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8838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docx

《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docx

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一般护理

1、休息轻者卧床休息、病情危重者绝对卧床休息,对昏迷、偏瘫、精神症状、癫痫发作者,放置床档,防止坠床和自伤。

2、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安定情绪,消除顾虑,使其配合治疗。

3、饮食给予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轻度吞咽困难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进食宜慢以免呛咳。

昏迷、吞咽困难者视病情给予鼻饲。

4、保持呼吸道通畅。

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呕吐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5、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预防并发症发生。

6、注意保护感觉障碍的肢体,禁止使用热水袋。

7、尿潴留者给予保留导尿、并观察尿量、性质、颜色等。

8、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9、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定时进行肢体按摩,被动运动,鼓励尽早主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及肢体痉挛畸形。

三、病情观察

1、注意意识障碍程度、头痛的性质及强度。

2、监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的变化。

3、注意有无抽搐、呕吐、警惕脑疝发生。

4、昏迷患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四、健康教育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情绪激动,消除紧张、恐惧、忧郁等不利因素。

2、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3、生活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切忌大便用力过度。

4、指导患者家属加强功能训练,如语言、肢体功能的训练等。

5、指导患者正规服药,勿擅自服药。

6、定期复查。

 

第二节脑梗死护理

【一般概念】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脑梗死临床常见类型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梗死等。

1:

脑血栓形成是指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变化,使血管变狭窄或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某一血管供应范围内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发病原因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起病缓慢。

常出现偏瘫、失语。

2:

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引起血流中断而出现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及脑功能障碍。

起病急骤,可有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症状。

3:

腔隙性梗死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及脑干的缺血性微梗死,因脑组织缺血,坏死、液化并由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腔隙,约占脑梗死的20%。

【护理常规】

一、按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一般护理

1、休息急性期伴有颅脑高压症状者卧床休息1-2周,头偏向一侧,头部忌冷敷。

无颅高压者应鼓励其尽早进行功能锻炼。

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多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便秘者宜多吃一些纤维含量高的食物。

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

3、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预防并发生症的发生。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必要时给予吸氧。

三、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注意有无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有无新的栓塞形成如失语、意识逐渐不清、肢体疼痛等。

2、应用抗凝、溶栓药物时,应注意口腔、黏膜、皮下有无出血倾向。

应用扩血管药物严格控制速度并注意有无面色潮红、出汗、血压下降等变化,同时,注意有无发热、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四、功能锻炼

1、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

病情稳定后,尽早、积极地开始康复治疗,作肢体的被动运动及针灸、按摩,防止肌萎缩。

2、失语者加强语言功能训练,可以从单音开始,逐步向单词、词语过度。

3、留置导尿管者,应夹管定时排放,训练膀胱功能。

五、健康教育

1、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劳累,忌烟酒。

2、坚持语言及肢体功能锻炼。

3、高血压者控制在正常水平。

4、定期复查。

 

第三节脑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护理

【一般概念】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实质内的出血,好发于老年人,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及过度劳累等使血压进一步升高而致脑血管破裂。

临床主要以突然发病、头痛、呕吐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大多数在青壮年期发病。

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

因用力或情绪激动可诱发脑血管破裂。

临床以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脑膜刺激征、血性脑脊液维主要特征。

【护理常规】

一、按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一般护理

1、休息与安全绝对卧床休息,发病24-48h内避免搬动,急性期脑出血者卧床3-4周,抬高床头15-30·,切忌去枕仰卧;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卧床4-6周。

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各种刺激,一切护理操作均应轻柔、尽量避免移动头部;谵妄、躁动者加床栏,适当约束。

2、心理护理安慰病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克服悲观情绪,关心体贴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3、饮食病情危重者在发生24-48h内应禁食,24-48h后如病情平稳,无颅内压增高症状。

无上消化道出血可给予鼻饲流质;神志清楚而无tunyan功能障碍者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饮食宜清谈、营养丰富,多食蔬菜、水果,勿过饱,忌烟酒。

4、保持皮肤、床单清洁干燥。

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擦洗,给予预防压疮气垫床,鼓励和协助病人定时更换卧位,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压疮。

5、定时口腔护理,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预防感染。

6、保持大便通畅,嘱进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勿用力排便,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缓泻药。

尿失禁和尿潴留者给予保留导尿,并保持尿道口的清洁。

7、频繁呃逆时遵医嘱给予氯丙嗪12.5mg行两边足三里封闭或肌注利他林20mg,若神志清楚,嘱做屏气动作。

8、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置,禁用热水袋,及早进行关节按摩及被动运动,鼓励主动运动,预防肌萎缩。

9、语言功能障碍者应给予言语训练。

三、呼吸道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舌后坠时用拉舌钳将舌拉出,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及呕吐物,防止窒息。

2、给患者取侧卧位,遵医嘱予以吸氧,定时翻身、拍背、吸痰,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

3、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四、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变化。

2、密切观察有无脑疝的前驱症状和颅高压症状,如意识障碍程度加重、头痛剧烈、频繁呕吐、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减慢、瞳孔不等大等,表示有再次出血或脑疝的可能,应及时汇报医生并协助处理。

3、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量、颜色、以及大小便的量、颜色、性质。

4、观察有无感染、应激溃疡、痫样发作,中枢性高热、稀释性低钠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5、观察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控制补液量及速度,应用脱水剂时应注意血压和尿量变化及水、电解质紊乱情况。

6、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7、昏迷着按昏迷护理常规。

五、健康教育

1、生活有规律,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减少探视;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咳嗽,防止再出血。

3、有肢体瘫痪及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按医嘱正确服药,积极控制高血压,保持血压稳定。

5、合理饮食,戒烟酒,多吃蔬菜水果。

6、定期复查。

第四节面神经炎护理

【一般概念】

面神经炎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表现一侧表情肌完全性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变大,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完全,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Bell征。

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口轮匝肌瘫痪使骨气和吹口哨时漏气;颊肌瘫痪使食物易滞留病侧齿颊之间。

【护理常规】

一、按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一般护理

1、心理护理观察有无心理异常表现;鼓励病人表达对面部形象改变的自身感受和对疾病预后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病人本病大多预后良好;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2、生活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饭后及时漱口,清除口腔患侧滞留的食物;睑不能闭合者予以眼罩、眼睛及眼药等保护;外出时可戴口罩、围巾或使用其他改善自身形象的恰当修饰;注意休息。

三、功能锻炼

1、指导病人尽早开始面肌的主动与被动运动。

2、只要患侧面部能活动,就应该进行面肌功能训练,可对着镜子做皱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动作,每日数次,每次5—15分钟以面肌按摩。

四、健康教育

1、让患者掌握本病的康复治疗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如每天面肌功能训练,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眼部并发症等。

2、保持心情愉快,树立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3、防止受凉、感冒、注意保暖和适当修饰。

第五节颅内感染护理

【一般概念】

颅内感染是指各种生物性病原体侵犯CNS实质、被摸及血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疾病。

根据感染的部位可分为:

1脑炎、脊髓炎或脑脊髓炎;2脑膜炎、脊髓炎或脑脊髓炎;3脑膜脑炎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进展快、病前有急性感染症状,急性全脑损害表现,多数出现高颅压、精神、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

【护理常规】

一、按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一般护理

1、休息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伴有精神症状及癫痫发作者应放置床档,防止坠床。

2、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向患者介绍疾病发生的一般常识及可能出现的症状,主动配合治疗。

3、饮食保持充足水分,给予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昏迷者予以鼻饲流质、并做好口腔护理。

三、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意识、瞳孔、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变化。

2、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肩下垫高,使头稍后倾;对抽搐发作、躁动不安或有明显精神症状者,遵医嘱及时应用镇静剂,口内置牙垫,并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及时吸氧并详细记录发作时间。

3、观察有无脑疝的前驱症状,若有头痛剧烈、呕吐频繁、烦躁不安等颅内压增高者遵医嘱应用脱水剂。

4、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5、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四、药物护理

1、观察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2、应用镇静剂时应观察呼吸、血压变化。

3、应用脱水剂时应观察尿量、尿色改变并及时复查电解质、肾功能等。

五、健康教育

1、对遗留有智力障碍者,应指导家属锻炼其生活自理能力。

2、对遗留有癫痫者,应指导长期正规服药。

3、病室光线柔和,减少噪音,避免强光刺激。

4、定期复查。

第六节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护理

(吉兰—巴雷综合症)

【一般概念】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又称吉兰—巴雷综合症(GBS),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疾病。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病前1-4周有感染或接种疫苗史,四肢对称性迟缓瘫痪,多数伴套样感觉障碍或神经根痛,颅神经损害以双侧面瘫多见,重症患者出现呼吸机麻痹。

【护理常规】

一、按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一般护理

1、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伴有呼吸机瘫痪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2、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因呼吸困难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尤其是使用呼吸机者,鼓励其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饮食给予营养丰富。

易消化的饮食,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4、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勤翻身。

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压疮。

冬季注意保暖,禁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5、病人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常有便秘,应鼓励多饮水,多吃粗纤维的食物,遵医嘱服用缓泻剂,以保持大便通畅。

三、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

2、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如有呼吸困难、咳嗽无力、烦躁不安及口唇发绀等缺氧表现时,应立即吸痰、吸氧、必要时予以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及使用人工呼吸机等。

3、注意有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四、对症护理

1、保持呼吸通畅,给予氧气吸入。

2、肢体疼痛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禁用吗啡、杜冷丁等。

3、面神经受损、眼睑不能闭合者,涂以金霉素眼膏,或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以免角膜溃疡及结膜炎。

4、瘫痪肢体应保持功能位,两足可用足托,防止足下垂,病情稳定后,定期做肢体的被动运动、按摩、鼓励主动运动。

五、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被动运动及按摩方法,肢体瘫痪者应坚持功能锻炼,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2、保持情绪稳定,禁烟酒。

3、定期复查。

 

第七节重症肌无力的护理

【一般概念】

重症肌无力(MG)指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变现为全身骨骼易于疲劳、无力,常活动后加重,休息或用抗胆碱酯酶药后症状减轻。

感染、妊娠、分娩可诱发。

【护理常规】

一、按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一般护理

1、休息轻者适当休息,若病情进行性加重,则卧床休息。

2、心理护理向病人解释疾病的知识及诱发因素,鼓励和安慰患者,给予心理支持。

开导病人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让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3、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吞咽困难或咀嚼无力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必要时鼻饲流质。

进食应在注射抗胆碱酯酶药15分钟或口服药物30分钟后,以防咳嗽。

三、药物护理

1、抗胆碱酯酶药如病人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出汗多等副作用时,可用阿托品拮抗。

抗胆碱酯酶药物必须按时服用,咀嚼和吞咽无力者应在餐前半小时给药。

2、糖皮质激素类在激素治疗早期部分病人可出现呼吸机麻痹,应准备好气管切开包及呼吸机,同时遵医嘱补充钾盐,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继续服用维持量。

长期应用者,严密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四、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生命变化,注意有无危象发生。

准备新斯地明等药物,尽快解除危象。

注意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备好气管切开包及呼吸机。

2、注意观察抗胆碱酯酶药的疗效和副作用,严格执行用药时间和剂量,以防危象的发生。

五、危象的护理

1、应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呼吸及吞咽等变化。

2、注意鉴别危象的类型,遵医嘱用药,积极配合医生抢救。

3、保持呼吸道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一旦发生危象,出现呼吸机麻痹,应立即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按气管切开、呼吸机护理常规。

4、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六、健康教育

1、随身携带诊断、病情治疗卡,以便抢救时参考。

2、指导患者避免劳累,外伤,心理创伤,中毒,腹泻及长时间烈日暴晒。

3、育龄妇女应避孕。

4、忌用对本病不利的药物,如中枢神经抑制剂等,以免诱发危象发生。

第八节癫痫护理

【一般概念】

癫痫是一组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短暂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

常见病因主要是遗传、脑外伤。

临床以具有短暂时性、刻板性、间歇性和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

【护理常规】

一、按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一般护理

1、休息间歇期可下床活动,出现癫痫先兆时应立即卧床休息。

抽搐时取侧卧位,头部放平,托起下颌,抽搐停止后尽量保持患者安静休息,必要时加床档保护。

2、饮食给予高热量、低盐、清淡、无刺激的饮食、避免过饱,限制饮水量,24小时不超过1500ml,不能进食者及时予以鼻饲。

三、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护理

1、设专人护理,立即平卧位,解开衣领,衣扣,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氧;必要时吸痰。

对呼吸功能不恢复者,及时做人工辅助呼吸。

并及时、详细记录发作经过、时间和主要表现。

2、尽快用开口器塞入上下臼齿之间(也可以用牙垫或手帕甚至衣角卷成小布卷),防止咬伤舌头和颊部。

3、不能强行往病人嘴内灌水喂药,也不可以对抽搐肢体用暴力硬压,以免造成窒息、吸入性肺炎及骨折、脱臼等。

4、遵医嘱给予抗癫痫药,并注意用药好后的反应。

5、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炎热季节防止中暑,保持皮肤清洁。

6、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昏迷深度、肢体抽动情况;注意血压、脉搏变化及呼吸功能有无抑制等。

如有异常及时协助医生处理。

四、癫痫持续状态护理

1、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

尽快按医嘱用药控制发作,应用强烈中枢抑制剂做静脉注射时,应专心缓慢注射,随时监护癫痫发作情况,并严密观察瞳孔、呼吸、血压、心律变化。

如有瞳孔缩小,血压下降,昏迷加深,呼吸变浅、应立即汇报医生建议药物减量。

2、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3、连续抽搐应防止缺氧而致肺水肿并遵医嘱给予脱水剂、镇静剂及吸氧。

4、给予高热量、营养丰富的流质,24小时不能进食者应给予鼻饲饮食。

五、健康教育

1、患者不宜单独外出,应随身携带诊断卡,注明姓名、诊断、以便急救时参考。

2、长期服药者应按时服药,不宜私自停药或减量。

3、生活、工作有规律,避免疲劳、不登高、不游泳、不驾驶车辆。

4、定期复查。

 

第九节急性脊髓炎护理

【一般概念】

急性脊髓炎是指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横贯性损害。

以青壮年多见,病前1-2周多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症状;或有疫苗接种史。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病前常有感染史,瘫痪或四肢瘫痪伴大小便障碍,损害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减退或消失,严重可上升延髓,导致呼吸机麻痹。

【护理常规】

一、按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一般护理

1、休息卧床休息,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

2、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焦虑、紧张、痛苦的心理给予安慰开导,生活上关心体贴,使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3、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及粗纤维饮食,同时多食酸性食物,不宜进甜食,产气食物。

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

4、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受伤,勿用热水袋防止烫伤;定时翻身、拍背、按摩、并予以压疮按摩床,预防压疮的发生。

5、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协助拍背排痰,防止坠积性肺炎。

6、尿失禁病人要及时更换尿垫,保持会阴部皮肤清洁干燥。

尿潴留者先诱导排尿,无效者行留置导尿,嘱病人多饮水,每日更换尿袋。

定时放尿,训练膀胱功能。

7、腹胀严重时给予按摩或肛管排气,便秘时给予缓泻剂或灌肠。

大便失禁者,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8、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加强被动按摩,预防挛缩畸形,急性期后要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

三、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注意感觉平面有无上升及呼吸机瘫痪,如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烦躁等,遵医嘱立即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3、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四、健康教育

1、指导肢体瘫痪者学会被动运动及按摩,鼓励其主动运动,防止废用性肌萎缩,运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2、指导患者出院后随身携带卡片,包括姓名、年龄、地址、诊断、药物及剂量。

以便抢时参考。

 

第十节震颤麻痹(帕金森病)护理

【一般概念】

震颤麻痹为主,老年人常发生的椎体外系进行性变性疾病。

本病属于中老年疾病,临床症状出现年龄平均约55岁,男性稍多于女性,起病缓慢,逐渐进行,以运动减少,肌张力强直,震颤和体位不稳为主要症状。

【护理常规】

一、按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一般护理

1、心理护理关心病人和病人多交流。

使其不要烦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她们减少恐惧、配合治疗。

2、活动指导鼓励病人独立完成自理,当病人不能完成时给予帮助,根据症状的轻重,不同程度的帮助患者进食,卫生清洁,将物品放在患者易取的地方,以减少病人寻找东西时的体力消耗。

3、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的饮食并补充足够的水分。

三、专科护理

1、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协助病人进食及早发现有无吞咽困难,饮水反呛,避免误吸。

2、听诊呼吸音,定时翻身、拍背,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备好抢救器材和药品。

3、定时翻身,使皮肤避免受各种机械性刺激,预防压疮。

4、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帮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防止肌肉萎缩,维持运动功能。

四、病情观察

1、观察病人吞咽和进食情况。

2、观察有无呼吸困难。

3、观察患者躯体功能及肌肉力量,观察偏瘫及部分感觉丧失的发展程度,有无肌肉萎缩及畸形。

五、健康教育

1、病人所处环境安静舒适,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

2、适当活动、避免多度劳累,并注意自我保护,预防感冒;保持清洁卫生,特别是皮肤的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注意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并按康复计划执行。

3、医疗护理措施遵守医嘱的服药时间,尤其是激素,不得擅自增减。

定期复查。

第十一节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护理

【一般概念】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应用微创的方法清除脑室内出血或脑内出血破入脑室者,迅速降低颅内压力,以抢救生命,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向患者家属解释,取得同意,躁动病人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2、剃去头发并清洗。

3、物品准备常规消毒物品、麻醉药、无菌穿刺包、无菌引流袋、氧气、心电监护仪及抢救药品等。

二、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2、引流袋置于床头,如为脑出血破入脑室者引流的出口应高于头部15-20cm,以免脑脊液外流而引起低颅压,并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阻塞、脱落等情况的发生。

3、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

4、保持穿刺部敷料干燥,每日更换引流袋及敷料,预防感染。

5、密切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瞳孔不等大,烦躁不安等,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6、拔管前夹管24h,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等症状,无异常情况方可拔管。

7、拔管后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

 

第十二节神经内科介入治疗护理

【一般概念】

缺血性脑血管神经介入治疗目的是治愈或改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应用不同的介入材料,扩张狭窄动脉,植入动脉支架,以增加脑组织血液供应,改善脑部缺血、缺氧症状。

【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2、向患者家属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给予心理安慰,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饮食宜于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高纤维的食物。

3、根据医嘱协助病人进行各项检查和给予术前用药。

4、备皮、做好抗生素及碘过敏试验。

5、局麻者术前4h禁食、水,全麻者9-12h禁食、水。

6、常规留置导尿管,备好必要的抢救药品、物品。

7、记录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二、术后护理

1、卧床休息24h,腹股沟穿刺部位沙袋压迫6-8h,穿刺侧肢体平伸制动12-24h。

2、嘱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除;进食清谈易消化食物,强加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3、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精神状态、瞳孔、生命体征、语言、感觉、运动功能及有无头痛、呕吐,密切观察血压的改变,防止脑过度灌注综合症引起脑出血。

4、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穿刺侧肢体皮肤的色泽、温度及感觉变化,注意有无血栓形成。

5、做好皮肤护理,指导患者向患侧60·或向健侧20·--30·翻身,保持患侧髋关节伸直,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发生褥疮。

6、应用扩血管药物预防脑血管痉挛时,用微量泵控制速度,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注射速度,注意病人是否有脸红、心慌、血压上升等现象。

三、健康指导

1、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激动,保持血压稳定,预防感冒。

2、合理饮食、宜进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禁食酸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向患者交代服药的时间,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4、定期门诊复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