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482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方案.docx

《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方案.docx

施工方案

(1)避雷引下线暗敷设

1)首先将所有扁钢(或圆钢)用手锤进行调直。

2)调直的引下线运到安装地点,按设计要求随建筑物引上,挂好。

3)及时将引下线的下端与接地体焊接好,或与接地卡子连接好。

随着建筑物的逐步增高,将引下线埋设于建筑物内至屋顶为止。

如需进行焊接,焊接后应敲掉药皮并刷防锈漆(现浇混凝土除外),并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验收,作好记录。

4)利用主筋(直径不小于φ16mm)作引下线时,应按设计要求找出全部主筋位置,用油漆做好标记,设计无要求时应于距室外地面0.5m处焊好测试点,随钢筋逐层串联焊接至顶层,焊接处一定的长度的引下线,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做完后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做好隐检记录。

(2)避雷引下线明敷设

引下线如为扁钢,可放在乎板上用手锤调直;如为盘条则需将圆钢放开,用倒链等进行冷拉直。

将调直的引下线搬运到安装地点。

自建筑物上方向下逐点固定直至安装断接卡子处,如需接头或焊接断接卡子,则应进行焊接,焊好后清除药皮,局部调直并刷防锈漆。

将引下线地面上2m段套上保护管,卡接固定并刷红白油漆。

用镀锌螺栓将断接卡子与接地体连接牢固。

(3)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

1)如果为砖墙(或加气混凝土墙、空心砖墙),则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坐标轴线的位置,然后随砌墙将事先预制好的50mm*50mm方木样板放入墙内,待墙砌好后将方木样板剔出,将支持架放入孔中,同时洒水淋湿孔洞,再用水泥砂浆将支持件埋牢,待凝固后使用。

如果在现浇混凝土上固定支架,现根据图纸要求弹线定位,钻孔,支持架做燕尾埋入孔中,找平找正,用水泥砂浆进行固定。

2)支持件埋设完毕后,可敷设接地干线。

将接地干线沿墙吊起,在支持件一端用卡子将扁钢固定,经过隔墙时穿跨预留孔,接地干线连接处应焊接牢固。

末端预留或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3)于接地干线外表面刷黄绿相间油漆标识。

(4)避雷引下线安装

避雷引下线是将接闪器接受的雷电流引到接地装置,引下线有明敷和暗敷两种。

1)避雷引下线的设置

除利用混凝土中钢筋作引下线的以外。

引下线应镀锌,焊接处应涂防腐漆,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引下线还适当加大截面或采取其他的防腐措施。

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敷设,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也可以暗敷,但截面应加大一级。

引下线不宜敷设在阳台附近及建筑物的出入口和人员较易接触到的地点。

根据建筑物防雷登记的不同,避雷引下线的设置也不相同。

一级防雷建筑物专设引下线时,其根数不应少于两根,间距不应大于18m;二级防雷建筑物引下线的数量不应少于两根,间距不应大于20m;三级防雷建筑物,为防雷装置专设引下线时,其引下线数量不宜少于两根,间距不应大于25m。

当确定引下线位置后,明装引下线支持卡子应随着建筑物主体预埋一般在距室外护坡2m高处,预埋第一个支持卡子,在距第一个卡子正上方1.5-2m处,用线坠吊直第一个卡子的中心点,埋设第二个卡子,依此向上逐个埋设,其间距应均匀相等,支持卡子露出长度应一致,突出建筑外墙装饰面15mm以上。

2)引下线敷设

a)明敷设引下线必须调直后方可进行敷设。

引下线路径尽可能短而直。

当通过屋面挑檐版等处,需要弯折时,不应构成锐角转折,应做成曲径较大的慢弯,弯曲部分线段的总长度,应小于拐弯开口处距离的10倍。

b)引下线沿砖墙或混凝土构造柱内暗设时,暗设引下线一般应使用截面不小于φ12mm镀锌圆钢或-25*4镀锌扁钢。

通常将钢筋调直后先与接地体(或断接卡子)连接好,由下至上展放(或一段段连接)钢筋,敷设路径应尽量短而直,可直接通过挑檐版或女儿墙与避雷带焊接。

3)利用建筑物钢筋做防雷引下线

a)利用建筑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引下时。

引下线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级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18m;

二级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20m;

三级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25m。

以上一、二、三级建筑物防雷施工,建筑物外廓各个角上的柱筋均应被利用。

b)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引下线时,尚需遵守下列规定:

当钢筋直径为16mm及以上时,应利用两根(绑扎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当钢筋直径为10mm及以上时,应利用四根钢筋(绑扎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

引下线的上部(屋顶上)应与接闪器焊接,下不在室外地坪下0.8-1m处焊出一根φ12mm或-40*4的镀锌导体,伸向室外距外墙皮的距离不小于1m。

每根引下线在距地面0.5m以下的钢筋表面积总和,对第一级防雷建筑物不应少于4.24Kc(㎡),对第二、三级防雷建筑物不应少于1.89Kc(㎡)。

当建筑物为单根引下线,Kc=1;两根引下线及接闪器不成闭合环的多跟引下线,Kc=0.66;接闪器成闭合环路或网状的多跟引下线Kc=0.44。

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应在与防雷引下线相对应的室外埋深0.8-1m处,由被利用作为引下线的钢筋上焊出一根φ12mm或40mm*4mm镀锌圆钢或扁钢,并伸向室外,距外墙皮的距离不小于1m。

引下线在施工时,应配合土建施工按设计要求找出全部钢筋位置,用油漆做好标志,保证每层钢筋上、下进行贯通性连接(绑扎或焊接),随着钢筋专业逐层串联焊接(或绑扎)至顶层。

引下线其上部(屋顶上)与接闪器相连的钢筋必须焊接,不应做绑扎连接,焊接长度不应少于钢筋直径的6倍,并应在两面进行焊接。

如果结构内钢筋因钢种含碳量或含锰量高,焊接易使钢筋变脆或强度降低时,可绑扎连接,也可改用不小于φ16mm的副筋,或不受力的构造筋,或者单独另设钢筋。

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5Ω.

在建筑物结构完成后,必须通过测试点测试接地电阻,若达不到设计要求,可在柱(或墙)在室外0.8-1m处,预留导体加接外附人工接地体。

4)断接卡子制作安装

断接卡子有明装和暗装两种,断接卡子可利用不小于-40*4或-25*4的镀锌扁钢制作,断接卡子应用两根镀锌螺栓拧紧,引下线的圆钢与断接卡子的扁钢应采用搭接焊,搭接焊长度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且应在两面焊接。

(5)接地干线安装

1)室内明敷接地干线

用螺栓连接或焊接方法固定在距地250-300mm的支持卡子上。

2)支持卡子的做法

在房间内,为了便于维护和检查,干线与墙面应有10-15mm的距离。

3)接地干线过建筑物沉降缝和伸缩缝

接地线过伸缩缝,应留有伸缩余量(做成“Ω”形);并分别距伸缩缝(或沉降缝)两端各100mm加以固定。

4)接地干线穿墙或楼板

接地线在穿过墙壁时,应通过明孔、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

多层建筑物电气设备分层安装,接地线又须穿楼板,这时应留洞或预埋钢管。

接地线安装后在墙洞或钢管两端用沥青棉纱封严。

5)接地线由室内引向室外接地网

由室内引向室外接地网的接地线,至少应有两处。

成品保护

(6)不锈钢板风管、铝板风管的表面不得有刮伤、刻痕等缺陷。

严禁不锈钢风管与其他金属接触。

(7)运输装卸时,应轻拿轻放。

风管较多或高出车身的部分要绑扎牢固,避免来回碰撞,损伤风管。

安全和环保措施

(1)使用剪板机时,手严禁伸入机械压板空隙中。

上刀架不准放置工具等物品,调整板料时,脚不能放在踏板上。

使用固定振动剪两手要扶稳钢板,手离刀口不得小于5cm,用力均匀适当。

(2)咬口时,手指距滚轮护壳不小于5cm,手柄不得放在咬口机轨道上,扶稳板料。

(3)折方时应互相配合并与折方机保持距离,以免被翻转的钢板和配重机伤。

(4)操作卷圆机、压缝机,手不得直接推送工件。

(5)使用型材切割机时,要先检查防护罩是否可靠,锯片运转是否正常。

切割时,型材要量准、固定后再将锯片下压切割,用力要均匀,适度。

使用钻床时,不准戴手套操作。

(6)风管搬运,需根据管段的体积、重量,组织适当的劳动力。

加工现场条件允许也可以用平板车运输。

多人搬运风管用力要一致,轻拿轻放,堆放整齐。

(7)制作工序中使用的胶黏剂应妥善存放,注意防火且不得直接在阳光下暴晒。

失效的胶黏剂及空的胶黏剂容器不得随意抛弃或燃烧,应集中堆放处理。

(8)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实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符合国家验收规范。

各种材质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为工作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

检验方法:

金属及复合管给水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观测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0.02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应不渗、不漏。

(9)给水系统交付使用前必须进行通水试验并做好记录。

检验方法:

观察和开启阀门、水嘴等放水。

(10)生产给水系统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方可使用。

检验方法:

检查有关部门提供的检测报告。

(11)室内直埋给水管道应做防腐处理。

埋地管道防腐层材质和结构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观察或局部解剖检查。

(12)室内消防栓系统安装完成后应取屋顶层(或水箱间内)试验消防栓和首层取二处消火栓做试射试验,达到设计要求为合格。

检验方法:

实地试射检查。

(13)给水引水管与排水管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1m。

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之间的最小净距不得小于0.5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

给水管应铺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在排水管的下面时,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管径的3倍。

检验方法:

尺量检查。

(14)管道及管件焊接的焊缝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焊缝外形尺寸应符合图纸和工艺文件的规定,焊缝高度不得低于母材表面,焊缝与母材应圆滑过渡。

2)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应无裂纹、未熔合、未焊接、夹碴、弧坑和气孔等缺陷。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

(15)管道的支、吊架安装应平整牢固。

(16)安装消防栓水龙带,水龙带与水枪和快速接头绑扎好后,应根据箱内构造将水龙带挂放在箱内的挂钉、托盘或支架上。

(17)箱式消防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栓口应朝外,并不应安装在门轴侧。

2)栓口中心距地面为1.1m,允许偏差±20mm。

3)阀门中心距箱侧为140mm,距箱后内表面为100mm,距箱底120mm,允许偏差±5mm。

4)消防栓箱体安装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mm。

检验方法:

观察和尺量检查。

安全措施

(18)特殊工种的工人,未取得操作证者,不得上岗作业。

(19)进入施工现场时,作业人员一定要按要求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如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应扎好安全带。

(20)非电工人员严禁乱动现场内的电器开关和电气设备;未经许可不得乱动非本职工作范围的一切机械和设施;人员不准搭乘运料机械升降。

(21)施工现场严禁随意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现场用火应在指定的安全地点设置。

(22)高空作业使用的工具应放在随身携带的工具袋中,不便入袋的工具应放在稳当的地方。

严禁上下抛掷。

(23)高空堆放的物品、材料或设备,不准超负荷;堆积材料和操作人员不可聚集在一起。

(24)多层交叉作业时,如上下空间同时有人作业,其中间必须有专用的防护棚或其他隔离设施,否则不得在下面作业。

(25)进行电气焊作业时,严禁其下方或附近有易燃、易爆物品,必要时要有人监护或采取隔离措施。

(26)大型设备吊装必须有施工方案。

有专人指挥,操作人员要有上岗证。

产品保护

(1)预制加工好的管段,应加临时管箍或用防水材料将管口包好,以防丝头腐蚀。

(2)预制加工好的干、立、支管要分项按编号排放整齐用木方装好,不许大管压小管码放,并防止脚踏、物砸。

塑料管材和管件不得露天存放,以防止阳光只晒,堆放要远离热源;堆置高度不超过1.5m。

(3)经除锈、刷油防腐处理后的管件、管材、型钢、托吊支架等金属制品,应放在有防雨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