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大班.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305719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程大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数学课程大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数学课程大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数学课程大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数学课程大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课程大班.docx

《数学课程大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程大班.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课程大班.docx

数学课程大班

集合概念

类别

基本经验

内容序列

教学建议

分类

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和进行自由分类。

●颜色+形状

●颜色+大小

●形状+大小

●根据两个特征自由分类

●按概念分类(分2类)

●按概念分类(分3-4类)

●区域操作

●区域操作

●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

●区域操作

●集体教学

在分类过程中理解类与分类、整体与部分、全集与子集的关系。

●一种相同颜色事物的综合;根据几种颜色分类

●一种相同形状事物的综合;根据几种形状分类

●一种相同用途的事物综合;根据不同用途分类

●图形中的整体和部分

●一个事物的整体和部分

●集体和个别

●动物:

会游、会跑、会飞

区域操作

区域操作

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

区域操作

集体教学

区域操作

比较

运用已有经验,对物体进行2—3纬度的比较。

●颜色+形状+大小

●颜色+大小+用途

●形状+大小+用途

区域操作

区域操作

集体教学

 

数概念

类别

基本经验

内容序列

教学建议

计数

尝试倒数、接着数和按数群计数。

●10以内倒着数

●20以内接着数

●20以内倒着数

●100以内接着数

●数群计数:

10203040……

2468……

5101520……

●区域操作

●区域操作

●区域操作

●区域操作

●集体教学

数的运算

10以内数的组成,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

●2的组成

●区分“+”、“—”“=”

●3的组成及加减法

●4、5的组成及加减法

●6的组成及加减法

●7、8、9的组成及加减法

●10的组成及加减法

●集体教学

●区域操作

●集体教学

●区域操作

●集体教学

●区域操作

●集体教学

10以内口头自编应用题

●自编加法应用题

●自编减法应用题

●根据横式自编应用题

●根据3个数字的关系编应用题

●区域操作

●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

●区域操作

●区域操作

10以内数的口头加减运算,会解答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图示口头加减运算

●根据数字口头加减运算

●根据图示运用口头加减解答实际问题

●根据语言讲述,口头加减解答实际问题

区域操作

集体教学

区域操作

集体教学

 

空间概念

类别

基本经验

内容序列

教学建议

空间量

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量的守恒。

●10以内数守恒

●长度守恒

●形状守恒

●体积守恒

●量的相对性

区域操作

区域操作

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

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

●大小正逆排序

●长短正逆排序

●粗细正逆排序

●高矮正逆排序

●厚薄正逆排序

●根据液体的多少进行正逆排序

●10以内数字正逆排序

●10以内数量不同的实物正逆排序

区域操作

区域操作

集体教学

区域操作

集体教学

区域操作

区域操作

集体教学

学习自然测量。

●直尺测量

●身体测量:

手、脚

●自然物测量:

木棍、绳子等

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

区域操作

学习等分。

●规则图形的二等分

●规则图形的四等分

●不规则图形的二等分

●不规则图形的四等分

●液体的二等分、四等分

区域操作

区域操作

区域操作

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

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球体

●圆柱体

●正方体

●长方体

●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

区域操作

空间方位

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区分左手和右手

●区分左脚和右脚

●根据方位词区分我的左边和右边

集体游戏

集体游戏

集体教学

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根据方位词提示区分客体的左右

●根据方位词提示区分镜面中客体的左右

区域操作

集体教学

会向左、向右运动。

●听信号向左、右运动

●用方位词讲述自己的运动方向

集体游戏

集体教学

 

时间概念

类别

基本经验

内容序列

教学建议

认识

时钟

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

●认识整点

●认识半点

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

认识

日历

学会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七天的名称。

●一周的名称

●日历上的数字

集体教学

区域操作

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有十二个月份。

●日历上辨别十二个月

●四季顺序

区域操作

集体教学

推荐教学活动:

●数学情景游戏:

复习6的组成和分解——占地盘

活动目标:

1.熟练掌握自然数的组成,分解的方式和组数。

2.通过游戏训练幼儿快速准确进行6的分解、组合。

3.初步培养幼儿在概念水平上掌握自然数的组成分解规律。

活动准备:

1.游戏卡若干(小朋友两人一张)点子卡片

(1)

(2)(3)(4)(5)(6)人手一套,分为红、蓝两种。

2.操作练习卡片人手一张。

3.点子挂图一张。

活动过程:

1.复习自然数的组成:

(1)出示红、蓝点子排列土,复习6的组成。

(2)归纳6的组成规律,从上向下左边递增1、右边递减1。

2.玩游戏:

占地盘

(1)两个教师先玩一次,直观向幼儿示范一遍。

(2)提出玩的规律,两个小朋友相对而坐,棋盘在中间,一人执红,一人执蓝。

(3)扔色子上面是红或蓝决定谁在界河中摆点子卡,并在自己的地盘内摆相同数量的雪花片。

(4)要求对方幼儿说出6由点子数与几组成,回答对的可以在自己的界河内摆放相应的雪花片和相应的点子卡片。

(5)轮流由对方扔色子,重复进行,界河内摆满为止。

3.幼儿分组游戏,要求玩2—4轮,教师巡回指导,并进行评价。

4.要求幼儿在自己的棋盘内换上与点子卡一样数量的雪花片,并集体将6的分解、组成说一遍。

并启发幼儿说出6分解成的两组数量的变化规律。

5.延伸活动:

练习6的组成分解操作卡

(1)要求幼儿添写2—6的组成分解卡。

(2)启发幼儿找规律,每一组的递增和递减及每个自然数的组数。

●大班数学主题活动:

上海一日游

经验点:

核算价格(加减运算),10以内数的口头加减运算,会解答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实地乘车体验,计划出行的路线。

活动流程:

一、制定行动计划书

1.提出起始地学校、目的地——上海科技馆,引导幼儿回家收集相关资料如何到达,以及需要借助交通工具。

2.交流幼儿收集的资料,在公共大地图上教师帮助幼儿确定可行路线。

3.公布可行方案,提供幼儿选择。

4.幼儿制定行动计划书,教师引导幼儿确定计划书中的必须事项(时间,地点,所需交通工具,乘坐的站次,换乘的车站)

二、制定经费计划书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行动计划书,收集所需费用,以及每种交通工具的分级费用。

2.按共同行动计划书分组,相互核对费用,列出支出的算式。

3.商讨付车资的几种方式,提供幼儿选择。

三、分组讨论在行动过程中需要确定的集合时间,队伍标志。

四、行动开始

教学提示:

建议活动在大班下学期进行,教师对于地点选择注意醒目、安全、有多长交通工具可到达,前期的计划制定必须大量的,可分批进行,确保幼儿在出行过程中的安全。

●数主题活动:

估算——开心乐园餐

活动目标:

1.通过“开心乐园餐”的系列活动,让幼儿尝试学习用估算的方法来合理配置一份麦当劳德营养套餐。

2.体验计划制定与活动顺利开展的相应关系。

活动准备:

1.麦当劳的套餐广告。

2.计划书表格人手一份。

3.与附近的麦当劳餐厅联系,说明我们本次活动的目的,请给予大力的支持与配合。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收集、调查麦当劳的套餐广告

1.结伴成组通过观察麦当劳的广告,理解“套餐”的含义。

2.共同阅读套餐的不同种食品配置,从中发现配餐的特点(主食+饮料+休闲食品)

3.通过小组合作,尝试掌握套餐价格估算的正确方法(单价+单价+……=总价)

第二阶段:

制定“开心乐园餐”计划书

1.明确本次“开心乐园餐”的具体要求:

A:

总价不超过10元。

B:

注意套餐中食品的合理配置。

2.幼儿制定计划书:

A:

在计划书中用图示列出自己所选择的食品种类并用数字附写出价格。

B:

幼儿尝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估算的过程和结果。

C:

结伴互相验证套餐价格的正确金额。

D:

小组内交流自己计划套餐的情况,要求语言表达完整、连贯。

第三阶段:

欢迎光临麦当劳

1.自行独立到麦当劳售货柜前购置套餐。

2.能向麦当劳叔叔、阿姨正确表述自己的套餐内容。

3.和叔叔、阿姨核对金额和剩余钱款的情况。

4.愉快进餐活动。

 

●小统计活动(大班)

谁是跳绳大王——理解统计直方图

活动目标:

1.初步引导幼儿通过记录和统计自己跳绳数量的过程,理解总数和部分数的关系。

2.初步理解统计直方图的记数方法,培养对统计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一周请幼儿每天记录自己跳绳的数量。

2.

幼儿需用的记录自己跳绳数量的直方图,纸笔等。

(涂格子表示,涂一格表示跳了一个)

周三4

周二3

周一4

4

3.教师运用电脑事先绘制一张空白的班级幼儿跳绳总数汇总图,以直方图的形式表示,上面每一直条表示一位幼儿跳绳的总数。

活动过程:

一.公布一周跳绳结果

——请你说说这一周你跳绳跳了几个?

——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自己跳绳的个数。

(幼儿逐一介绍自己统计记录的方法)

二.介绍新的统计方法

出示准备的直方图,引导幼儿观察理解。

——你能看懂这种图吗?

——这叫直方统计图,直条中每一格就代表你跳了一个,所以比你用符号记录会更方便,还可以马上看出哪天跳得最多。

你也来试试吧!

三.幼儿涂画直方图——根据自己每天的记录涂画直方图。

教师指导要点:

(1)提示幼儿在涂画时先要明确自己每天跳绳的总数,然后再涂格子。

(2)幼儿涂好之后教师引导幼儿体会总数和部分数的关系,并可以将总的数量写在直条的下方。

四.班级跳绳数量汇总——谁是跳绳大王

1.请每位幼儿将自己一周跳绳的数量输入电脑。

2.教师点击绘制表格栏,请幼儿仔细观看马上会发生什么情况?

(电脑立刻会显示出不同高低的直条。

3.引导幼儿观察并寻找谁才是班级中的跳绳大王。

——你从什么地方看出xx是跳绳大王。

——原来直方图可以很方便地知道每个人的跳绳总数,真神奇。

五.体验其他统计图

1.教师变换不同的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

哪种统计图是你最喜欢,也最方便。

2.小结:

其实每种统计图都有自己的长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

教学建议:

1.此类活动适合在大班下学期开展,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统计不同的数据(如统计喜欢的玩具,吃的食物,拍球的个数等等)

2.参与活动的人数不易过多,一般控制在10人左右。

(因受电脑输入数据的限制,数据过多不利于幼儿比较和观察)

3.活动中牵涉到的数学概念比较多,有点数,有连加,有数量之间的比较等,所以要在掌握这些概念之后才能开展。

4.活动中有幼儿自己体会和感受的环节,这很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但是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和涂画格子不准确的情况,教师要注意观察和指导。

5.活动最后的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对各种统计图有个初步的感受,也是拓展幼儿数学知识的一个手段。

●数学集体教学:

有趣的圆柱体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形体间的差异,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2.尝试借助聚光灯对自己的判断结果作验证。

活动准备:

聚光灯、长方体、球体圆柱体教具各一个,各种类似圆柱体的生活用品若干。

活动过程:

1。

在聚光灯下让幼儿观察:

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1)请幼儿根据出现的影子猜想会是什么东西的影子。

(2)打开室内灯引导幼儿观察认识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2.变换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的位置,引导幼儿观察其横切面、侧切面。

(1)引导幼儿根据投影猜猜是什么形体?

(2)再次打开室内灯看看投影的是哪一面?

(3)引导幼儿总结:

圆柱体的横切面为圆形,球体和长方体横切面没有变

3.幼儿操作,分别滚动三种形体,找出相互之间的差别。

(1)用手摸一摸三种形体有什么不同?

(2)分别滚动三种形体,找出相互之间的差别。

长方体

球体

圆柱体

(3)通过操作得出;长方体不能滚动,圆柱体只能沿侧面滚动,球体可以沿任何面滚动。

球体没有棱,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的,可以任意滚动。

圆柱体侧面没有棱,可以沿侧面滚。

长方体每一面与其他面之间都有棱,所以不能滚。

(4)总结三种形体的特征和差异并找找生活中哪些物品象圆柱体

特征

差异

生活中的物品

长方体

球体

圆柱体

4.引导幼儿总结圆柱体的特征,并讨论为什么这些东西要做成圆柱体的样子。

5.出示老师准备的物品,判断哪些象圆柱体,哪些是圆柱体?

通过聚光灯进行检验。

教学反思:

在这一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借助聚光灯使幼儿通过观察几何形体的各个面的不同影子形状,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特征,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兴趣,他们在争论中逐步达成一致,并自己动手验证结果,整个活动,孩子非常专注。

但在记录讨论时我觉得可以采用结伴或小组的形式,更能提供幼儿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数主题:

我们的小区——去串门

活动目标:

1、能尝试用测量或目测的方法判断距离的长短。

2、提高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

每人一份动物路线图,笔和纸

每组提供:

一样长短的小棒、纸片、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

动物朋友的小区里非常热闹,小动物们喜欢相互串门。

现在小猴要到小猫家去串门了,你能帮他找出最近的路吗?

可以有什么方法?

(集体演示目测、测量等)

2、出示各种动物及路线图,找出最近路线

请幼儿分别找出猫与狐狸、狐狸与老鼠、小兔与狗,以及狗与松鼠之间的最近路线。

3、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探索最近的路线。

4、介绍自己的方法,以及结果。

●数主题:

我们的小区——小区敬老节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操作培养幼儿初步的估算意识。

2、在探索操作中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

活动准备:

1、教师:

十个圆形图片

2、幼儿操作用的纸和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1)重阳节到了,小区组织老年人茶话会,准备了许多份点心,一个盘子装一份。

为了让每位老人都能吃到点心,因此规定每位老人最多吃2块或3块。

等茶话会结束老人们离去时才发现没有统计人数,但是有十个空盘子。

请幼儿根据空盘子的数量,猜猜最少可能来了几位老人,最多可能来了几位?

最少几位?

有可能几位?

2、幼儿独立操作,教师观察

1)观察孩子不同的记录方式。

2)帮助孩子理解空盘子和老人人数的关系。

3)启发孩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

1)幼儿介绍自己估算的结果和方法。

●数主题:

我们的小区——小小管理员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加法运算的方法对小区中常见的设施进行统计。

2、了解小区内的相关设施,培养孩子爱护小区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调查了小区的有关设施和楼房的格局,并作了记录。

2、教师提供的公布板、复制的小区平面图、统计图示。

活动过程:

1、激发孩子关心自己幼儿园所处小区环境的愿望

1)在公布板上介绍自己调查收集的有关小区的资料。

(包括:

垃圾箱、房屋、车库里的车辆、绿化树的调查)

2、分组统计,教师观察孩子统计方法

1)由幼儿进行自由组合,教师积极鼓励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统计。

2)教师倾听孩子的想法,观察孩子的统计方法。

(统计小区中垃圾箱好的和破损的、房子复式的和不是复式的、车库中轿车和不是轿车的、绿色树和不是绿色树的共有多少。

3、并公布统计结果

1)介绍统计方法和结果。

2)一样方法的统计结果有意识的放置在一个区域内,让孩子对不同的方法能够进行比较,引导孩子说出最简便的统计方法。

(根据孩子的统计情况考虑是否出示教师制作的统计图示。

4、看小区平面图和物业介绍验证统计结果。

1)启发孩子了解平面图是为了方便外来人员进入小区而公布的,所以只有楼房的门牌号和绿化以及健身场所所处的位置,没有其他更详细的信息了。

2)讨论对我们的小区是否满意,如何改进等。

●数主题:

我们的小区——小区平面图

活动目标:

1、知道要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参照物来辨别方位,并能用词清楚表达方位关系。

2、知道方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能感受方位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制有文字提示的红、黄、蓝、绿楼房各3-4幢。

2、教师提供积木小动物或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1、还原平面图,教师观察孩子对方位的理解能力

1)提供幼儿自制楼房,还原小区平面图规则:

根据楼房的文字提示确定房子的方位,进行合理摆放。

2)幼儿2-3人一组选择楼房并思考解读他的方位,并能正确摆放。

如:

从大门的方向看,11号楼在15号楼的前面,5号楼在小区绿化带的左边,从边门的方向看,幼儿园在车库的右边等等。

2、讨论交流楼房的方位

1)每组幼儿介绍自己复原楼房的位置,如有疑问的大家一起讨论。

(方位是有方向性的、参照物是否找对)

2)小结:

知道先要按照一定的方向找到参照物然后才能确定方位的方法。

3)说说:

在哪里?

1)教师用塑料小人摆放在幼儿制作的立体模型中,请大家说说他的方位,随观察的角度不同发现小人的方位也随之发生变化。

后续活动:

到小区实地看看方位,并说说**东西在**的哪里?

如:

幼儿园的前面是大树,车库在幼儿园的左边健身中心的右边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