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剖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164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剖析.docx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剖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剖析.docx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剖析

目录

1编制依据1

2.1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1

2.2工程概况及规模1

2.2.1中间盾构工作井2

2.2.2中间盾构工作井~明挖区间盾构井盾构区间2

2.2.3明挖区间2

2.3气候状况3

2.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3

2.4.1工程地质3

2.4.2水文地质4

3主体结构质量缺陷处理方案4

3.1质量缺陷产生原因分析4

3.2缺陷修复施工工艺流程图6

3.3施工准备6

3.3.1技术准备6

3.3.2施工机具及人员准备7

3.4缺陷处理要求7

3.5具体处理措施8

3.6渗水缺陷处理方法9

3.6.1治理原则9

3.6.2施工顺序9

3.6.3施工材料及调配方法10

3.6.4具体施工步骤10

3.7外观质量缺陷处理施工注意事项12

4盾构管片缺陷处理方案12

4.1管片破损成因分析12

4.2管片破碎的防治措施12

4.2.1搬运堆放时的针对性措施12

4.2.2管片拼装时针对性措施13

4.2.3推进时的针对措施13

4.2.4把好管片质量关13

4.3管片修补方案14

4.3.1管片修补流程14

4.3.2主要修补材料14

4.3.3修补缺陷分类及修补方法14

4.4管片防水方案16

4.4.1防水设计原则:

16

4.4.2管片拼装缝的防水16

4.4.3管片内部环、纵缝嵌缝17

4.4.4管片螺栓孔防水17

4.4.5同步注浆加强防水措施17

5质量保证措施17

5.1技术管理措施17

5.2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17

5.3现场质量保证措施18

6安全及文明施工18

1编制依据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⑷《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备案号J220-2012)

⑸《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⑹南京地铁宁溧线土建工程TA10标相关设计文件

⑺现场调查所了解到的资料

2工程概述

2.1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本工程为南京地铁宁溧线土建工程TA10标,拟建场地起自天生桥大道(已建)与秦淮大道(已建)交叉口南端,主要沿秦淮大道敷设,到达秦淮大道(规划路)与金龙路(规划)交叉口的金龙路站北段。

工程地理位置详见图2.1-1。

图2.1-1南京地铁宁溧线土建工程TA10标段平面示意图

2.2工程概况及规模

2.2.1中间盾构工作井

中间盾构工作井右线设计起点里程为YDK27+714,右线设计终点里程为YDK27+726。

盾构井沿线路方向内包结构长度为12m(外包长度13.6m),结构外包宽度为24.1m。

盾构工作井基本概况如表2.2.1-1所示。

表2.2.1-1中间盾构工作井概况表

起点里程

终点里程

工作井长度(m)

宽度(m)

覆土(m)

YDK27+714

YDK27+726

12.0

24.1

4.0

中间盾构工作井为地下二层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

顶板覆土约4m,基坑开挖深度为23.337m,采用φ1200mm@1500mm钻孔灌注桩作为围护结构,第一道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其余4道撑及1道换撑均为φ609(t=16mm)钢支撑。

内衬墙与钻孔灌注桩之间敷设防水层,盾构工作井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回筑。

2.2.2中间盾构工作井~明挖区间盾构井盾构区间

隧道为单圆盾构区间。

区间包含2条盾构隧道,4个洞门,具体概述详见表2.2.2-1。

表2.2.2-1中间盾构工作井~明挖盾构区间隧道概况表表

区间

工程名称

里程

长度(m)

中间盾构工作井~明挖段盾构工作井盾构区间

左线区间隧道

ZDK27+726.000~ZDK28+810.377

1083.647

右线区间隧道

YDK27+726.000~YDK28+810.000

1083.297

区间隧道总长

2166.944

区间右线起点里程为YDK27+726.000,右线终点里程为YDK28+810.000;左线起点里程为ZDK27+726.000,左线终点里程为ZDK28+810.377;地下段区间全长:

右线1083.297m;左线1083.647m。

地下区间隧道线路呈V形坡,线路最大纵坡24‰,最小纵坡2‰,盾构区间最小埋深约7m。

管片采用强度等级C50,抗渗等级P10混凝土。

内径5500mm,宽度1200mm,厚度为350mm。

错缝拼装,每个环缝采用16个M30螺栓,每环纵缝采用12个M30螺栓。

防水材料:

遇水膨胀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等。

2.2.3明挖区间

明挖区间右线里程为YDK28+810.000~YDK28+891.737,右线全长81.737m,左线全长81.293m,区间终点与金龙路站相接,分界处为诱导缝,金龙路站已先期施工。

金龙路明挖区间采用明挖顺做法,基本概况如表2.2.3-1所示,明挖区间平面图示意图如图2.2.3-2所示。

表2.2.3-1明挖区间基本概况

名称

起讫里程

长度(m)

基坑深度(m)

内部结构形式

明挖段盾构井

YDK28+810.000~

YDK28+822.000

12.000

16.7

地下单层框架

明挖垂直支护段

YDK28+822.000~YDK28+836.302

14.302

14.57~14.87

单箱双室

明挖放坡段

YDK28+836.302~YDK28+891.737

55.435

13.25~14.57

单箱双室

图2.2.3-2明挖区间平面图示意图

2.3气候状况

南京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能资源充足,年平均温度为15.7℃,最高气温43度(1934年7月13日),最低气温-16.9度(1955年1月6日),最热月平均温度28.1℃,最冷月平均温度-2.1℃。

年平均降雨117天,降雨量1106.5毫米,最大平均湿度81%。

最大风速19.8m/s。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09m。

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东风,冬季主导风为向东北、东风。

无霜期237天。

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中旬为梅雨季节。

2.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2.4.1工程地质

根据地勘报告,拟建场地自上而下地层主要见表2.4-1:

表2.4.1-1场地土层分布

时代

成因

层号

地层名称

颜色

状态

特征描述

Q4ml

-2

素填土

灰黄色褐黄色

松散~稍密

湿~很湿,由可~硬塑(局部软塑)黏性土组成,局部可见植物根茎,夹有少量碎石。

填龄在10年以上。

Q3al

-1a+b1-2

黏土、

粉质黏土

褐黄色

可~硬塑

中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高。

可见少量铁锰质结核。

J3lw

J3lw-0

残积土

灰黄色棕红色

可塑

岩芯已完全风化,呈土状,局部层底夹少量的未风化岩屑。

J3lw-2

安山岩

紫褐色青灰色

强风化

风化强烈,岩石结构大部分被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上部岩芯多呈密实砂土状,局部夹有硬质岩块。

J3lw-3P

安山岩

紫褐色青灰色

中风化

较软岩、较硬岩为主,局部为软岩、坚硬岩,岩体破碎,碎裂状结构,张开裂隙很发育,充填有风化岩碎屑。

岩石质量指标RQD为10%~30%,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J3lw-3

安山岩

紫褐色青灰色

中风化

较软岩、较硬岩为主,局部为软岩、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块状~裂隙块状结构,微张裂隙发育,充填有方解石。

岩石质量指标RQD为50%~80%,基本质量等级为

~Ⅳ级。

J3lw-3R

安山岩

紫褐色青灰色

中风化

软岩、较软岩为主,岩体较完整(局部较破碎),块状~裂隙块状结构,微张裂隙发育,充填有方解石。

岩石质量指标RQD为50%~80%,基本质量等级为

~Ⅳ级。

2.4.2水文地质

2.4.2.1地表水

沿线场地内及周边地表水与地下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水力关系——互补关系,且对工程建设有较大影响。

2.4.2.2地下水

根据勘察揭示的地层结构和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本段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地层中的孔隙水,其次为基岩裂隙水。

①松散地层的孔隙水

松散地层中的孔隙水是本段地下水的主要类型,根据其埋藏条件和水力性质,可分为潜水和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含水层为坳沟范围之外的人工填土层。

潜水含水层为坳沟范围的人工填土、

-1b2、②-2b2-3黏性土层中。

②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按含水岩层的岩性划分为碎屑岩类裂隙水。

岩层风化强烈,强风化岩层中含有少量风化裂隙水;深部风化裂隙减弱,存在构造裂隙,但裂隙呈闭合状,多泥质充填,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渗透性较差,基岩出水量一般。

3主体结构质量缺陷处理方案

3.1质量缺陷产生原因分析

混凝土本身是一种多相多孔存在内部原生缺陷的不均匀不连续体,另外由于所用原材质量的波动,计量的误差,搅拌不充分而易使新拌砼出现分层离析、泌水、干涩、板结等和易性不良的特性;又由于施工过程中模板和钢筋制作的偏差,以及浇筑、振捣、成型、养护等施工操作的不当,都可能引起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缺陷。

项目部计划针对可能出现的质量缺陷对区间结构及区间围护结构全数检查,分析区间主体结构一定程度上会存在错台、蜂窝、麻面、孔洞、露筋、局部胀模、局部漏水等问题。

主体结构可能产生缺陷见3.1-1质量缺陷产生原因分析表:

表3.1-1质量缺陷产生原因分析表

产生缺陷

现象

成因

错台

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表面模板接缝处出现超过规范要求的错台现象

1模板外支撑不牢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局部模板变形引起的外形走样;

2模板支撑基础部牢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整体移位而造成外形走样;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器靠模板太近,造成过振使模板变形;

4施工缝处模板连接不牢固,是模板走样;

5混凝土供应不及时,造成冷缝从而产生错台。

蜂窝

拆模后构件有局部混凝土松酥,石多浆少,石子间出现分析,形成蜂窝状的窟窿

1上、下料不当,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2混凝土的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3模板缝隙未堵严,造成水泥浆流失;

4钢筋过密,未稍加间隙就继续灌注混凝土。

麻面

混凝土构件表面局部缺浆,出现无数的小凹坑,但无露筋现象

1模板表面粗糙活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贴产生麻面;

2模板湿润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收,使混凝土表面早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裂缝

混凝土构件暴露于空气中的上表面出现,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

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

1由于温度变化或混凝土缩变的影响,形成裂纹;

2过度振捣造成离析,表面水泥含量大,收缩量也增大;

3拆模过早,或养护期内受扰动等因素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纹发生;

4未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表面损失水分过快,造成内外收缩不均匀而引起表面混凝土开裂。

孔洞

结构构件表面和内部有空腔,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者蜂窝缺陷过多过于严重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阻挡,为振捣就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