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考研政治考题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661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考研政治考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有关考研政治考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有关考研政治考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有关考研政治考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有关考研政治考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关考研政治考题汇总.docx

《有关考研政治考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考研政治考题汇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关考研政治考题汇总.docx

有关考研政治考题汇总

有关考研政治考题汇总

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了()。

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系

D.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体系

 

答案:

B

暂无解析

单选题

2、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精髓

B.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法律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前提

C.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念

D.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保障

 

答案:

B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单选题

3、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

A.解放生产力

B.推进工业化

C.建设现代化国家

D.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答案:

A

[解析]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六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的讲话。

这篇讲话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的观点,为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现代化建设上来,做了理论、思想和舆论准备,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单选题

4、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改革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案:

D

[命题出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五章。

[思路剖析]社会主义改革不需要、也不允许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改变原有的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体制,以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就是不断地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

由此可见,D项正确。

[必背考点]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应试对策]社会主义改革是当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也是政治课的常考点。

回答本题,要联系哲学关于改革和革命的关系,以及政治经济学的相关问题。

同时,当时的重大会议和中央领导人讲话也反复强调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方向和基本措施等,考生留意就能够较好回答问题。

单选题

5、下面是我国不同年度各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统计表(%)

该表说明1980年以来我国()

A.产业结构呈现优化趋势

B.第一产业呈现萎缩趋势

C.第二产业处于停滞状态

D.第三产业处于超前发展状态

 

答案:

A

[命题出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六章。

[思路剖析]一般而言,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变化规律是:

随着一国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就本题来看,据此分析表格中1980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不难看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稳步上升。

这样的变化,说明了我国产业结构呈现优化的趋势。

据此分析,A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应试对策]解答本题,掌握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关键。

类似经济学中的数据、图表、实例等题,其实隐藏在背后的是经济学的一些基本规律,只要把握住了这个根本,就能准确把握数据、图表、实例等提供的信息,正确回答问题。

单选题

6、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命名为“邓小平理论”,是因为

A.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

B.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C.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邓小平是其主要创立者

 

答案:

D

[分析]考查对邓小平理论科学涵义的掌握。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型。

本题是单项选择题,答案只能是一个。

ABCD都能说明为什么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以邓小平理论命名的原因,其中D予以概括说明。

单选题

7、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必须坚持以()为指导。

A.“八荣八耻”

B.党的基本路线

C.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答案:

C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故选C。

单选题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

A.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B.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C.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D.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答案:

A

暂无解析

单选题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消灭贫穷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D.巩固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答案:

B

暂无解析

单选题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答案:

D

[解析]ABC三项都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其中A是马克思一生中两大伟大发现之一;B尽管不是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C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但是,马克思变革旧哲学,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使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新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是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由此可见,D选项符合题意,为正确答案。

单选题

1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答案:

C

[解析]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是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中心任务,这其实也是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

单选题

12、党的_____报告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科学体系和时代精神作了新的阐述。

A.十五大

B.十三大

C.十二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

A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十五大的主题,也是十五大制定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核心。

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又一理论成果。

单选题

13、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的提出,是我们党领导发展的理念和治国理念的升华。

A.福利社会

B.和谐社会

C.人文社会

D.美好蓝图

 

答案:

B

[解析]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领导发展的理念和治国理念的升华。

单选题

14、公民应该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

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

A.爱国守法的要求

B.明礼诚信的要求

C.勤俭自强的要求

D.团结友善的要求

 

答案:

A

[解析]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之一“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

因此,正确答案是A。

选项B,“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

选项C,“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

选项D,“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为善。

多选题

1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以下各题。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并就加强和改善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提出了具体要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

()。

A.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得到充分发展

B.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得到健全完善

C.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D.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答案:

C,D

[解析]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单选题

16、马克思:

唯物史观

A.新民主主义理论:

毛泽东

B.列宁:

武装斗争理论

C.邓小平:

改革开放理沦

D.思格斯:

科学发展观

 

答案:

C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所创立,改革开放理论为邓小平所创立。

单选题

17、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经济特区建设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建设

 

答案:

C

[解析]邓小平理论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故其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单选题

18、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并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共同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这是在党的()。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

C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这次大会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和理论贡献,就是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十五大修改后的党章明确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