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8年最新信息卷生物试题十二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410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8年最新信息卷生物试题十二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8年最新信息卷生物试题十二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8年最新信息卷生物试题十二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8年最新信息卷生物试题十二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8年最新信息卷生物试题十二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8年最新信息卷生物试题十二解析版.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8年最新信息卷生物试题十二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8年最新信息卷生物试题十二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8年最新信息卷生物试题十二解析版.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8年最新信息卷生物试题十二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新信息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十二)

一、选择题

1.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B.该细胞含有3个四分体,6条染色体,12个DNA分子

C.该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连着两极发出的纺锤丝

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BXA、AbY、bY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图中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条染色体含有A基因的片段移到了非同源染色体上(X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畸变,没有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此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四分体出现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错误;该细胞为动物细胞,每条染色体上的着丝粒都连着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C错误;据图分析可知,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BXA、AbY、bY,D正确。

2.下列关于物质或生物“转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细胞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ATP与ADP可以相互转化

B.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C3与C5可以相互转化

C.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与染色体可以相互转化

D.在肺炎双球菌的培养过程中,S型细菌与R型细菌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D

【解析】在细胞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A正确;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在有关酶的催化下,CO2与C5结合生成两个C3,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为糖类和C5,可见,C3与C5可以相互转化,B正确;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末期染色体解开螺旋变为染色质,C正确;在肺炎双球菌的培养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错误。

3.HD是一种基因突变引起的显性遗传病,患者大脑的局部神经元(M)发生退化。

正常情况下M对大脑皮层产生掌管身体动作的兴奋性“讯号”具有抑制作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脑发出“讯号”所需的能量,直接由ATP水解释放

B.基因发生突变时,其突变方向与环境变化无明确的关系

C.HD可导致患者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受到抑制,人体的动作变得缓慢而无力

D.神经元M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来实现的

【答案】C

【解析】A.大脑发出“讯号”需要能量,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由ATP水解直接提供,A正确;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其突变方向与环境变化无明确关系,B正确;

C.HD患者M发生退化,对大脑皮层产生掌管身体动作的兴奋性“讯号”的抑制作用减弱,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过度兴奋,身体会产生不自主的动作,C错误;

D.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M神经元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D正确;

答案选C。

4.hok基因位于大肠杆菌的R1质粒上,能编码产生一种毒蛋白,该毒蛋白会导致自身细胞裂解死亡,sok基因也在R1上,转录产生的sokmRNA能与hokmRNA结合,这两种mRNA结合形成的产物能被酶降解,从而阻止细胞死亡。

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sokmRNA和hokmRNA碱基序列相同

B.当sokmRNA存在时,hok基因不会转录

C.不含R1质粒的大肠杆菌可被自身的这种毒蛋白杀死

D.当sokmRNA不存在时,大肠杆菌可能裂解死亡

【答案】D

【解析】sokmRNA能与hokmRNA结合,说明这两种mRNA的碱基序列互补而不是相同,A错误;当sokmRNA存在时,hok基因仍能转录,只是转录形成的hokmRNA会与sokmRNA结合,B错误;毒蛋白是由hok基因控制合成的,而hok基因位于大肠杆菌的Rl质粒上,因此一个不含R1质粒的大肠杆菌不会被这种毒蛋白杀死,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转录产生的sokmRNA能与hokmRNA结合”可知,当sokmRNA不存在时,hokmRNA才能翻译合成毒蛋白,进而导致大肠杆菌死亡,D正确。

5.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只含一个食物网

B.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属于三级消费者

C.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着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

D.一般说来,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中的生物种类、数量和能量就越少

【答案】B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6.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大都可以发生基因表达

B.细胞的体积越大,越有利于其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C.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均不表达

D.发生质壁分离后正在复原的植物细胞只吸水而不失水

【答案】A

【解析】大多数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少量的DNA,可以发生基因的表达,A正确;细胞的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越慢,则不利于新陈代谢的进行,B错误;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所以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也表达,C错误;发生质壁分离后正在复原的植物细胞只,吸收的水分子大于失去的水分子,D错误。

三、非选择题

7.下图表示在温度为25℃和一定的CO2浓度条件下,测定某种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氧气释放速率的曲线[单位:

mg/(m2·h)]。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若用等质量的花生种子替换该植物,则A点下移。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B点时,该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在D点对应光照强度下,对该植物持续进行14小时光照,则一昼夜积累有机物的量为_______mg。

(4)从该植物细胞中提取完整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制成悬浮液,分别加入到1号和2号两支试管中。

在1号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溶液,在2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NaHCO3溶液,给予充足光照。

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花生种子含脂肪较多,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

(2).大于(3).150(4).1号试管中无气泡产生,2号试管中有气泡产生(5).线粒体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而产生CO2,但叶绿体能利用溶液中的CO2进行光合作用,释放O2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A点光照为0,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对应的值为呼吸作用强度;B点为光补偿点,表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D点为光饱和点,对应的值为净光合速率,而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在温度改变时,温度改变了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

(1)由于花生种子含脂肪较多,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因此若用等质量的花生种子替换该植物,导致A点下移。

(2)B点时整个植物的总光合作用强度与总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所有细胞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而只有叶肉细胞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自身的呼吸作用强度。

(3)图中可得,在D点光照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15mg/(m2·h,呼吸速率为5mg/(m2·h,对该植物持续进行14小时光照,则一昼夜积累有机物的量=[15×14-5×(24-14)]×180/192=150mg。

(4)1号试管中是完整的线粒体和葡萄糖,但是葡萄糖不能进行线粒体氧化分解,因此1号试管无气泡产生;2号试管中是完整的叶绿体和NaHCO3溶液,NaHCO3溶液产生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此2号试管有气泡。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从曲线中获得有效解题信息,关键抓住图中两点:

A点时光照为0,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对应的值为呼吸作用强度;D点时为光饱和点,对应的值为净光合速率,是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

8.图1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2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物质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细胞四产生的物质②与乙酰胆碱(Ach)受体结合时,会导致重症肌无力,这类疾病称为____________。

细胞二和细胞三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所发生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与____________细胞的数量直接相关。

人体感染HIV初期,免疫系统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等过程使体液中的HIV浓度下降的。

【答案】

(1).促进细胞一的增殖与分化

(2).自身免疫病(3).反应强烈、反应速度加快、产生抗体量多(4).T(5).吞噬细胞的吞噬、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作用于细胞外的HIV,效应T细胞使HIV感染的靶细胞裂解死亡

【解析】试题分析:

图1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其中细胞一是B细胞,细胞二是记忆T细胞,细胞三是记忆B细胞,细胞四是浆细胞,①是淋巴因子,②是抗体。

图2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

在感染初期,随HIV在体内繁殖增多,体内T细胞数量也迅速增多,进而导致大多数HIV在T细胞的参与下而急剧减少,但潜伏下来的HIV逐渐侵染T细胞,使T细胞继续不断减少,人体免疫能力逐渐降低,此消彼长,HIV的数量不断增多,最终导致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几乎完全崩溃,使感染者因各种其他病原体的感染和体内肿瘤的大量滋生而死亡。

(1)根据前面的对图1的分析可知,物质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一的增殖与分化。

当细胞四产生的物质②与乙酰胆碱(Ach)受体结合时,会导致重症肌无力,这类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

细胞二和细胞三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所发生的免疫反应是二次免疫,主要特点是反应强烈、反应速度加快、产生抗体量多。

(2)图2中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与T细胞的数量直接相关。

人体感染HIV初期,免疫系统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即吞噬细胞的吞噬、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作用于细胞外的HIV、效应T细胞使HIV感染的靶细胞裂解死亡而发挥免疫作用。

【点睛】解决本题一方面需要学生熟悉免疫细胞的产生来源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大体过程,另一方面需要熟悉HIV主要是侵染T细胞,因T细胞既要参与体液免疫(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也要参与细胞免疫(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与含有HIV等抗原的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所以只要体内T细胞大量减少,人体的免疫功能则大大降低。

9.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字母_____表示大气中的CO2,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含量夏季______冬季。

(2)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_______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_______,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还需要修改之处有:

增加“光→A”,取消“→E→D”,__________。

【答案】

(1).D

(2).低于(3).大于(4).非生物环境(5).取消“D→A”

【解析】试题分析:

图解为某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