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347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第一部分矿井灾害预防计划

第一节、矿井概况

1、矿井范围

东风煤矿位于七台河矿区西部,距七煤集团公司本部15公里。

行政隶属七台河市新兴区。

井田走向长约为4.6公里,倾斜宽约为3公里,面积约为14平方公里。

东风煤矿于1972年投产,原设计能力21万吨/年,经过多次矿井技术改造后,2006年矿井生产能力初步核定为41万吨/年。

2005年末核实后地质储量为834万吨,可采储量为433万吨(-500m标高以上)。

2006年末矿井可采储量为398万吨,服务年限为9年。

东风煤矿现主要开采煤层有61、62、65、67、68、72煤层,共6个煤层,煤层厚度在0.6-1.1米之间,煤层倾角20-550。

在本矿井回采范围内,煤质均为1/3焦煤。

2、矿井开拓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多水平开拓,全矿井共有五条井筒,即主井(运煤皮带井)、副井(排矸、下料井)、人车井(升降人员)、入风井,这四条斜井井筒均为入风井,一条立井回风。

矿井开采标高为+200m至-500m标高,全矿共划分为两个水平,±0m标高以上为一水平,-200米标高以上为二水平上山区,-200米至-500米标高为二水平下山区,一、二水平上山区开采已经结束,现生产水平为二水平下山区,现布置三个采区,即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其中一采区于2007年十月份结束,二采区为接续采区。

二水平有两条主运石门,四条主要采区大巷,分别通往三个采区。

采区分别有轨道下山、回风下山,二、三采区为箕斗下山,一采区为皮带下山。

3、通风方式

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9.6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3.82m3/t。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各采区采用分区式通风,主扇工作方式为抽出式,矿井总入风量6442立方米/分,总排风量为6703立方米/分。

现安装两台离心式主扇,型号G4-73-11NO.28D。

矿井安装KJF-2000型瓦斯监测监控系统。

矿井消防尘系统健全,井下静压水池共计3座,容量为600m3。

地面静压水池二座,容积为500m3。

4、采掘工艺

采煤方式均为走向长壁后退式。

采煤方法均为炮采,工作面均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采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掘进工作面均为钻爆法施工。

煤矿乳化炸药爆破,预应力树脂药卷锚杆支护,耙斗机装载,一吨矿车运输。

第二节、矿井自然因素和地质条件

1、采掘工作面布局

2007年全矿共有生产采区三个,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

一采区安排43003、43004两组采煤队,开采煤层61、62煤层,预计2007年年末一采区三片相继开采完毕,原一采三片以下与原三采区合并为一采区。

二采区安排43001一组采煤队和六组掘进队,开采煤层62、72煤层。

三采区安排43002一组采煤队和六组掘进队。

开采煤层67、68煤层。

到2007年末,全矿布置两个生产采区,一、二采区各安排两个采煤队和六组掘进队。

采掘队组比1:

3。

全矿原煤产量计划安排为45万吨;总进尺考核计划安排为10800米;

至2007年末一采区三片开采结束与三采区合并后,全矿布置两个生产采区,一采区和二采区。

一、二采区各安排两个采煤队和六组掘进队。

一采区安排43001、43002二组采煤队和六组掘进队。

开采煤层61、62、67、68、72煤层。

二采区安排43003、43004二组采煤队和六组掘进队,开采煤层62、65、67、68、72煤层。

2、矿井通风情况

矿井通风方式为:

中央分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主扇型号为:

G4-73-11NO.28D,电机功率为800KW,现矿井总回风量为:

6700m3/min,备扇型号为:

G4-73-11NO.28D,电机功率为:

800KW。

全矿共有入风井筒四条:

即风井、人车井、皮带井、副井,回风井一条:

立风井,实行分区式通风。

3、瓦斯情况

本矿井属于高瓦斯矿井,2006年瓦斯鉴定结果为,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9.6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3.82m3/t。

尤其是三采区瓦斯较大。

现矿井安设移动抽放系统一套,抽放泵型号为ZWY62-90,对瓦斯治理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现矿井运行瓦斯监测系统一套,型号为KJF2000,对瓦斯进行实时监控。

4、煤尘情况

本矿现开采煤层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鉴定全部具有爆炸性

煤层

工业分析(%)

爆炸性实验

鉴定结论

水份Wf

灰份Af

挥发份

火焰长度(毫米)

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份量(%)

Vf

Vr

61

1.76

17.70

27.58

34.24

>400

70

强爆炸

62

1.73

19.44

27.78

35.24

>400

70

强爆炸

67

1.57

12.11

29.72

34.43

>400

70

强爆炸

68

1.73

18.48

25.77

32.30

>400

65

强爆炸

5、自燃发火情况

本矿现开采煤层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鉴定属于二类自燃煤层

煤层

水份%Mad

灰份%Ad

挥发份%Vdaf

全硫%St,d

真密度TRDg/cm3

吸氧量ml/g干煤

自然倾向等级

61

1.03

14.52

34.78

---

1.41

0.43

二类自燃

62

0.67

20.94

35.09

---

1.46

0.48

二类自燃

67

0.43

12.56

35.49

---

1.38

0.47

二类自燃

68

0.96

18.45

33.06

---

1.44

0.44

二类自燃

6、煤层顶板类型及煤层倾角

矿井现可采煤层顶板均为粉细砂岩及砂岩,煤层顶底板均较稳定,老顶、直接顶均为二级、二类顶板。

在可采煤层中不存在三软煤层。

煤层倾角随着开采的深度而有增大的趋势。

在-200水平以上煤层倾角15~250左右,为倾斜煤层;在-200水平以下煤层倾角25~500左右,为倾斜、急倾斜煤层。

煤层特征表

煤层厚度

煤层

结构

层间距

最大

(一般)

最小

可采

发育

范围

可采

程度

稳定

程度

顶板

岩性

底板

岩性

47

0.9

0.3

0.8

简单

(单)

9-11

线发育

局部

可采

较稳定

粉砂岩

粉砂岩

61

1.09

0.32

0.8

简单

(单)

480

(560)

670

B线以

东发育

局部

可采

较稳定

粗砂岩

粉砂岩

62

1.14

0.7

0.9

简单

(单)

26(30)

34

全区

发育

全层

可采

稳定

粉砂岩

粉细砂岩

65

1.28

0.29

0.8

简单

(单)

40(50)

60

B线以

东发育

局部

可采

不稳定

粉细砂岩

粗砂岩

67

1.38

0.54

1.00

简单

(单)

65(75)

80

全区

发育

全层

可采

稳定

粗砂岩

凝灰岩

68

1.26

0.34

0.8

简单

(单)

20(22)

30

全区

发育

全层

可采

稳定

粉砂岩

粉砂岩

69

0.98

0.27

0.55

复杂

(复)

4(5)6

12-10

线局

部发育

局部

可采

不稳定

粉砂岩

粉砂岩

72

0.94

0.39

0.80

简单

(单)

8(20)

22

12-B

线发育

局部

可采

较稳定

粉砂岩

粉砂岩

73

0.82

0.36

0.68

简单

(单)

6(10)

18

12-B线

局部

发育

局部

可采

较稳定

粉砂岩

粉砂岩

78

0.78

0.29

0.80

简单

(单)

70(80)

100

F11以

北21-B

线发育

局部

可采

粉砂岩

粗砂岩

80

1.27

0.50

0.56

简单

(单)

20(30)60

F11以

北21-C

线发育

局部

可采

粉砂岩

粉细砂岩

82

0.9

0.30

0.50

简单

(单)

55(65)

70

F9至

F11发

局部

可采

粉砂岩

粉砂岩

85

0.98

0.24

0.60

简单

(单)

55(60

70

F9至

F11发

局部

可采

粉砂岩

粉细砂岩

7、涌出量和含水层情况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本矿区属低丘陵山区,其地势基本上从东北向西南逐渐变高,标高一般在+200-+280米左右。

矿田中部被一条北西方向的沟谷切割,由于远离地面水体,地形较高且陡,地面径流排泄强烈,故补给条件不良。

本矿床属坚硬裂隙充水为主的矿床,岩层富水性主要决定于补给条件和岩层的裂隙发育程度。

由于岩层的裂隙发育程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所以岩层的富水性有非常明显的垂直分带规律。

有明显分层的规律。

由于岩性的影响,岩层的富水性是极不均匀的。

不但存在垂直分带规律,而且同时也存在明显分层的规律。

62层顶板中――粗砂岩,厚20米左右,在9号勘探线发育较好,向西逐渐变薄。

66层顶板中――粗砂岩厚40米左右,也是在9号勘探线发育较好,向西逐渐变薄,据62-152孔抽水资料K值为0.315米/小时,g为0.213公升/秒米。

73层底板粗砂岩厚20米左右;较稳定,向西部有分叉现象。

据62-152孔抽水资料K值为1.43米/小时,g为0.664公斤/秒米。

总的来看,本区岩性变化较大,含水层发育不好,补给条件不良,矿井涌水量不大,并具有以静储量为主的充水特征。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充水因素:

大气降水是本矿井水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根据多年来矿井涌水量观测资料可知,每年七、八、九月份矿井涌水量明显增加。

本区原来小窑较多,露头区破坏严重,这就为地面径流直接或间接进入矿井创造了通路条件。

目前东风矿开采深度为730米,井筒垂深已延深至-500米标高,涌水量最大为77.5米³/小时,现在矿井正常涌水量在50.3米³/小时左右,随着矿井的延深,矿井涌水量有逐渐减少趋势。

根据最近几年来含水系数的统计资源,含水系数平均在1.04左右。

产量按4.1万吨/月计算,则Q=(41000×1.04)÷(24×30)=39.0立方米/小时,最大涌水量为正常涌水量的1.5倍,则最大涌水量为58.5立方米/小时。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见历年矿井涌水量,排水量统计表)

历年矿井涌水量,排水量统计表

年度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涌水量

(m3/h)

56.4

48.6

48.3

47.8

48.4

45.1

49.6

44.8

47.9

44.2

38.95

产量(T)

3.05

3.14

4.13

3.94

4.75

4.11

4.08

4.64

4.27

4.43

4.38

含水系

数(K)

1.33

1.11

0.84

0.87

0.73

0.79

0.88

0.70

0.81

0.73

0.63

8、煤与瓦斯突出与冲击地压情况

本矿井自建矿以来从未出现过煤与瓦斯突出现象。

第三节、矿井有可能发生的灾害及预兆

一、矿井有可能发生的灾害:

重大停电停风事故、瓦斯燃烧与爆炸、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水害、冲击地压、顶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