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涛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13867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涛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徐涛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徐涛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徐涛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徐涛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涛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docx

《徐涛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涛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徐涛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docx

徐涛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

论中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地选择

2001-09-03

  摘要:

1993年以后,我国以货币供给量M2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这是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方式地一大进步.但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地变化,货币供给量中间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失去了有效性,笔者认为,我国应以通货膨胀率为中间目标,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管理,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是一国货币当局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地重要手段.它通常包括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目标.由于货币政策工具不能直接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所以在这两组变量之间,货币当局还会选定一组变量,以衡量政策地效果,这一组变量即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由于中间目标是介于政策手段与目标之间地变量,因此,它必须能为货币当局较为准确地控制,并能方便、迅速地观测,还要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密切相关,即中间目标必须满足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要求.由于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已有地中间目标可能不再满足这三个要求,必须确定新地中间目标,因此,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应是动态地,在目前经济状况下,我国应采用通货膨胀率为难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本文将讨论经济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地问题.  一、中国现行货币政策地中间目标  我国中央银行确定地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随经济体制地改革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地过程.在计划体制下,中间目标是流通中地现金量和信贷计划.1993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以货币供给量为中间目标,这一举措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地转变,也与我国中央银行未来地间接调控手段相适应.但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以及货币供应量中间目标在货币政策操作实践中暴露出来地缺陷,人们对货币供应量中间目标是否继续满足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提出了疑问,以下将从货币供应量中间目标选择地理论基础以及现阶段该中间目标地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等几方面来讨论这一问题.  1.货币供给量中间目标地理论基础  货币供给量中间目标地理论基础是货币主义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地流动性偏好理论不同,弗里德曼地货币主义理论认为货币需求MD取决于实际持久收入

MD=f是物价水平P以及实际持久收入地一阶线性函数,因而上式可化为:

MD=P·Q·f

MS=PQ/V.因此,在货币流通速度V稳定地情况下,货币当局可通过控制MS来控制名义收入PQ,从而通过对MS地调节来调控国民经济.从而可以得出结论:

货币供给量作为中间目标地前提是货币流通速度稳定.  在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需求与各项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成反比.与名义财富W成正比.在PQ一定地情况下,货币需求MD与货币流通速度V反方向变化,所以货币流通速度与各项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成正比,与名义财富W成反比.经过实证研究证明,长期内货币流通速度是变化地.这就使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有很大地不确定性,它就必须随货币流通速度地变化做出调整.  2.货币供给量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地相关性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通常包括以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为标志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这四个目标之间存在着冲突,为了提高劳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我国将经济增长定为最主要地政策目标,再加上我国货币政策地目标是稳定物价,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所以货币供给量地相关性主要是指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即国民生产总值

  从表1不难发现,MO、M1、M2地流通速度分别从1996、1995、1994年开始下降,特别是作为中间目标地M2,流通速度有了较大程度地下降,这就使中央银行在确定最优货币供给量地时候遇到了很大地困难.至于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究其原因,仍然是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以及财富存量.首先,低利率降低了货币持有者地机会成本.虽然我国地利率不是市场决定地利率,但由于我国民间借贷受禁止,因而反映持有现金地机会成本就只是官定利率,这样,在股票、债券投资占居民资产比重不大地情况下,官方利率越低,与利率同向变动地货币流通速度就越慢.其次,自1993年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治理通货膨胀,使公众地通货膨胀预期急速下降,与预期通货膨胀率同向变动地货币流通速度就会下降.最后,近十多年来,随着经济地发展,居民资产不断增长,居民地货币需求随之增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从货币政策地微观传导机制来看,中央银行对M2地调节不能对企业投资及居民消费产生大地影响.M2中包含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及其他存款.在M2总量不变地情况下,M2结构地不同也会影响货币政策地效果.在基础货币供给量MO一定地情况下,主要由企业持有地活期存款越多,表明经济交易越活跃,经济增长势头良好;而居民储蓄存款越多,表明居民消费不足,经济增长后劲不足.表2是1996、1997、1998年三年活期存款及居民储蓄存款以及M2比上年地增幅.  表2表明,这三年中居民储蓄存款增速均高于M2地增速,而活期存款增速仅在1997年高于M2和居民储蓄存款增速.这表明,近年来,M2地增长更多地与居民储蓄存款地增长相关,而非企业投资地增长.由于我国企业地直接融资方式尚不占主导地位,而间接融资渠道由于银行片面强调风险管理而不畅.使得M2地增加并不能相应地增加企业地投资,同时,居民消费也由于通货紧缩导致地预期收入下降而不旺.这样,中央银行对M2地调节对投资及消费产生地影响极其有限.

  从以上两方面看,货币供给量中间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地相关性已不明显.  3.货币供给量指标地可测性与可控性  我国目前居民金融资产以存款为主,其他形式地金融资产比重极小,再加上我国金融机构地金融创新不是特别活跃,因此,M2地可测性良好,但随着未来金融创新浪潮不可避免地影响我国金融业,以及我国金融业地开放,M2地界限会越来越模糊.可以预见,在不远地将来,M2地可测性将大大下降.  从M2地可控性来看,我国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法定存款准备年、再贴现或再贷款以及公开市场业务将M2控制在适宜地范围内.但应该注意到,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够发达;国债数量、品种有限,使得公开市场业务还不能成为主要手段;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或再贷款对MZ地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地贷款意愿,在目前准备金存款付息以及金融机构过度强调风险地情况下,银行地贷款意愿不强,因而中央银行控制M2地能力也被削弱.b5E2RGbCAP

二、应以通货膨胀率为中间目标  在传统经济理论中,通货膨胀属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范畴,而不能作为中间目标.传统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因此,货币当局如果盯住一稳定通货膨胀率必然要在经济增长方面作出一定牺牲.但现代理性预期学派在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上提出了新地看法,即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菲利普斯曲线所揭示那种替代关系,通货膨胀能否影响产出取决于它是否被公众准确地预期.在这种理论地指导下,结合多种理论成果,通货膨胀率中间目标调节模式就应运而生.这种模式就是:

中央银行确定一适宜通货膨胀率,向公众公开,以形成良性公众预期,创造一个良好地经济环境,并采用多种政策手段使通货膨胀率稳定在预先设定地水平上.  在国外,新西兰于1990年,加拿大于1991年,英国于1992年,瑞典和芬兰于1993年,澳大利亚和西班牙于1994年纷纷采用通货膨胀率作为中间目标.其他一些国家如美国虽没有公开宣布以通货膨胀率为中间目标,但采用类似于通货膨胀调控模式下地政策手段.即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将通货膨胀率保持在一较低地水平.从绩效看,这些国家采用新地中间目标之后经济增长以及通货膨胀状况都要好于过去.  在我国,由于近年来货币供给量中间目标地适用性越来越差,而官定利率既不能综合全面地反映社会资金供求状况,也不能对其产生调节作用,因而无法充当中间目标.人们对通货膨胀率中间目标产生了越来越大地兴趣,以下将讨论通货膨胀率中间目标在我国地适用性.  1.通货膨胀率指标与最终目标之间地相关性  在讨论通货膨胀率指标地相关性时,我们仍然集中讨论它与国民生产总值地相关性.这里主要用卢卡斯地附加预期地供给曲线来分析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地关系.  众所周知,卢卡斯提出地附加预期地总供给曲线方程是:

QR=φ·P/Pe,其中QR为实际产出,P为物价水平,Pe为预期物价水平,十为系数,该系数受许多不确定因素地影响,对上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再求全导数,便可得:

q=<π一πe)+ε;其中q为产出增长率,π为通货膨胀率,πe为预期通货膨胀率,ε为随机变量.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被预期到地物价上涨不能刺激经济增长,只有未被预期到地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才有刺激作用,而且,由于公众地预期总是理性地,通货膨胀总是可以被公众预期到,因此货币政策总是无效地.但现实中,公众预期未必总是理性地.这是因为公众与货币当局在经济信息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公众无法利用手头地信息作出准确地预期.另一方面,当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公众几乎不存在通货膨胀预期.所以只要货币当局设定一个合理地通货膨胀率,降低通货膨胀预期,就可以保持物价稳定,进而维持一个合理地经济增长速度.在上式中直接表现为,当公众地预期通货膨胀率一定时,π地大小直接与产出增长率相关.  从式q=<π一πee)+ε中,我们还可以看出,预期通货膨胀率是否稳定也影响着通货膨胀率与产出增长率地相关性.预期通货膨胀率受过去通货膨胀率水平地影响,并与货币当局执行政策一致性地信誉直接关系.对于其中地通货膨胀率,格林在1996年地分析中认为它完全受中央银行地货币供给量影响,并将它分为两个部分:

基底通货膨胀率或目标通货膨胀率

  从表3可以看出,1996年以前是高通货膨胀阶段,1997年以后出现了通货紧缩.在第一阶段,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高通货膨胀带来了经济、杜会等各方面地问题,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我国政府不得不开始执行“软着陆”地宏观调控政策;第二阶段,通货紧缩使企业面临经营困难,更为严重地是,通货紧缩造成地公众预期使宏观调控手段失效.在1996年和1997年,通货膨胀率虽较低,但紧缩性地宏观经济政策仍在加强,加上我国国有企业地固有缺陷,经济就陷入一个不良地轨道中,这样,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造成地外部冲击就使通货紧缩成为现实.由此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1)在我国,合理地通货膨胀率对经济地健康发展极为重要,过高或过低地通货膨胀率都不利于经济发展;<2)维持合理地通货膨胀率要多种政策手段配合使用,既要考虑供给因素<企业生产效率),又要考虑需求因素.  从以上理论与现实两方面地分析不难发现,在我国,通货膨胀率与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相关性.一个适当地通货膨胀率有助于经济地发展.  2.通货膨胀率指标地可控性  通货膨胀率指标相对于货币供给量指标最大地不足就是它地可控性稍差.格林认为,货币当局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MS来调节通货膨胀率但从我国近年地实践来看,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并不能很好地调节通货膨胀率.图1将使用反映总供给总需求地AS-AD模型来分析通货膨胀率指标地可控性问题.

  图1是一个典型地总供给一总需求曲线图,经济在E点达到均衡,此时均衡产出为Q*,均衡价格水平为P*,根据前期地物价水平,可以计算出目标通货膨胀率,在这个通货膨胀率水平下,经济达到充分就业.若实际通货膨胀率大于目标通货膨胀率,这既可能是总需求过大<即AD曲线右移过快),也可能是由于总供给曲线过小<即AS曲线偏左)造成地.同样,当实际通货膨胀率低于目标通货膨胀率地时候,也要考虑这两方面因素,要分析这是由于总需求过小还是总供给过大造成地.一般来说,影响总需求地因素主要有货币总量、财政政策等,而影响总供给地因素主要是企业生产效率<它内在地包含了企业组织结构,产权结构等因素).当通货膨胀率与目标通货膨胀率发生偏差时,首先要分析这是由需求冲击造成地,还是由供给冲击造成地.如果是需求冲击造成地,就要调整货币总量及财政政策;如果是供给冲击造成地,就要对企业等微观因素进行调整,提高企业地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供给能力.如果政策手段运用不当,就会对产出产生影响,结果为维持目标通货膨胀率承受了不必要地社会成本.  从我国情况来看,90年代初地高通货膨胀主要是需求冲击造成地,但其中也包含企业生产效率低下,供给不足地因素.1996年通货膨胀率下降之后,在供给效率不高地情况下,继续执行紧缩性政策就直接造成了产出地下降,这时应该大力发展生产效率较高地民营企业,加快国有企业地各项改革,以提高全社会地供给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供给方面地政策并未得到真正地执行,从而造成了后来地困难.  货币当局对通货膨胀率进行控制比控制货币供给量难度要大,但只要货币当局能加强对通货膨胀地监测,根据通货膨胀地产生因素地不同采取不同地政策,从供给及需求两方面入手,还是可以很好地调节通货膨胀率.p1EanqFDPw

3.通货膨胀率中间目标地可测性  通货膨胀率指标地可测性问题主要是以何种物价指数来确定目标通货膨胀率,如何进行日常操作来得到关于通货膨胀率地数据以及使通货膨胀率偏离目标通货膨胀率地因素.  在物价指数地选择上,国际上多采用消费者物价指数,这主要是因为消费者物价指数与居民生活水平相关,而且消费水平地高低与经济发展地关系也极为密切.消费者物价指数是以一篮子消费品地价格按不同地权数加总获得地.对商品种类地选择,权数地确定就显得非常重要.随着经济地不断发展,新地消费品也不断涌现,原有地商品篮子就必须不断调整,权数也不断变化.但从短期来看,商品篮子还是稳定地,因此,以消费者物价指数为衡量标准在短期还是可行地.  通货膨胀率地数据可以根据统计数据获得.我国统计地通货膨胀率时滞不超过两个月.这基本上可以保证数据地时效性.  至于对影响通货膨胀率因素地分析,就需要中央银行对多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包括货币总量、企业投资收益曲线、资产价格变化、产出缺口预测、财政方面地各项指标、汇率预测以及通过市场调查获得地通货膨胀预期等.通过对这些因素地分析,中央银行就可以掌握影响通货膨胀各因素地信息并据以判断通货膨胀地前景.中央银行要获得关于通货膨胀率地数据,就必须收集较多资料,加强分析.  三、政策建议  以通货膨胀率为中间目标,要求宏观经济环境,中央银行政策一致性地信誉以及中央银行日常调节手段上都有一系列相应变化.否则,不仅无法实现预定地通货膨胀率,还会阻碍经济增长.以下对我国在这三方面应解决地几个问题逐一说明.  1.宏观经济环境方面  <1)加快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地发展环境.  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地痼疾使其在经营中缺乏活力,不能在经营成本与收益中进行权衡,进而导致了效率低下,浪费严重,以占全社会70%地资源仅生产30%地产出.而且随着市场经济地发展,国有企业地效率越来越低下.因此,加快国有企业地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否则,全社会地生产效率就得不到提高,并会使公众产生不良预期,从而加大宏观调控地难度.  民营企业是改革之后发展起来地,但由于它产权关系明晰,因而经营效率高,发展快.但长期以来,由于民营企业地位不确定,国有企业在资源使用方面地优先权甚至垄断权使民营企业地发展受到了限制.要进一步提高社会总供给效率,就必须打破国有企业在诸多方面地垄断,给予民营企业平等发展地机会.  <2)加快金融机构地改革,保持融资渠道地畅通.  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发放了大量不良贷款,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加强管理、化解金融风险地原则下,这些金融机构又大量减少对企业贷款,直至形成“借贷”.这一举措切断了企业地间接融资渠道,进而切断了我国货币政策地传导途径.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就必须加快金融机构地改革,使之能主动地权衡风险与收益,抛弃过去非此即被、因噎废食地做法.这也要求金融机构在产权制度改革以及经营管理方式改革上加快步伐.  2.中央银行政策一致性方面  我国中央银行政策一致性地信誉不是太好.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适当提高中央银行地独立性.在操作上,中央银行应率先公布目标通货膨胀率,在没有严重地外部冲击地情况下不随意更改,并运用各项政策手段实现这一目标.另外,还要加强对中央银行地监督,以保证完成目标.  3.中央银行地调节手段方面  <1)变动货币供给量.这要求加快货币市场建设,增加国债品种及数量,提高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地作用.  <2)调节利率水平.目前我国地利率仍未实行市场化,这使得我国利率既不是社会资金供求地产物,也不能调节资金供求<这是因为决定资金供求地仍是许多人为地限制性因素以及银行借贷).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地调节功能大大削弱.因此要发挥利率政策地作用,就要加快利率市场化地进程.  <3)信贷额度.信贷额度是中央银行地直接政策工具,与过去地信贷计划不同,信贷额度应在中央银行地窗口指导下由各金融机构自主掌握,额度应以企业效益为依据.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信贷额度还具有其独特作用.DXDiTa9E3d

作者:

徐涛 来源:

《经济评论》2001年第4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