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规划.docx
《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规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X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x年7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原X市居巢区、x划归x管辖,将X及其主要流域集中于x,X成了x独特的自然资源。
市x党代会明确要求,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加快环湖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大水面优势,重点发展环湖生态农业。
为认真贯彻市x党代会精神,结合环X区域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特制定本规划。
环X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是x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重要基础,是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消费需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制定和实施环X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规划,明确环X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切实提高环X区域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充分展示生态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等多重内涵,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本规划范围涵盖环X周边的27个乡镇(街道)、416个村,并辐射拓展到X主要流域重点圩区。
本规划分湖体控制区、高效集约发展区和七河流域区三大功能区。
规划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x年规划纲要》、《x现代农业发展第十二个五x年规划》、《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年)》、《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1号)、《中共x委x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X发〔〕1号)、中共x委x党代会报告和中共x委x党代会报告等。
二、基本概况
(一)区域概况。
X位于x中部,江淮之间,长江流域中下游,东经117°16′54"-117°51′46",北纬31°43′28"-31°25′18",通过x通达长江。
规划区国土面积473万亩,其中:
山地90万亩、丘陵186万亩、平原186万亩。
现有耕地面积181万亩,其中:
岗区63万亩,圩畈区118万亩。
规划区呈蝶形盆地。
自西向东:
西部较为平坦,中部岗冲交错,东部山岭叠荡。
规划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岗冲交错,起伏显著,圩畈众多,塘坎密集,星罗密布。
x年,规划区总人口154.76万人,乡村户数36.54万户,乡村总人口130.68万人,农业总产值76.96亿元,农业增加值38.5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
(二)产业概况。
规划区x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90万亩,其中:
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瓜果、棉花、茶叶面积分别为194万亩、71万亩、47万亩、33万亩、15万亩、2万亩;水面面积26万亩,其中:
水产养殖面积13.7万亩;规模化养殖场总数822个,其中鸡、鸭、猪出栏头(只)数分别达3788万只、78万只、30万头;有林地总面积61万亩,其中苗木花卉8.5万亩、经果林5.8万亩、生态林32万亩;湿地植被面积5.8万亩。
(三)条件与分析。
1.区位优势。
规划区地处江淮之间,居中靠东、连南接北,紧邻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圈,是沿海的腹地、内地的前沿。
以x为圆心,半径500公里范围涵盖中国东中部七省一市,有近5亿人口。
境内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发达,6条铁路、6条高速公路交汇,内湖码头通江达海,交通条件便捷。
2.资源优势。
规划区不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适合于多种农作物生长。
丰富的水面资源,适合多种鱼类生长繁殖。
既有湖面、田园、温泉等自然生态资源,又有名湖、名山、名人等众多人文资源。
3.科教优势。
x是全国重要科教基地,是全国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拥有安农大、农科院等诸多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市级以上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1个,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服务和科技支撑。
4.政策优势。
党的十七届x全会作出的“三化同步”,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将有力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x成为全省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x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配套改革试验区,其优越区位、优惠政策,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全新发展平台。
5.产业基础。
环X流域是历史上的“鱼米之乡”,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水产、蔬菜、茶叶等主导产业,重点建设了一批优势农产品供应基地,培植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扶持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推进生态高效农业向环X区域延伸奠定了坚实基础。
6.气候条件。
X地处中纬度地区,位于江淮之间,全x年气候冬寒夏热、春秋温和,为亚热带和暖湿带过渡性季风气候,x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x年降雨量近1100毫米,日照X多小时,无霜期224-252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适合南北等多种作物生长。
7.限制因素。
一是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
二是农业结构不优,主导产业不强,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不高。
三是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不够,土地规模流转机制不活,农业的开放度不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偏低。
四是缺乏统一的规划,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很大,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偏低。
三、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湖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按照“高效农业、新型农民、生态农村”的总体布局,强化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生物功能定位,着力构建以“高效低碳、绿色生态、生物科技、文化休闲”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促进“优势稻米、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现代渔业”等优势主导产业全面提升,充分展现环X“稻海麦浪、碧波鱼跃、水清岸绿、蔬果飘香”的江淮鱼米之乡农业特色,把X沿岸建设成为全国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农民收入快速提升区、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发展道路,注重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农业生产向有机和无机协调投入转变,向综合生态控制转变,向资源综合利用和低能耗转变,向优质、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转变,实现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效益相统一。
2.因地制宜原则。
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适度超前。
按照梯度推进、分步实施、联动发展的思路,x先期重点启动沿湖岸线、环X旅游大道和主要河流圩区的生态修复与产业开发,逐步向周边拓展延伸、辐射带动。
3.整体推进原则。
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优势资源与优势产业匹配,种养业与加工流通等环节相衔接,主导产业与农村服务业相协调,促进产业集聚和提升,着力培育专业合作组织,推进环X农业优势产业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建设,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4.统筹协调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和农业生态保护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统筹休闲农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统筹农业与二三产业、农村与城市、经济与生态,相互促进,区域联动,协调发展。
5.产业优化原则。
围绕区域经济和生态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产业、技术、资金、人才等优势,优先发展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对经济、生态有一定支撑、对农民增收有显著带动作用的优势产业和产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分工和产业布局。
6.功能提升原则。
在充分发挥农业产业经济功能的基础上,延伸开发科技示范功能、景观旅游功能、休闲观光功能、科普教育功能、提高农业附加值。
(三)功能定位。
1.生态平衡功能。
通过植树造林、发展林网、蔬菜园艺、水生植物、生态果园、湿地、生态系统等建设,发挥生态农业在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促进生态平衡,使规划区生态农业成为城乡区域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保障供应功能。
发挥生态农业融于城市、环X交通便利的优势,以现代生产技术,配套先进的保鲜、储藏、运输等设施装备,为城市提供优质、新鲜的粮油、蔬菜、果品和苗木花卉、水产等农副产品,适应市场需求,满足城市消费。
3.观光休闲功能。
利用生态农业的自然生态景观,开发农业特色旅游产业,丰富旅游业态,为城市居民观光、休闲、度假提供宁静、清新、优美的田园风景和生态环境。
4.文化科普功能。
将生态农业建设成为农耕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的宣传教育基地,让城市居民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农业,增长知识、体味耕耘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传承传统美德。
5.美化城乡功能。
营造粮、菜、茶、果、花、林、渔合理搭配、四季如画的环X农业景观和城乡风光,使规划区成为重要的城乡园林景观、生态景观,美化城乡环境,提升城乡品位,增强竞争力。
6.产业带动功能。
着力提高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等产业化水平,实行园区化示范、基地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经营、产业化开发,显著提高农业的产出水平。
同时,对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旅游等功能进行综合开发,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使之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为农民增收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发展战略。
1.生态保障战略。
建立生态农业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强化条件和手段,提高监管能力。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农村能源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健康养殖工程、绿色植保工程、水体修复和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建设项目,加强农业环境资源监测评估等基础性工作,创新生态补偿机制,确保X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持续改善,为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目标提供基础保障。
2.基础先行战略。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现代标准农田、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农业装备能力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产品产后处理、加工与流通为重点的市场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
3.科技支撑战略。
落实国家、省关于农技推广体制改革部署,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快重大技术研发创新,创新技术推广机制,巩固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大力推广普及生态农业技术。
4.产业化提升战略。
加大市、县财政投入力度,争取国家、省各项政策支持,整合资金项目,扩大招商引资,集中力量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创建名特优农产品品牌,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推进基地的特色化、规模化、园区化和品牌化发展。
5.创新推动战略。
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全方位激发农业创新活力。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激励机制,促进产学研密切配合,全面提高创新能力,逐步实现产业生态化、布局园区化、发展集约化、主体公司化。
(五)主要目标。
力争到x年,环X现代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达到全省先进水平,成为综合性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具体指标:
1.农业产出效益。
实现规划区农业总产值、高效生态农业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三个翻一番。
即,农业总产值达150亿元;高效生态农业面积比例达到50%,其中设施农业占高效生态农业比例达到25%,高效生态农业面积发展到157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
建立优质水稻生产基地100万亩。
2.农业产业经营。
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比重达到80%;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60%;农业园区化面积比重达到30%;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比例达60%以上,户均增收X元;市级以上“一村一品”比例达50%。
3.农业设施装备。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50%;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5%;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达到70%。
4.农业生态环境。
区域内全部采用低毒低残农药,农药利用率提高20%,化肥施用效率提高30%,削减农业氮磷污染负荷15%;测土配方比例达100%;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水平达80%;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60%以上,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达到50%以上,规模以上畜禽养殖沼气利用率达95%以上,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建立农村生态环境长效机制,基本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规模基地“三品”认证面积比重达5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30%。
四、规划布局
(一)产业布局。
1.蔬菜园艺业。
充分利用环X流域内良好的生态环境,发挥区位比较优势,以“保障城市、服务市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水生与旱作并进、设施与露地并举、速度与效益并重”的发展思路,加快蔬菜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区域结构优化调整,推进城区蔬菜产区、近郊蔬菜产区、沿湖水生蔬菜产区的扩张和升级,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升蔬菜综合生产、保障供给和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规划面积75万亩。
其中:
设施蔬菜8万亩,水生蔬菜26万亩。
2.苗木经果业。
坚持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的有机统一,充分利用区域内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竞争优势,结合环X旅游大道建设、矿山修复和X崩岸修复等工程,加快发展苗木花卉、经济林果和生态林,在保护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
规划面积64万亩,其中苗木花卉21万亩、经果林10万亩。
3.现代渔业。
在保持X“一湖清水”的前提下,以渔养水,以水养鱼。
在X继续开展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实施禁渔期制度,加大人工增殖放流,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做响、做强“X三珍一秀”(银鱼、大闸蟹、白米虾、湖鲚)。
同时,充分发挥环X区位优势,加强池塘、河道等水面的渔业生态修复,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建设一批各具特色,融合水产生态养殖、水族观赏、水乡旅游、水边垂钓和水上娱乐等丰富内容的城郊型生态旅游、休闲体验渔业基地。
除X外,规划18万亩现代渔业养殖
4.优质稻米业。
以优质水稻优势区域主抓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水稻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通过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全面提升水稻单产水平、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为促进粮食安全做出更多的贡献。
5.休闲农业。
依托规划区的良好区位优势、X秀丽的自然山水、丰富的农业物种资源,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以环X旅游大道沿线和滨湖为重点,建设一批以产业发展为基础,集生态、文化、教育、体验、旅游、度假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特色休闲农业基地,实现与旅游产业的紧密结合,适应市民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二)空间布局。
依托现有基础,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连片建设、协调推进,构筑以圈层为产业发展梯度,以区域为产业布局泾渭,以带状板块为生态产业特色的“一带三区五大板块”的现代生态农业总体布局。
1.一带布局。
以环X旅游大道(约155公里)为中心,加快建设和提升一批兼顾产业与休闲功能的休闲园区,形成环X集生产科普、休闲体验、旅游观光、生态景观、农渔风情为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农业产业带。
2.三区布局。
(1)滨湖控制区。
包括湖体核心区、沿湖区(环X沿岸1.5公里范围内的区域),直接关系到X水体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保持X“一湖清水”,是X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点区和优先区。
农业发展重点:
大力推广高效生态种养技术,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休闲农业、有机农业、水生作物、森林植被等生态产业,加快形成设施农业示范和休闲农业基地。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点:
科学划定水功能区和养殖功能区,实施水产养殖许可,推广健康养殖。
禁止畜禽养殖。
综合治理环湖村庄生态环境,实现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及时清运,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活污水集中或分散处理。
控制外来有害生物蔓延,保护珍稀农业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农业名特优种质资源。
确保湖水水质不下降,越冬候鸟不减少,湿地功能不衰退。
(2)高效集约发展区:
17个乡镇(街道)环X沿岸1.5—3公里的区域。
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与农业协调发展区、优势农产品基地和农业产业化集聚区,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控制区域,生态农业的重点发展区域。
农业发展重点: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发展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特色林果、绿色稻米为主的种植业、现代渔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加快形成和壮大产业集聚区和特色板块经济。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点:
积极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实施沃土工程、农田有机质提升工程、绿色植保工程,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产业化发展。
严格控制规模畜禽养殖。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加强居住集中区和农家旅游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治理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物综合利用和治理。
(3)七河流域区:
是水生蔬菜和高效水产重点开发和发展区。
农业发展重点:
大力推进适水避灾产业发展,发展以莲藕为主的水生蔬菜和以集约化为主的水产养殖,加快形成有效生态隔离带,维护全流域生态安全。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点:
改善生态环境,削减农业面积污染,推动水生、水产基地的标准化建设。
3.五大板块布局。
(1)X北岸生态景观型农业板块。
规划高效生态农业面积29万亩。
该区域地处x区和X市之间,一边依湖,一边岗丘、资源禀赋能力强。
紧紧依靠自然资源、生产资源、历史文化与独特民风,以“城郊环湖型”为定位,以“碧水蓝天、清新怡人、农渔风情”为特色,采用设施化、规模化、生态化种植,以高档蔬菜、水果、花卉产品为主体,以八园(果园、菜园、花园、苗园、林园、庄园、耕园、乐园)创建为载体,重点发展蔬菜瓜果、经济林果、水生蔬菜等高效精品种植业和农家乐、休闲农庄、农业示范园、农业观光园、民俗文化、农事节庆等富有X地域特点的休闲农业。
推进中垾设施蕃茄、烔炀草莓、黄麓苗木花卉、富煌三珍水产四个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和紫竹园等一批农业文化庄园、渔港风情园建设。
努力营造优美宜人的绿色景观,把环X旅游大道沿线开发建设成为集生产、生态观光、度假居住为一体的生态景观长廊。
(2)X南岸特色精品型农业板块。
规划高效生态农业面积35万亩。
该区域有山、有水、有岭、有圩,地形地貌是x地形地貌的集中代表,同时沿湖岸崩塌现象比较严重。
围绕山有果、水有鱼、岭有花、圩有蔬、岸有林的目标,产业成块,精品成业,着力发展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生态林,打造一批苗木花卉基地、蔬菜生产基地、瓜果供应基地、生态保护林地和水源涵养地。
推进同大万亩葡萄和莲藕,藕重点农业园区以及一批无公害蔬果、优质稻米等农业精品园,形成蔬果飘香、稻黄蟹肥、粮丰林茂、多姿多彩的农业景像。
(3)X东岸生态修复型农业板块。
规划高效生态农业面积10万亩。
该区域一边依湖,一边依山,山岭众多,矿山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
突出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林、经济林果、苗木花卉、优质茶叶、水生蔬菜、湿地公园等生态型农业,以达到促进生态修复的目的。
重点建设一批森林公园、景观长廊、湿地公园、优质茶园、清香藕园和苗木花卉基地。
着力打造水绿相融、山青水秀、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绿色湖畔。
(4)X西岸滨湖都市型农业板块。
该区域一边依城、一边滨湖,地域优势明显。
重点突出“城湖共生”理念,发展园区农业、体验农业、精品农业,以生态花园、绿色菜园、高效果园、特色庄园、现代渔园为重点,大力提升大圩现代农业生态园和滨湖现代农业开发区发展水平。
加快建设集休闲采摘、垂钓、教育、会展、餐饮、娱乐功能为一体的,与现代化大城市交相辉映的滨湖田园风光。
(5)环湖沿河圩区生态型农业板块。
重点推进集生产、生态为一体的26万亩水生蔬菜和18万亩优质特色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
与沿河自然风光相配套,构建具有X水乡特色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农业于一体的水生作物风情带。
五、主要任务
(一)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构建质量高效与生态效益并重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按照“结构调新、品种调优、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要求,围绕“一带三区五大板块”的生态农业布局,用足、用活城市、山、岭、湖、水、圩六大资源,加强产业整合、资源整合和空间整合,深入推进区域、产业、产品的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空间布局集聚集约,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着力推进优质稻米、蔬菜园艺、高效水产、休闲农业的集群集聚发展,构建“岗瓜圩藕、果蔬并进、山岭茶竹、种养并举、三产融合、板块发展”的特色农业新格局,实现生态农业的特色化、规模化、园区化、合作化、产业化和品牌化。
重点打造X三珍、X蔬菜、X水果、X绿色大米等X生态农产品品牌,全面提升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和效益。
(二)突出发挥农业生态功能,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农业生态保护体系。
一是合理规划养殖业区域布局。
在环湖1.5公里以内禁止畜禽养殖,1.5公里—3公里以内严格控制规模畜禽养殖,3公里以外积极推行生态养殖、集约化养殖和污染控制,畜禽养殖企业全部推广使用沼气利用,规范养殖行为。
二是湿地生态修复。
重点实施湿地工程,把湿地与湖、塘、滩涂结合起来,通过扩大水面、增加适生植物等措施,为水生和陆地资源的繁殖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
三是水生植物修复。
利用水生生物利于吸附水体氮磷的特点,在X湖岸、主要湖河道口、圩区因地制宜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在X水体与湖边农田之间构筑一条氮、磷转移和循环利用的绿色通道。
四是林业生态修复。
在环X周边、采矿区、水土流失区和环X旅游大道两侧全面启动环X生态林建设。
五是渔业生态修复。
实施大水面渔业增殖与保护,加强池塘基础设施建设,集成、创新、推广水产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建设一批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实现养殖用水水质良好,“达标排放”。
(三)突出农业投入品控制,构建现代农业的资源节约减排体系。
一是控制化肥施用。
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降低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
二是严格控制农药使用。
调整农药品种结构,加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的推广力度,规范农药安全使用技术,科学合理、安全用药,控制农药面源污染。
三是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
大力推广有机肥和平衡施用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鼓励和引导增施有机肥、生物肥、专用肥、长效肥、缓释肥和有机复x等新型高效肥料,积极推广以控制氮、磷流失为主的节肥增效技术。
(四)突出循环农业发展,构建处理与利用相结合的农村清洁能源体系。
一是发展农村清洁能源。
积极实施以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秸杆综合利用、户用沼气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妥善处理养殖业粪便污染、秸杆焚烧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在产生清洁能源的同时,实施污染物的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二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在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工程的同时,积极利用农业废弃物发展“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三是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模式。
主要是农林间作农业模式、种养配套的循环农业模式、农田合理间套的结构优化模式。
(五)突出农业文化旅游功能,构建惠及农民、融通城乡的休闲农业消费体系。
树立大旅游、生态化的理念,以休闲农业、节庆农业为引领,助推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文明建设。
一是以精品项目支撑休闲农业发展。
树立“今天的重点项目,就是明天的风景区”的发展理念,精心编制和实施一批体量大、效益好、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绿色产业项目。
二是以品牌活动支撑节庆农业快速发展。
围绕打造垂钓、赏花及草莓、葡萄等节庆品牌,加大特色节庆活动的举办频率,促进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坚持以产业为支撑,企业为主体,延长产业链,提高竞争力,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大力推广集乡村观光、畜禽养殖、蔬果种植、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和对接。
四是精心开发休闲农业旅游线路。
在知名休闲农业旅游景点的基础之上,继续做强规模延伸产业,并不断开发新的休闲农业景点和线路。
六、重点工程
(一)高标准农田设施建设工程。
一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整理、新农村建设,在生态农业规划区内,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高标准良田改造工程。
到x年,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50%,其中市辖区达到80%以上。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