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871481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docx

《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docx

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

鉴湖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考试

出卷:

赵丹妮濮利峰

一、选择题(共18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召唤(zhào)濒临(bīn)独处(chǔ)恪尽职守(ɡè)

B.唾弃(tuò)堆砌(qiè)刹那(shà)惟妙惟肖(xiào)

C.焦灼(zhuó)机杼(zhù)赊账(shē)殒身不恤(xù)

D.角逐(jiǎo)桑梓(zǐ)纨绔(kuà)凝眸远眺(móu)

2.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秋风忽至,一场早霜后,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播撒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B.文化传统的变化是缓慢而渐近的,不会一蹴而就,既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时期也如此。

C.脚下那条熟悉的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象夜空里九曲的星河,给人无尽的暇想。

D.“智慧地球”的概念风糜世界,人们希望借此确立竞争优势,抢占未来发展的致高点。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着晨曦。

②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一滴眼泪也能▲出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

③我▲一次跟同学讲过,要用学语文的方法学语文,可惜同学没有能够正确领会。

A.顾盼折射不只B.企盼放射不只

C.企盼折射不止D.顾盼放射不止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学生们参与“金点子”活动的热情之高、想象之奇、创意之新真是不堪设想,大大出乎老师的意料。

B.不少网民认为,尽管网络无疆,然而言行应有界,因此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势在必行。

C.文艺创作切忌远离观众孤芳自赏,音乐剧《妈妈咪呀》就因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而获得了成功。

D.某项调查显示,82﹪的被调查者认为今年的公务员考试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公务员热”仍在持续。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庆”期间,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车流量增大,平均每天超过4万多辆。

B.垃圾邮件、木马病毒和低俗内容等三大网络危害已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

C.发展核电产业具备投资大的问题,核电开发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D.解决老百姓看病贵问题的关键,最主要的办法是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短语,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有距离才有过程,有过程才有思念。

“▲”是因距离而叹的爱情的绝唱;“▲”是因距离而诵的友情的高歌;“▲”是因距离而生的亲情的低吟。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③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①

7.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余光中《乡愁》)

B.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

C.海笑了/给我看/会游泳的鸟/会飞的鱼/会唱歌的沙滩(顾城《规避》)

D.我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舒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8.学校要开家长会。

下列是同学们写在教室黑板上的欢迎标语,最得体的一项是

A.欢迎爸爸妈妈联袂来学校采风!

B.亲爱的爸爸妈妈,您辛苦了!

C.亲,我们以优异成绩向您汇报!

D.热烈欢迎爸爸妈妈莅临指导!

9.下列对联的内容与传统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

A.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元宵)

B.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龙舟锦标,遗风犹自说三闾(端午)

C.九九芳辰,年老又赏登高景三三令节,秋深还添延寿春(重阳)

D.千重山远,十分相思百分念三秋桂子,一轮明月两地心(清明)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B.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异态者D.沛公居山东时

11.跟“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未之有也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学不可以已

12.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每天和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完曲折的溪流)

B.觉而起,起而归(睡醒就起来,起来就回去)

C.穷山之高而止(上到山顶才停止)

D.故为之文以志(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理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一世之雄也固:

本来

B.举匏樽以相属举:

全,都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坐:

端坐

D.托遗响于悲风遗响:

余音,指萧声

1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

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

D.寄蜉蝣与天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5.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7题。

人的潜能是多元化的。

因此,所谓的创新型人才也绝非仅仅是学术意义上的创新。

学校教育究竟如何能够顺合人的自然禀赋来挖掘人的潜能?

在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感言或传记中,我们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发现,好奇心是他们成功的主要内在因素。

对每个人而言,好奇心最初本是无功利的,它不过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满足。

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在与他人或社会互动过程中,好奇心可能会逐渐带有一定的目的性。

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如果学校在不同阶段,能够持续地给予这种好奇心以呵护,以智慧性的引导,所谓人的创造性潜能就会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开掘。

然而,审视我们当下的教育现实,好奇心的满足对于我们大多数学生而言几近于一种奢侈。

漠视人的好奇心,甚至以各种显性或潜在的强制和规训方式逐渐抹杀之的体制化教育,在单纯的知识理解或获得上或许是不坏甚至是不错的,但是,在人的各种潜能开掘及各类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却可能是最为失败的。

从幼儿园大班开始,所谓的习惯和规矩养成便开始成为学校日常生活规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随着年级的递增,在目不暇接的考试、竞赛和评优体制下,学习与学生的内在精神满足渐行渐远。

学生的爱好越来越偏离其自娱性的本质而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色彩。

学开始带有被动性,习带有强制性,好学一旦不再出自于满足好奇心的自我愉悦,而是为了取悦于他人,求知就逐渐黯淡了其灵性和智慧之光,求技和求艺就渐趋丧失了其创意之美。

在分数至上取向下,原本各有其天赋和潜能的个体,被分等、隔离和排斥,被安排在一个跑道上竞争。

分数让少数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有了业绩和政绩,引发了所谓的榜样效应,也收到了所谓激发人们急起直追的竞争(模仿)效果,但是,它挫伤的却是一代人乃至一个民族的创造活力。

中国人并不缺乏智力和知识优势,甚至也不缺乏吃苦和勤奋精神,但是,匮乏的恐怕就是被早期教育所遏制的好奇心以及由其所引发的内在激情和思维的灵活性。

(节选自阎光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呵护人的好奇心》,有删改)

16.下列对好奇心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的阐述,恰当的一项是()

A.好奇心能够使学校教育顺合人的自然禀赋,并因此来挖掘出人的潜能。

B.好奇心能最大程度开掘人的创造性潜能,是获得成功的主要内在因素。

C.好奇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满足,它会随着人的成长而逐渐具有目的性。

D.好奇心会发展为具有功利性的探索,成为带有个体偏向的兴趣或爱好。

17.下列对当下教育现实的论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注重习惯和规矩等的养成教育,有利于思维的激发。

B.漠视学生的好奇心,以各种显性或潜在的强制和规训方式逐渐抹杀好奇心。

C.学生的学习带有被动性和强制性,好学是为了取悦他人,具有功利性色彩。

D.在分数至上取向下,原本各有天赋和潜能的学生被安排在一个跑道上竞争。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

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

更始时,辟大司马府。

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

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

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

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

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

“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

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

“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

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

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

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

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慎重,可立虎符,以绝奸端。

昔魏之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

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此谓也。

”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

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

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

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后汉书·卷三十一》)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世祖召见,赐以棨戟棨戟:

仪仗

B.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治:

治理得好,太平

C.诗雅好推贤雅:

文雅

D.贼虏未殄殄:

消灭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

B.

C.

D.

2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杜诗虽不是行伍出身,但却有勇有谋。

杀纵兵扰民的将军萧广时,为把握时机,

敢冒不请示朝廷之险;诛伐叛贼杨异时,先烧其船,断敌退路。

B.杜诗担任地方长官把精力用在兴修水利、改进农具、开垦农田上,爱民帮民,让百姓富裕,所以百姓将他比作父母。

C.杜诗身在地方,心系朝廷,顾全大局,为了封赏功臣,自己主动让出了大郡职位,而且主动为皇帝献言献策,表现了他对朝廷的赤诚之心。

D.杜诗长期为官却生性节俭,他能为百姓的安定富裕而不懈努力,自己却一贫如洗,以致死后连安葬的地方都没有。

2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

2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

①张孝祥:

南宋初词人。

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

“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

水神。

③准拟:

准定。

23、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

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2分)

24、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

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2分)

 

三、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1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6分)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韩愈《师说》)

(2)白露横江,。

(苏轼《赤壁赋》)

(3)以地事秦,,薪不尽,火不灭。

(4)思厥先祖父,,。

(5),,卷起千堆雪。

(6)可堪回首,,。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四、简答题(共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3题(共8分)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去,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

“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

”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

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

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

“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

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惟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能找到。

——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26.指出文中“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的具体内容。

(2分)

27.结合选文,说说文末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2分)

28.选文运用多种方法刻画母亲形象,请写出其中一种并结合原文简析其作用。

(4分)

四、写作题(30分)

29.以记叙或议论为主,写一篇文章,表达“从别人那里,我认识了自己”这个意思。

【注意】①题目自定。

②明确文体。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8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A

B

B

C

B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B

C

C

B

A

C

B

C

13.B.(举:

举起)

14.C.(C项中的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A,介词,被/介词,给。

B,转折连词,可是/并列连词,可不译。

D,介词,在/连词,和)

15.C.(C项的内容是文章第四段所阐述的,这一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遥想当年曹操、周瑜,再联想自身,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重在抒情)

二、古诗文阅读

21.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

22.

(1)使用的人力少,而收获多,百姓觉得这样很便利。

(2)如果如姬没有杀父之仇,公子无忌救赵也不会成功。

参考译文

杜诗,字君公,是河内汲县人。

年轻时很有才能,在郡里为官担任功曹,以公平著称。

更始年间,被大司马府征召。

建武元年,一年之中连升三级,官至侍御史,负责安定洛阳。

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干不法之事,在城中横行霸道,百姓惶恐惊扰,杜诗晓谕萧广,他仍不悔改,于是杜诗就杀掉了萧广,回京后把情况奏报给光武帝。

光武帝召见了他,赐给他仪仗,又派他到河东巡视,去招降和诛杀反叛的贼人杨异等。

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企图北渡,于是与长史迅速烧毁船只,调集部署郡中士兵,带领骑兵突击贼兵,杀死了杨异等人,贼兵因此被消灭。

拜他为成皋令,做了三年成皋令,政绩十分突出。

又迁升为沛郡都尉,转任汝南都尉,所到之处,都有政绩。

建武七年,升任南阳太守。

他生活俭朴,施政清正公平,靠诛杀强暴的人建立威望,他还善于计划谋略,减少和爱惜民力劳役。

又设计制造水排,铸造农具,使用的人力少,而收获多,百姓觉得这样很便利。

此外,还修建池塘,广泛开垦土地,郡中家家丰足富裕。

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人称赞他说:

“先前有召父,后来有杜母。

杜诗认为自己没有大功劳,不应长期担任大郡长官,请求降职,把职位让给功臣。

光武帝爱惜他的才能,因而没有同意这个请求。

杜诗平素喜欢推举贤才,多次举荐有名声的士人清河人刘统以及鲁阳董崇等人。

当初,法令制度还非常简单,朝廷还只是以皇帝的玺书调兵,没有虎符作凭信,杜诗上疏说:

“臣下听说军队是国家的凶器,圣人对此极慎重。

依照旧制,发兵都以虎符作凭信,其余的征调,仅用竹制的令牌。

符信会合无误,作为信用,这是用以证明国家的命令,表示重视,加强威信的。

先前发兵,只是用玺书,或用诏令,如果有奸邪的人欺骗作假,也无法知道。

我认为军事行动还在进行,贼人尚未消灭,从各郡国征调军队,应该慎重,可以设置虎符,以断绝奸人作恶之源。

先前魏国的公子无忌,威德远播邻国,仍要借助兵符才能解救对赵国的包围。

如果如姬没有杀父之仇,公子无忌救赵也不会成功。

事情应该复杂的,就不可以减省,繁费出于不得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杜诗上书奏报,建议被朝廷采纳。

杜诗虽然在外地做官,仍然尽心于朝廷大事,有忠正的言论,好的建议,都随时进献上奏。

任官七年,政令教化大大推行。

建武十四年,因为派人为弟弟报仇,被征召讯问,正巧因病去世。

司隶校尉鲍永上奏说,杜诗家中贫困,没有田宅,死后没有地方下葬。

皇帝下诏在郡中官邸治丧,并赐一千匹绢(办理丧事)。

诗歌:

23(3分)苏轼辛弃疾豪放派

24(5分)第一问:

达观、豪迈的胸怀第二问:

三、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6分)

三、简答题(共3题,共10分)

25.具体指只要儿子能活下去。

(2分)

26.感受到母亲生命的沉重与痛苦,理解到母亲的伟大,表达对母亲的歉疚之情。

(3分)

27.方法:

细节描写、对比手法、内心独白等。

“结合原文简析作用”略。

(5分)

评分说明:

21-23题共10分。

21题2分,答“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儿子不要出事”得2分;答“母亲希望‘我’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儿子能出去散心”等均得1分。

28题3分,三个要点,答出一个要点得1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23题5分,“方法”答对得1分,“结合原文”恰当得1分,“简析作用”合理得2分,文字表达1分。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四、写作题(共30分)

29.评分等级标准:

一等(30-26分)切合题意,中心明确,感情真切,内容充实,语言通畅,结构完整、逻辑严密,不少于600字。

以28分为基准分。

二等(25-21分)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感情真实,内容较充实,语言通顺,结构基本完整,不少于600字。

以23分为基准分。

三等(20-16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够明确,有基本内容,语言基本通顺,结构不够完整,不少于400字。

以18分为基准分。

四等(15分以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与命题要求完全无关;②语病极多;③字数不足400个。

评分说明:

①“我”,可指作者本人,也可指泛化的“我”。

②每出现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

③字体工整、卷面整洁者,酌加1-3分;字迹模糊、卷面不洁者,酌减1-3分。

④不拟题目者,扣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