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理能力小结.docx
《幼儿自理能力小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自理能力小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自理能力小结
《如何提高月亮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前期总结
孩子们入中班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了,经常听到家长来倾诉孩子在家什么事都不做,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穿衣,自己的玩具不会整理等等。
于是我们老师天天在学校鼓励孩子,你们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似乎这些话说多了也不怎么见效。
通过语言《别说我小》这节活动课,孩子们慢慢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
在家里从来不做事的“小宝贝“,开始慢慢学会了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等等。
着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
“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
儿童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累。
”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及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可是我们仍然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或听到现在的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卫生习惯越来越差了,5岁的小孩吃饭还要人喂,鞋带不会系;或者7岁的孩子上厕所不会擦屁股,垃圾随地丢……针对家长的一些反映,我们就把养成教育的重点定位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上。
那么怎样训练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
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如通过谈话“我升中班了”、“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
2.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
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
二、给予肯定,树立信心。
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善于捕捉到他们的闪光点、兴趣点,抓住并利用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创设并提供有利的自理自立的机会,支持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实施教育,从而发展孩子的能力。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只要幼儿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我们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多样方法,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
现总结如下:
一、通过示范练习,向幼儿传授自理能力的方法。
初入幼儿园的幼儿自理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强,我们通过正面示范,让幼儿看清自理的正确方法,用简短易明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
然后让幼儿去模仿、练习。
如洗手:
它的规则是饭前便后要洗手,洗得干净,不留脏物。
要求幼儿独立自觉地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显然很难,他们往往只会用水把手弄湿,就表示洗了。
所以我们就教给洗手的正确方法,并示范整个洗手的过程:
卷袖口,洗手心手背,用力搓,把脏物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擦擦手,挂好毛巾。
示范后再让幼儿练习,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
二、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自理能力的技能。
把一些劳动技能与游戏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劳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是较为合适的。
如“系扣”训练:
我们利用布贴游戏的形式进行。
首先将大树和树叶贴好,在适当的位子订上扣子,用布剪好不同颜色的水果,并在上面索上扣眼,然后让幼儿给大树系上果实。
诸如此类的训练还有系小动物,系美丽的花等。
幼儿兴起盎然,很快就学会了。
三、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幼儿自理能力的兴趣。
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于一些描述具体事物的生活现象的语言较易接受,因此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幼儿学习一些枯燥的劳动技能的兴趣和愿望。
如叠手绢:
我们先让幼儿认识手边有四条边。
再教幼儿叠手绢的方法:
把手绢平放在桌上,两手抓住其中的一条边,一条边说着:
“我和对边握握手”,将手绢向对边折,幼儿也一边学着一边口里喊着,一边手里叠着手绢,兴趣浓厚。
再如穿衣:
我们先让幼儿认识衣领、衣袖、衣襟,再教他们穿衣:
衣服后面向着自己,两手握住衣领,喊一声“刮大风啰!
”将衣服甩在身后,报在身上;接着继续说、做:
“风来我不怕,露出小脑袋,将手伸到袖筒里”。
让幼儿手里拿着衣服喊着、笑着、做着,非常开心。
四、通过鼓励、表扬,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
中班幼儿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惧感强,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成人都不该忽视,应鼓励他们最微小的表现独立性的愿望。
如幼儿自己扣上扣子,但位置却扣错了。
我们首先肯定幼儿独立意识,表扬他:
“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
接着纠正:
只是一颗小扣子进错了门,重新扣一次好吗?
”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提高自信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自理能力不断提高。
定期的评比,可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自觉性。
我们在班上创设了“能干的一双手”专栏,根据中班幼儿自理能力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分项评比。
如:
穿衣、扣钮扣、穿鞋袜、取放点心杯、自己吃点心、洗手、整理玩具、搬椅子等。
每项内容用一具体图画表示。
如:
取放点心杯用一个杯子图表示,并逐条向幼儿讲述要求。
达到某项要求的幼儿,可在相应的地方得到一个红五角星,谁得到的红五角星多,就证明谁的小手最能干。
幼儿的上进心较强,有表扬的评比,他们都会更努力去做。
五、通过家园配合,督促幼儿完成自我服务的劳动。
我们主要采用家长会、联系册、专栏、日常交流、观摩等方法,加强家园配合。
如学期初根据对幼儿的短期观察,掌握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技能水平。
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制定出本年段幼儿本学期自理能力的课题计划,列出表格填写出具体掌握的劳动项目。
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以取得家长的支持,达到家园教育方法一致、目标统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与保教人员交流,全面掌握幼儿劳动的情况,并以联系册、短暂的谈话,专栏介绍等方式,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提出配合的要求。
学期末,通过召开家长会,让家长观摩幼儿自理能力发展水平掌握的情况,再填写表格。
并以书面形式将幼儿的发展向家长汇报,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的自我服务程度,以便更好地与幼儿园配合,从而使幼儿更快更好地完成自理能力的要求。
生活自理能力:
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
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现在,随着时代的前进,很多家长会在自己孩子出身之前,就会给孩子指定系列的计划,将来会怎么样,该怎么样。
当孩子一出生就被“保护”起来,接受各种各样的爱:
在学习上的过多要求和期望;生活上过度的照顾和过度的包办;需求上过多的满足和过多的“给予”;行为活动中的过多限制和过度的干涉。
以致造成孩子娇气、做事依赖、心理素质差、面对困难坚持性不够强、主动求助少,多是依赖成人解决问题;面对危险,勇敢的精神少,生存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卫生学研究表明,中班幼儿身体发展已适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幼儿学做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生理卫生特点的。
《纲要》中也明确指出:
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因此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育活动内容。
有专家指出:
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
而家长是幼儿园教育工作所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
家园合作,是指建立在家园沟通基础上的、针对幼儿的发展情况共同商议教育策率,协同进行幼儿,从而取得幼儿教育共识的共育活动。
当家园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时,它将使教育获得共育双赢的效果。
那么究竟如何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呢?
一、重视家园联系,转变观念,增强家长培养意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家长普遍存在着一些错误观念:
有的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因为小孩小,长大自然就会;有的认为孩子小,做事要累着孩子的;有的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的虽然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这一观念,但却不能落实到实处,真正放手---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
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
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
所以转变家长的观念至关重要。
1.充分认识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重要性。
独立性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也是幼儿日后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
有研究表明,二岁到三岁的孩子手的动作发展已经具有操作能力,具有独立意识,时常产生“我来做”的想法,对于孩子正在萌发的独立意识,大人一定要予于重视、支持和鼓励。
而家长的教养态度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存在着较强的对应关系。
家长教养态度是重视型的,能放手教、耐心教的,孩子的自理能力就强;家长教养态度是放任型的,顺其自然,想到时教一点,孩子的自理能力就一般;家长教养态度是保护型的,事事都包办、代替的,孩子的自理能力最差。
因此引导家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当务之急。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育观念,就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幼儿独立性的重要,从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
“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因此,定期组织开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共同商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家访,开辟家园园地,进行家教经验交流,帮助家长提高重视劳动教育的意识,掌握教幼儿动手的技巧和方法,配合幼儿园共同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请优秀家长向大家介绍经验,通过家长之间的交流让大家学到更多的方法;还把专家请到幼儿园,向家长们进行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改变家长的育子观念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们必须端正教育观念,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进步。
2.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进行教育培养。
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时,家长要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在孩子的房间里,可以张贴娃娃穿衣服的图片,整理玩具的图片;在洗手间张贴卡通动物洗刷的图片;平时家里可以经常播放教育幼儿独立自主的歌曲、碟片“好孩子自己走”“我有一双小小手”通过这些形式,充分调动孩子做事的兴趣。
平时还常提醒幼儿:
“好孩子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家的宝宝是大孩子了,会做事情了。
”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形成做事的习惯。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还包括家庭每位成员之间教育的一致性:
不能这个要求严,那个要求松……爸爸要求孩子把碗里的饭菜吃完了才可以玩,妈妈则说只要把饭吃完了就行;这个要让孩子做,那个又要替孩子做……爸爸要让孩子自己的衣服自己穿,妈妈却担心孩子穿得慢要着凉不愿意让孩子穿,或偷偷地帮孩子穿……家庭成员的不一致性,将导致孩子无所适从,影响孩子正常发展。
3.注重养成习惯培养,坚持细微入手。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
“我们幼小时所以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的,小到几乎察觉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
可见,小时候养成习惯的重要,它能为一生奠定基础,所以千万不可忽视就在我们身边的小事:
早上自己来刷牙、洗脸、穿衣服、饭前自己洗小手、吃完饭自己擦小嘴巴、出汗了自己擦汗、有鼻涕自己拿手帕擦……这些事虽然看上去是很小的、细微的,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到的,但实际是给孩子创造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锻炼他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由易到难,因势利导,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凡事只动口不动手,必要时也只做具体、细致的示范,而决不实际帮忙,让孩子动起小手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从小就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大人的帮忙,并慢慢养成习惯。
二、寓中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于一日生活活动中。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
幼儿在三至六岁是身体、智力、情感好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而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的学习与生活,所以老师在引导中班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中班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一日生活活动的不断操作、探究、重复来帮助中班幼儿建立积累生活自理经验。
1.一日活动都是课程,课程生活游戏化。
我们在一日活动中非常注重培养中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中班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于一些描述具体事物的生活现象的语言较易接受,因此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幼儿学习一些枯燥的劳动技能的兴趣和愿望。
在幼儿入园时可以经常播放洗手、穿衣的儿歌、顺口溜、歌曲,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小技能;教学活动中安排关于自理方面的内容,让幼儿在正规的教学活动中学习自理能力方面的知识技巧;在游戏活动中,则安排一系列生活工作游戏,让孩子在区角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
操作区,投放一些化妆瓶让幼儿拧拧盖盖,还放置了瓶娃娃和豆类小勺等,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在理发屋放置一些娃娃头、梳子、吹风机、手绢、小发卡等,让孩子们给娃娃洗脸、梳头、穿衣;在巧手角中,投放线轴、编织等,让幼儿亲自动手来动一动、试一试,做一做;生活区:
投放许多用色彩鲜艳的碎布做的小乌龟,小花猫,小白兔等小动物,在小动物的眼睛处、腿处、嘴巴等处钉上扣子和扣眼,然后,创设一种情景,让幼儿有兴趣地练习系扣子通过这些游戏区角,不仅让孩子们感受了有趣的游戏活动,更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孩子虽小,但不能低估他们做事的能力,应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给幼儿分配一些小任务。
如:
可以请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值日生;早晨帮老师一起给桌子和椅子排排队。
上课帮老师发发书,油画棒等。
中午帮老师发发勺子,分分饭碗,午餐后一起收拾餐桌等。
下午帮老师一起发点心,帮忙整理自己或同伴的衣服。
幼儿对这些活动都很感兴趣。
常常会听到孩子抢着说:
“老师让我来帮他。
”“老师让我来饭。
”达到了幼儿在乐中学,学中乐的效果。
孩子在家,劳动自理的机会更是时时处处都有,只要家长肯放手,所以家长的观念一定要转变,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体验自己要干的、自己能干的事情。
家长在生活中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和劳动。
在日常生活中的吃饭、穿衣、游戏、睡觉……都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实践,只要没有危险,抓住一切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机会:
比如早上穿衣怕时间来不及,可以早点叫醒孩子,为孩子提供充裕的时间;吃饭时,跟幼儿约定吃饭时间,到时间就全部撤走饭菜,饿了几次,自然就等不及大人喂,自己动手吃了…家长只要本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的原则,多为幼儿提供练习机会就行了。
2.一日活动中多表扬多鼓励,少惩罚。
心理学上指出:
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
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
陈鹤琴指出:
“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在班上可以设置“能干的小手”专栏,根据中班幼儿自理能力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分项评比:
穿衣、扣钮扣、穿鞋袜、取放杯子、自己吃点心、洗手、整理玩具、搬椅子等。
每项内容用具体图画表示;取放杯子用一个杯子图表示,并逐条向幼儿讲述要求。
达到某项要求的幼儿,可在相应的地方得到一个红五角星,谁得到的红五角星多,就证明谁的小手最能干。
幼儿的上进心较强,有表扬的评比,他们都会更努力去做。
教师只要从正面鼓励引导,发现幼儿点滴进步及时表扬,让大家向他学习。
还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做利所能及的事情,从而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
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
《好宝宝》的红花评比,也适用于家庭,对于按时入园,独立进餐,安静入睡等表现好的幼儿,及时的鼓励并奖励他小红花。
对于他的点滴进步家长都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
中班幼儿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惧感强,在活动中,易受到大人的暗示。
幼儿喜欢听“好听”的话,所以家长在表扬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如孩子自己扣上扣子,但位置却扣错了。
家长可以首先肯定幼儿独立意识,表扬他:
“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
”接着纠正:
“只是一颗小扣子进错了门,重新扣一次好吗?
”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提高自信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自理能力不断提高。
定期的评比,可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自觉性。
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家长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你行的”等,必要时可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3.借助文学活动的力量,贯穿一日活动。
故事、儿歌对孩子具有无穷的魅力。
故事中形象真切的人物与动物深深感染着孩子。
如“大公鸡和漏嘴巴”“妈妈,我长大了”“小妹妹当检查员”等,因此老师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念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幼儿在文学活动中汲取知识力量,知道自理能力的重要、可贵。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引用,在平时的游戏、日常生活中都可坐下来讲一讲,念一念。
家长在家时,更是可以运用亲子阅读、陪孩子一起看电视、为孩子购买碟片等手段进行文学的熏陶,通过文学作品中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孩子,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
三、寓巩固于己的言传身教中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中班幼儿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模仿力强,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就是老师和家长,在他们眼中,大人是对的,有权威的,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
为此,老师与家长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
自己能做的事千万自己做,在老师和家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然也就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
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能力。
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好胜心,因为孩子活泼好动,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以激起他的好胜心,跃跃欲试。
要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以竞争促发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
自理能力提高了,就要培养坚强的意志,使孩子更有恒心解决各种问题,遇到困难时不会退缩,而是大胆前进,使自己不断的成长。
总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不是靠一两次的教育、说教就能奏效的。
它需要家园正确教养的观念,明确合理的目标,持之以恒的耐心,坚实一致的态度,和蔼浅显的语言,还要有一颗无私包容、甘于奉献的爱心。
老师、家长都要为孩子做好示范作用,为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在孩子操作的过程中,要多指导、不包办,多鼓励、少指责,多等待、少急躁。
相信在老师、家长、孩子多方面共同努力下,孩子的自理能力一定会有可喜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