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点习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34476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65 大小:15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点习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5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点习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5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点习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5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点习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5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点习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点习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docx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点习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点习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docx(1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点习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docx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点习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

第10讲文言文阅读

广西中考命题分析与预测

地市

年份

考查篇目

考查知识点

题型

分值

玉林

防城港

2014

邹忌讽齐王纳谏

辨析词义和用法、句子翻译、内容理解

选择

9分

2013

答司马谏议书

辨析词义和用法、句子翻译、内容理解

选择

9分

2012

秋水

辨析词义和用法、句子翻译、内容理解

选择

9分

河池

2014

小石潭记VS桃花源记

辨析词义和用法、内容理解、翻译句子、艺术手法、思想感情

选择、简答

12分

2013

强项令VS细柳营

辨析词义和用法、句子翻译、艺术手法、人物形象

选择、解答

12分

2012

岳阳楼记VS醉翁亭记

辨析词义和用法、句子翻译、内容理解、个性表达

选择、填空、简答

12分

2015年命题预测

纵观近3年的中考试卷,文言文的考查比较稳定。

预计2015年中考文言文考点仍将主要集中在词语的意义与用法、句子翻译、内容理解、要点归纳、人物分析、写法赏析等方面,复习时应重点掌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并评析其思想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014年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学科说明(语文)》也明确指出: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准确判断文言句读,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常见虚词(之、其、于、以、而等)的基本用法;能根据语境翻译文言句子;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评价。

(2014·玉林、防城港)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015·原创)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限划一处)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思路点拨】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朗读节奏的划分。

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之间要作停顿。

第一小题主语是“宫妇左右”,“私”是谓语,“莫不”修饰谓语“私”,“王”是宾语;第二小题“群臣吏民”与“能面刺”构成主谓关系,宾语是“寡人之过”。

【参考答案】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以为莫己若者

B.于是入朝见威王/山间之朝暮也

C.孰视之/卿言多务,孰若孤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莫说相公痴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把握。

对常见的实词,平时要注意积累,答题时要联系语境来考虑。

A项中两个“若”都是“比得上”的意思;B项第一个读cháo,意思是朝廷,第二个读zhāo,意思是早上;C项的第一个意思是仔细,第二个意思是谁;D项第一个译为没有,第二个译为不要

【参考答案】A

考点一:

划分节奏

【方法指导】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

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

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3.句首关联词语后面要停顿。

如“若”“而”“然则”“故”“是故”等;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

即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

考点二:

文言实词

【方法指导】文言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

实词解释的方法:

1.扩词法。

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

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

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所以,在复习时,要对这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

 

3.(2015·原创)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吾妻之美我者”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C.何陋之有

D.燕、赵、韩、魏闻之

【思路点拨】本题考了重点虚词“之”的用法,平时注意积累“之”字的几种用法。

例句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答案A与之相同,B、D都是代词,C是宾语前置标志。

【参考答案】A

 

4.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之所以认为我比徐公漂亮,是因为她偏爱我。

B.闻寡人之耳者——传到我耳朵里的。

C.时时而间进——还经常有人来进谏。

D.今齐地方千里——如今齐国的国土面积达方圆千里。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做此题要抓每一句的关键词,使句意通顺即可。

A项关键词“美”“私”分别译为“认为……美”“偏爱”;B项关键词“闻”译为“使……听到”;C项关键词“间”译为“偶尔”D项关键词“地方”译为“(土地)方圆”。

【参考答案】C

考点三:

文言虚词

【方法指导】1.对常见的虚词,平时要注意积累,归纳。

(见附录8)

2.联系语境、结合上下文。

如: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中的“之”结合上下文知道代徐公。

3.熟悉语法,能清楚准确找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如: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字前是“莲”做主语,“出”做谓语,那么“之”字属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

又如:

“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中的“而”字表修饰,因为“止”是谓语,“笑”和“止”两个动作同时发生。

 

考点四:

翻译句子

【方法指导】1.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

对、换、留、删、补、调。

(1)对,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

(5)补,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调整语序。

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翻译时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3.句子翻译的基本要求:

信、达、雅。

“信”就是要忠于原文的内容,不随心所欲,抛开原文,凭空编造。

“达”就是要通顺流畅,不要使句子文白夹杂。

“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基础上,尽量使语句生动优美。

5.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重臣邹忌与城北徐公比美,所问到的妻、妾和宾客都说他比徐公更美。

B.有自知之明的邹忌反思自己听不到真话的原因,由己及人,认为作为一国之君的威王所受的蒙蔽自然比自己更严重。

C.威王从邹忌的讽谏中醒悟,立即下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征集臣民对自己执政的批评意见。

D.邹忌善于奉劝,威王虚怀纳谏,百姓跃跃进言,君、臣、民在朝廷共商国是,齐国由此大治,成为诸国霸主。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意的把握和对内容的理解。

完成这道题应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抓住相关语段进行分析。

通过第一段可知“妻、妾、客”都认为他比“徐公”美;然后,邹忌不相信,清醒、理智地作出判断;接着,邹忌敢于讽谏,齐王善于纳谏,齐国出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局面。

答案D项“君、臣、民在朝廷共商国是”中的“民”怎么可能在朝廷?

【参考答案】D

 

6.(2015·原创)读完全文以后,你认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对人物形象的考查。

考查学生对全文的理解及对人物形象的归纳概括能力。

学生应善于提取文章体现人物性格的关键句子。

如:

邹忌在听到妻、妾、客的赞美后,并没有陶醉其中,而是亲自与徐公相比“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从“暮寝而思之”等语句中可以看出邹忌冷静,善于思考的性格特点。

第二段写邹忌入朝讽谏。

通过对他的语言描写体现了邹忌的真知灼见和深谋远虑。

第三、四段写齐王纳谏和齐国大治,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治国之才。

【参考答案】邹忌是一个冷静,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具有治国之道的人。

考点五:

内容理解

【方法指导】

1.审清题意,把握要点。

题意是答题的方向,只有方向对头,才能接近成功的目标,否则,答案与问题就会风马牛不相及。

2.扣住文本,有的放矢。

任何个性阅读都不能够脱离文本。

3.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

在答题的最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直接入题,且观点必须具有探究性,这样,才能体现出个性阅读的意义。

4.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对于主观的、开放的题目,回答起来就容易随心所欲,海阔天空,甚至出现明显错误或有悖公德的观点,这样是不行的。

一定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使观点站得住脚,让人信服。

总之,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意思;其次理解文旨;最后提取信息尽量从原文中寻找相关的句子。

考点六:

人物形象

【方法指导】人物形象分析包括了对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分析,对人物性格特点、形象意义的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

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其性格的方法)、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的方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

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多角度,要把握两个基本点:

一是不拔高,也就是不用套话,要从文章出发,不使用一些概念性的语言,这样才能保证形象概括的准确。

二是用语准确,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

7.(2015·原创)邹忌善于劝谏,结合全文谈谈他的劝说艺术对你人际交往的启示。

【思路点拨】此题主要考查结合选文拓展知识的实际能力。

首先要把握邹忌善于劝谏的特点,邹忌主要从日常生活“比美”中以小见大悟出治国之道,采用了类比手法。

启示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谈自己的看法即可。

【参考答案】邹忌采用讽喻方法劝谏,给我的启示是:

和别人交往态度要诚恳、语言要委婉,要尊重他人,使他人能愉快的接受自己的建议。

考点七:

拓展延伸

【方法指导】1.认真阅读选文。

要有针对

性地反复阅读选文(包括链接材料),理解文中内容、情感,再结合理性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2.善于捕捉信息。

要运用恰当的组合,对词义、人物、事件、主题思想或文学形象等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形成自己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

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提出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当然还要考虑观点的正确性。

4.组织语言。

语言要简洁明了,通顺流畅。

(2014·河池)

【甲】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8.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加以烘托,突出潭水的清澈。

B.从乙文“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可以看出,桃花源人不希望外人打扰这里的生活。

C.甲乙两文都写作者仕途遭受挫折,抒发的思想感情是一样的。

D.从表达方式上看,甲文第②段侧重于描写,乙文第②段侧重于叙述。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A项给出的句子表面写水,实际写鱼,所以是从侧面

考点八:

比较探究

【方法指导】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

“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①求异型,首先认准“同”的是哪个方面,然后同中求异,找出相应的内容;②求同型,先明确“求

烘托潭水的清澈;根据上下文及写作背景,可知B项说法是对的;这两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的,但抒发的情怀不一样。

《小石潭记》通过对小石潭的景物、环境的描写,体现了作者怨愤、忧郁、哀伤、凄苦的心情;而《桃花源记》虚构桃花源的美好境界,表达的则是作者对战乱连绵、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故C项说法错误;通过认真研读分析得知甲文第②段描写的是小石潭的环境,乙文描述的是渔人进入桃花源的故事。

【参考答案】C

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③互解型,先明确所要解释的对象,再弄清从哪里去寻找相应的解释;④综合型,前一题的答案往往是解答后一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循序渐进。

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语段原句。

 

七年级上册

(一)孔子语录(《论语》)

(2011·河池)考查热度★★★

文言词汇积累卡

特殊

用法

词汇

例句

意思

不亦乐乎

莫春者,春服既成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吾日三省吾身

吾日三省吾身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

可以为师矣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任重而道远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怒乎

【课文在线】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⑥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⑦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⑧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⑨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⑩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贡问君子。

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子曰: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点)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

(2)学而不思则罔()

(3)思而不学则殆()(4)择其善者而从之()

(5)三十而立()(6)三省吾身()

(7)为人谋而不忠乎()(8)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9)士不可以不弘毅()(10)不以其道得之()

(11)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12)吾与点也()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

B.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

C.必有我师焉/不可亵玩焉

D.其恕乎/其不善者而改之

3.翻译句子。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哪些风范呢?

 

5.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二、三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B.第十二则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

C.第十六则,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有感触地大加赞赏。

此则旨在告诉我们:

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用自然之乐。

D.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如“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

(二)期行(刘义庆)

(2009·玉林、防城港)考查热度★★

文言词汇积累卡

特殊

用法

词语

例句

意思

通假

尊君在不

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

元方入门不顾

一词

多义

下车引之

属引凄异

虚词

相委而去

任重而道远

【课文在线】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则是无信/是进亦忧,退亦忧

B.太丘舍去/屋舍俨然

C.相委而去/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D.下车引之/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2.翻译句子。

(1)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三)伤仲永(王安石)

(2010·玉林、防城港)考查热度★★★

文言词汇积累卡

特殊

用法

词语

例句

意思

词类

活用

父异焉

邑人奇之

宾客

稍稍宾客其父

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

古今

异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文理

其文理皆有可观也

或以钱币乞之

稍稍

稍稍宾客其父

众人

泯然众人矣

一词

多义

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虚词

于舅家见之

环谒于邑人

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不能称前时之闻

【课文在线】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世隶耕___________

(2)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_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___________

(4)父利其然也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父利其然也

B.借旁近与之/使与台齐

C.邑人奇之/故时有物外之趣

D.于舅家见之/又留蚊于素帐中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

B.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才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

C.文章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D.文章题目流露出作者对方仲永才华泯灭的悲伤之情。

(四)卖油翁(欧阳修)

(2009·河池)考查热度★★

文言词汇积累卡

特殊

用法

词语

例句

意思

古今

异义

尔安敢轻吾射

但手熟尔

一词

多义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但手熟尔

尔安敢轻吾射

虚词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康肃笑而遣之

但微颔之

康肃笑而遣之

以我酌油知之

公亦以此自矜

以钱覆其口

【课文在线】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公亦以此自矜()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3)但微颔之()(4)尔安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