)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影响指数:

★★★★)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PriceIndex),简称为PPI,是衡量制造商和农场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价格指数。

它主要反映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化状况,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成本价格变化情况。

一般是统计部门通过向各大生产商搜集各种产品的报价资料,再加权换算成百进位形式以方便比较。

例如,美国是以1967年的指数当作100进行比较的,该指标由劳工部每月公布一次,对未来(一般在3个月后)价格水平的上升或下降影响很大,也预示着今后市场总体价格的趋势。

因此,生产者价格指数是一个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数,当生产原料及半制成品价格上升,数个月后,便会反映到消费产品的价格上,进而引起整体物价水平的上升,导致通货膨胀加剧;相反,当该指数下降,即生产资料价格在生产过程中有下降的趋势,也会影响到整体价格水平的下降,减弱通货膨胀的压力。

但是,该数据由于未能包括一些商业折扣,所以无法完全反映真正的物价上升速度,以致有时出现夸大的效果。

另外,由于农产品是随季节变化的,而且能源价格也会有周期性的变动,对该价格指标影响很大,所以使用该指标时,需加整理或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才宜作分析。

对于外汇市场而言,市场更加关注的是最终产品PPI的月度变化情况。

由于食品价格因季节变化而发生波动,而能源价格也经常出现意外波动,为了能更清晰地反映出整体商品的价格变化情况,一般将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变化剔除,从而形成“核心生产者物价指数”,以便进一步观察通货膨胀的变化趋势。

在外汇交易市场上,交易员都十分关注该指标。

如果生产物价指数比预期高,则有通货膨胀的可能,央行可能会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对该国货币有利好影响;如果生产物价指数下跌,则会带来相反的影响。

(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影响指数:

★★★★)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简称为CPI,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CPI物价指数指标十分重要,而且具有启示性。

有时公布了该指标上升时,货币汇率看涨,有时则相反。

消费者价格指数表明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反映经济的景气状况。

如果该指数下跌,反映经济衰退,必然对货币汇率走势不利;但如果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则要看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升幅状况。

倘若该指数升幅温和,则表示经济稳定向上,对该国货币有利;但如果该指数升幅过大,则有不良影响,因为物价指数与购买能力成反比,物价越贵,货币的购买能力越低,必然对该国货币不利。

如果考虑对利率的影响,则该指标对外汇汇率的影响作用更加复杂。

当一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同时也意味着货币的购买力减弱,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走弱;相反,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下降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下降,即货币的购买力上升,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走强。

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均以控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通货膨胀上升同时也带来利率上升的机会,因此,反而有利于该国货币汇率的上升;假如通货膨胀率受到控制而下跌,利率也同时趋于回落,反而不利于该国货币的上升。

消费者价格指数追踪每个月的生活成本以计算通货膨胀。

假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5%,那么就意味着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5%。

当生活成本提高时,投资者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

《外汇投资一本通》第三部分第六章影响汇率的因素(7)

在美国,目前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是以1982年至1984年的平均物价水准为基期,涵盖了房屋支出、食品、交通、医疗、成衣、娱乐、其他等七大类,共计有364种项目的物价来决定各种支出的权数。

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由劳工部每月公布,该指数包括工人和职员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W),以及城市消费者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U)。

(三)零售物价指数(RPI)(影响指数:

★★★★)

零售物价指数(RetailPriceIndex),简称为RPI,是指以现金或信用卡形式支付的零售商品的价格指数。

美国商务部每个月对全国范围的零售商品抽样调查,包括家具、电器、超级市场售卖品、医药等(各种服务业消费则不包括在内)。

汽车销售额构成了零售额中最大的单一构成要素,约占总额的25%。

许多外汇市场分析人士十分注重考察零售物价指数的变化。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个人消费增加,便会导致零售物价上升,该指标持续上升,将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令政府收紧货币供应,利率趋升则为该国货币带来利好政策的支持。

因此,该指数向好,理论上应有利于该国货币汇率的上升。

三、外贸平衡(TB)(影响指数:

★★★★★,重要但目前被利率指标掩盖)外贸平衡数字(TradeBalanceFigure),简称为TB,反映了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状况,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

如果一个国家的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便会出现“贸易逆差”的情形;如果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便称之为“贸易顺差”;如果出口总额等于进口总额,则称之为“贸易平衡”。

如果一个国家经常出现“贸易逆差”现象,国民收入便会流出国外,使国家经济表现转弱。

政府若要改善这种状况,就会使国家的货币贬值,即变相把出口商品价格降低,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

因此,当该国贸易赤字扩大时,就会不利于该国货币汇率的上升,令该国货币下跌;反之,当出现外贸盈余时,则对该国货币形成利好消息。

外贸平衡数字是影响外汇汇率十分重要的因素,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连年出现逆差,致使美国贸易收支的恶化,为了限制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美国政府对日施加压力,迫使日元升值;而日本政府则千方百计防止日元升值过快,以保持较有利的贸易状况。

外贸平衡数字直接影响一国汇率的变动。

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外国对该国的货币需求就会增加,流入该国的外汇就会增加,从而导致该国货币汇率上升;相反,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外国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就会减少,流入该国的外汇就会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