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市第二中学初三年级第四次月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74527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0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庐山市第二中学初三年级第四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庐山市第二中学初三年级第四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庐山市第二中学初三年级第四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庐山市第二中学初三年级第四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庐山市第二中学初三年级第四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庐山市第二中学初三年级第四次月考.docx

《庐山市第二中学初三年级第四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庐山市第二中学初三年级第四次月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庐山市第二中学初三年级第四次月考.docx

庐山市第二中学初三年级第四次月考

庐山市第二中学初三年级第四次月考

初三化学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共有5大题,24小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2.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Mg—24

Ca—40Cl—35.5Fe—56Cu—64Zn—65

Al—27

3.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B)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B)

A.ZnB.AlC.AgD.Fe

3.垃圾分类从你我他开始。

用过的金属饮料罐属于(A)

4.下列做法不符合“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是(B)

A.鼓励使用共享单车B.鼓励使用一次性餐具

C.鼓励自带布袋购物D.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A.氮气用作保护气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D.氢氧化钠固体用作干燥剂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D)

7.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D.反应前后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8.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有多种,其中推理是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C)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碱

C.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呈酸性

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9.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C)

A.CaCl2、Na2CO3、KNO3B.NaNO3、FeCl3、HCl

C.NaCl、Ba(OH)2、NaOHD.(NH4)2SO4、NaOH、Na2CO3

10.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B)

A.镁在氧气中燃烧

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

1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A.SO2B.KMnO4C.C6H12O6D.H2O

12.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正确的是(B)

A.②③化学性质相同B.它们表示两种元素

C.②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D.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离子

13.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甲烷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

A.表中a的值为2.6B.X一定含有氧元素

C.X可能含有氢元素D.X是该反应的生成物

14.某同学将锌粒放入CuSO4溶液中,发现锌粒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同时还有少量无色无味气泡产生。

对于产生气泡的“异常现象”,下列猜想无科学道理的是(B)

A.CuSO4溶液的pH可能小于7B.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

C.CuSO4溶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某种酸D.产生的气体可能是H2

15.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B)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Fe(Fe2O3)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CaO粉末(CaCO3粉末)

高温

C

NaOH溶液[Ca(OH)2溶液]

通入过量CO2气体,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uSO4溶液(硫酸)

加入过量CuO粉末,加热,充分发应后过滤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16.(5分)调味剂的主要作用是补充、增强或增加食品的味道。

食醋是一种能增强食品酸味的调味剂,主要成分为醋酸(CH3COOH),与我们生活密切相联。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食醋能作酸味的调味剂,是因为醋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CH3COO-和H+(填离子符号);

(2)食醋的酸味能促进人胃酸的分泌,胃酸的成分是HCl(填化学式);

(3)食醋能软化鱼骨和鸡蛋壳,原因是醋酸能与CaCO3(填化学式)反应;

(4)若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应用水冲洗后,再用食醋清洗。

清洗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5分)同学们积极参加学农活动。

(1)乘坐以天然气为动力的环保型大巴车去营地。

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野炊活动中,下列食品富含糖类的是b(填序号)。

(3)同学们在营地被蚊虫叮咬,皮肤因蚊虫分泌出的蚁酸而痛痒。

查阅资料发现以下几种常见物质的pH,其中可以帮助减轻痛痒的物质是牙膏或草木灰水(答一种即可)。

常见物质

厕所清洁剂

苹果汁

牙膏

草木灰水

pH

1.5

3.0

9.0

11.0

(4)学习插花。

同学们发现鲜花保鲜营养液中含有硼酸(H3BO3)、阿司匹林(C9H8O4)等物质。

硼酸中硼元素(B)的化合价是+3。

18.(6分)40℃时,取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将温度降到30℃,固体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

图2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仔细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若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

20℃

(2)烧杯甲里是b物质的溶液(选填a、b、c,下同),烧杯乙里是c物质的溶液。

(3)40℃时,烧杯丙里溶液中水的质量最少(选填甲、乙、丙)。

19.(6分)氧化锌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添加剂,广泛应用于药膏、阻燃剂等产品的生产中。

由灰锌(主要成分是Zn)生产活性ZnO的部分生产流程如下:

(1)酸浸槽中,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混合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ZnSO4、H2SO4。

(3)固体B的成分可能是Na2CO3。

20.(8分)如右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图中“→”表示转换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其中A、B、C、D、F都含有相同的一种元素且D是单质,A、E是黑

色固体,其中E是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F为钙盐。

(1)D和C的化学式分别为O2、H2O;

(2)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试分析B物质对人类弊的一面:

造成温室效应;

(3)A∽F中属于氧化物的物质有4种;

(4)E在D中反应生成A时的反应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5)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25分)

21.(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流程如下图:

(1)操作A、B、C的顺序依次为CBA(填字母)。

(2)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步骤D中称取10.0g粗盐,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得剩余粗盐为2.0g,最终得到NaCl晶体6.4g,该实验精盐的产率是80%;若结果降低,可能的原因是CD(选填字母)。

A.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B.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C.蒸发时有固体溅出D.溶解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4)粗盐中除了含有不溶性杂质(泥沙等),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钠、硫酸钠等),上图流程中所得精盐是混合物(选填“化合物”或“混合物”)。

(5)若要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氯化镁、氯化钙和硫酸钠,还需要的试剂有①NaOH溶液②Na2CO3溶液③BaCl2溶液④稀盐酸,这四种试剂的加入顺序依次为①③②④或③①②④或③②①④(填序号,每种试剂只能用一次),且在加入④之前(选填序号),必须要进行过滤操作。

22.(8分)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作为该小组成员一起来解决下列问题。

(1)小红同学用下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Ⅰ.依据反应④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方程式

Ⅱ.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C。

A.Na2CO3B.KClC.FeCl3D.Ba(NO3)2

(2)该小组成员为了验证一瓶NaOH是否变质,设计了如下方案:

操作步骤

预计现象

结论

取样,加适量水充分溶解后,滴加足量的CaCl2或BaCl2(填化学式)溶液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再滴加酚酞试液

先无明显变化,后酚酞试液变红

NaOH没有变质

产生白色沉淀,后酚酞试液变红

NaOH部分变质

产生白色沉淀,酚酞试液不变红

NaOH完全变质

23.(8分)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铜与盐酸、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但却发现化学老师用铜和浓硝酸制备出了NO2气体去做物理实验。

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在实验室对铜与硝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探究一】实验Ⅰ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硝酸(HNO3)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含氮元素的化合物;硝酸铜溶液呈蓝色

(2)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NH3

NO

NO2

颜色

无色

无色

红棕色

气味

刺激性

刺激性

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

难溶于水

可溶于水或硝酸

(3)NO2与水反应生成无色的硝酸和NO气体。

【猜想与假设】无色气体可能是:

①NH3②NO

【进行实验】同学们利用下图装置对产生的无色气体进行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

B、C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2.将C中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关闭活塞

A中有无色气泡产生

B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C中集气瓶内收集到无色气体

3.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敞口置于空气中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4.取少量B中液体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试管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解释与结论】

(1)操作Ⅰ中,通入N2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

(2)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正确,理由是B中的液体加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不是氨气。

(3)无色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能与氧气反应。

【探究2】为什么实验Ⅱ中的溶液呈绿色而不是蓝色?

【猜想与假设】①溶液中的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②硝酸铜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一下4个实验方案。

方案1

配置饱和硝酸铜溶液并稀释至不同浓度,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方案2

加水稀释实验Ⅱ所得的绿色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方案3

取实验Ⅱ所得的绿色溶液,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方案4

配制饱和硝酸铜溶液,……

【反思与评价】

(1)“方案1”和“方案3”中,能验证猜想②的是方案3。

(2)“方案2”不能验证猜想①的原因是方案2中加水既改变了硝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又能与NO2反应,不能验证猜想①。

(3)“方案4”也可验证猜想②,该方案是:

配置饱和硝酸铜溶液,通入NO2气体,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4)通过实验Ⅰ、Ⅱ与已有知识的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硝酸浓度不同,产物不同(答一条即可)。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4.(10分)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的成分,取了100g废液,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直至过量。

实验测得加入碳酸钠溶液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原废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和另一种溶质B,则B的化学式为HCl。

(2)列式计算原废液中氯化钙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

设100g废液中CaCl2的质量为x。

111100

x5g

x=5.55g

滤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

5.55/100ⅹ100%=5.55%

答:

滤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5.55%

(3)原废液中溶质B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庐山市第二中学初三年级第四次月考

初三化学试卷解析

1.B【解析】空气中各个成分的体积分数:

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0.94%,因此体积分数最大的氮气。

故本题选B。

2.B【解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常见金属的活性为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因此,四个选项中活性最强的应该是铝,故选B。

3.A【解析】饮料罐是金属材质,可以回收重新利用,因此本题选A。

4.B【解析】“绿色”的含义包括“绿化城市、绿色生话、绿色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用一次性餐具会增加森林树木的砍伐,因此不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

5.A【解析】A、氮气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A正确;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的是物理性质,故B错;

C、汽油可用于擦拭衣物上的油污是由于油污易溶于汽油,属于物质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

D、活性炭可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A。

6.D【解析】A.加热试管时,试管不能接触到酒精灯灯芯,因此A错误;

B.不能用一个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容易引发火灾,因此B错误;

C.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时,由于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因此要使用烧杯作为容器,否则会腐蚀托盘

D.稀释稀硫酸,将浓硫酸倒入水中,边用玻璃棒搅拌散热,因此D正确。

7.D【解析】反应的方程式为2CO+2NO═2CO2+N2,

A.生成单质为氮气,因此化学式为N2,故A正确;

B.CO和NO都有毒,通过该反应生成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氮气,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故B正确;

C.反应物为NO和CO,均符合氧化物的定义,故C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但是分子个数,由反应前的四个变为三个,因此分子个数会减少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D。

8.C【解析】A选项,反应生成盐和水的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比如2NaOH+CO2=Na2CO3+H2O,该反应生成了盐和水,但是并不是中和反应,因此A错误

B选项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碱,比如H2O含有氢氧元素,但是其为氧化物。

因此B错误。

C选项石蕊是酸碱指示剂,遇酸变红,因此使石蕊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

D选项发光发热的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比如灯泡发光,但是是一个物理变化,因此本题选C。

9.C【解析】A选项氯化钙的钙离子和碳酸钠的碳酸根离子不能共存,会形成碳酸钙的沉淀;

B选项氯化铁中铁离子为黄色溶液,不合题意,故B错误

C选项都能共存,因此本题选C

D选项硫酸铵中铵根离子和氢氧化钠中氢氧根离子不能共存,会产生氨气。

10.B【解析】A.镁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氧化镁的质量由“0”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反应完全,氧化镁的质量不再增加,保持不变;而镁和氧气的质量逐渐减少,直到反应不再发生,若镁有剩余,则氧气的质量为“0”,或氧气有剩余,则镁的质量为“0”,若二者恰好反应,则均无剩余,其质量均为“0”.故A不正确;

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随着过氧化氢溶液质量的增加,氧气的质量由“0”开始逐渐增加,故B正确;

C.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其曲线应从纵坐标上一点开始,再随着硫酸铜溶液的加入,固体质量逐渐增加(因为Fe+CuSO4=Cu+FeSO4),直至反应不再发生,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故C不正确;

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生成的氢气质量应比铝少,故D不正确.故选:

B.

11.ADH2O【解析】氧化物是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的化合物,KmnO4和C6H12O6中含有三种元素,因此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2.BD离子【解析】②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8、3,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三种粒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7、13,表示两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②号微粒中质子数为13,电子数为10因此为阳离子。

13.BD生成物【解析】A.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为3.2g+11.2g=14.4g,生成物的质量为7.2g+4.4g+a=14.4g,故a=2.8g;故A错误;3.2g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2g×(4/16)=0.8g;碳元素的质量为3.2-0.8=2.4g;7.2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7.2g×(2/18)=0.8g,所以X中不含有氢元素,故C错误,X的质量增加了因此为生成物。

14.BDH2【解析】A.如猜测CuSO4溶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某种酸,则CuSO4溶液的pH可能小于7,有科学道理,故A不选;B.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生成物中不可能有二氧化碳,没科学道理,故B选;如果硫酸铜溶液显酸性,则锌能和显酸性的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15.BDCuO【解析】A.铁中有氧化铁,加盐酸,不仅会将杂质氧化铁去除,也会讲铁去除,故A错误;B.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因此可以除杂,故B正确;C.氢氧化钠中有氢氧化钙,通入二氧化碳也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故C错误。

本题选B。

16.

(1)H+(1分)

(2)HCl(1分)(3)CaCO3(1分)(4)

(2分)

【解析】

(1)食醋是酸因此可以电离出氢离子;

(2)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因此填HCl;

(3)鱼骨和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化学式填CaCO3.

17.

(1)

(2分)

(2)b(1分)(3)牙膏或草木灰水(1分)(4)+3(1分)

【解析】

(1)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化学方程式为:

(2)牛肉富含蛋白质,大米富含淀粉(糖类),蔬菜富含维生素,因此本题选b;

(3)蚊虫叮咬释放蚁酸,蚁酸是酸性物质,要减轻痛痒,需涂碱性物质,即pH大于7即可,因此选择牙膏或者草木灰水;

(4)利用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氢元素+1价,氧元素-2价可知B元素为+3价。

18.

(1)20℃

(2)b(2分);c(2分)(3)丙(1分)

【解析】40℃时,取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蒸发同质量的水,此时三个烧杯中都有溶质析出,且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再将温度降到30℃,固体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

丙析出晶体最多,其次是甲,乙几乎没有晶体析出;结合图2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可知:

甲物质为b,乙物质为c,丙物质为a。

①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

b>a>c时的温度为t,则由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的取值范围是:

20℃<t<30℃;

②由以上分析可知,烧杯甲里是b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c物质的溶液;

③40℃时,由于取的是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又因为a的溶解度最大,溶解的物质最多,故烧杯丙里溶液中水量最少。

19.

(1)

(2分)

(2)ZnSO4、H2SO4(2分)(3)Na2CO3(2分)

【解析】

(1)酸浸槽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混合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锌和过量的硫酸;

(3)固体B的成分可能是碳酸钠,因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能和硫酸锌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锌。

20.

(1)O2(1分);H2O(1分)

(2)造成温室效应(1分)(3)4(1分)(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2分)(5)

(2分)

【解析】本题切入点E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因此E是铁,能够和铁相互转化的应该是铁的氧化物,又是黑色的固体所以A为Fe3O4,ABCDF都有一个共同的元素,通过推断A为四氧化三铁,可以知道共同的元素为氧元素,如果共同的元素是铁元素D和A物质重复了,因此可以推出D为氧气,进一步可知该题中C为水,B为二氧化碳,F为碳酸钙。

21.

(1)CBA(1分)

(2)引流(1分)(3)80%(1分);CD(1分)(4)混合物(1分)(5)①③②④或③①②④或③②①④(2分);④(2分)

【解析】

(1)粗盐提纯的操作过程为溶解、过滤、蒸发,因此填CBA;

(2)溶解中玻璃棒是为了加快溶解速度,过滤中玻璃棒是为了引流,蒸发中玻璃棒是防止液体飞溅,因此填引流;

(3)取了10g粗盐,溶解后剩余2g,因此一共使用了8g粗盐,得到了6.4g精盐,因此精盐产率:

6.4/8×100%=80%;产率偏低可能是得到的精盐偏少引起的,蒸发固体飞溅会导致精盐减少,溶解时加水不足,会导致部分精盐无法溶解,同样会使精盐偏少,因此导致产率偏低,故填CD。

(4)根据题意,粗盐中又可溶性的杂质,通过过滤无法去除,因此精盐里面仍然会含有,所以精盐为混合物。

(5)①.加NaOH溶液,除去MgCl2.MgCl2+2NaOH=Mg(OH)2↓+2NaCl

②.加Na2CO3溶液,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BaCl2+Na2CO3=BaCO3↓+2NaCl

Na2CO3+CaCl2=CaCO3↓+2NaCl

③.加BaCl2溶液,除去Na2SO4.BaCl2+Na2SO4=BaSO4↓+2NaCl

④.过滤

⑤.稀盐酸调节pH=7,蒸发结晶HCl挥发得到精盐.

必须保证②在③的后面,因为Na2CO3要除去过量的BaCl2.

22.

(1)Ⅰ.

(2分);Ⅱ.C(2分)

(2)CaCl2或BaCl2(1分);先无明显变化,后酚酞试液变红(1分);先产生白色沉淀,后酚酞试液变红(1分);先产生白色沉淀,后酚酞试液不变色(1分)

【解析】

(1)Ⅰ.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化学方程式为

Ⅱ.验证③需要证明氢氧化钠能和盐反应,因此需要选择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盐类物质,C选项氯化铁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红棕色沉淀,因此本题选C。

(2)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其实是为了证明是否有碳酸钠,如果没有碳酸钠则证明没有变质,有一部分碳酸钠则证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如果全部变成了碳酸钠则完全变质。

要验证碳酸钠的存在,利用碳酸根的性质滴加钙盐,可以结合产生白色沉淀即可,如果没有变质,则全部是氢氧化钠,因此滴加钙盐没有明显现象,滴加酚酞,由于氢氧化钠呈碱性所以溶液变红;如果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证明既有碳酸钠也有氢氧化钠,因此加入钙盐会产生白色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