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生态公益林试验与示范项目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452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生态公益林试验与示范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工生态公益林试验与示范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工生态公益林试验与示范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工生态公益林试验与示范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工生态公益林试验与示范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工生态公益林试验与示范项目实施方案.docx

《人工生态公益林试验与示范项目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生态公益林试验与示范项目实施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工生态公益林试验与示范项目实施方案.docx

人工生态公益林试验与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林业厅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

黑龙江省西部人工生态公益林

科学经营试验与示范

项目主持单位:

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

齐齐哈尔市林业局

项目实施单位:

齐齐哈尔市宽余林场

方案编制时间:

2015年10月30日

 

一、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预期目标

㈠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

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的林业资源大省,天然次生林经营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管理模式,并且已经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然而,在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缺乏成功的经验,无论是在经营理论、技术措施、经营目标,还是在管理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许多地方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仅限于看护和封山育林,没有主动的采取措施来提高生态公益林的林分质量和生产力,造成很多生态公益林密度过大、生长衰弱、濒临死亡,严重的影响了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

黑龙江省地方林业国有林场在森林分类过程中,将大部分人工林区划为生态公益林,由于受“生态公益林禁止抚育间伐”这一保守思想的长期影响,大多数林分只是处于管护和封育状态,缺乏最起码的经营管理,多年的累积致使林分出现许多急需解决的共性问题。

一是,在过去人工生态公益林营造过程中,为了确保验收成活率和贯彻市林业局“以造代育、造育结合”的森林培育方法,一部分林分初植密度过大,公顷株数达到3330~5000株,多以樟子松林为主,目前郁闭度达到0.8以上,自然整枝剧烈,很多林分已经开始出现枯死现象。

二是,部分早期营造的人工林,因成活率低或是挖出卖苗,造成大量天窗,多年来由于靠近天然更新较好的树种林分,其目的树种已经发生改变;还有就是利用不同树种进行多次补植的林分,形成多树种的混交林,目的树种不突出。

三是,混交林目的树种明确,但是分布不均匀,加上非目的树种的侵入,导致目的树种生长不良,急需进行人为干预。

四是,部分天然次生林分的目的树种和非目的树种不明显,种间竞争激烈,生长表现均不好,两败俱伤。

五是,部分天然纯林,由于多年的天然下种,自然成活率较高,造成单位面积株数过大,严重影响上层林木的正常生长。

如何提高生态公益林的林分质量,提升其经济、生态及其社会效益,已经成为当前我省林业行业亟待解决的、带有普遍性的一项难题。

为此我们开展“黑龙江省西部生态公益林科学经营试验示范”项目的实施工作,可为宽余林场生态公益林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空间和良好的环境条件,同时利用科学经营间移出的部分林木,建立园林绿化大苗培育基地,也为林场的经济发展创出一条新路。

从而保证林场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林场经济和职工收入增加,保证林场在改革后有更好的发展,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国家经济和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㈡项目实施的预期目标

采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方法,森林生态、经济等多目标经营,以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提高林分质量,实现单位面积林地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抚育间伐、间移部分林木等措施调整林分密度,探索生态公益林科学经营途径,修定相关的技术规程,为指导全省科学经营生态公益林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

二、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本年度工作重点

㈠主要内容

1、高密度人工纯林抚育

2、混交林抚育间伐(间移)或改培

3、高价值林分抚育管理

4、园林绿化大苗培育基地建设

㈡本年度工作重点

1、园林绿化大苗培育基地建设

 

三、实施地点、规模,技术措施及预期效果

㈠高密度人工纯林抚育

1、实施地点、规模

该项内容实施地点在林场的15林班2小班、9林班4小班。

总面积180亩。

参见附表1。

2、林分基本情况

该项内容施工所涉及林分全部为人工樟子松纯林,是2004年和2005年间营造的,目前已经10-11年生,初始造林密度为每公顷3330株(1.5米×2米),现公顷保存株数为1500~2800株,胸径3.2~4厘米,树高3~3.5米。

可见,林分密度远高于国家行业标准《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中规定的樟子松林初植密度1000~1800株/公顷。

从林相看,大部分林分都已经全郁闭,树冠下部的侧枝已经开始大量枯死,自然整枝剧烈。

急需间伐抚育。

参见附表1。

3、技术措施

⑴对“以造代育”高密度的樟子松林分进行抚育间伐或间移,强度30~40%。

采取挂号留优去劣择伐的方式。

对于必须间除但冠型较好、树冠侧枝发育良好的林木,建议进行间移,即将林木带土坨移出直接销售或间移移植到就近的园林绿化大苗培育基地进行大苗培育。

间移时一定挂号操作。

间移过程中一定保持土坨不开裂、不散坨。

移植后的树木要及时进行后期的抚育管理。

4、预期效果

通过项目实施后,高密度人工纯林的公顷株数将调整为800~1500株,郁闭度达到0.5~0.6。

间移后的林分由于林内通风透光,林下植被增多,土壤肥力增加、树木生长健康。

移出林木在圃地也生长良好,经2~3年的培育将进入园林绿化苗木市场销售,为林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5、注意事项

⑴施工前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做好作业设计,并提前办理好全部所需审批手续,必须按程序办事。

⑵严格按照审批的地块、面积施工,不得随意更换地块或扩大面积。

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技术措施要求施工,临时出现技术问题应及时与项目技术咨询小组取得联系,共同研究解决对策。

⑷施工中一定做到挂号择伐,去劣留优。

杜绝出现大的天窗。

在间移樟子松时要带土坨或用移植桶,保证土坨不裂不散,以保证大苗移出后不缓苗、保成活。

⑸严格掌握施工时间,每年的11月~第二年的3月份是最佳施工期。

㈡混交林抚育间伐(间移)或改培

1、实施地点、规模

该项内容实施地点在林场的8、10、12、15林班,总计4个林班7个小班。

总面积720亩。

参见附表3。

2、林分基本情况

该项内容施工所涉及林分全部为天然混交林,主要树种有柞树、山杨和樟子松,树种比例均在5成以上。

伴生树种主要有柞树、黑桦。

后又在林下人工栽植的落叶松,成活率不高,未来很难成为林分经营的目的树种。

林下营造落叶松的时间为1972年和2004年,树高为2.5-3.5米高。

柞黑、杨柞黑混交林的林分胸径6.1~6.4厘米,树高4.5~5米,公顷保留株数5625~8100株。

从林分公顷保留株数看,林分过密,生长季节林分郁闭度达到0.9以上,远远高于国家行业标准《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中规定的蒙古栎林初植密度1500~2000株/公顷。

必须进行高强度抚育间伐。

从林相看,大部分林分都已经全郁闭,树冠下部的侧枝已经开始大量枯死,自然整枝剧烈。

落云和樟落云混交林的胸径15.4~17厘米,树高14~16米,公顷保留株数1300株。

从林分公顷保留株数看,与国家行业标准《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中规定的蒙古栎林初植密度1500~2000株/公顷接近。

但是,此林分树龄已经达到35-40年生,接近成熟龄。

因此,该林分应首先考虑林下更新高价值树种和适度调整密度。

林内的云杉作为伴生树种,在不出现大的天窗的前提下可以移植利用。

参见附表3。

3、技术措施

⑴对于柞黑、杨柞黑混交林,由于天然下种的原因,单位面积株数过大,必须进行高强度间伐(或间移),强度应在50-60%。

具体实施过程:

首先根据林分具体情况确定目的树种,这里应该以柞树和山杨作为目的树种,然后从上层树木中选择足够数量的目的树(树干通直、生长良好、无病虫害),一般1500-2000株/公顷,尽量保持林木分布均匀、林相整齐,剩余其他树木进行挂号间伐,对其中可以做绿化树的单独挂号,进行直接销售或带土坨移植到圃地继续育大或就地截干(或修枝整形)改培。

充分发挥非目的树种的园林绿化价值。

⑵对于落云和樟落云混交林分,建议对于过密的落叶松或樟子松地块首先进行留优去劣挂号择伐,强度20~30%,尤其是密丛状的落叶松必须抓紧选优定株,以保证优势木快速生长。

同时适度调整密度较大地块的云杉,挖出云杉后应结合林内早期挖树造成的天窗,及时利用樟子松容器苗(或樟子松嫁接红松容器苗)进行补植补造,造林后头3年进行人工抚育,抚育次数第一、第二、三年分别抚育3次、2次、1次。

对于必需间除的林木,选择冠型较好、树冠侧枝发育良好,有绿化价值的,进行直接销售或带土坨移植到就近的园林绿化大苗培育基地进行继续培养。

4、预期效果

通过项目实施后,混交林的目的树种比例将进一步加大,林地内保留树木株数趋于合理,林相更加均匀整齐,单株林木的营养空间和整个林分的健康状况将会明显改善,林木年生长量会显著增加。

间移出的树木将会在圃地生长良好,经2~3年的培育将进入园林绿化苗木市场销售,为林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5、注意事项

⑴施工前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做好作业设计,并提前办理好全部所需审批手续,必须按程序办事。

⑵严格按照审批的地块、面积施工,不得随意更换地块或扩大面积。

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技术措施要求施工,临时出现技术问题应及时与项目技术咨询小组取得联系,共同研究解决对策。

⑷施工中一定做到挂号择伐,去劣留优。

杜绝出现大的天窗。

在目的树种分布不均匀,株数不足的情况下,可适当留存一些生长较好的非目的树种,以达到良好均匀的密度,充分利用土地和环境资源。

林内天窗补造容器苗后一定要跟踪抚育管理,否则将难成林。

⑸严格掌握施工时间,每年的11月~第二年的3月份是最佳施工期。

㈢高价值林分的抚育管理

1、实施地点、规模

该项内容实施地点在林场的6、7、17林班,总计3个林班5个小班。

总面积495亩。

参见附表2。

2、林分基本情况

该项内容施工涉及的高价值林分为天然白桦纯林,混有少量的黑桦和灌木。

该林分属于天然下种的实生林分,树龄最大的已达到30~40年生。

现公顷保留株数为1600~4850株。

胸径6~10.1厘米,树高4~7.4米。

通过现地调查发现,早期生长的白桦树周围,散生着大量的白桦小树,由于单株树木生长环境空间的不断压缩,上层大树已经表现出生长量下降。

为此,急需对下层的树木进行密度调整。

参见附表2。

3、技术措施

通过现场调查,对于这部分高价值的白桦林,首先进行密度调整,即在密集地块,保留上层生长较好的大树,对于树冠下部侧枝大量枯死的、生长不好的林木进行挂号择伐(或间移),留优去劣。

强度在30~40%,抚育后公顷保留株数为960~2910株。

在实施过程中,保留树干通直、长势旺盛的中上层林木,间伐(或间移)下层或过密林木。

选择必须间除但冠型较好的单株或丛状的树木,在不伤及保留木的根系和枝干的前提下,带土坨移出销售或移植到园林绿化大苗培育基地进行圃地培养。

通过抚育创造林木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提高林分蓄积量和伐除木的经济价值,大幅度增加单位面积林地的经济效益。

4、预期效果

通过项目实施及后期3~5年的经营管理,白桦天然林密度调整到公顷株数960~2910株,郁闭度达到0.6~0.7的最佳状况。

随着林内通风透光,地被物增多,土壤肥力增加、树木生长加快,间伐林木得到高价值利用,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5、注意事项

⑴施工前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做好作业设计,并提前办理好全部所需审批手续,必须按程序办事。

⑵严格按照审批的地块、面积施工,不得随意更换地块或扩大面积。

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技术措施要求施工,临时出现技术问题应及时与项目技术咨询小组取得联系,共同商讨解决对策。

⑷施工中一定做到挂号择伐,去劣留优。

杜绝出现大的天窗。

桦树移栽技术含量较高,为了保证成活率,一定尽量土坨大一些,另外移植时间掌握好。

每年的3月份是最佳施工期,杜绝放叶后施工。

㈣园林绿化大苗培育基地建设

1、实施地点、规模

项目实施地点在林场施业区内的进场公路南、进场公路北、三道山、八垧八、七连道西、头道山、二道岗、四埫二西、七连道东、三道山南、七连道-西等11处,共涉及7个林班,13个小班,总面积3110亩,其中,无林地面积2105亩,有林地面积1005亩。

预计5年完成。

参见附表4。

2、林地基本情况

基地所涉及地块有三分之一为无林地,有三分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