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407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心理学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心理学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心理学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心理学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实验报告.docx

《社会心理学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实验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心理学实验报告.docx

社会心理学实验报告

《社会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

论文名称:

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与干预研究

论文来源:

中国知网

论文作者:

丁芳;王云婷

1.研究目的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女大学生面临的挑战更为严酷。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虽有多方面,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心理原因就是择业自我效能感较低。

2.研究假设

(1)不同区域女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没有差异;(2独生与非独生女大学生之间的择业自我效能感没有差异;(3)同伴讨论能够有效提高女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

3.研究方法

3.1被试

本研究从苏州大学女大学生中随机抽取115名被试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15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大一女生占27,大二女生占55%大三女生占16%,大四女生占20%;农村女大学生占50%,城市女大学生占50%;独生子女占49%非独生子女占51%。

样本女大学生的平均年龄是21岁。

3.2实验设计

通过应用“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实现不同年级、不同区域和独生子女与否的女大学生之间的比较,从而研究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3.3实验材料

本研究采用的是龙燕梅编制的“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

量表共包括25个项目。

量表得分越高,表明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越高。

问卷共分为五个维度:

自我评价、收集信息、目标筛选、制订计划、问题解决。

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98

3.4实验步骤

本研究对实验组5名被试进行干预训练,每次1个小时左右,共8次。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第一次干预:

小组成员第一次见面,进行自我介绍,由主试向成员陈述小组的任务、目的及其意义,使成员明白讨论的形式是开放自由的;共同确定讨论的次数与时间;主试提出第一个讨论话题“你们觉得根据兴趣择业可能性大吗”后自由讨论;主试布置下次的讨论问题为“对未来走的路你认为自身存在的障碍是什么”。

(2)第二次干预:

针对各成员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聚焦问题。

主试引导大家结合想要达到的择业理想状态对每个成员的问题进行具体讨论,将困难一步步分解,寻找可以解决的途径。

(3)第三次干预:

对女大学生面对的择业压力进行讨论,确定择业压力的主要来源,并试图寻找缓解择业压力的方法。

小组成员讨论之后暂时没能提出一个有效的缓解方法,但由于问题的暴露,使得择业压力分担到每个成员身上,焦虑度有所减轻。

(4)第四次干预:

小组成员交流已经积累的择业和求职经验,畅谈各自拥有的信息来源。

主试布置给小组成员的作业是收集职业相关信息,以便为进一步分享做准备。

(5)第五次干预:

有针对性地分析小组各成员在“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上得低分的原因,并讨论如何去对待。

(6)第六次干预:

主试将收集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干预材料发放给各个成员进行学习,并把一些重要问题拿出来做具体讨论。

经过这些探讨,帮助成员形成积极的态度、开阔的视野,并学会求职的一些基本知识。

(7)第七次干预:

继续对有关的干预材料进行学习,分享各自的理解,制定职业选择的步骤,针对不同的发展方向提出可行的方案。

成员之间达成的共识是:

不好高鹜远,在现实的范围内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8)第八次干预:

小组各成员分享整个干预过程中的感受,表达主观体验到的干预效果,积极结束干预。

干预结束后,采用“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进行后测,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以考察干预的效果。

4.研究结果

1.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现状

将被试的家庭所处区域分为农村和城市,计算其平均数、标准差,并进行差异检验,从表1可以看出,区域差异对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影响。

将被试区分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计算其平均数、标准差,并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见表2可以发现,独生子女与否对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影响。

本研究最初的设想是比较大一学生和大四学生之间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差异,但由于研究过程中大四学生已相继离校,导致样本收集不足,因此放弃对不同年级大学生之间的比较。

5.研究结论

(1)不同区域女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没有差异;

(2)独生与非独生女大学生之间的择业自我效能感没有差异;

(3)同伴讨论能够有效提高女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

 

实验报告二

论文名称:

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的关系及对抑郁的作用

论文来源:

中国知网

论文作者:

陈洁;刘铁桥;郑敏婕;陈冲;焦彬;李凌江

1.研究目的

探讨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三者之间及其与抑郁的关系。

2.研究假设

自尊和自我概念对抑郁具有独立预测作用自我效能通过自尊的完全中介效应对抑郁产生作用。

3.研究方法

3.1被试

2009年9月采用“年级一专业一班级”多阶段整群抽样法抽取长沙市某综合性大学787名大学生,在取得知情同意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问卷测评。

回收有效问卷732份,回收率93.01%,其中男361人,女371人;年龄17}24岁,平均20.42士1.05岁;大二334人,大三398人。

3.2实验设计

通过应用“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实现不同年级、不同区域和独生子女与否的女大学生之间的比较,从而研究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3.3实验材料

3.3.1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共10个条目,分4级评分,总分范围10-40分。

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

3.3.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CSES)共10个条目,各条目均为1-4四级评分。

3.3.3Wallace自我概念量表(WSCS)包括15个双极形容词,内容涉及个体对“我是怎样的一个人”的知觉,是对自我总体性的测量。

量表采用1-7七级评分,得分范围为15-105。

分数越高表示个体的自我知觉越好。

3.3.4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原量表共21个条目,每个条目代表一个抑郁症状类别,并按严重程度0-3分赋值,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重。

本次研究中“丧失性欲”条目应答率极低,故将其去掉。

3.3.5运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

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3.4实验步骤

按照温忠麟等人建议的方法应用线性回归分析对自尊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

首先将各变量得分中心化,即各自减去相应的均值,然后:

①以抑郁为因变量,自我效能为自变量,检验回归系数是否具有

显著性;②以自尊为因变量,自我效能为自变量,检验回归系数是否具有显著性;③以抑郁为因变量,自我效能和自尊为自变量,检验回归系数是否具有显著性。

若前两步均显著,第三步不显著,说明完全中介效应显著;若三步均显著,说明部分中介效应显著。

由表3可知,前两步回归系数均显著,第三步自我效能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因此,自尊对自我效能和抑郁关系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

4.研究结果

以抑郁为因变量,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共同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时,只有自尊(β=-0.300,P=0.000)和自我概念(β=-0.244,P=0.000)进入回归方程。

自尊在自我效能与抑郁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5.研究结论

自尊和自我概念对抑郁具有独立预测作用自我效能通过自尊的完全中介效应对抑郁产生作用。

 

实验报告三

论文名称:

成就动机理论应用于健美操课教学的实验研究

论文来源:

中国知网

论文作者:

马冬秋

1.研究目的

了解成就动机理论对健关操课教学的影响。

2.研究假设

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3.研究方法

3.1被试

选取黑龙江科技学院2007级健关操两个选项班的女生,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班均为30人,两个研究组在身体素质上无显著性差异。

3.2实验设计

通过应用“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实现不同年级、不同区域和独生子女与否的女大学生之间的比较,从而研究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3.3实验材料

23.1实验内容

(1)成就动机量表(AchieveentMotivationScah简称AMS)。

采用叶仁敏和挪威Hegtve.K.A.于1988年合作译制,并于1992年修订的成就动机量表。

量表一共30个问题,涉及到成就动机中关于追求成功(Motivationofsuccess以下简称ms)和回避失败(Motivationofavertfailu以下简称maf)两个方面各15个问题。

实验组以及对照组的学生针对每个问题认真填写选项,每个问题的选项均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每个分量表的得分为所属题口得分的总和,根据阿特金森的理论得到合成动机得分,即:

成就动机总分一追求=成功动机得分(me)一避免失败动机得分(maf),从而测出每名受试者的成就动机水平。

(2)漪体素质。

身体素质测试分为每人lmin最多做仰卧起坐数量、坐位体前屈触脚最远、立定跳远远度、肺活量。

(3)腿关操期末专项技能考核。

实验组与对照组考核内容均为第二套健关操大众锻炼等级2级操,评分标准分为两个部分:

内容达标烤核动作的熟练与连贯)、技术等级(完成动作的规格、姿态、音乐感受能力、体力、表现力、精神状态等)。

满分为100分,其中内容达标占40石,技术等级占60%。

3.4实验步骤

实验前,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功量、耐力、柔韧、灵敏)测试和AMS量表测试,测试成绩作为实验前测试指标;在14周每周2的学习之后,再对两组学生进行同样的测试,作为后测指标。

比较前测指标和后测指标之间存在的差异,同时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进行对比。

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实验组学生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和激发学生提高自身的成就动机水平,而实验组学生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法进行。

4.研究结果

麦克利兰认为,具有强烈的成就动机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关,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一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

这种成就动机表现在健关操课上即为:

学生在学习健关操的过程中的一种内化的、想要学好的愿望。

因此,成就动机高的学生通常表现更为积极、刻苦,勇于创新,乐于表现,动作完成规格较高,学习效果好。

5.研究结论

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实验报告四

论文名称:

大学生消费结构内隐态度实验设计研究

论文来源:

中国知网

论文作者:

王丽;吴继霞

1.研究目的

大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短视和不成熟的现象,其消费结构存在明显的失衡问题。

在消费者作出消费行为或产品选择时,消费者的内隐态度有时也起着一定的甚至是主导的作用。

使用近年来兴起的内隐联想测验,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对大学生的精神消费和物质消费这两种消费形式的内隐态度的测量提供一系列的实验构想。

2.研究假设

本实验构想拟采用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范式,通过小样本实验进行研究,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对大学生对精神消费(发展性消费和娱乐性消费)和物质消费这两种消费形式的内隐态度的测量、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预测做出一系列的实验构想。

3.研究方法

内隐联想测验

3.1被试

2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3.2实验设计

(1)通过一系列的选择反应任务来测量概念间的联系.内隐联想测验中有两个维度的概念(目标概念和属性概念),每个维度上都应该根据明确的标准分成两个相对的概念。

对每个概念选取一定数量的样例用做刺激材料。

概念词和属性词可能是相容的,也可能是不相容的。

所谓相容,就是说目标词和属性词之间的联系和被试的内隐态度一致;而不相容就是说,二者之间的联系和被试的内隐态度不一致。

当概念词和属性词相容的时候,被试的内隐态度和目标词、属性词之间的联系一致,此时,被试的反应方式是自动加工的方式,反应时比较短。

而当,被试的内隐态度和二者的关系不相容的时候,就会导致被试的认知冲突,于是,其反应时就较长。

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时之差即为内隐态度的指标。

(2)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