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36988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

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雅安市2018-2019学年(上期)期末检测高中二年级

历史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

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说:

“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说:

“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

A.墨家的兼爱思想

B.法家的法治思想

C.儒家的仁政思想

D.道家的无为思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墨子的“兼爱”思想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爱有差等”的观点,积极倡导“爱无等差”是一种博爱思想,受到当时儒家和法家的攻击,所以答案选A,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点评:

解答此类题型的一般思路是,先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在大体明白材料的主要涵义的情形之下,在联系诸子百家的主要主张进行仔细对照比较即可快速找出答案。

在诸子百家中儒家主张仁爱,忠孝和积极入世,道家则主张顺从自然,无为而治,法家强调依照严刑峻法来约束人的行为,墨家则反对不义的战争和强调无差别的爱护别人。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墨家思想

2.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

这种变化表明编者

A.注重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

B.推崇法家富国强兵之术

C.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

D.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

【答案】C

【解析】

【详解】《国语》记载了各国公卿之“语”,侧重公卿的言论,《战国策》主要记载游士之“策”,主要是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由于士阶层的崛起,侧重点由公卿转向游士,体现了社会权力由贵族向士阶层转移,即社会权势的变动,故C正确;《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史书体例的创新,《战国策》仍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已经不能算是创新了,故A错误;两本书不是法家思想家著作,不能体现法家富国强兵之术,故B错误;两本书主要记载的是言语而不是各国历史风貌,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强调由公卿之“语”到游士之“策”的变化,是由于士阶层的崛起,记载对象由公卿到士的变化。

3.下表是与汉代海昏侯刘贺有关的历史材料。

据此可知

A.刘贺昏庸无道不重礼制

B.当时皇室重视儒学教育

C.汉代“四书”地位超过“五经”

D.刘贺以皇帝的身份下葬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汉书·武五子传》记载刘贺“终不见仁义……失皇帝礼仪,乱汉制度”,从《汉书·儒林传》和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中也可以看出汉室对儒家思想的重视。

结合所学,刘贺是汉武帝刘彻之孙,此时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当时的皇室重视儒学教育,B选项正确。

A选项未全面反映材料内容,只有《汉书·武五子传》与之符合,排除。

材料不涉及汉代“四书”与“五经”地位的比较,C选项排除。

从表格中只能看出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中出土的竹简,无法看出刘贺的下葬身份。

且结合所学可知,刘贺于元康三年(前63年)被废为海昏侯,他的陵墓属于西汉列侯墓园,D选项排除。

4.儒教、佛教、道教从相互攻伐到相互吸取,由三教鼎立到三教合流,从而产生了宋元时期十分精致的官方哲学。

这种官方哲学

A.属于主观唯心论意识

B.强调个性和个体的发展

C.强调行先知后的观念

D.以孔孟学说为理论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流”“宋元时期”“官方哲学”可以分析出,题干中“官方哲学”是指理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是以儒家纲常伦理为核心内容,以精巧的哲学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佛老思想而建立起来的学说,D选项正确。

理学的代表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A选项错误。

理学反对个性和个体发展,B选项错误。

在知行关系上,朱熹说要“先知后行”,王阳明则要求人们“知行合一”“致良知”,C选项错误。

【点睛】理学又名为道学,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  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南宋末期 被采纳为官方哲学。

5.唐末五代,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

宋以后,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

这反映出

A.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B.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

C.社会的价值观念趋于一致

D.民族融合推动了民间信仰变革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当时宋金对抗的时代要求,统治者借助民间信仰,融合了理学对人格的塑造,使关羽的社会地位迅速提升,A选项正确。

小说的繁荣在明清时期,与材料宋金时期不符,B选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社会的价值观念趋于一致,C选项错误。

“宋朝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是官方行为,D选项排除。

6.在修养理论上,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思想,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

王阳明的这一主张

A.体现出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

B.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

C.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

D.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可知,王阳明该主张具有叛逆性,其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即每个人都可以发明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因此也体现了平等,A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体现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B选项排除。

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不符合史实,理学自南宋以后,一直占主导地位,压抑了人性,C选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心学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选项错误。

【点睛】心学强调的是人的一种主观力量,虽然心学也为统治阶级服务,但是心学强调人的主观力量,对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7.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

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

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

B.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C.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

D.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可知,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对《夏小正》的认识也存在差异,故B正确;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并非没有价值,A错误;C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夏小正》研究角度不同产生认识差异,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根据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8.明朝中后期,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文学领域的这种现象表明了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B.社会价值观重新整合

C.文学作品创作贴近生活

D.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答案】C

【解析】

【详解】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为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文学作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塑造为普通人接受的市民阶层的形象,说明文学作品的创作贴近生活。

故答案为C项。

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

【点睛】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新景象,社会生活日趋丰富,为明清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阶层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传统严谨的文学形式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小说在语言的使用、完整表达及故事性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来满足市民阶层的这些愿望。

明清时期,为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9.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他还认为“今华夷通市,正朔相通”,故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以便稽览”。

这表明魏源

A.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

B.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

C.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D.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依据

【答案】C

【解析】

材料“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反映出魏源一些观念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观念,主张向西方学习,故C项正确;A项是洋务派的观点,排除;B项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排除;D项是维新派的观点,排除。

点睛:

材料“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是解题的关键。

10.1868年,针对倭仁等人抨击学习西法是“舍中法而从西人”,恭亲王奕以“西学中源”回应,认为西学源自中国,中西本是一家,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国创其法,西人推陈出新而已。

奕的这一认识

A.固化了中学的正统地位

B.强调了西方制度的先进性

C.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

D.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

【答案】D

【解析】

固化是指形成了一种固定的不变的看法。

结合材料,奕䜣强调的是要主动求变,承认西学的先进,但同时要以中学为本,即“中体西用”思想,故A、B项错误。

西学东渐早在鸦片战争时期,甚至更早的西方来华传教士中就已经开始了。

例如魏源、林则徐,都是较早对西方进行主动研究的,故C项错误。

奕䜣的这一认识一方面使近代中国人更加愿意接受西学,但另一方面,这一认识是“中体西用”思想的表现,即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无视其社会制度,这在某种意义上又阻碍了西学的传播,因此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故D项正确。

11.“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

“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A.否定君主统治的权威性

B.要求实行近代民主政治

C.将维新思想付诸了实践

D.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这在当时相对封建政治而言明显具有反叛精神,故选B项,其余三项与康有为的思想不符。

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的潮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2.下表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的西学译著表。

表反映了

A.政治运动推动知识分子转型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C.西学传播的片面性和被动性

D.国人对西方文明的了解加深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表格内容可以看出,20世纪初中国学者自己翻译的著作数量相比之前急剧增多,所占比例也不断增加,这是因为更多的中国人掌握了西方语言,说明国人对西方文明的了解加深,D选项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体现出政治运动与知识分子转型之间的关系,A选项排除。

图表没有包含马克思主义的书目,没有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选项排除。

图表反映的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知识,没有反映出西学传播的特点,C选项排除。

13.20世纪初,中国官办报纸一时称盛,而民办报纸更在数量和影响上远远超过官办报纸,总数约在150种以上。

杂志的兴办亦超过此前势头,上海和日本东京是两个刊行中文杂志最多的地方,据统计,上海有杂志46种,东京有杂志34种。

这反映了

A.中国新闻媒体获得自由传播信息的权利

B.近代中国民众社会生活发生根本性巨变

C.留学教育推动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D.新闻出版和舆论监督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

【答案】C

【解析】

20世纪初年伴随着中国民族危机深重,国人纷纷东渡日本学习救国措施。

办报纸宣传民主思想成为主要手段,说明留学教育推动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C正确;此时并不是自由传播信息,A错误;B中根本性巨变说法绝对;D中民主化进程说法不符合题意。

14.国民党一大上,中山先生说:

“至共产主义之实行,并非创自俄国,我国数十年前,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已经实行(“圣库制度”),且其功效较俄国尤大。

”孙中山对“圣库制度”的认识表明

A.俄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B.“联俄”未必要全盘学习俄国

C.共产主义和圣库制度一脉相承

D.民生主义是对圣库制度的补充

【答案】B

【解析】

【详解】俄国十月革命让孙中山看到了希望,共产国际和共产党向国民党提供帮助,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虽然确立了“联俄”的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但由于阶级属性和阶级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孙中山未接受全盘学习俄国,故发表了关于“圣库制度”的言论,从中国的历史中寻求发展,故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联俄”未必要全盘学习俄国,而不是强调俄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故A项错误。

共产主义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畴,而“圣库制度”属于封建农民阶级的思想,不可能一脉相承,故C项错误。

民生主义是资产阶级思想,“圣库制度”是封建小农经济下农民阶级提出的思想,民生主义不可能是“圣库制度”的补充,故D项错误。

15.1902年,毛泽东认为商人和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更直接地遭受帝国主义者的压迫,他们受压迫最重,所以最能够在民族革命中发挥领导作用。

而在1926年他却写道:

“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

”这一变化表明毛泽东

A.已摆脱了“城市中心论”

B.提出了正确革命道路

C.认为农民是革命领导力量

D.关注点从城市到农村

【答案】D

【解析】

“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意在强调毛泽东的关注点已经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提出了正确革命道路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之后,选项B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农民是革命的力量但不是领导力量,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6.1953-1957年,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第二次革新。

共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

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这反映了

A.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B.改革适应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C.“科教兴国”战略稳步实施

D.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时间“1953—1957年”,可知当时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需要大批劳动者和人才,所以出现“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和“特别注意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B选项符合题意。

1965年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才基本形成,A选项错误。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1995年,C选项排除。

材料体现的是基础教育,D选项错误。

17.古希腊智者的教育活动以传授修辞术、演讲术和诉讼术为主要内容,注意辩驳论证的技巧,目标在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

智者的教育活动

A.适应了政治体制需要

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体现了对真理的追求

D.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智者学派的教育活动以教授人参政的技能为主要内容,提升学生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强调功利性,参与政治活动,这是适应了古希腊直接民主政治的传统,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智者学派的教育活动与缓解社会矛盾无关;C选项错误,体现对真理的追求是苏格拉底的思想特点;D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使哲学成为一种研究“人”的学问的哲学家是苏格拉底。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8.美国妇女史家和女性主义者琼·凯莉说: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所有进步——她的原始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和人文主义文化一起把妇女塑造成一种美丽的摆设:

端庄、贞洁、对丈夫和君主双重依赖。

”作者强调文艺复兴

A.并未改变妇女的从属地位

B.强化了妇女的独立精神

C.对妇女内心世界进行关怀

D.凸显了妇女的理想信念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把妇女塑造成一种美丽的摆设:

端庄、贞洁、对丈夫和君主双重依赖”反映出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没有改变妇女的地位,妇女仍处于从属地位,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妇女地位问题,没有体现出文艺复兴对妇女精神世界的影响,故CD项排除。

【点睛】“把妇女塑造成一种美丽的摆设:

端庄、贞洁、对丈夫和君主双重依赖”是解题的关键。

19.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

“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

……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A.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B.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

C.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D.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像牛顿先生……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是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体现了对理性的推崇,而不是依赖外在权威,故C项正确;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属于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权力的制衡防止暴政的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伏尔泰主张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故D项错误。

故选C。

20.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的“加速度定律”,美国的《独立宣言》等,这些看似不同领域的思想成就,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此信念是指相信

A.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通则

C.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幸福

D.知识是改善人类生活的主要工具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表明本题是找寻这些思想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的思想都是出于对自然和社会的思考,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宗教对他们的影响不是根本的;C、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科技的作用,而是分析其产生原因。

21.18世纪的欧洲,法国人在反对教会和国家、争取言论自由和人道的斗争中获取快乐;英国的文人则对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比较满意;德国的启蒙学者则几乎完全回避政治。

这表明

A.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传播

B.政治环境影响启蒙思想发展

C.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差异

D.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近代西欧各国的反封建斗争以及建立的近代民主政体,对本国的文人创作、思想启蒙与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科学革命的领域,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治发展的情况,与经济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制度构想的内容,也无法反映二者的吻合程度,故D项错误。

22.1836年,果戈理发表了《钦差大臣》,该书描写道,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

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

该作品应属于

A.荒诞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现实主义文学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这一信息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D选项符合题意。

荒诞派文学,是西方二十世纪的后现代主义文学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是指戏剧创作。

它采用荒诞的手法,表现了世界与人类生存的荒诞性,A选项排除。

浪漫主义文学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B选项排除。

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

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C选项排除。

【点睛】现实主义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

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世界各国的文学艺术自始就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现实主义的因素和特色,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而发展变化。

23.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这说明

A.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B.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变化

D.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的主旨,《共产党宣言》要随时随地变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的发展的特点,故A项正确。

B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不变的,C项错误。

D项不符合史实。

24.1871年4月19日巴黎公社在《告法国人民书》申明:

“通过选举或竞选任命”的“公职人员和公社官吏”,应该是“经常受到监督的、可以更换的。

”这说明巴黎公社

A.照搬了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经验

B.没有超越资产阶级民主范畴

C.进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伟大实践

D.是苏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源头

【答案】C

【解析】

古代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巴黎公社由公职人员管理,属于间接民主,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政权掌握在无产者手中,不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故C项正确;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不成功的实践,苏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源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故D项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各朝代都制订有法典,但这些法典大都是刑法之规定,其中虽涉及民事关系,如户、婚、钱债、赔偿等,亦采取刑罚的手段调整之,本质上仍属刑法规范。

自隋唐起历代法典都规定“十恶”之罪,凡犯有“谋反、谋叛、谋大逆”等罪,不仅本人“决不待时”施以酷刑,而且诛连甚广,而涉及民间田土钱债等民事行为则视为“细故”,常常依据礼的规范或习俗进行调处,而缺乏必要的法律调整。

家法宗规对于族内的财产、继承、婚姻等民事法律关系起着实际的调整作用,在实践上取代了用民事法律来调整家内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至于为私权益而进行的诉讼,在统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