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2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364092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2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2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2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2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2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2汇总.docx

《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2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2汇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2汇总.docx

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2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一(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测试题

(二)

读下图,回答51~52题。

 

 

51.下列各时段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A.1880~1900    B.1920~1940     C.1958~1978    D.1978~1998

 

52.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C.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

D.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53~54题。

 

53.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4.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正式生效。

目前,已有141个国家签署了该项协议。

这些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55%,在2012年之前,他们还要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2%。

美国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

美国曾于1998年11月签署了《京都议定书》。

但2004年3月,宣布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

回答55~56题。

 

55.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直接减弱的主要是( )  

 

A.大气的逆辐射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作用

 

图示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答56~57题。

 

56.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度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A.①    B.②    C.③      D.④

 

57.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 )

 

A.①     B.②   C.④    D.⑤

 

下图为某地工业区、商业和文化住宅区分布示意图,工业区内24小时连续生产钢铁、化肥等产品,据此回答第58题。

 

 

 

58.住宅区的居民发现白天大气污染比夜间严重,主要原因是(  )

 

A.城郊问的热力环流    B.逆温层的出现

C.海陆风的影响        D.山谷风的影响

 

59.读图“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判断其中符合热力学原理的是( )

 

  

  

  

 

    A           B            C              D

 

60.读800米高空气压分布状况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各点的气温:

1>5>4

B.4点所对应的近地面气温较低

C.在800米高空空气如果做水平运动,气流由5流向4

D.4地气压的形成,是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运动的结果

 

61.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飞机在信风带中飞行      D.风从北侧吹来

 

62.关于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B.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C.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D.在上述三种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据下面的气候资料,回答63~65题。

 

 

气候资料

地区

1月

7月

12月~次年2月降水量(mm)

6月~8月降水量(mm)

年降水量(mm)

26℃

26.5℃

640

612

2480

-10.7℃

24.8℃

45

320

680

27.0℃

6℃

40

350

740

6.4℃

27.5℃

105

425

1015

 

63.气候资料中四个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排序正确的是( )

 

A.①水稻     ②冬小麦   ③玉米    ④甜菜

B.①天然橡胶 ②冬小麦   ③葡萄    ④水稻

C.①椰子     ②甜菜     ③油橄榄  ④水稻 

D.①甘蔗     ②冬小麦   ③棉花    ④柑橘

 

64.表中气候资料与国家主要气候特征相一致的是( )

 

A.①一中国北部          B.②一美国南部 

C.③一澳大利亚南部      D.④一英国北部

 

65.表中四个气候区荒漠化现象最严重的地区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回答66~68题。

 

 

66.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丙>丁   D.甲>乙>丁>丙

 

67.若甲地为郊区,乙地为城市,其余条件与上题相同,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甲地建立的企业是( )

 

A.造纸厂 B.水泥厂  C.家具厂    D.电子厂

 

68.若图中表示水平大洋环流,易形成大规模渔场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下图是某海陆等温线图,其中①②位于同一纬度,且①位于海洋,②位于陆地,据此完成69~70题。

 

 

69.图中②位于( )  

 

A.亚洲东部        B.欧洲西部        C.南美洲西部         D.北美洲西部

 

70.下列对图中各处气温判断正确的是( )   

 

A.②位于陆地,受地形影响,气温低于同纬度海区

B.③位于海洋,受暖流影响,气温高于同纬度陆地

C.①处等温线密集,温差小

D.③处等温线稀蔬,温差小

 

图9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

MN之间为陆地,M地以西和N地以东为海洋,据此判断71题。

 

 

71.下列关于E、F两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E地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交替控制

②F地有季风现象

③E地终年炎热少雨

④F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A.①④      B.②①      C.③②      D.②④

 

72.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则( )

 

 

 

①甲处受热膨胀上升       ②甲处多锋面雨

③丁处冷缩下沉           ④乙处气流辐散

 

A.①④      B.②①      C.③②      D.②④

 

73.关于下图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B.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C.①处气压比②处高          D.甲地比乙地地面气压低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简图,回答74~75题。

 

74.导致甲、乙两地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黄河流经        B.地形起伏     C.矿产开采       D.距海远近

 

75.下列四幅图中,正确反映图中京包铁路沿线气温变化的是( )

 

 

76.图1表示某时期内我国北方某地上空不同高度SO2浓度的变化。

可能出现冷空气入侵的两个阶段是( )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77.四季如春的“春城”最可能出现在( )

 

A.高纬度、低海拔地区     B.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C.低纬度、低海拔地区     D.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图5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

回答78~80题。

 

 

78.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

 

A.4℃   B.3℃   C.2℃   D.1℃

 

79.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80.图6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

图2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

读图2,回答81~83题。

 

 

81.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82.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83.依图示资料可知( )

 

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84.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的变化情况为( )

 

A.风速变小,风向不变             B.风速变大,风向不变

C.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   D.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

 

85.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

 

86.与图2中丁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 )

 

A.长沙   B.宜昌   C.太原    D.合肥

 

87.根据图a和图b,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a

 

图b

 

A.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约0.6±0.2℃

  B.南极大气中甲烷浓度的增加可能与人类活动有关

  C.近百年来气候变暖加剧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D.20世纪以来赤道地区冰川退缩明显,南极大气中甲烷浓度无明显季节变化

 

下图表示世界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

据此回答88~91题。

 

 

88.位于热带气候区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9.位于南半球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0.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地点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91.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表为四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92~94题。

 

城市

平均气温(℃)

1月

5.6

24.5

27.5

5.3

7月

26.8

11.7

22.6

16.4

平均降水量(mm)

1月

47

10

224

102

7月

162

184

13

87

 

92.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草原

 

93.城市②可能是( )

 

A.昆明        B.珀斯     C.巴西利亚       D.旧金山

 

94.关于四个城市气候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城市①七月受西风带的影响  B.城市②一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城市③七月受东北信风影响  D.城市④一月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图1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读图1回答95~98题。

 

 

95.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④⑥⑦         D.②③⑤

 

96.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97.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苔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98.反映大陆东岸纬度地带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②⑤⑥⑦       D.①⑤④⑥

 

下表是X、Y地全年降水量、实际蒸发量和可能蒸发量各月数据表,据此完成99~100题。

(单位:

mm)

 

X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总数

降水量

12

14

13

6

9

2

8

16

20

12

11

10

133

实际

蒸发量

12

14

13

6

9

2

8

16

20

12

11

10

133

可能

蒸发量

13

25

48

86

137

190

212

194

152

84

46

20

1207

Y

降水量

5

5

5

3

10

20

28

29

18

8

8

8

147

实际

蒸发量

0

0

0

2

8

22

20

6

1

0

0

0

59

可能

蒸发量

0

0

0

2

8

22

20

6

1

0

0

0

59

 

99.Y地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沙漠气候     C.极地气候   D.季风气候

 

100.X地最可能分布在( )

 

A.南部非洲地区     B.澳大利亚    C.中亚地区    D.东南亚地区

 

参考答案和解析

 

51~52.【解析】51.D  52.B  1978~1998年的气温差约为0.7摄氏度,远大于其他时段的温差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山地永久积雪面的下界上升。

 

53~54.【解析】53.B  54.D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原因是能量来自于地面。

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上升,主要原因是能量来源于臭氧吸收的太阳辐射。

高层大气的温度变化比较复杂一些,气温是先下降后上升,转折处温度约为-80℃;电离层位于80-150千米的高空,主要原因,大气在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位于高层大气中。

 

55.【解析】答案选C。

温室气体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能通过大气辐射作用将热量返回近地面,从而使近地面升温。

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将会减少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56~57.【解析】56.A 57.C  图中①大气对地面的削弱作用;②太阳辐射;③地面辐射;④大气逆辐射;⑤大气辐射。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四川盆地由于地势低,导致冷空气难以进入,暖空气与外界交换慢,气温较高。

与青藏高原相比主要原因是地势导致导致大气密度、水汽含量不同,则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不同,即大气逆辐射差异导致两地气温差异。

 

58.【解析】答案选D。

白天山坡升温快,在河谷和山坡之间形成热力环流,风是由谷底吹向山坡,谷底排放的污染物到达居民区的较多;而夜晚山坡降温较快,谷地成为相对高温区,风从山坡流向山谷。

 

59.【解析】答案选A。

四幅图描述了一般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和城郊风。

通常情况下,空气受热气流上升。

在夜晚陆地与海洋之间,因陆地放热快,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风从陆地脆响海洋,故B正确。

 

60.【解析】答案选D。

由于它描述的为高空大气,依据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原理。

五点气压4>1=2=3>54处为高压,5处为低压。

他们各自对应近地面,则4处下面为低压,5处下面为高压。

4低气压的形成是由于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所致。

 

61.【解析】答案选B。

高空大气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北半球,空气运动向右偏,因而飞机在逆风飞行。

 

62.【解析】答案选C。

影响水平运动的力为: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其中地转偏力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若无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力作用的情况的情况下,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夹角。

 

63~65.【解析】63.C 64.B 65.B 四地都是,1月份气温低,7月份气温高,为北半球。

①为热带;②为高温寒温带;③为亚热带;④位于亚热带。

可种植的农作物依次为椰子、甜菜、油橄榄和甘蔗。

英国为温带海洋气候,美国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1月份气温应在0度以下。

在中高纬度干旱地区,存在荒漠化问题。

 

66~68.【解析】66.D 67.B 68.D 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甲地有下沉气流b,而乙地有上升气流,则甲地相对较冷,气压较高,乙地相对较暖,气温上升,近地面大气密度较小,气压较低,则气压关系为:

甲>乙。

甲乙两地上空的丙丁两地,由于b、d垂直气流使两处气压比比同高度其它地区降低,而丁处气压比同高度其它地区高,故丁﹥丙,乙﹥丁。

 

69~70.【解析】69.D 70.D 此地为北半球,①位于海洋,②位于陆地,西经120度,②位于北美洲西部;②位于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③位于海洋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应受寒流的影响。

 

71.【解析】答案选C。

由图中信息可知,E、F两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岸和东岸,E为热带沙漠气候,F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72.【解析】答案选D。

图示为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环流,甲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73.【解析】答案选B。

由图可知,甲为近地面高压,乙地为近地面。

低气压控制下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74~75.【解析】74.B  75.A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黄土高原和太行山区,地势较高,气温较低;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变化可以判断A。

 

76.【解析】答案选B。

这道题与生活的联系也较密切,考查的内容包括:

(1)对折线图的识读与分析能力;

(2)对冷锋活动的了解。

冷空气入侵时产生冷锋活动,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并可能产生阴雨。

在此期间(冷锋过境时),大气中的SO2容易扩散,所以浓度较低。

图1中②、④两个时段SO2浓度较低。

 

77.【解析】答案选D。

“春城”的含义是指一个夏不热、冬不冷、四季如春的地方。

高纬度、低海拔地区往往夏温冬寒,年温差较大;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终年寒冷;低纬度、低海拔地区全年气候炎热;只有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夏季时虽纬度低,但因地形因素(海拔高)导致不热,而冬季时,因纬度低,所以不冷,成为了人们宜居之地。

如云南昆明(地处250N,位于云贵高原)。

 

78~80.【解析】78.A 79.B 80.C   据等温线空间递变规律知两点气温范围:

O点25-30度,P点29-30度。

因此,O、P两点的温差范围是3-5度。

P点周围地区属于高温地区,相应气流运动状况为气旋,N点位于气旋的东南部,故N点吹东南风;M、N、P一线中p地属于热低压中心,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凹陷,对应上空等压面向上凸,故③图画法正确。

 

81~83.【解析】81.A  82.B 83.A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气温分布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故曲线②表示的是气温分布情况。

受大气环流的影响,降水量呈现“两多两少”的分布特点,即赤道多雨地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和极地少雨带,因而③表示降水量的变化;多年平均雪线高度的分布规律呈“马鞍形”特点:

即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两侧的低纬、高纬递减;在低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反,高纬度地区基本一致;中纬度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而降水量的关系相对复杂。

 

84.【解析】答案选D。

高空不受摩擦力的影响,故高空风速比地面大。

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右偏,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夹角为45度。

高空向右偏90度,故高空风向发生顺时针方向的偏转。

 

85.【解析】答案选A。

甲图降水量大,可能蒸发量较大,而实际蒸发量较小,说明气温较高,气候干旱,因此,甲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图降水量也较小,10-次年3月无蒸发,说明气温较低,可能为极地气候;丙丁相对比较湿润,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可知丙丁为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

 

86.【解析】答案选C。

图中丁气候类型温带季风,ABD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87.【解析】答案选D。

A项通过图上查找数据说法正确;B项中,南极大气中的自然条件不会使甲烷有明显变化;C项从图2中可以看出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大约在l980年以后开始的,故A、B、C项叙述观点正确。

因此选D。

 

88~91.【解析】88.D 89.C 90B 91.A 热带气候类型的最冷月气候均温大于15度,①最冷月低于0度。

②最冷月低于10度,③最冷月低于15度,④最冷月大于5度;南半球7月温度最低,1月温度最高;地中海气候最冷月气温高于0度,小于15度,且雨热不同期,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由于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度的大陆西岸,故②③不符合题意。

 

92~94.【解析】92.B  93.A  94.D 城市①1月均温在0-15度之间,应属于亚热带季风、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由于该地夏季多雨,冬季少雨,降水类型属于夏雨型,故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城市②1月均温在0-15度之间,也应属于热带季风、温带季风和温带海洋气候中的一种,由于夏季少雨,冬季多雨,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可知为地中海气候;城市③1月份均温在15度以上,应属于热带气候类型,由于夏季多雨,冬季少雨,为热带季风气候。

 

95~98.【解析】95.C    96.A   97.C   98.D   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的信息①为热带雨林气候;②为热带季风气候;③为热带草原气候;④为温带季风气候;⑤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⑥亚热带针叶林气候;⑦为极地气候。

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东西岸。

 

99~100.【解析】99.C  100.C  Y地降水量和蒸发量都特别小,特别是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相等,只有极地气候才有可能;X地降水量与实际蒸发量相等,应是干旱地区,但可能蒸发量大且夏季明显比冬季蒸发多,说明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