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847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docx

《《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docx

《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

《当代神农氏》

教学设计

本文以《当代神农氏》为题,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作我们的祖先炎帝,这是作者及全世界人民对袁隆平的高度评价。

文章讲述了他从1964年到1975年这10多年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

文章从四个方面表现了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歌颂和崇敬之情。

  学生分析:

  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已经熟悉,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章结构特点鲜明,每个片段从不同的方面记叙了袁隆平是怎样立志培育杂交稻,克服了哪些困难,看起来独立一体的每个片段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可以大体概括每个片断内容,并通过合作探究读书交流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在读书交流中受到感动受到教育,深刻的领会这四个片断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设计理念:

  依据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体现教材的思想情感教育价值:

培养青少年从小立志报国,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精神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通过教学发挥杰出人物的榜样作用和本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2、体现知识传播教育价值:

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查阅资料,对水稻育种知识,袁隆平、神农氏等人物有一个再认识。

  3、体现技能训练价值:

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通过四个片断中重点词句理解,来体会如何表达文章中心,同时学习通过几个生活工作片断来写人和倒叙的手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等词语。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2)抓住关键词,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把握每个片段的主要内容,体会袁隆平的崇高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袁隆平具有的科学严谨、执著追求、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激发学生培养自己的怀疑、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内容:

大体了解袁隆平的贡献,整体感知课文,读书找出每个片段中感受深刻的句子,交流读书心得,体会他的科学精神。

第二课时主要教学内容:

回顾课文,概括每个片段的主要内容并起小标题,同时学习通过几个生活工作片断来写人和倒叙的手法。

然后交流资料探究:

培育杂交稻的小知识,了解袁隆平的事迹,还可以补充交流一些当代科学家的故事。

本课执教的是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传说故事吗?

好,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神农氏炎帝的故事。

放视频。

[了解神农氏的传说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为理解“当代神农氏”打基础]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当代神农氏,(板书“当代”),那你们知道被称为当代神农氏的人是谁吗?

出示图片,再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现场)。

[感受袁隆平的成就,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你对袁隆平有哪些了解?

还想了解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这篇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指名说

三、指导读书交流(师生共同参与交流,示范方法)。

课文用了四个片段记叙了他研究杂交稻的过程,老师在备课时查找资料时被这位水稻专家的事迹和精神感动着,同学们你们课前预习的时候有没有被打动?

第一片段:

1先来看第一个片段。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画出打动你的句子。

2哪位同学能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相机出示句子“粮食,粮食,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呢?

、、、忧心忡忡,心急如焚。

”你体会到什么?

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理解“心急如焚”

3请一位同学再读一读这句话,感受袁隆平的担忧着急,火烧火燎。

4理解他担忧着急什么?

5教师补充:

1959至1961年,我们国家遭受了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人们忍饥挨饿。

6让我们齐读这句话。

感受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抓住重点句子,抓住“忧心忡忡和心急如焚“这两个词,补充相关背景,理解体会袁隆平内心的担忧着急,感受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

7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深刻?

指名读,相机出示句子“他脑海里萌发出一个惊人的、、、饥荒恶魔。

”说说理解体会。

8引导学生理解袁隆平的决心。

出示:

“他决计要像传说中的神农氏、饥荒恶魔。

”指名读这句话,你还读懂了什么?

9齐读这句话,感受他坚定的决心。

[这也是一个重点句子,抓住“像神农氏那样“引导学生理解袁隆平的决心]

10小结本段:

为了解除饥饿,袁隆平立志培育杂交稻,于是他发愤读书学习,开始了前无古人的科学实验。

板书“立志培育”

第二个片段:

1小声地读一读,画出想与大家交流的句子。

2指名读,出示“偏偏、、、硬骨头”这句话。

谈自己的感受?

3指导:

抓住关键词“硬骨头”,结合上文理解世界性大课题,难度非常大。

4“外国有许多、、、放弃了,、、、断言无知”。

(出示这两句话)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5教师补充:

当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要比当时我们国家先进好几十年。

理解难度大。

6再指名读“偏偏、、、硬骨头”这句话,出示这句话,新的体会,指名读,齐读。

[这句话是本段中的重点句子,抓住“硬骨头”这个词,结合上一自然段理解体会这个课题难度大,结合“硬骨头”和“偏偏”这两个词理解体会袁隆平的决心之大]

7搞杂交水稻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世界性大课题,这句话仅仅写出了他的决心大吗?

从这句话中你还能体会到他的一种什么精神?

8小结:

别人不敢去尝试,即使去尝试了也半途而废了。

袁隆平要走自己的路,用事实来回答人们的疑问,他要迎难而上。

这就是追求科学的执着精神。

板书“迎难而上”。

[在反复读中感悟袁隆平的迎难而上的决心和追求科学的执着精神]

四、总结读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1回顾怎样学习一二部分的?

指名说,(出示这段话)

“请同学们默读三四片段,找出每个片段中你感受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感受。

2学习读书,教师巡视。

二分钟后教师示意学生小组中交流。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自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读书交流感受体会,有自己的理解]

四、全班交流:

第三个片段:

1我们一起看第三部分。

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深刻?

2指名读,(出示这段,第三部分第二自然段)师生均感受深刻。

3你体会到什么?

指名答。

再请一位同学再读一读这段话,谈感受

4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词语句子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自己的理解,体会寻找的艰难。

5自由读,体会这种艰难。

6配乐出示图片,请一位同学配乐来读这一段,大家边看图边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啊。

7再找感受深刻的句子,指名读,出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六年过去了,、、半个中国”谈理解。

8引导读书体会:

六年,每一年,每一天他都是这么寻找的,半个中国啊,每一个地方,他都是这么寻找的,请女生配乐来读这段话。

9学习袁隆平的精神:

你对这位普通的农校教师充满了什么感情?

你觉得这位农校教师的什么精神使你敬佩?

带着这种敬意全班起立齐读这段话。

(配乐出示这段话)。

[这一自然段是本片段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体现读书的三个层次:

先读体会寻找的艰难;再指名配乐读想象这种艰难;再结合时间之长地方之大,女生配乐读,理解寻找的艰难;这么难他依然没有放弃,这是一种执着的精神,再读,体会这种追求科学造福人民的精神。

]

10功夫不负有心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

出示图片。

11经过艰难的寻找才仅仅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这一步是如此的艰辛。

板书“艰难寻找”。

第四个片段:

1我们一起来看第四部分。

哪位同学能读一读想与大家交流的句子?

指名读,出示“在研究杂交水稻的十多个春秋里,袁隆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说说你的理解。

2再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把“十多个春秋”“一次又一次”结合起来理解。

[这是本片段中的重点句子,在读中引导学生抓住三个“一次又一次”结合“十多个春秋”理解袁隆平的科学实验要经历无数次的的失败打击痛苦,可他依然坚持着,体会他的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

4还有哪些句子你感受深刻?

指名读,出示“夜色下、、、抚摸着。

”什么地方打动了你?

5请一位同学再读这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想到被砸烂的情景他是什么心情?

6补充:

十年动乱中,知识分子遭受到迫害,这种痛苦刻苦铭心。

事隔四十多年,当谈起这段往事的时候仍然记忆犹新。

看一段人物访谈。

放视频。

[放一段人物访谈视频,让学生对袁隆平受到的迫害有更深刻的体会,理解他对这四钵稻苗的珍爱。

]

7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袁隆平的痛苦。

8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句,指名读,谈体会,体会他对稻苗的珍爱。

9引导理解其实他更珍爱的是什么更热爱的是什么?

10教师描述想像他的内心,爱不释手,齐读下一段。

(出示这段。

第四部分倒数第二自然段)

[“夜色下、、、抚摸着。

”这句话同样是一个重点句子,抓住“慈母抚摸又悲又喜捧着”体会他遭受了劫难内心的痛苦,但毕竟实验可以继续内心感慨万千,悲喜交加,对这四钵稻苗倍加珍爱。

他珍爱的是自己十多年的心血,他更热爱科学事业]

11终于,胜利向他微笑了。

1975年,历经磨难的杂交稻破土而出,开始在中华大地上生长。

12配乐出示图片,教师解说:

同学们,看啊,无边无际的水田里,杂交稻像雨后春笋一样茁壮成长。

杂交稻拔节长高了,郁郁郁葱葱。

杂交稻扬花了,馥郁的稻香沁人心脾。

杂交稻成熟了,颗粒饱满,结出了丰硕之果。

[配乐出示图片,教师动情解说稻苗长高拔节扬花成熟,感受袁隆平的成功和喜悦,历经磨难,终于成功,苦尽甘来。

这也是全国人民的喜悦和胜利,袁隆平造福了百姓。

]

教师板书:

百折不挠。

五、课堂小结:

1袁隆平成功了,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放视频:

亩产突破900公斤。

停在红色柱形图上。

2师补充:

20XX年杂交稻亩产量将突破900公斤。

板书这四组数字,300,500,800,900

3看到这组数字,想到他培育杂交稻的经过,你想对这位科学家说什么?

[播放视频出示这组数字是最有力的说明,袁隆平成功了,这与导入新课部分时播放的视频片段《感动中国人物》相呼应,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四个片段中找到的重点句子,想到他实验的艰难,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他的成功,他感动了中国,轰动了世界,受到震撼,发自内心的对这位科学家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

4教师小结:

这位胸怀国家和人民的科学家,立志培育杂交水稻,他历经千辛万苦,无怨无悔,百折不挠,终于成功,创造了奇迹,他不愧是(学生齐读接上——当代神农氏)。

5质疑:

课文学完了,这些问题都学懂了吗?

(教师擦去)有没有不懂的地方了?

六、作业:

出示:

搜集资料:

搜集有关杂交水稻培育的相关知识

搜集袁隆平的资料

[本节课抓住了每个片段中的重点句子理解体会袁隆平的科学实验的艰难,体会他对科学严谨执著,献身科学的精神。

但学生对杂交稻培育的相关知识,袁隆平的巨大贡献感受还不够深刻,这些内容下节课交流,让学生对这位科学家有更全方面的了解,对他的科学精神有更深刻的感受理解。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