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吨地埋式生活污水及中水回用设计方案11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053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0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0吨地埋式生活污水及中水回用设计方案1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30吨地埋式生活污水及中水回用设计方案1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30吨地埋式生活污水及中水回用设计方案1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30吨地埋式生活污水及中水回用设计方案1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30吨地埋式生活污水及中水回用设计方案1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0吨地埋式生活污水及中水回用设计方案111.docx

《30吨地埋式生活污水及中水回用设计方案1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吨地埋式生活污水及中水回用设计方案111.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0吨地埋式生活污水及中水回用设计方案111.docx

30吨地埋式生活污水及中水回用设计方案111

第一章工程概况………………………………………………………1

第二章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及设计范围……………………………2

第三章设计水质水量…………………………………………………5

第四章处理工艺的选择………………………………………………7

第五章处理工艺设施简要说明……………………………………15

第六章系统技术性能参数说明……………………………………19

第七章电器与控制……………………………………………………31

第八章污水处理设施布置…………………………………………33

第九章环境影响分析………………………………………………34

第十章经营管理……………………………………………………36

第十一章方案特点及售后服务……………………………………37

第十二章服务承诺…………………………………………………38

第十三章设备清单……………………………………………40

第十四章进度计划表………………………………………………………42

第十五章附图………………………………………………………43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公司受业主委托,本着对业主高度负责的态度,根据给排水有关设计依据,结合公司所做的污水工程经验,按国家相关的排放标准,对该项目做以下具体的方案设计,为用户提供较为理想、投资省、处理效果好的工艺设备。

设备采用A/O生物处理新工艺,配有自控系统装置,有自动切换,报警功能,无需专人管理。

对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和工艺进行方案设计,以供各方决策和参考。

为严格遵守有关环境法规,保护环境,本着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三同时”原则。

我单位受投资者邀请,在进行初步调研,并经多项生活污水处理成功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该地区污水设计方案,以供有关部门决策、实施。

针对该生活区的具体污水水质的特点,本方案拟采用常规的“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该处理工艺较为简单,操作运行方便,日常费用低廉,出水稳定,主要设备采用优质的钢结构的箱体,考虑到生活区内周边环境和卫生问题,故该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决定采用全埋地式结构,上部覆土,可种植花木、草坪,进一步美化环境。

 

第二章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及设计范围

(1)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水量等基础资料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2)

4)《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

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1997年修订(GBJ14-87)

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6-87)

8)《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

9)《给水排水设计手册》(1~11册)

(2)设计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环保技术标准、规范,遵守国家和地方环保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排放标准;

2)选用先进、合理、可靠的处理工艺,在确保处理排放达标的前提下,做到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占地小、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3)本工程系环境工程,尤其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和减少二次污染。

要求改善劳动卫生条件,贯彻安全生产和清洁文明生产的方针;

4)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站管理水平,设计采用PLC全自动程序控制,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5)合理选用优质配件,降低能耗,提高工作效益和使用寿命,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6)在工艺设计时,有较大的灵活性,可调性,以适应水量、水质的周期变化。

采用一套30m3/h污水处理设备,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可变性、适应性和先进性;

7)采用污泥前置回流硝解工艺,以降低污泥产生量;

8)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效地利用空间和场地。

(3)设计范围

1)从污水处理格栅井开始到处理设备的排放口为止。

2)污水工程的工艺流程,工艺设备选型,工艺设备的结构布置,电气控制说明等设计工作。

3)污水处理工程的钢砼工艺结构,设备的施工、安装、调试等工作。

4)污水工程的动力配线,由业主将主电引至污水工程的配电控制箱,配电分配箱至各电器使用点将由我厂负责。

5)不包括废水的收集管网及废水排出界区的外排水管网。

 

第三章设计水质水量

1、污水来源:

该区实行分流制排水,雨水经收集系统直排雨水管道,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合格水可用于酒店内洗浴用水,餐厅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Grease≤30mg/L)排入污水处理系统,故本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主要来自公共生活污水排水、办公生活污水排水、餐厅废水、日常洗涤生活污水等综合生活污水。

2、污水性质

综合生活污水。

3、污水水量

根据设计单位估算,平均排水量为30吨小时,则本方案按一套30m3/h生活污水设计处理运行。

4、污水进水水质

序号

项目

进水

1

COD(mg/l)

≤400

2

BOD(mg/l)

≤200

3

SS(mg/l)

≤300

4

氨氮(mg/l)

≤40

5

PH值

6-9

5、设计出水水质

(1)直接排放

序号

项目

出水

1

COD(mg/l)

≤100

2

BOD(mg/l)

≤20

3

SS(mg/l)

≤70

4

氨氮(mg/l)

≤15

5

PH值

6-9

6

大肠杆菌

3个/L

设计出水水质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6、设计出水水质

(2)中水回用

序号

项目

出水

1

COD(mg/l)

50

2

BOD(mg/l)

10

3

NH4-N(mg/l)

10

4

PH值

6-9

5

SS(mg/l)

5

6

大肠杆菌

3个/L

污水排放标准执行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杂用水水质》。

达到国家中水回用水标准。

 

第四章处理工艺的选择

4.1污水水量与水质情况分析

1、本项目污水来水不均匀程度较高,水质、水量变化较大(KZ=2.0),由于水量与水质具有较大的不均匀性,因此必须考虑设置均质均量的调节池。

2、本类废水BOD/COD值约0.5,可生化性较高。

3、排放要求中对病毒指标有要求。

4、根据环保部门对污水排放的要求,本污水处理工艺除了去除有机物外还应能去除氨氮,使出水达到排放要求。

4.2.选择思路

根据上述进出水水量和水质的情况,我方考虑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必须依照如下思路:

1、总体思路采用成熟可靠的A/O生物接触氧化法为处理工艺,同时辅以格栅拦截、沉淀池澄清、消毒剂消毒等物化处理手段;

2、首先通过格栅拦截,对污水进行预处理,目的是初步降低无机颗粒物质的含量,提高污水的同一性和可生化性;接着由提升泵定量提升至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经调节后的污水通过缺氧好氧A/O生物接触氧化法,利用生物膜的作用使有机污染物首先转化为氨氮,同时通过好氧硝化和缺氧反硝化过程既去除有机物又去除了氨氮。

生化池配以新型的高密型弹性立体填料,该填料具有负荷高、施工简易、体积小、运行稳定可靠、管理方便、维修更换方便等优点;生化池的出水进入二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二沉淀池具有固液分离效果好、投资省、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适应能力强、施工简易等特点;二沉淀池出水进入消毒池,进行消毒处理,经消毒处理后能确保污水经处理后各项指标全面达标。

回用:

经消毒后的污水由过滤提升泵提升至过滤器,经过滤处理后的污水各项指标全面回用。

3、工艺流程简捷、工程造价低、运行经济、便于管理。

4.3污水处理技术比选

1)拦污设施

本工程原水中固体杂质含量较高,为确保提升泵等设备正常工作和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正常运行,拟在处理主体工艺的前段设置拦污设施。

2)生物处理

通常的污水处理站一般采用以下几种生物处理方法。

A)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属于生物膜法,具有以下优点和特点:

◆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池内设置填料,由于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池内充氧条件好,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体量都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及生物滤池,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由于相当一部分微生物固着生长在填料表面,生物接触氧化法可不设污泥回流系统,也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方便;

◆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属于完全混合型,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当有机物容积负荷较高时,其F/M(F为有机基质量,M为微生物量)比可以保持在一定水平,因此污泥产量可相当于或低于活性污泥法;

B)常规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在大中型污水处理中是一种应用最广的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和特点是:

◆废水中应有足够的可溶性易降解物质,作为微生物生理活动必需的营养物,一般活性污泥法必须定期投加按一定配比的营养物质,这样增加了运行费用和管理难度;

◆混合液必须含有足够的溶解氧,活性污泥池长有好氧原生动物,氧的需求量较大;

◆活性污泥在池内应呈悬浮状态,能充分与水接触和混合;

◆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及时排除剩余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的活性污泥浓度;

◆活性污泥生长周期长,对温度、水质和水量的骤变适应能力差;

◆对微生物有毒害的物质应严格控制在允许浓度以内;

◆活性污泥法处理符合较低,造成设施的体积增大,土建投资也相应增加。

正因为有以上的必要条件和特点,所以活性污泥法运行管理比较专业。

另外活性污泥法易产生污泥膨胀,处理负荷较低,不易控制管理,故近年来在中小型污水处理站中的使用越来越少。

C)SBR法

SBR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活性污泥处理法,该处理工艺集曝气池、沉淀池为一体,连续进水,间歇曝气,停气时污水沉淀,撇除上清液,成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

SBR法不设沉淀池,无污泥回流设备,但SBR法为间隙运行,需设多个处理单元,进水和曝气相互切换,造成控制较为复杂。

为了保证溢流率,SBR法对滗水器设备制造要求高,制作时必须精益求精,否则极易造成最终出水水质不达标。

国内目前还没有质量较好的滗水设备,进口设备采购麻烦,且价格昂贵,同时今后维修费用也高。

SBR法池内污泥浓度由浓度仪测定以便控制排出多余污泥量,目前国内浓度仪质量不过关,造成污泥排放控制较困难。

SBR池溢流率低(一般不超过40%),设施体积较大,造成土建投资较高。

由于存在超高必须较高的技术性问题,活性污泥池和SBR池一般只能露天设置,这样局部影响环境美感(埋地设置时土建投资将大大增加)。

接触氧化工艺各池体可采用埋地设置,设备上方可设置道路或绿化带,总体布置美观大方。

综上所述,本工程生物处理拟采用A/O生物接触氧化法。

采用A/O生物处理工艺是近几年来国内外环保工作者用以解决污水脱氮的主要方法,该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利用系统中培养的硝化菌及脱氮菌,同时达到去除污水中含碳有机物及氨氮的目的,与经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后再增加脱氮三级处理系统相比,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电耗低、占地面积少。

◆A/O生物处理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量较一般生物处理系统少,而且污泥沉降性能好,易于脱水。

◆A/O生物法较一般生物处理系统相比耐冲击负荷高,运行稳定。

◆A/O生物处理系统因将NO2-N转化成N2,因此不会出现硝化过程中产生NO2-N的积累,而1mg/NO2-N会引起1.14mgCOD值,因此只硝化时,虽然氨氮浓度可能达标,但COD浓度却往往超标严重。

采用A/O生物处理系统不仅能解决有机污染,而且还能解决氮和磷的污染,使氨氮的出水指标小于10mg/l。

总之,经过本工艺流程,出水的各项指标均能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

4.4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