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重大事件与时间速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191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重大事件与时间速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重大事件与时间速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重大事件与时间速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重大事件与时间速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重大事件与时间速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重大事件与时间速记.docx

《高三历史重大事件与时间速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重大事件与时间速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重大事件与时间速记.docx

高三历史重大事件与时间速记

高三历史重大事件与时间速记

一、中国古代史(公元前2070——1840年)

1.先秦时期:

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

(1)周朝:

①政治上,分封制,目的是广立封国,拱卫王室;

②宗法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深远,促成家族观念的形成;

③经济上,井田制,名为公有,实为贵族占有。

(2)春秋: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前8——5世纪)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变革;

①大变革时代,政治上,分封制崩溃,诸侯战争频繁;

②经济上,春秋晚期出现铁器、牛耕,井田制开始瓦解,小农经济兴起;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③思想上,孔子的“仁”和“礼”

(3)战国: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前5——3世纪)。

①政治:

分封制瓦解,出现战国七雄;

②经济:

井田制被废除,土地私有制确立,重农抑商崛起,小农经济发展;

③思想:

百家争鸣。

儒家孟子仁政,荀子礼法并施;

④科技:

司南的发明和使用。

2.秦汉时期:

公元前三世纪—3世纪(公元前221年—220年)

(1)秦朝:

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军功授爵;影响深远。

(2)汉朝:

①政治: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察举制选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经济:

铁犁牛耕广泛推广,精耕细作日益完善;强化重农抑商,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青瓷。

③思想:

董仲舒提出新儒学——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④科技:

西汉发明纸,东汉蔡伦改进。

3.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时期:

3——6世纪(220——580年)

①政治:

政权更迭频繁,九品中正制选官,士族当权。

②经济:

商业倒退。

③思想文化:

佛道两派发展;绘画魏晋文人画出现,顾恺之“以形写神”;书法魏晋南北朝发展

为自觉艺术,王羲之。

4.隋唐时期:

6—9世纪(581—907年)

①政治:

国家统一,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②经济:

实行坊市制;中唐以后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制瓷业成熟,

丝织业缂丝。

③思想:

三教合一,画圣吴道子,书法草书、楷书,讲求法度,文学李白飘逸豪放、杜甫“诗史”、

白居易平易近人。

雕版印刷,火药发明。

5.宋元时期:

10—14世纪(960—1368年)

(1)宋朝:

①政治:

二府三司制,分中央官员职权,但重在削弱地方,重文轻武。

②经济:

江南成为经济中心,打破坊市制,出现沿街而市,商业活动不在受官府的监控,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出现夜市、晓市、草市和集镇,出现纸币;出现瓦舍,市民阶层兴起。

③思想文化:

理学,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陆九渊“心即理也”“发明本心”。

南戏标志中国戏剧的形成;词成为文学主流形式。

宋代书法有意无法。

文人山水画兴起;风俗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④科技:

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活字印刷术发明。

(2)元朝:

①政治:

行省制;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

②经济:

更广泛流通纸币;

③思想:

理学成为科举考试内容,元曲成为文学主流形式,杂剧标志中国戏剧的成熟。

6.明清时期:

14—19世纪中叶(1368—1840年)

(1)政治:

①明朝:

废除丞相,权归六部,直属皇帝,设立内阁;

②清朝:

雍正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经济:

市镇兴起,江南为盛;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广泛使用货币白银;农产品的商品化

加强,出现区域性大商帮;明中期,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壮大。

闭关锁国,重农抑商,资本主义发展迟滞。

(3)思想:

①明朝王阳明进一步发展心学,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②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李贽和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a.李贽——明朝后期人,自称“异端”,破除对孔孟思想的迷信,强调个性发展。

b.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发展

黄宗羲:

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顾炎武:

倡导经世致用,学应务实。

王夫之:

批判宋明理学,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经济上他们主张“工商皆本”。

③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创造;绘画,不拘成法;明代昆曲流行。

清代京剧流行,文学上流行小说。

文化世俗化。

(4)科技: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吸收了西方的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李时珍《本草纲目》。

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一)近代前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近代史上列强的五次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政治:

签《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

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外国商品大量涌入,自然

经济开始解体;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3)思想:

西学东渐,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政治:

签《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2)经济:

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自强”“求富”,近代工业起步。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

(3)思想:

中体西用,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技术。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政治:

签《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经济:

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洋务运动失败;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初步发展;

(3)思想:

康有为、梁启超掀起维新思潮,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1)政治:

签《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2)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三民主义。

5.抗日战争(1937—1945)

◆晚清、民国概念

1.晚清:

1840——1912年(大事依序排)

鸦片战争(1840—184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和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895—1912)——维新思潮和戊戌变法(1895—1898)——义和团运动(1898—1900)——八国联军侵华——清末新政(20世纪初)——辛亥革命(1911)

2.民国:

1912——1949年(台湾至今还是用中华民国纪年)

3.北洋军阀政府民国:

1912——1928年期间发生的大事有:

新文化运动:

民主与科学(1915开始)——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共产党的创立(1921)——新三民主义与国民大革命(又称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1927)

4.南京国民政府民国:

1927——1949年期间发生的大事有:

公共十年对峙(又称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国民党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28—1936);毛泽东思想形成,开辟井冈山道路(1927);九一八事变(1931);遵义会议(1935);《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西安事变(1936);全面抗战(1937.7.7—1945.8.15);重庆和平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945.8—1945.6);内战爆发(解放战争1946.6—1949.10)

◆近代前期重大历史事件顺序:

(西学东渐过程)

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19世纪四十年代,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尤其是军事技术。

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

3.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学习西方的器物。

4.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90年代—1898年)主张变法革新,君主立宪。

学习西方的制度。

5.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提出“扶清灭洋”,盲目排外。

6.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体指1905年前后的清末新政,预备立项和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

7.新文化运动(1915—1924年)

①标志:

1915,《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创刊;

②主要主张:

a.提倡民主与科学,发对专制与愚昧迷信;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新文化,发对旧文化。

(二)近代后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五四运动(1919年)标志新民主义革命的开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共创立(1921年)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

国共第一次内战

◆抗日战争(1937—1945年)国共第二次合作

1.防御阶段:

1937.7--1938.10(南京国民政府组织了正面战场的四次会战: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2.相持阶段:

1928.10--1945.4(南京国民政府守住了大西南,大西北国土)

3.反攻阶段:

1945.5--1945.8.15(国共两党配合盟军大反攻)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1.和平谈判阶段(1945.8—1946.6)

2.国共第二次内战阶段(1946.6——1949.10)

①1946.6—1947.6:

防御阶段,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②1947.6—1948.9: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反攻开始,大反攻阶段

③1948.9—1949.1:

三大决战

④1949.4—1951年:

渡江作战、解放全中国

三、中国现代史(1949——今)

◆按社会性质分:

1.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

1949——1956年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至今

◆建国65年来可分为:

1.新中国前30年:

1949——1978年

2.新中国后35年:

1979——至今

◆历史分期: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49——1952年,进行土改和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2.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1)经济: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年,一化三改造。

②三大改造(1953—1956)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合作化改革,建立生产合作社;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

实质是对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

③一五计划(1953——1957)影响:

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合力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政治:

①1954年召开第一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外交:

①“一边倒”,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②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④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

(4)文化:

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年探索时期:

1956——1966年

①中共八大:

1956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958年;

③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三面红旗”: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错误表现:

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和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④三面红旗后果:

1959—1961年三年经济严重困难时期;

⑤1960年冬—1962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对经济进行调整。

4.文革十年:

1966—1976年:

(1)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

(2)外交:

①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②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