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8万吨合成氨及30万吨尿素项目建议精品文档19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392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8万吨合成氨及30万吨尿素项目建议精品文档1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年产8万吨合成氨及30万吨尿素项目建议精品文档1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年产8万吨合成氨及30万吨尿素项目建议精品文档19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年产8万吨合成氨及30万吨尿素项目建议精品文档19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年产8万吨合成氨及30万吨尿素项目建议精品文档19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8万吨合成氨及30万吨尿素项目建议精品文档19页.docx

《年产8万吨合成氨及30万吨尿素项目建议精品文档1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8万吨合成氨及30万吨尿素项目建议精品文档19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8万吨合成氨及30万吨尿素项目建议精品文档19页.docx

年产8万吨合成氨及30万吨尿素项目建议精品文档19页

年产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项目建议书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目录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一、概述…………………………………………………………1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二、产品用途及市场预测分析……………………………………2

三、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5

四、工艺技术方案………………………………………………6

五、原辅材料及燃料供应………………………………………13

六、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14

七、公用工程……………………………………………………17

八、环境保护……………………………………………………18

九、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19

十、项目实施计划………………………………………………20

十一、投资估算…………………………………………………20

十二、财务评价…………………………………………………22

一、概述

㈠.项目名称

年产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项目。

㈡.建设地点

㈢.项目区概况

㈣.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二、产品用途及市场预测分析

㈠.合成氨的用途

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合成氨的用途广泛。

合成氨是氮素肥料的主要来源。

目前世界上以氨为原料制造出来的氮肥大致有以下品种。

铵态氮肥有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碳化氨水、氨水及液氨。

尿素由于在土壤中先水解成碳酸铵再被吸收,故也列入此类。

硝态氮肥有硝酸钙、硝酸钠、硝酸钾等。

铵、硝二态氮肥有硝酸铵、硝酸铵钙、硫硝铵等。

为了同时向土壤提供氮、磷、钾等多种元素而生产的含氮复合肥料有磷酸一铵(MAP)、磷酸二铵(DAP)、硫磷铵、尿磷铵、多磷酸铵、硝酸磷肥、钾氮复肥以及各种配比的三元素复肥(NPK)等。

㈡.尿素的用途

1.作肥料用

在农业上尿素作为高效氮肥而得到广泛使用。

它是一种中性氮肥,长期使用不会使土壤变质劣化,尿素的技术指标应符合GB2440—91。

1980~2019年中国的尿素产量,由占氮肥总量的29.93%上升至59.64%。

成为氮肥品种中的主导产品。

2000年中国尿素产量达3070万吨(实物量),创历史最高纪录。

2.作饲料用

尿素可作为反刍动物的辅助饲料,这些动物能将尿素转化为氨基酸,再通过代谢作用转变为蛋白质。

1kg尿素所含氮量,约等于5~6kg豆饼。

尿素掺入饲料的最高限度为:

每次不超过动物所需蛋白质的1/3。

尿素还可用于稻草饲料和谷类饲料的储存,湿稻草在储存期间能吸收尿素中氮的60%~80%,一般尿素施用量为每吨饲料25~40kg。

3.作工业原料用

全世界用作工业原料的尿素约占总产量的10%。

尿素可进一步加工成三聚氰胺,再与甲醛缩合制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蜜胺树脂),这种树脂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在涂料、塑料、木材加工、造纸、纺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制药方面,尿素可用来制作呋喃西林、脲脂、巴比妥、鲁米那、利尿剂等几十种化学药品。

尿素还可用来制作涂料助溶剂、炸药稳定剂、纤维软化剂、防止结冰剂、石油精制剂、塑料发泡剂、织物抗皱剂和漂白剂等等。

㈢.尿素市场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尿素的消费增长较快。

2019年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3000万吨,达到3069万吨。

2000年表观消费量为2974万吨,略有下降。

“九五”计划期间,中国尿素生产经历了由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的转折性变化,由进口尿素国变为出口尿素,2000年出口96万吨。

近年来国家由于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尿素需求量不断增长,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产量的需求的也会不断增长,因此尿素需求量也会与日俱增。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2019年全球尿素生产能力已接近1.37亿吨,其中60%的生产能力分布在亚洲,37%的能力集中在中国。

中东、独联体国家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分别占世界8%的生产能力,南北美洲共占了13%。

2019年基本市场状况资源总量:

2019年以来,尿素行业处于“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共同作用时段,尿素产销量稳步增长。

据统计,2019年1-12月份,国内化肥(折纯)产量4519.8万吨,同比增长162%,尿素(折纯)产量1923.5万吨,同比增长10.8%。

总体来说,2019年尿素市场表现为典型的产销两旺特征。

2019年,全球将新增400万吨/年的尿素生产力,2019年将有另外的450万吨/年产能投入生产。

从现在到2019年之间,全球将新增2700万吨/年的尿素生产能力,预计其中1/3的扩能发生在中国将会是比较现实的。

进出口方面:

受国际原油不断上涨的影响,国际天然气价格也处于较高价位,导致国际有竞争力的“气头”尿素生产装置开工率锐减,国际尿素价格暴涨,波罗的海、尤日内、阿拉伯海湾和越南(CFR)尿素价格分别在四季度中期达到了几年来的最高价。

与此同时,中国尿素在国际市场充当起重要角色,东南亚市场成为了中国尿素的主要市场集散地。

据统计,10月份出口达到52.51万吨,比9月份增长44.1%;11月份达到了74.5万吨,12月份达到了58.6万吨。

2019年全年出口量在394.3万吨左右,比去年同期得到了大幅度增长。

由于出口数量的增加进口量的减少使国内化肥资源出现了明显的资源紧张情况,国内价格也一度走高。

2019年尿素市场走势。

目前国内尿素生产以煤炭原料占70%左右。

据2019年底召开的2019年度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议透露,2019年煤炭市场仍然比较紧张,预计煤炭产量为20亿吨,较2019年增产有限,但需求增长较大,预计需求为20.4亿吨,供需缺口将达4000万吨,将呈现为较强的“卖方市场”特征,加上运力不足等情况,2019年煤价上涨应成定局。

尽管2019年国家将优先考虑电力、化肥、冶金、居民生活和出口五大领域的煤炭需求,但由于供需的紧张,煤炭成本上涨将不可避免。

天然气也是尿素的主要原料,据悉,2019年化肥用天然气价格也将上涨,即使这样也难免出现供应中断的现象。

因此,综合分析,2019年尿素用煤、天然气、电力及蒸汽等大部分原料、能源价格仍将维持高位并很有可能再次提高,化肥生产成本也将在高水平小幅上扬。

三、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

以项目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和电力资源为依托,建设年产18万吨合成氨转尿素30万吨的项目。

可联产轻质油4752吨/年、煤焦油14454吨/年,氨水(16%)27720吨/年、粗酚1980吨/年。

四、工艺技术方案

㈠.煤炭气化方案

工业上以煤为原料生产煤气已有百余年历史,用于生产合成气也有近一个世纪之久,近20年来进展最快,已从第一代煤气化工艺发展成第二代工艺,两代气化工艺之间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早期的煤气化大都使用块煤和小粒煤为原料,而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粉煤量已占50%以上,造成大量粉煤资源不能有效利用。

即使采用如K-T法粉煤气化工艺,也仅仅是常压气化,不仅消耗高、能耗高,规模也较小。

针对第一代煤气化的不足,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煤的洁净气化”和“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的发展,采用先进的气流床反应器,以粉煤为原料,处理煤量2000t/d的加压气化工艺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

其气化指标好,有利于环境保护,成为煤气化技术的主流。

可采用的煤气化工艺技术方案叙述如下:

1.固定层常压气化技术

采用固定层煤气发生炉方案,通常需采用优质无烟块煤为原料,可分为空气间歇气化和纯氧/富氧气化。

一般的固定层间歇气化炉存在能耗高、单炉发气量低、有大量吹风气放空污染环境等缺点。

采用纯氧气化目前还没有类似的工业化运行业绩,上世纪70年代中期,吉化公司化肥厂、云南解放军化肥厂、安徽淮南化工总厂、吴泾化工厂等先后在φ2745间歇式UGI炉上进行富氧连续气化生产合成气试验并获得成功。

此后的80、90年代,又有黑龙江化工总厂、平顶山化肥厂、巨化公司化肥厂等单位进行了固定层气化富氧连续气化装置的实验生产,气化原料从焦炭扩展到小块无烟煤。

各厂富氧连续气化装置由于种种原因,有的运行效果较为满意,还有些装置实际气化效果不尽如人意。

总体来看,通过这些厂地实际生产运行,固定层富氧连续气化技术在我国化肥化工行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国外第二代煤气化技术

国内以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气的大型装置采用的煤气化工艺,主要有Lurgi加压煤气化工艺、Texaco水煤浆气化工艺及壳牌(Shell)干煤粉气化工艺。

,Lurgi加压煤气化工艺生产的粗煤气甲烷以及焦油、酚等含量高,加工为城市煤气较为合适。

作为合成气时不仅净化系统复杂,而且因甲烷的影响使得消耗高、能耗高、流程比较复杂,故不宜采用。

Texaco水煤浆气化工艺为第二代煤气化技术。

美国Texaco公司很早就开发了以天然气和重油为原料生产合成气技术,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促进了寻找替代能源和洁净的煤气化技术的发展。

经多年研究以后,推出了水煤浆气化工艺。

该工艺采用水煤浆进料、液态排渣、在气流床中加压气化,水煤浆与纯氧在高温高压下反应生成煤气。

国内已引进渭河、鲁南、上海焦化、淮南四套装置,现均已投运。

3.恩德煤气化技术

恩德粉煤常压气化技术是在德国温克勒粉煤气化技术的基础上经多次革新改造后发展形成的。

恩德粉煤流化床气化炉与温克勒流化床气化炉相比,既有共性,又有自身特点,主要表现在:

⑴炉篦改为喷嘴布风

恩德粉煤流化床气化炉取消了原温克勒气化炉炉蓖改为喷嘴布风,可解决原来存在的炉底结渣问题,从而提高了气化炉的运行稳定性,使气化炉的运转率一般在90%以上。

⑵煤气带出物循环回炉

通过在炉体中上部增设二次喷嘴,使从床层下部夹带的细粒粉煤进一步气化,并使原料煤在气化炉下部产生的挥发分进一步裂解成甲烷等煤气组分;另外采取将旋风除尘器分离出的粗颗粒飞灰返回气化炉参加反应的方法,不仅提高了气化过程的整体碳转化率,而且可以使飞灰含碳量降低到20%以下,从而提高了气化过程中煤炭能源的利用率。

⑶气化强度大

由于流化床内的固体物料在气化炉正常运行过程中处于沸腾状态,气、固相剧烈接触,整个床层内的温度梯度与浓度梯度均很小,从而大大强化了气化炉内气、固相之间的化学反应及传质和传热过程,使流化床气化炉的气化强度比一般同直径的常压固定床气化炉高出3-4倍。

⑷适宜煤种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流化床气化炉的特点之一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