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94306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曹刿论战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曹刿论战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曹刿论战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曹刿论战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 3.docx

《曹刿论战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 3.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曹刿论战 3.docx

曹刿论战3

《曹刿论战》

课题:

《曹刿论战》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三课时

复习目标:

1、积累《左传》有关的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

字音、字形、通假字;词:

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

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背诵、默写、翻译全文

(一)、文学常识积累:

《曹刿论战》选自《   》,相传是    时期    所作。

《左传》原名《    》亦称《春秋左氏传》,是根据鲁史编写的  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是一部                    (   )名著和      名著。

本文所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故又称长勺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你还知道哪些战役是以少胜多?

答案:

《左传•庄公十年》 春秋 左丘明 左氏春秋  编年 史学文学 赤壁之战、牧野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城濮战役。

(二)、字词句积累

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曹刿( ) 又何间焉( ) 肉食者鄙( ) 牺牲玉帛( ) 小信未孚( ) 登shì( )而望 吾视其zhé( )乱 夫战,勇气也( ) 望其旗mǐ( )

答案:

guì jiàn bǐ bó fú 轼 辙fú 靡

重点字词解释。

1、肉食者谋之

2、又何间焉

3、肉食者鄙

4、何以战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6、牺牲玉帛

7、弗敢加也,必以信

8、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9、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10、必以情,忠之属也

11、齐师败绩

12、公将驰之

13、登轼而望之

14、下视其辙

15、遂逐齐师

16、既克,公问其故

17、夫战,勇气也

18、再而衰

19、望其旗靡

20、大国,难测也

21、惧有伏焉

22、彼竭我盈

答案:

1、居高位、享厚禄的人;2、参与;3、目光短浅;4、凭、靠;5、有“养”的意思;不;个人专有;6、指猪、牛、羊等;丝织品;7、虚报;实情;8、为人所信服;赐福、保佑;9、案件;即使;明察;10、以实情判断;尽力做好分内的事;11、大败;12、驱车(追赶);13、古代车子前面的痕迹;14、车轮轧出的痕迹;15、追赶、追击;16、已经;原因、缘故;17、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18、第二次;19、倒下;20、推测、估计;21、埋伏;2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一词多义

1、间:

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时进而间进( )

又间令吴广(  )

2、信:

必以信(  )小信未孚(  )

3、其:

其乡人曰(  )吾视其辙乱(  )公问其故(  )

答案:

1、参与;夹杂;间或、偶然;暗地里;2、实情;信用;3、代曹刿;代齐军;代词,指打仗取胜;

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福: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鼓:

名词作动词,击鼓,擂鼓

古今异义词

1、肉食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

3、虽不能察()

4、必以情()

5、忠之属也()

6、牺牲玉帛()

7、再而衰(  )

1、古义:

目光短浅;今义:

品德低劣

2、古义:

案件;今义:

监狱

3、古义:

即使;今义:

虽然,转折关系的连词

4、古义:

以实情判断;今义:

感情

5、古义: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

忠诚

6、古义:

指猪、牛、羊等;今义:

舍弃自己利益或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7、古义:

第二次;今义:

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第二课时

、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句式:

“何以战”等于“以何战”,译作:

您靠什么作战?

2、省略句式:

“必以分人”等于“必以(之)分人”。

译作: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译作: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击士兵们的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竭尽了。

3、判断句式:

夫战,勇气也。

译作:

 作战,靠的是勇气

重点句子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何以战?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9、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0、夫战,勇气也。

1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2、彼竭我盈,故克之

答案:

1、居高位、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什么要参与呢?

2、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见识浅陋,不能作长远谋划。

3、您靠什么作战?

4、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5、小恩小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你的。

6、祭祀用的的牛、羊、丝织品,我不敢(向神)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

7、小的信用,不能受到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给你的。

8、大大小小的案件,既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9、这是尽了职份的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作战。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0、作战,靠的是勇气

1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击士兵们的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竭尽了。

12、他们的勇气用尽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理解性默写

1、战前鲁庄公在曹刿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

2、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

3、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

答案: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

通“遍”遍及、普遍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

《曹刿论战》以曹刿的活动为线索或以长勺之战的过程为线索,反映了鲁庄公政治上的昏庸无能(这表现在他轻信近臣的拥护,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和军事上的急躁轻进(不察敌情就想“鼓之”“逐之”)。

同时表现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说明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写法上:

注意过渡和照应,文章结构严谨、周密;详略得当;详写曹刿关于战前准备和战机把握以及战后论述取胜的原因的言论,略写战争过程,

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三:

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

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

辙乱旗靡

第三课时

(四)、课堂练习:

1、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C)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

《曹刿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叙述史事件的。

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2、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D)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D)

A、再而衰     再接再厉          B、弗敢加  变本加厉

C、三而竭      举一反三         D、问其故   无缘无故

4、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B)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5、下列句子加点的“于”同“战于长勺”中的“于”意思相同的是(B  )

A.苛政猛于虎也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C.余将告于莅事者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同“肉食者谋之”中的“之”的意思相同的是( D)

A.事无大小,悉以咨之B.辍耕之垄上C.登轼而望之D.属予作文以记之

(五)中考链接

(2005年)广东省广州市

[甲]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翁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

“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1.词语理解。

  ⑴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 ②公问其故③望其旗靡④公输盘诎

  ⑵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

既克,公问其故

  A.克己奉公B.克敌制胜

  ②例句:

以牒为械

  A.为民请命B.下不为例

 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战,勇气也。

  译文:

  ⑵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译文:

 3.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在甲文段中,鲁国凭什么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在乙文段中,是什么原因促使楚王最终放弃了攻打宋国的决定的?

1.⑴①于是②原故(原因)③倒下④“诎”通“屈”⑵①B②B2.⑴战斗,靠的是勇气(或:

打仗,要靠勇气。

)⑵我知道您抵抗我的办法,但我不说(或:

我知道您怎样对付我,可我不说)。

3.⑴鲁国依靠曹刿沉着、果断(正确)地指挥,最终获得战争胜利。

⑵楚王知道宋国已做好了充分地抵御准备,攻打宋国是没有好结果的,于是放弃了进攻宋国的决定。

(2005年)广东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1至4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挑拨离间

  B.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①望其旗靡②所向披靡

  D.①忠之属也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问题。

(2分)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限四个字)

 4.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

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2分)

  答:

(1)政治方面:

_______________

  

(2)军事方面:

_______________

1、2分C

 2、4分

  

(1)2分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2)2分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3、2分惧有伏焉

 4、2分

  

(1)1分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1)1分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或:

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2009年)阜新市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9~12题。

(10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

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

因问明帝: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

”答曰:

“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⑦。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更重问之,乃答曰:

“日近。

”元帝失色,曰: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

”答曰: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元帝:

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②长安:

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

③洛下:

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④潸然流涕:

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

潸(shān),流泪的样子。

涕,眼泪。

⑤东渡:

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

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

意谓,认为。

⑦居然可知:

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⑧邪(yé):

同“耶”。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_______________

(3)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   (4)元帝异之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具以东渡意告之。

3.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2分)

4.[甲][乙]两文都主要以        描写来表现人物。

[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一)1.

(1)赐福、保佑。

(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3)为什么。

(4)对……感到惊奇。

(每小题0.5分,共2分。

)  

2.

(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他人。

(2)元帝把东渡的意图详细地告诉了他。

(每小题2分,共4分。

)   

3.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共2分。

) 

4.语言; 机智、聪颖、聪敏、机敏、聪明、随机应变等(答出其中一个词语即可)(每空1分,共2分。

) 

(2006年)广东省佛山市

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5至10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又何间焉(间:

参与)       B.弗敢加也(加:

虚夸或虚报)

C.神弗福也(福:

保佑)       D.彼竭我盈(彼:

彼此)

2.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字与“可以-战”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B.以塞忠谏之路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3.选出下列句子译文正确的一项。

A.牺牲玉帛(失去宝玉和丝织品)

B.望其旗靡(看见他们的军旗破烂不堪)

C.小惠未徧(小恩小惠不能遍及老百姓)

D.夫战,勇气也(大丈夫打仗,是靠勇气的)

4.选出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正确的一句。

A.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察看清楚,也一定按实情处理。

B.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没有才能察看清楚,也一定按实情处理。

C.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察看清楚,也一定凭感情办理。

D.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没有才能察看清楚,也一定凭感情办理。

5.选出对曹刿请见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

A.曹刿的乡人想让他参与这件事。

B.高官厚禄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C.庄公请求他参战。

D.曹刿自己想参加这次大战,以谋取功名利禄。

6.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公将战”“公将鼓”“公将驰”中的“将”字,均与“肉食者鄙”的“鄙”相照应。

B.本文第二段把庄公和曹刿的不同指挥方式作了对比描述。

C.“既克,公问其故”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D.本文剪裁得当,作者详写战前曹、庄二人的对话,略写战斗的场面及战后的分析。

 答案:

1.D2.C 3.C 4.A 5.B 6.D 

(2005年)江苏省常州市

阅读下面《曹刿论战》选段,完成1-5题。

(12分)

     公(鲁庄公)与之(指曹刿)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上文中的意思。

(2分)

  

(1)公与之乘()

(2)公将驰之()

  (3)既克()(4)望其旗靡()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2分)

  

3.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

(2分)

 4.“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

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2分)

 5.阅读短文《用兵八法》,结合上文内容,完成文后问题。

(4分)

  用兵之法:

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假装失败)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è阻击),围师(包围敌方部队)必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逼迫)。

此用兵之法也。

(选自《孙子今译》)

  

(1)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

(2分)

  

  

(2)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2分)

 1.(共同)乘车;追击;战胜;倒下。

(2分,答对两个得1分。

 2.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

(2分,意思对即可。

 3.参考:

公鼓之,鲁师士气已竭。

(2分,意思对即可,可用现代问回答。

 4.不设统一答案。

(2分,合理解释“鼓”和“作”的意思各得1分。

5.(4分)

(1)第一次与“锐卒勿攻”吻合,第二次与“佯北勿从”吻合。

(2分,一点1分)

  

(2)要打败敌人,必先保存自己。

(2分,意对即可。

(2007年)浙江省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日: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El: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日: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

公问其故。

对日: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又何间焉 ▲   

(2)公将鼓之 ▲

   (3)遂逐齐师 ▲   (4)望其旗靡 ▲

2.补出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

(2分)

   

(1)刿日: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乃入见。

   

(2)公日: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4.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3分)

1.(I)参与 

(2)击鼓进军 (3)追赶、追击 (4)倒下

2.

(1)刿(曹刿) 

(2)之(它)

3.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4.取信于民。

或: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006年)浙江省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阅读全文,说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