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80390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1~4题。

1.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洪涝灾害

B.乙——土壤肥力

C.丙——灌溉水源

D.丁——生长积温

对比分析法是卫星遥感图像判读的重要方法,具体就是对不同时间的卫星图像色调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把不同的地面物体区分。

如下图,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两种电磁波的强度特征。

读图回答第3-4题。

3.如果该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谱是某卫星图像中

最主要波段,则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A.江汉平原B.松嫩平原

C.洞庭湖平原D.太湖平原

4.要区分该地区两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要参考的最佳遥感图象

应该是拍自播种()

A.75天后B.100天后

C.140天后D.30天后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地冬季漫长

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C.丙地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冬春季节寒冷干旱

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6.下列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  )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

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改善环境

D.丁地适合发展混合农业

该表为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

读表回答7--8题。

农作物

生长期平均气温(℃)

≥10℃积温(℃)

降水量(mm)

日照时数(小时)

18~30

>3500

>600

>800

20~30

>3500

350~1000

>2000

15~18

>1600

200~500

>800

20~30

>8000

>1500

>2000

7.四种农作物中,适宜在鄱阳湖平原种植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成都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条件不足B.光照条件不足C.水热配合不好D.水分条件不足

 

左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右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9-10题。

 

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hm2

沙地

468.7

草地

58.8

盐碱地

32.1

耕地

16.6

沼泽地

10.7

建设用地

1.4

 

9.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

10.该区域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

读海南岛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岛内封闭实线为等高线),回答11-13题。

 

11.该岛M地的年太阳辐射量比P地要多,主要是因为M地()

A.晴天天数多

B.海拔高

C.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

D.纬度高

12.读图中相关等值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虚线值的大小:

④>③>②>①

B.实线值的大小:

a>b>c

C.从虚线看,此岛现在是冬季

D.从虚线看,此岛现在是夏季

13.海南岛一年可种植三季稻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B.热量充足

C.雨水充沛D.地形平坦

 

右图为我国某地形图。

读图回答14-15题。

14.某图中四地中②地森林生长最旺盛,其原因最可能是()

A.因地势较低,热量远优于其他三地

B.因处于山脊,地势高,光照条件最好

C.因地势较为平坦,土层深厚,水源充足

D.因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其他地区丰富

15.③地森林比①地长势较好的原因可能是()

A.③地日照较强,太阳辐射收入多于①

B.③地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比①地好

C.③地气温较①地高,且日变化大

D.③地降水较多,水源比①地充足

 

16、右图是粮、棉、油、糖等作物商品性生产基地分布图。

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粮②棉③油④糖

B.①棉②粮③糖④油

C.①油②糖③粮④棉

D.①糖②油③棉④粮

 

17.右图表示我国一种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下列选项中与图示内容相符的是()

A.a水田、b旱地、c林地、d荒山

B.a、旱地b、水田c草地、d林地

C、a水田、b旱地、c林地、d草地

D.a、林地b、水田c草地、d荒山

 

18.下列地区既是我国商品粮基地又是我国商品棉基地的是()

A松嫩平原B珠江三角洲C江汉平原D成都平原

19.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是()

A.占多少,垦多少B.合理开发,使之永续利用

C.因地制宜,合理布局D.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20.被称为“草原钢城”的包头钢铁厂,其铁矿石主要来自于()

A.白云鄂博B.迁安C.金昌D.鞍山

21.下列煤矿与所在省区组合正确的是()

A.峰峰--河南B.阳泉--山西C.六盘水--四川D.攀枝花—云南

22、下列关于我国经济作物分布搭配正确的是:

(    )

A.海南—花生   B.广西—油菜  C.山东—甜菜  D.新疆—长绒棉

23、下图中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①地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

B.②地沿海利用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

C.③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④地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

 

24、下图所示的剖面图中,属于我国北纬30°沿线的是(   )

25.甲、乙、丙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下列选项组合正确的是()

A.甲-河西走廊B.乙-湟水谷地

C.丙-宁夏平原D.丙-河西走廊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0分)读下列黄河流域沿某纬线的局部剖面图与黄河流域图,回答:

 

(1)黄河流域能源丰富,在其上中游(能源)丰富;

(2)B地形区为,该地重要的油料作物是,粮食作物是

(3)G地附近有我国最大的盐场,试分析该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4)请分析舟山渔场的形成原因?

 

27.(14)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以旱地为主的农耕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填写字母)气候区,这里的粮食作物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该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其生产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的畜牧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填写字母)气候区。

(3)C、D气候区内最主要的糖料作物是________,油料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E气候区的种植业类型____________,评价其发展种植业的条件?

 

28.(10)读“我国某两条河流的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中河流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______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河流有断流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月份径流量较相邻月份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该河流径流量随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2)乙图中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补给形成的。

该河流径流终年存在,可知该河流至少有______种补给类型。

(3)甲乙图中河流位于我国,根据其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可知,它们分别所处的地区是(  )

A.西北、东北B.西南、东北

C.西北、东南D.东北、西北

 

29.(10)请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据统计,自然灾害中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

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材料三:

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占年部量%)

(1)图中BC是我国三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2)我国①②两地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干旱严重,分别简析造成两地干旱的主要原因。

 

(3)简述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

 

30、(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西省大同市(112°15′~114°15′E,

39°00~40°30′N),是山西第二大城市,位于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平均海拔1056米。

人们常说“万紫千红总是春”,但大同万紫千红之时却在夏季。

旅游者们多于夏季到此

避暑观光。

图X296为大同气候资料。

材料二 大同市素有“中国煤都”之称,采煤历史有

2000多年。

境内煤炭地质储量718亿吨,采出的煤被

称为“世界动力煤细粮”,并宜于制煤气,是煤化工业

的好原料。

 

材料三 大同市某地自然景观图(图X2)

(1)大同市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分析旅游者多于夏季来此避暑、观光的原因。

 

(2)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结合材料分析该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BBDC6-10DABBD11-15ACBCB16-20BCCDA21-25BDBBA

二、综合题

26、

(1)煤炭;

(2)华北平原花生冬小麦

(3)长芦地势平坦、海滩宽广;风多雨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

(4)大陆架、寒暖流、长江钱塘江入海

27.

(1)B 小麦 玉米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人均耕地多,可开垦荒地多,粮食商品率高

(2)A、E

(3)甘蔗油菜

(4)河谷农业优势: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单产高,质量好

制约因素:

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28.

(1)7-8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1-2气温低于0℃,冰雪不再融化,河流没有补给水源气温

(2)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3

(3)A

29.

(1)B主要伏旱。

该地在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气温高,形成伏旱

C冬旱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但此地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形成冬旱

(2)①主要受地质影响,当地石灰岩广泛分布,形成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地表水渗漏比较严重,②主要受地形影响,海南地形中部为山地,中央高四周低,河流径流快,而且比较短,使当地地表水缺乏

(3)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30.

(1)温带季风气候 

大同纬度较高,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凉爽怡人;大同夏季自然风光优美。

(2)水土流失 位于黄土高原边缘,地势起伏大;夏季降水集中,强度大;煤炭资源开采,破坏地表植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