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永康市农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送签53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46798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 永康市农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送签53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01 永康市农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送签53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01 永康市农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送签53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01 永康市农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送签53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01 永康市农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送签53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 永康市农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送签530.docx

《01 永康市农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送签5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 永康市农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送签530.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1 永康市农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送签530.docx

01永康市农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送签530

 

一、“十二五”农林产业发展成就………………………01

二、面临机遇与挑战………………………………………07

(一)发展的机遇…………………………………………07

(二)面临的挑战…………………………………………08

三、“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发展目标……………………………………………10

四、重点领域与重点任务…………………………………12

(一)坚持协调发展,调整优化现代农林业产业结构…12

(二)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农林产业………14

(三)坚持创新发展,建立健全现代农林业体制机制…16

(四)坚持共享发展,让改革和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农民…18

五、重点工程建设…………………………………………20

(一)特色农林业提升工程………………………………20

(二)平安农林业体系工程………………………………21

(三)绿色农林业建设工程………………………………23

(四)活力农林业服务工程………………………………24

(五)智慧农林业促进工程………………………………26

(六)魅力农林业打造工程………………………………28

六、保障措施………………………………………………30

(一)加强组织领导………………………………………30

(二)强化政策保障………………………………………30

(三)加大投入力度………………………………………30

(四)创新体制机制………………………………………31

(五)推进依法治农………………………………………31

 

永康市农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期间,是永康农林产业加快增长方式转变,率先基本建成农林产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为更好地促进“十三五”期间永康农林产业稳步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农林产业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永康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推进森林永康建设”和“特色、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目标,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为主线,以建设农业“两区”、加强绿化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创建森林城镇、建设美丽乡村为重点,着力抓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和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主导产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规模经营、设施农业建设、新型农业主体培育、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平原绿化、两路两侧“四边三化”、森林抚育等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十三五”现代农林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农业农村持续稳步发展。

“十二五”期间,永康农业在经受灾害性天气多发、农产品消费市场震荡起伏、重大动植物疫情风险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保持了持续稳步发展的势头。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8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22.3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十一五”末的11126元增加到21715元,同比增加95.17%。

基本完成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和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两项工作。

全市736个村级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完成村占总村数的97.96%,共量化资产14.89亿元,社员股东数483176人。

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市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镇(街、区)流转服务站全面运行,多数村建立了服务点。

全市耕地流转面积11.53万亩,其中新增流转面积3.13万亩,流转率达51%。

建立了森林资源交易平台,提供林权登记、变更、注销,信息发布、流转、评估等服务。

在“十二五”期间,林地流转面积1.28万亩。

2013年获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模范县”称号。

调处、结案山林纠纷45起,解决争议面积2969亩。

2.农业“两区”建设成效明显。

2015年成功承办了金华市农业两区建设工作现场会,得到领导、专家高度肯定。

全市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9.2万亩,其中省级千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个、金华市级示范性粮食生产功能区2个;舟山蚕桑、方山柿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江南杨梅、福临方山小柿、四路观赏鱼等6个省级特色农(林、渔)业精品园通过省级验收,48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通过金华市级验收。

浙中盘龙植物园、石柱前郎南山木语等现代林业休闲观光园相继建成。

连续2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连续6年打破金华市单季稻单产记录,2014年单季稻高产田创全省最高亩产1029.2公斤。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万亩,粮食总产7.5万吨;水果面积5.46万亩,水果总产5.38万吨,产值2.56亿元,其中唐先红富士葡萄种植面积4000余亩,年产葡萄7500多吨;蔬菜播种面积8.9万亩,总产量14.9万吨。

连续5年成功举办农展会、“中国方山柿之乡”文化旅游节、中国(永康)红富士葡萄节等农业节庆,特别是农展会规模、内容、档次一年比一年提升。

吸引来自金华及周边丽水、宁波、温州等地区,福建、江苏等10多个省的农业知名企业前来参展,已成为浙中最为重要的农业类展会之一。

3.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力推进。

以“五水共治”农业水环境整治为主线,制订并实施了农业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专项行动。

全市共关停拆除畜禽养殖场(户)758家(其中拆除553家),拆除建筑物面积24.65万平方米,处理生猪63339头,家禽129790羽。

比“十一五”末减少生猪饲养量61.53%,减少家禽饲养量76.29%。

全市保留的86家养殖场(其中生猪养殖场51家)全面完成了养殖污染治理任务。

年实施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2万亩次,化肥施用量比“十一五”末减少7.7%。

年均实施统防统治面积6.52万亩,实施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9万亩,实施农作物减量控害增效9.2万亩,农药用量比“十一五”末减少8.26%。

唐先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

建成唐先、石柱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有机肥加工厂)2个。

推广沼液资源化利用,沼液年利用量达到1万吨以上。

大力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78%,西城街道溪边村通过省级清洁能源示范村认定验收。

4.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基本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覆盖面和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增强,农业标准化水平稳步提升。

市级成立了农林产品质监科,镇(街道、区)已全部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快速检测室。

积极鼓励引导“三品一标”认证,永康方山柿国家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登记。

“十二五”末,全市共有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49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2个。

粮食、水果、蔬菜、茶叶、畜产品等主要农产品有害残留有效控制,2015年全市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8.5%。

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工作2015年通过省级考核。

森防测报工作2012年被国家防检局评为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松材线虫病防控相关经验在全省松材线虫病防控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在主城区率先实施家禽“杀白上市”制度。

5.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日益壮大。

全市农业、林业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迅速扩大。

“十二五”期间,新培育农业、林业龙头企业10家,总数达到82家。

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

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50家,总数达到267家,新培育家庭农场248家。

农业品牌数量不断增加,新增浙江省名牌(农、林)产品2个,总数达到5个;浙江省著名商标2只,总数达到4只;新增浙江省老字号3个,金华市名牌产品、金华市著名商标各2个,总数分别达到了18个和8个。

6.高新农业技术与装备日新月异。

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通过农作制度创新和推广,形成了一批农牧结合、水旱轮作、废物循环等发展模式和集成技术。

五年共引试了单季水稻新品种162个,连片百亩示范新品种28个,良种覆盖率达96%,完成新品种专题试验11个,大幅度提高了永康市的水稻产量和米质水平。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5.8万千瓦,比“十一五”末增长9.5%。

新增建成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17个,总数达21个,新增烘干机79台,总数达86台,批次烘干能力达742吨,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全市设施栽培面积3.1万亩,增加1.1万亩,钢架水果避雨栽培设施从3000亩增加到5500亩,喷滴灌设施从1570亩增加到6380亩,冷藏保鲜库从428立方米增加到11000立方米。

7.生态林业建设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永康林业生态建设、平原绿化造林成效显著,重点实施了城区绿化、森林通道、森林城镇(村庄)、森林生态产业等重点工程建设,城乡生态面貌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生态产业进一步提升。

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完成4.62万亩,超额完成营造林任务1.12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10.8万亩。

扩大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从38.5万亩增加到44.5万亩,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47.4%,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大力度开展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并通过省级验收。

成功创建了省级森林城镇7个,省级森林村庄20个,金华市级森林村庄222个,永康市级森林村庄401个,永康市森林单位68个。

建设杨溪生态湿地240亩,将43处湿地列入保护名录,建立了自然保护小区5处。

加强城市绿化管理,绿化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到了91.04%、92.05%。

方岩五峰书院“白花泡桐”被评为“浙江十大名木”。

铜山岭钱王古道被评为“浙江省十大人文古道”,历山针阔混交林被评为“浙江省最美森林”。

8.农林行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近五年来无重大破坏森林事件和森林火灾发生,成功争创了“平安林区”县称号。

承办了2012年“浙江省扑救重大森林火灾实战演习活动”,得到了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和省政府领导高度评价。

完成了18支专业、半专业消防队伍的建设,共计956名森林消防队员。

完成16个森林火灾远程监控前端和监控中心的改造。

购置进口森林消防高压水泵34台,配置4辆森林消防水罐车,组建了8支“以水灭火”森林消防分队。

始终保持对破坏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共办理刑事案件2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人,办理各类行政案件292起。

检查木材运输车辆1.8万辆,巡查里程达到10.3万公里,查处违法运输木材流量2512立方米,采挖树木3200株,累计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23万多元。

“十二五”期间办理农业各类行政案件数达120件,累计罚没金额为50.71万元。

二、面临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的机遇

1.良好的政策氛围为农林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林产业的基础作用和战略地位的认识继续加强,扶持农林产业的政策和资金力度不断加大。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村集体经济股权化改革等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全面深化,国有林场、林权等林业体制改革将进一步释放农民潜力,激发农林产业发展活力。

在“两美”永康、“两大生态”建设和“五水共治”的背景下,平原绿化、森林城市(村庄)建设力度将不断加大,对绿化造林美化人居环境,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理念越来越深入民心。

2.优越的外部环境为农林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经过多年的积累,永康民间资本和工商资金丰厚,许多企业主把目光投向较为稳定的农林产业。

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不仅能为现代农林业发展带来资金、先进技术、物质装备支撑,同时,用工业化的思维推动农林业现代化,对加快农林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林业生产集约化、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形成有力支撑和重要影响。

3.活跃的消费市场为农林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金华两头乌猪、永康灰鹅、七星肉鸽、红富士葡萄、方山柿、五指岩生姜、舜芋等特色农产品闻名省内外。

近年来通过农业“两区”建设、农业科技与装备提升、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使进一步推动永康市现代农业建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结构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除了对蔬菜、水果、畜禽产品、花卉、水产品等农产品消费不断增加外,对农耕文化、体验式农业消费、保健养身农产品消费、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等消费需求也将快速增长,发展农旅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农业的前景广阔。

(二)面临的挑战

1.环境因素制约农业发展空间依旧存在。

五金产业快速发展,农业发展空间不断压缩。

工业污染危险对农业挤压难以抑制,农业面源污染不时反弹重复,亮起了资源和环境两盏红灯,农产品安全问题隐患仍然较多,加上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高度关注,使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任务更加艰巨。

林业的生态作用还未充分发挥,森林质量总体不高,森林结构有待完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等生态功能还有提升空间。

2.农林产业转方式调结构任务仍然繁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在永康更为突出,劳动力呈现整体紧缺,结构性失衡,“谁来种地”亟待破解。

尽管畜禽养殖污染整合力度大,拆除了绝大多数养殖场,但后续如何规范种养结合,转型升级难度大。

规模种养比例仍然较少,传统种养业比重依然偏大,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观光农业为重点的农业二三产业发展不快。

农林业生产小、弱、散的现状还普遍存在,农业生产和销售时有脱节,产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互联网+农业的线上线下的农产品销售平台建设滞后。

3.基础设施和森林资源管护压力还是不减。

目前,农业基础设施虽然得以不断改善,但许多基础设施如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现象严重。

随着永康二、三产业快速发展,未来耕地资源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后备土地资源匮乏,加上优质耕地占用过快,耕地数量、质量“双下降”的态势将持续。

土地流转成本、地租、用工、农资等生产成本呈逐年上升趋势。

粮食生产压力加大,永康粮食产需存在缺口,粮食对外依存度高,随着农民种粮意愿进一步下降,稳粮增效难度加大。

征占用林地的需求仍然较大,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将仍有存在,森林、湿地保护和管理的压力不减。

森林火灾防范形势依然严峻,农林病虫害短期爆发、动植物疫病的威胁依然存在。

三、“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围绕加快建设“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战略部署和“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总体要求,以发展三产融合特色基地,助力“永康新腾飞”为目标,以促进农业生态循环和转型升级、林业生态环境改善为重点,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思想和要求,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顺应统筹城乡发展趋向和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以稳生产、保环境,扩“两区”、强示范,促科技、增效益,优主体、激活力,抓项目、固基础为载体,强化观念创新、结构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生态创优、能人创业的动力机制,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现代农林业产业体系。

以创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突出城市生态建设,重点抓好主城区城市绿色屏障、生态公益林、生态景观林、农田经济林和农田林网建设。

加快建设优势凸现、经营集约、功能多元、发展持续、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具有永康特色的现代农林业。

(二)发展目标

坚持生态立农、科创兴农、改革强农、提质富农,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调整农林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林业、绿色农林业、平安农林业、活力农林业、智慧农林业。

确保粮食安全,推进耕地轮作,种养结合,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绿养地,把促进农民增收与农林业永续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到2020年,现代农林业经济、生态、服务功能协调发展,农林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林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林资源保护水平和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美丽生态农林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建成国家森林城市,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

——农林经济运行稳步提升。

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递增7%,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5%以上。

——粮油果蔬供给有效平稳。

粮食生产稳定在15.6万亩,总产6.8万吨以上,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1万亩。

水果生产稳定在5万亩,总产6.5万吨。

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1万亩,产量17.5万吨,建设提升保障性蔬菜基地1750亩。

农机总动力达到37万千瓦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

——农林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永康市级以上农林业龙头企业达到9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林业龙头企业达到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00家,家庭农场达到300家。

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10个以上,各类休闲观光农业景点50个以上,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10条以上,形成“一猪(金华两头乌猪)两禽(永康灰鹅和肉鸽)”三大畜牧产业亮点。

——农产品质量安全明显提高。

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突破100个。

主导产业农产品中三品比率达到70%以上。

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70%以上。

农产品质量抽检总合格率达98%以上。

——农林业生产更加绿色生态。

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100%;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9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农作物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

年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年森林火灾发生率控制在25次/10万公顷以内。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1.9‰;无公害防治率>86%;测报准确率>88%;种苗产地检疫率>97%。

——城乡人居环境越发美丽。

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7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永康市级森林村庄,省级森林村庄达到30个。

完成森林抚育6万亩,更新造林2.5万亩,彩色珍贵林3.67万亩,松材线虫病防治性改造4.5万亩。

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56.54%提高到58.5%,全市平原区林木覆盖率从18%提高到20.8%,新增平原绿化面积1.5万亩。

森林活立木蓄积达到378万立方米,年均增长3.7%。

4、重点领域与重点任务

(一)坚持协调发展,调整优化现代农林业产业结构

1.保障“米袋子”和“菜篮子”供给

坚持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有量制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严格管护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深入推进粮食产业绿色高产高效,建成优质高产粮食生产基地9万亩,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每年粮食播种面积和生产能力保持在15.6万亩和6.8万吨以上。

以保障“菜篮子”供应为目标,积极推动蔬菜生产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稳定完善1750亩保障型蔬菜基地建设。

重点继续实施黄坟坑小流域蔬菜产业示范区建设,扩建蔬菜基地450-650亩,设施蔬菜大棚面积达到2700亩。

通过控总量、调结构,促进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构建与土地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保护相适应的畜禽生产能力,规划2020年生猪存栏3.5万头,出栏5万头;家禽存栏25万羽,出栏60万羽。

2.优化农林业产业结构。

以“一区一镇”建设为抓手,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主导产业集聚区和农业强镇建设,进一步完善唐先红富士葡萄、黄坟坑蔬菜、舟山蚕桑、舟山方山柿等产业示范区的基础设施、打造一批产业结构合理、设施装备先进、科技创新驱动、智能网络管理、生态循环安全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先行区,提升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结合特色小镇建设,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强镇”2个以上。

进一步引导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和品质结构,大力推进生态畜牧建设,建成标准化、自动化规模养殖设施,提升畜禽养殖科技应用和产业化水平。

3.加强农林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多功能、高性能农业机械和连栋大棚、智能温室、立体栽培等设施农业,建立健全设施管护机制。

按照农林水联动、田宅路统筹、区域化推进的要求,实施田间水利配套工程。

结合生态廊道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推进农田林网和河道防护林建设。

依托浙江省丘陵地区森林重点火险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建成森林消防储备库和防火检查站8个。

开展国有现代林场建设,完成林场基础设施改造。

4.加快推进农林业“机器换人”。

深入开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农机农(牧)艺融合,重点推进农机化、设施化、信息化融合发展。

到2020年,新增农机装备5000台(套),农业设施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主导产业、产业链各环节农业设施装备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农业设施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2018年完成省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市创建。

在全市建成农业主导产业“机器换人”示范镇6个,示范基地7个,农机综合服务中心3个,省级(含)以上农机示范合作社5个。

提升改造育秧中心10个,水稻机械化栽植达到全市水稻种植面70%以上;优化粮食烘干中心布局,提升改造烘干中心10个,提高批次烘干能力20%;植保机械化率、水稻机械化烘干率、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60%、60%、85%以上。

(二)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农林产业

1.构建生态循环新格局。

按照“一控两减四基本”的要求(“一控”是指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和农业水环境污染;“两减”是指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四基本”是指基本实现畜禽粪便及病死动物、秸秆、废弃农膜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基本扭转农业“两区”土壤污染加重态势),全面推行种养结合、清洁化生产,重点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工程,从源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严格控制执行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禁限养区规定,畜禽养殖总量得到合理控制,与土地承载能力和环境发展空间匹配,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基本实现生态消纳。

推广先进植保技术、设施,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增效。

到2020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2万亩次,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7万亩以上;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1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在全市推广。

大力推广“一亩山万元钱”、“千斤粮万元钱”等高效生态模式,发展粮经结合,果园套种、稻田养鱼、桑菇轮作、竹园套种等农林作制度模式。

开发笋竹园两用林经营3万亩,发展林下经济,切实提高林地利用率、产出率和林业综合生产能力。

2.开展美丽田园建设。

全面开展美丽田园、美丽生态牧场创建,整洁美化农业生产环境,建成生态美丽农业示范点10个以上。

加大农田林网和彩林建设,使农田成方、绿树成荫。

建设历山省级森林公园等郊野公园,打造郊区生态景观亮点。

建设生态廊道示范基地5个。

3.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坚守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

积极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鼓励引导开展“三品一标”认证。

建立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规模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可追溯率达100%。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8%以上。

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农产品“责任主体有备案、生产过程有记录、主体责任可溯源、产品流向可追踪、风险隐患可防范、危害程度可评估、监管信息可共享”,形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多层次、全过程、信息化“智慧监管”模式。

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实现检查发现违法行为查处率、抽检不合格产品查处率、投诉举报案件查处率三个100%。

强化动植物防疫体系和病虫预警体系建设,强化推行“杀白上市”制度,依法阻截和科学防控重大动植物疫情,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率达到100%。

通过对“一场三点”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设施设备的改造提升和冷链配送体系建设,保证生猪屠宰环节的产品卫生安全。

(三)坚持创新发展,建立健全现代农林业体制机制

1.建立现代农林服务体系。

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和培训,培养一批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基层农业推广骨干。

从根本上解决分散化的小生产与社会化的大市场的矛盾,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继续鼓励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创业,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快速发展。

鼓励供销社、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向农业服务领域延伸,大力推广种苗统育统供、生产资料统购统供、病虫害统防统治等“订单式”、“全程式”服务。

2.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经营模式创新为动力,培育融合主体,创新融合方式,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