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质量通病.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88907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质量通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预防质量通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预防质量通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预防质量通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预防质量通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质量通病.docx

《预防质量通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质量通病.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防质量通病.docx

预防质量通病

嵘尚·大观天下

 

预防建筑质量通病方案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批人:

编制日期:

 

预防建筑质量通病方案

嵘尚·大观天下1、2、3、4、5#楼工程,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建筑质量通病,我司编制了此方案在施工中使用,以预防可能出现的建筑质量通病。

1、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

1、钢筋工程:

(1)、柱预埋钢筋位移:

柱主筋的插筋与底板上,下筋要固定绑扎牢固,确保位置准确,必要时可附加钢筋电焊焊牢,砼浇筑前应有专人检查修整。

(2)、露筋:

梁、柱钢筋每隔1m左右加花岗石及塑料垫块。

(3)、钢筋搭接长度不够:

绑扎时应对每个接头进行尺量,检查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钢筋接头位置错误:

梁、柱墙钢筋接头较多时,翻样配料加工时,应根据图纸预先画出施工翻样图,注明各号钢筋搭配顺序,交避开受力钢筋的最大弯矩处。

(5)、钢筋绑扎接头与焊接头未错开:

经焊加工的钢筋,在现场进行绑扎时,焊接头要错开搭接位置。

因此加工下料时,凡距钢筋端头搭接长度范围以内不得有焊接头。

(6)、水平钢筋位置、间距不符和要求:

高处绑扎钢筋时应搭设高凳或简易脚手架施工,以免水平筋发生位移。

(7)、下层伸出的竖直钢筋绑扎不符合要求:

绑扎时应先将下层伸出的钢筋调节器直理顺,然后再绑扎或焊接。

如下层伸出的钢筋位移大时,应征得设计人员的同意进行处理。

(8)、浇筑砼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振捣砼时防止碰动钢筋,浇完砼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

(9)、梁钢筋骨架尺寸小于设计尺寸:

配制箍筋时应按内皮尺寸计算。

梁、柱核心区箍筋应加密。

(10)、箍筋末端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11)、梁主筋进支座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弯起钢筋位置应准确,板的弯起钢筋和负弯矩钢筋位置应准确,施工时不应踩到下面。

绑板的钢筋时用尺杆划线,绑扎时随时找正调直,防止板筋不顺直,位置不准。

(12)、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搭接部位绑3个扣,绑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顺扣,层高超过4m时,搭架子进行绑扎,并采取措施固定钢筋,防止柱、墙钢筋骨架不垂直。

(13)、在钢筋配料加工时要注意,端头有对焊接头时,要避开搭接范围,防止绑扎接头内混入对焊接头。

框架梁柱的纵向钢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竖向构件(框架柱、剪力墙边缘柱)纵筋定位不得采用纵筋与水平筋点焊的方式。

(14)、框架柱、剪力墙暗柱箍筋采用直径12及以上的钢筋时,设计时应考虑调整纵筋保护层厚度,施工时应注意插筋定位,保证柱、墙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满足GB20010的要求。

(15)、长度L大于8m的混凝土墙,或5m≤L≤8m且两端有端柱约束的凝土墙,混凝土配合比应采取补偿收缩或添加合成纤维等抗裂措施,同时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应≥0.3%。

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16)、同一节点三条轴线及以上的梁交会时,应由设计明确各梁纵筋叠放顺序。

梁、异型柱,剪力墙暗柱截面宽度相同时,应有明确构造设计。

施工时因钢筋交叉造成梁角部纵筋远离箍筋弯角位置(不蹬角)的,应会同设计明确处理措施,不得随意添加蹬角纵筋。

(17)、施工梁、柱的节点区域,穿扎梁筋应保证箍筋复位,防止单肢箍、内箍漏设。

框架节点核心区,宜先按加密区要求确定箍筋圈数、肢数并穿套好(不固定)后,再穿扎梁筋,同时按间距调整固定箍筋。

主次梁交接处主梁宜先绑扎基本箍筋后,再按设计文件要求绑扎附加箍筋。

框架柱和剪力墙边缘柱内的单肢箍应在加工时就两端弯到位,采用落套箍的方式绑扎。

(18)、布置在建筑平面转折处的现浇板、屋面现浇板,板内应采用双层双向布筋,钢筋间距宜取150~200。

不规则现浇板内阳角、建筑平面外转角房间有墙约束的现浇板角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数量不少于7φ8@100,长度应大于板短边净跨的1/3,且不小于1.5m。

角部房间设置转角窗时,该角部房间板厚不宜小于120mm,板角应设置联系窗端混凝土墙(柱)的板内暗梁,并设置放射形钢筋。

(19)、板面钢筋在制作时应控制钢筋下料长度及负弯矩筋的弯钩长度。

采用冷轧扭钢筋单边弯钩时,弯钩端应置于锚固区,并保证锚固长度要求。

(20)、梁底、板底钢筋支垫应采用统一规格的瓜米石、花岗石垫块,或选用合格的建筑塑料支撑件,布置间距不应大于1000mm、钢筋材质支撑件不得直接放置在模板上。

板面钢筋的支撑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宜优先选用长板凳铁,分离式配筋应选用长板凳铁,支撑件间距不宜大于800mm。

(21)、强弱电管线采用竖向穿梁方式布置时,应采用沿梁轴线方向分散穿梁方式埋设,管线距梁边≥50mm。

穿梁段梁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

若采用集中穿梁方式,应由设计明确加强措施。

现浇板内电气及智能等线管应避免交叉和过度集中布置;禁止三层及三层以上管线交错叠放,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间,线管直径应小于1/3板厚,在板分离式配筋无上层钢筋区域沿管线方向应增设φ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片。

严禁板内水平埋设水管。

(22)、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板厚度的控制标识,在1.5~2m2范围内宜设置一处,浇筑过程的应进行插签检查厚度。

混凝土楼板成型后厚度的检测按分户检验要求执行;板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应由设计单位进行结构复算,并出具设计处理意见。

(23)、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

梁底模应设置独立支撑,保证梁板拆模后的楼盖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宜在主体结构浇筑60d后进行,浇筑时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2、模板工程

(1)、框架梁上口过大:

支模时上口卡具没有按设计要求尺寸卡紧。

(2)、砼表面粘连:

由于模板清洁不好,涂刷隔离剂不匀,拆模过早造成。

(3)、角模与模板缝隙过大跑浆:

模板拼装时缝隙过大,连接固定措施不牢靠,应加强检查,及时处理。

(4)、角模入砼过深:

支模时角模板连接凹入过多事不牢固。

应改进角模支模方法。

(5)、角模入砼过深:

梁、板底不平、下找;梁侧模板不平直;梁上下口涨模:

防治的方法是,梁、板底模板的龙骨、支柱的截面尺寸及间距应通过设计计算决定,使模板的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作业中应认真执行设计要求,以防止砼浇筑时模板变形。

模板支柱应立在垫有通长木板的坚实的地面上,防止以柱下沉,使梁、板产生下挠。

梁、板模应按设计或规范起拱。

梁模板上下口应设销口楞,再进行侧向支撑,以保证上下口模板不变形。

(6)、柱模板涨模、断面尺寸不准:

防治的方法是,根据柱高和断面尺寸设计核算柱箍自身的截面尺寸和间距,以及对大断面柱使用穿柱螺栓和竖向钢楞,以保证柱模的强度、刚度足以抵抗砼的侧压力。

施工应认真按设计要求作业。

(7)、柱身扭向:

防治的方法是,支模前先校正柱筋,使其首先不扭向,安装斜撑(或拉锚),吊线找垂直时,相邻两片柱模从上端每面吊两点,使线坠到地面,线坠所示两点到柱位置线距离相等,即使柱模不扭向。

(8)、轴线位移,一排柱不在同一直线上:

防治的方法是,成排的柱子,支模前要在地面上弹出柱轴线及轴边通线,然后分别弹出每柱的另一方向轴线,再确定柱的另两条边线。

支模时,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垂直与位置无误后,柱模顶拉通线,再支中间各柱模板。

柱距不大时,通排支设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柱距较大时,每柱分别四面支撑,保证每柱垂直和位置正确。

(9)、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

支、拆模及运输时,应轻搬轻放;发现有损坏变形,应及时修理;模板分类码放。

3、直螺纹连接的钢筋下料应保证端面与轴线垂直、无马蹄形或翘曲。

丝头加工应经环通规、环止规螺纹检验和外观检查合格并形成记录。

接头连接完毕后,应进行拧紧力矩值检验和外露有效螺纹检查。

标准型接头丝头有效螺纹长度应小于1/2连接套筒长度,连接后应有外露有效螺纹,但不得超过2P。

4、砼工程:

(1)、蜂窝:

原因是砼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家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砼塌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砼是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2)、露筋:

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紧,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3)、麻面:

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砼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4)孔洞:

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砼被卡,未经振捣就断续浇上层砼。

(5)、缝隙与夹渣层:

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干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6)、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差或支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尺寸。

(7)、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夹带度偏差太大:

主要原因是砼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

冬期施工在覆盖保温层时,上人过早或未垫板进行操作。

2、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质量通病

1、外围护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应增设构造柱或采取其它可靠拉接措施。

2、外墙砌体的配砖选用应符合建筑设计要求。

3、厕浴间等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女儿墙、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

4、顶层框架填充墙和高层建筑的外墙采用非烧结砌块等材料时,墙面应增加满铺钢丝网或钢板网等防裂措施,钢丝网的直径不小于0.8mm,钢板网为0.8mm厚9×25mm。

5、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暗埋管线开槽处,应先分别清理、补槽后,在增加钢丝网抹灰处理,钢丝网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并进行隐蔽验收。

6、填充墙上不应留设脚手眼、穿墙洞等。

对墙上留设的孔洞,应有防治惨漏开裂的专项方案,可采用防水微膨胀砼分次填实,不得用干砖填塞。

7、构造柱钢筋宜采用预埋,上下钢筋应与主体结构牢固连接,漏设的钢筋经处理后应进行检测。

拉结筋伸入墙内的长度,应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

拉结筋应与墙、柱连接牢固,可采用预埋和植筋的方式。

8、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砌筑完应至少隔14天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水泥砂浆嵌填密实,外墙的补砌砖灰缝,应先进行清理后,再用水泥砂浆嵌填密实,并形成施工检查记录。

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不宜少于30d再进行抹灰。

3、建筑物临空防护栏杆质量通病

1、护栏的安全高度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和相应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要求。

建筑设计规范规定的高度为面层以上的净空高度,初装饰房必须扣除相应面层的厚度。

安全高度起量位置应从可踏面起算。

2、护栏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按设计及审批的施工方案要求先进行“样板”的施工,经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的安装,检查时应提供原材料合格证明、复检报告以及相关检测报告。

3、栏杆(板)安装预埋件的数量、规格、位置以及防护与预埋件的连接接点应符合设计要求。

预埋件(或后置预埋件)连接节点、防雷接地节点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4、栏杆(板)的涂装应均匀,无明显起皱、流坠,无漏刷,附着良好;金属栏杆的除锈等级和涂层干膜总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验收时应检查涂层的附着力和涂层干膜的总厚度,设计无要求时应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执行,并有相应的记录资料。

4、外墙饰面砖、湿法安装饰面板质量通病

外墙饰面砖规定:

1、外墙饰面砖的使用必须执行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要求,面砖应按规定进场复检。

容重大于20kg/m2的饰面砖(如文化石)应采用专用粘结材料粘结或采取拴、挂等措施。

文化石粘结高度不应大于7m。

2、饰面砖施工前,在相同基层上应预先做出样板墙,并进行粘结强度试验,样板墙经设计、监理、建设单位确认后,方能进行饰面砖施工。

3、面砖施工前,对基体积尘应刷洗干净,并浇水润湿,表面晾干,含水率适度。

砌体灰缝应填塞饱满,脚手架孔洞应用细石砼填塞密实。

4、面砖粘结材料应使用专用粘结剂或聚合物砂浆,面砖勾缝应用匀缝剂或聚合物防水砂浆。

5、大面积面砖铺贴前,必须进行预排砖;面砖间缝隙应合适、均匀一致。

小于三分之一边长的面砖,不得铺贴。

非整砖使用部位应适宜,管线、设备的支架等突出物,应使用整砖套割吻合,边缘整齐;临边的部位,饰面砖的压向应正确。

流水坡向应正确,滴水线的高度或深度不得低于1cm,滴水线部位的面砖勾缝应与面砖表面齐平。

6、面砖勾缝应用专用的工具,灰缝应密实、平整、无裂纹、砂眼。

饰面砖施工完毕后面砖清洗应合理选择清洗材料和材料配合比,清洗后灰缝形成了砂眼、裂纹及表面反砂部位,必须进行重新勾缝处理。

7、拆除外架前,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必须全面检查面砖空鼓情况,对检查发现问题应进行返工处理,并填写检查记录。

8、应有饰面砖粘结强度检测方案,明确检测部位、数量等;检测方案经建设、监理同意后,报监督机构备案。

5、铝合金、塑料门窗工程质量通病

1、门窗二次设计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设计资质,设计施工图必须经主体设计单位签章认可,有节能性能改变的门窗设计施工图必须经施工图审查单位审查合格。

门窗设计施工图应达到相应的深度,明确型材、配件等材料的规格及质量要求,连接固定的构造形式。

2、门窗加工前,应对其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透性能进行定型检测,有节能要求的门窗应有传热性能检测。

检测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必须对门窗型式进行修改,重新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加工。

3、门窗安装应进行样板检查,现场至少抽取一樘门进行解剖,检查内部构造、材质及拼装质量;防火、防盗、节能等特种门窗现场应提供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

4、门窗洞口四周应按照门窗框固定连结位置设置预埋件,不得将门窗外框直接埋入墙体,砌体上的预埋件应使用小型混凝土砌块。

固定连结件位置应距边框及中横框、中竖框与边框交接处的两侧不大于150mm,其他固定点间距不大于500mm,每个连结件不得少于两个固定点。

5、连结件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宽度不小于15mm的镀锌冷轧钢板,两端伸出窗框与墙体固定;组合门窗拼樘料的规格、材质及连接固定方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6、门窗的密封

(1)分层填充缝隙用的材料选用闭孔泡沫塑料、发泡聚苯乙烯等弹性材料,填塞厚度不宜大于20mm,填塞不宜过紧,以能自行发泡膨胀,起到防水止漏、隔音保温、防止窗周结露的作用为准。

(2)应按规范要求在缝隙外表留5~8mm深的槽口,注胶前应清洁表面,注胶后应检查注胶是否连续,防止漏注。

嵌缝胶不得有脱落、起皮,无弹性,胶面开裂等缺陷。

(3)副框与门窗框以及拼樘料之间的拼接缝处均应用密封胶封严。

6、建筑电气安装质量通病

1、电气配管进盒、箱顺直,必须一管一孔,并用锁紧螺母或进盒街头固定平直,禁止柔性导管暗埋于墙内或混凝土内。

2、导线按相分色符合规范规定,A相用黄色,B相用绿色,C相用红色,中性线N用浅蓝或蓝色,保护接地线PE用黄绿双色。

照明开关后相线可采用原相色或白色。

3、导线连接应采用压接或焊接,导线连接不得采用绕接,禁止接头处虚接;禁止接头只用黑胶布不采用绝缘带包扎。

4、插座接地支线禁止串联连接。

5、金属线管(槽)及其支吊架应作好跨接接地处理,采用紧定连接、卡套连接的金属导管不做跨接接地时,必须有可靠持久的保证接地导通的连接工艺及其工艺标准;低于2.4m以下灯具的外露可导电部位必须进行接地处理。

7、建筑给排水安装质量通病

1、管道穿楼板时必须按设计或验收规范要求设置套管或止水环。

套管设置要求下楼平楼面,上口高出最后地面20—30mm,厨、厕为50mm,套管填塞符合规范要求。

2、地漏的选型、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有水封要求的地漏,其水封高度应不小于50mm。

连接构造内无存水弯的排水器具的排水支管应设存水弯,其水封高度应不小于50mm。

8、建筑节能

1、外墙保温裂缝、保温效果差

(1)设计应采用成熟的外墙保温系统。

(2)外保温工程的密封与防水必须有构造设计图和节点详图。

(3)基层墙体上应设置一道防水砂浆。

(4)抗裂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mm,也不宜大于6mm。

(5)保护层外侧宜再设置一道掺有抗裂纤维的防水砂浆。

(6)应优先选用弹性涂料饰面层;饰面层不宜选用粘贴面砖,当必须选用饰面砖时,应按规定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材料

保温材料应按国家有关标准和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规程》的要求对材料进行复验。

3、施工

(1)外墙保温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采用松散材料施工时,应严格控制配合比,确保保温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采用板块保温材料时,应按设计或相应图集设置固定点,并应保证设计厚度。

(2)凸出外墙面的种类管线及设备的安装必须采用预埋件直接固定在基层墙体上,预留洞口必须埋设套管并与装饰面齐平。

严禁在饰面完成的外保温墙面上开孔或钉钉。

(3)外墙预埋件或预埋套管周围应逐层进行防水处理。

(4)外保温抗裂保护层采用玻纤网时,应在保温层表面先批刮1~2遍聚合物浆,再铺贴玻纤网,应使玻纤网居于抗裂保护层中部。

(5)保温层与面层粘结牢固,严禁空鼓、裂缝。

(6)墙体热桥部位应单独进行处理,严禁与墙体混同施工,而降低热桥位置传热阻值。

(7)外墙面砖作为保温系统饰面层时,应进行粘贴强度检测。

检测断缝应从饰面砖表面切割至基体或加强层表面,深度应一致。

4、外窗隔热性能达不到要求

(1)中空玻璃用于外墙窗有一定保温效果,设计单位应根据热工计算结果确定中空玻璃的使用范围,一般情况下,北窗应采用中空玻璃,东西南经热工计算后确定,优先采用中空玻璃。

(2)外墙铝合金窗如不采取隔断热桥的措施,导热系数大,不利于节能。

 

重庆上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嵘尚·大观天下项目部

二〇一四年八月二十五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