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8100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药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方药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方药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方药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方药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药学.docx

《方药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药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药学.docx

方药学

解表药知识点

解表药概论

定义: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作用,用于解除表证的方药,称之为解表方药

分类:

发散风寒药(辛温),发散风热药(辛凉)

主要适应症:

表证(恶寒发热,头身痛、脉浮)

1.麻黄

发汗解表——风寒表实无汗证

宣肺平喘——咳喘病证

利水消肿——风水水肿

2.桂枝

发汗解肌——风寒表证,无汗或有汗

温经通脉——寒凝经脉诸痛症

温阳化气——阳气不足、阳气不宣之证

3.羌活

祛风散寒——风寒表证、头痛身痛

胜湿止痛——上半身风湿痹痛、头痛

4.牛蒡子

疏散风热——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利咽消肿——咽喉肿痛

祛痰止咳——咳嗽多痰;咳嗽,咯痰不利

透疹解毒——麻疹初期,透发不畅;热毒壅结,疹发不畅;

清热解毒——咽喉热毒、皮肤热毒

通便——润肠通便

5.菊花

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清热解毒——热毒疮痈肿痛

清肝明目——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

平抑肝阳——肝阳上亢的头目眩晕

6.柴胡

解肌退热——外感发热,少阳证寒热往来

疏肝解郁——肝气郁滞证

升举阳气——气虚下陷之证

7.葛根

解肌退热、舒缓筋脉——外感表证,发热,项背强痛

透疹止痒——麻疹透发不畅

生津止渴——热病消渴、阴虚消渴

升阳止泻——脾虚泄泻,湿热泻痢

解酒保肝——预防、治疗酒精性肝损伤

清热药知识点

清热药概论

定义:

凡以清泻里热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药,称之为清热方药

特点:

药性寒凉;归经多样;功效多样,但以清泻里热为主;治疗各种里实热证

分类:

清热泻火药,清热凉血药(入血分,热入营血病证),清热燥湿药(药性苦寒,治疗实热病证),清热解毒药,清退虚热药

使用注意:

见PPT

主要适应症:

里热证

8.石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气分实热、肺热壅盛、胃火上攻

收湿敛疮——湿疹湿疮,疮疡溃烂不收口、水火烫伤

9.知母

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肺,胃热

养阴生津——热病伤阴、肺,胃,肾阴不足

10.栀子

热病烦闷——三焦火热(肺、胃、肾、肝),热毒

清热利湿、退黄通淋——黄疸、热淋

凉血、解毒——血热出血、热毒疮痈

消肿止痛——跌打损伤

11.黄芩

清热燥湿——湿热病证

泻火解毒——火热热毒

凉血、止血、安胎——血热出血、血热胎漏下血

12.黄连

清热燥湿——湿热病证

泻火解毒——火热热毒

13.黄柏

清热燥湿——下焦湿热病证

泻火解毒——疮疡痈肿

退热除蒸——阴虚火旺

14.生地黄

清热凉血——热入营血

养阴生津——津伤阴虚

15.玄参

清热凉血——热入营血

泻火解毒、散结消痈——热毒火结

利咽——咽疾

养阴润燥——津亏阴伤

16.金银花

清热解毒——热毒病证

疏散风热——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17.连翘

清热解毒、散结消痈——热毒疮痈、瘰疬瘿瘤

疏散风热——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清心除烦——热陷心包

18.板蓝根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Ø外感风热、温病初起,伴咽喉肿痛

Ø热毒发斑、痄腮,大头瘟等

19.鱼腥草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肺痈、肺热咳嗽、热毒疮痈

利湿通淋——湿热下注之热淋

20.青蒿

退热——退虚热、解暑热、除疟热

21.地骨皮

凉血除蒸——有汗骨蒸、血热出血

清肺降火、生津止渴——肺热咳喘、内热消渴

泻下方药知识点

泻下药概论

定义:

凡以泻下通便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便秘或排便不畅以及其他里实积滞证的方药,称为泻下方药

功效、适应证:

泻下通便——便秘、便坚

清热泻火——火热病证

逐水退肿——水湿内停证

使用注意:

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妇女胎前产后及经期慎用攻下药、峻下逐水药

针对引起便秘、便艰的原因适当配伍

中病即止,不可久服、多服

严格炮制、控制用量

22.大黄

泻下攻积——胃肠积滞,大便秘结

清热泻火——火热上攻病证,水火烫伤

凉血解毒——血热出血,热毒病证

活血祛瘀——瘀血阻滞病证

清泻湿热——湿热下注病证

23.芒硝

泻下软坚——实热积滞、大便秘结;燥屎内结,大便燥结

清热消肿——咽痛、口疮、目赤,乳痈肠痈、皮肤疮痈

祛湿方药知识点

祛湿药概论

定义:

凡以祛除湿邪为主,具有祛风湿、化湿浊、利水湿作用,用于治疗多种湿证的方药,称为祛湿方药

类别:

祛风湿方药、化湿方药、利水渗湿方药

配伍:

健脾药(脾主运化水湿)、温化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利水药(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理气药(湿阻气滞)

祛风湿药概论

定义:

凡以祛除风湿之邪,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用于风湿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功效:

祛风湿、解痹痛

适应症:

痹证

化湿药概论

定义:

凡是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又称芳香化湿药

特性:

芳香温燥

使用注意:

入汤剂宜后下,不宜久煎,余见PPT

利水渗湿药概论

定义:

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特点:

性味多甘淡寒凉或平,作用趋于下行,主归膀胱经

适应证:

各种水湿病证(水湿内停,湿热交阻)

使用注意:

阴亏津少,肾虚遗滑病证忌用;孕妇忌用

24.独活

祛风除湿、除痹止痛——风寒湿痹痛(下半身为主)

解表、散寒、除湿——风寒夹湿表证

25.秦艽

祛风湿,舒筋络,止痹痛——风湿痹证,中风不遂

退虚热——骨蒸潮热

清湿热——湿热病证

26.桑寄生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风湿痹痛,肝肾不足,风湿痹痛伴肝肾不足

养血安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27.广藿香

芳香化湿——湿浊中阻之证

发表解暑——夏日外感风寒、暑湿暑温初起

和中止呕——吐泻

28.苍术

燥湿健脾——一切湿证(详见PPT)

祛风湿——风湿痹证

解表——风寒夹湿表证

明目——夜盲

29.茯苓

利水渗湿——外有表证、内停水饮;脾肾阳虚水肿;痰证;饮证

健脾补虚——脾气不足;脾虚泄泻

宁心安神——心悸、失眠、健忘

30.薏苡仁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脾虚夹湿泄泻

祛湿除痹——湿痹筋脉挛急疼痛;风湿身痛发热

清热排脓——肺痈、肠痈

31.车前子

利尿通淋——淋证、水肿

渗湿止泻——湿盛、暑湿泄泻

清肝明目——目疾

清肺化痰——肺热咳嗽

32.茵陈

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湿热黄疸;湿温,湿疹,湿疮

退黄——湿热黄疸;黄疸水肿;寒湿黄疸

33.金钱草

利湿退黄——湿热黄疸

利尿通淋——热淋、沙淋、石淋

解毒消肿——恶疮肿毒,毒蛇咬伤

概论篇

定义1:

凡以温散里寒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药,称之为温里方药

定义2:

凡是药性温热,具有温里散寒、温经止痛作用,用于治疗治疗里寒病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适应症:

寒困脾胃、寒邪阻肺、心阳不足、寒凝肝经、肾阳不足、亡阳证

使用注意:

Ø药性温热,作用峻猛,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

Ø用量不宜大,服用时间不宜长

Ø部分药物为药食两用品,常可作为食品佐剂使用

34.附子

回阳救逆——亡阳证

补火助阳——阳虚火衰

散寒止痛——寒胜痛痹、周身寒湿痹痛

35.干姜

温中散寒——寒困脾胃、脾胃虚寒

回阳通脉——亡阳证

温肺化饮——寒饮伏肺

36.肉桂

补火助阳——阳虚火衰证

散寒止痛、温通经脉——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寒凝经脉之寒疝腹痛;风寒湿痛痹,寒湿腰痛;胸阳不振之胸痹心痛

温煦气血——气血两虚、阳虚寒凝阴疽证

37.细辛

散寒解表——风寒表证、阳虚外感

温肺化饮——寒饮咳喘

祛风止痛——风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宣通鼻窍——鼻疾

理气方药

概论篇

定义:

凡以行气或降气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方药,称为理气方药

使用注意:

含挥发性成分,入汤剂一般不宜久煎

38.陈皮

理气健脾——脾胃气滞证、胃气上逆

燥湿化痰——湿痰、寒痰咳嗽

39.枳实

破气消积化滞——胃肠积滞证

(破气)化痰除痞——痰阻气滞证,胸痹,结胸

40.香附

疏肝理气——肝郁气滞证

调经止痛——月经不调

41.木香

行气止痛、调味和中——脾胃气滞证,大肠气滞证,泻痢里急后重,肝胆气滞

42.厚朴

行气燥湿——湿阻中焦证,梅核气

消积除满——肠胃积滞

下气平喘——痰饮咳喘

消食方药

概论篇

定义:

凡以消化食积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饮食积滞证的方药,称为消食方药

功效:

消化饮食、消积导滞、健脾开胃

适应症:

食积停滞证;脾虚食积证

43.山楂

消食化积——饮食积滞

行气散淤——瘀滞病证

44.麦芽

消食健脾——饮食积滞

回乳消胀——妇女断乳,乳汁郁结、乳房胀痛

疏肝解郁——肝气郁结、肝胃不和

理血方药知识点

理血药概论

定义:

凡以活血或止血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瘀血证或出血证的方药,称之为理血方药

止血药概论

定义: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分类:

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

使用注意

Ø出血是急症,重症,止血为当务之急

Ø大部分药物经炒炭后,止血作用加强

Ø注意血止留瘀,尤其是收敛止血药及凉血止血药,易凉遏,恋邪,留瘀,对出血兼瘀血者,不宜单独使用

活血化瘀药概论

定义:

以通畅血行,消除瘀血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血行不畅、瘀血病证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

功效:

(活血)止痛、调经、消肿、疗伤、消痈、消癥

分类:

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疗伤、活血消癥

适应证:

各种瘀血阻滞病证(详见PPT)

使用注意:

Ø不宜用于妇女月经过多等具有出血倾向或出血的患者

Ø孕妇尤当慎用或忌用

45.三七

化瘀止血——各种内外出血

消肿定痛——跌打损伤、瘀滞疼痛

46.艾叶

温经止血——虚寒性出血

散寒止痛——虚寒性腹痛

调经安胎——虚寒性月经不调或胎动不安

除湿止痒——湿疹疥癣

温经逐寒、止咳平喘——寒性咳喘

47.川芎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气滞血瘀病证、妇产科瘀滞证

祛风止痛——头痛、风湿痹痛

48.郁金

活血止痛、行气(疏肝)解郁——气滞血瘀之胸、胁、腹痛、痛经

清心凉血——热病神昏;癫痫,癫狂吐血、衄血、倒经、尿血、血淋

利胆退黄——肝胆湿热黄疸、胆石症

49.丹参

活血调经——血瘀经闭、痛经、月经不调

活血化瘀——血瘀胸痹、癥瘕积聚、风湿痹痛

凉血消痈——疮痈肿痛

除烦安神——清心安神、养血安神

50.红花

活血化瘀、祛瘀止痛——血瘀病证(详见PPT)

51.牛膝

活血化瘀——下部的瘀血阻滞病证

补肝肾、强筋骨——肾虚腰痛,腰膝酸软;湿热痿证

利水通淋——热淋、血淋、水肿、小便不利

引火下行——肝火上亢之头痛、眩晕;胃火上炎之齿龈肿痛,口舌生疮

引血下行——气火上逆之吐血、衄血

化痰止咳平喘方药

概论篇

概念:

凡能祛除或消除痰浊,制止或减轻喘咳,治疗痰证和咳喘的方药,称为化痰止咳平喘方药

52.半夏

燥湿化痰——寒痰、湿痰证

降逆止呕——胃气上逆呕吐

消痞散结——瘿瘤瘰疬,心下痞、胸痹、结胸、梅核气

消肿止痛(外用)——疮疡肿痛、乳痈初起,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53.浙贝母

清热化痰、宣肺止咳——风热咳嗽,痰热咳嗽,燥热咳嗽

消肿散结——瘿瘤,瘰疠,痰核,疮疡,肺痈

54.川贝母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痰热咳嗽、燥痰咳嗽

消肿散结——疮疡肿毒、瘰疬痰核、肺痈、乳痈

55.瓜蒌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痰热咳嗽、燥痰咳嗽

宽胸散结——胸痹、结胸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56.桔梗

宣畅肺气、祛痰止咳——痰多咳嗽,风寒、风热、痰热咳嗽

利咽开音——咽疾

消痈排脓——肺痈

平肝息风方药方药

概论篇

定义1:

凡以平降肝阳或息风止痉为主,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方药,称平肝息风方药

适应证:

Ø肝阳上亢病证:

头目眩晕,面红脉弦

Ø肝风内动病证:

轻——肌肉跳动,四肢震颤;重——四肢抽搐,角弓反张

使用注意:

Ø本类药物多为矿物或贝壳,质地较重,用量较大,且入煎剂多需打碎先煎

Ø部分虫类药物有毒,用量宜小,不可久服

Ø性偏寒凉者,凡脾胃虚寒及无实热者忌用,脾虚食少便溏者慎用

1、牡蛎

平肝潜阳、息风止痉——肝阳上亢之头目眩晕,肝风内动之惊痫抽搐

重镇安神——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软坚散结——痰核瘰疬,瘿瘤,癥瘕积聚

收敛固涩——滑脱不禁诸证

制酸止痛——胃痛泛酸

2、羚羊角

平肝熄风——热极生风,肝阳化风,肝阳上亢之眩晕

清肝明目——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

清热解毒——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

清肺止咳——肺热咳嗽

3、天麻

息风止痉——肢麻、抽搐、瘫痪、风湿痹痛

平抑肝阳——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祛风通络——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安神方药

概论篇

定义:

凡以安定神志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心神不宁病证的方药,称为安神方药

适应证:

烦躁不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惊风癫痫、癫狂、健忘

使用注意:

Ø多为对症治疗,特别是重镇安神的矿物药,故只宜暂用,不可久服,中病即止

Ø矿物类药物,金石之品易伤胃气,所以入丸散剂服时,须酌情配伍健脾养胃之品,入汤剂时须打碎先煎

1、龙骨

镇心安神——心神不宁

平肝潜阳——肝阳上亢

收敛固涩——滑脱不固之证

敛疮生肌——湿疹、湿疮溃烂不收口

2、磁石

镇静安神——心神不宁,惊悸不眠,癫痫

平肝潜阳——头晕目眩

聪耳明目——耳鸣耳聋,眼目昏花

纳气平喘——肾虚气喘

3、酸枣仁

养心、益肝、安神——心神不宁证(心肝血虚、虚火内扰、阴虚血少、心脾气虚)

敛汗——自汗、盗汗

开窍方药

概论篇

定义:

凡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闭证神昏的方药,称为开窍方药

共性:

性辛,归心经,方向走窜

1、麝香

开窍醒神——闭证神昏

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瘀血阻滞,热毒蕴结

催产下胎——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2、牛黄

息风止痉——热甚动风

化痰开窍——痰热蒙蔽心窍之证

清热解毒——热毒壅结之证

补虚方药

概论篇

概念:

凡能扶正补虚,增强体质,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以治疗虚证为主的方药,称之为补虚方药

使用注意:

Ø补药不可滥用

Ø正虚而邪盛或邪未尽者,不宜过早或单用补法,以免“闭门留寇”

Ø须明辨虚实真假:

对于“大实有羸状”的假虚之证,慎用补法

对于“致虚有盛候”的假实之证,则必须用补法

中药篇(掌握类)

功效主治

1、人参

大补元气——气虚固脱、气虚忘阳、气虚忘阴、血虚气脱

补益肺脾——脾气不足、肺气不足

补心气:

安神益智——心气不足之证

(补气)生津止渴——气虚津伤、消渴证

补气生血——气虚血亏

补气助阳——气虚阳损

2、黄芪

补气升阳——脾胃气虚证、中气下陷证、气不摄血证

益胃固表——咳嗽气短,自汗、多汗,气虚外感

利水消肿——气虚水肿

托疮生肌——疮疡中期、后期

补气生血、活血、生津——气虚血亏、血瘀、津亏

3、白术

补气健脾——脾气虚弱

燥湿利水——脾虚水停

固表止汗——表虚外感、自汗

安胎——脾虚气弱、胎动不安

4、山药

益气养阴——消渴证

补肺脾肾

涩精缩尿——肾虚不固遗滑病证

5、甘草

补气(心、脾、肺气)——心气、脾气、肺气不足

祛痰止咳——咳嗽气喘痰多

(清热)解毒——热毒疮痈,咽喉肿痛,食物、药物中毒

缓急止痛——脘腹及肢体挛急疼痛

调和百药

6、当归

补血活血——血虚病证、血瘀病证

调经——月经不调

止痛——虚寒性腹痛,跌打损伤

消痈——痈疽疮疡

(补血)润肠通便——血虚肠燥便秘

止咳下气——久咳气喘

7、熟地黄

补血滋阴——血虚病症、肾阴不足病证

益精填髓——肝肾精血不足证

8、鹿茸

补肾阳——肾阳虚衰证

益精血——精血虚衰证

强筋骨——筋骨萎软、腰膝无力、小儿五迟、耳鸣耳聋、虚劳早衰

调冲任——妇女冲任虚寒、崩漏带下

托疮毒——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

9、肉苁蓉

补肾助阳——阳萎、不孕、腰膝冷痛、尿频

补益精血——肝肾精血不足之证(早衰、体弱、耳鸣耳聋)

润肠通便——肠燥津亏之大便秘结

10、杜仲

补肝肾、强筋骨——肝肾不足,要洗疼痛,痿软无力

固冲安胎——胎动不安、习惯堕胎

11、补骨脂

(温摄肾精)补肾壮阳——肾虚阳痿,腰膝冷痛

(温摄膀胱)固精缩尿——肾虚遗精、遗尿、尿频

(温摄肠道)温脾止泻——脾肾阳虚之五更泻

(温摄肾气)纳气平喘——肾不纳气之虚喘

12、北沙参

养阴清肺——肺阴不足

益胃生津——胃阴虚证

13、麦冬

养阴润肺——肺阴不足,燥咳咯血

益胃生津——胃阴不足,舌干口渴

清心除烦——虚烦失眠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14、龟甲

滋阴潜阳——阴虚发热、阴虚阳亢、阴虚动风

益肾健骨——肾虚骨软证

养血补心——心血虚证

15、鳖甲

滋阴潜阳、退热除蒸——阴虚发热、阴虚阳亢、阴虚动风

软坚散结——症瘕积聚

收敛方药

概论篇

概念:

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滑脱不禁证的方药,称为收敛固涩方药

滑脱病证:

自汗、盗汗、久咳虚喘、久泻久痢、遗精、遗尿、尿频、带下日久、崩带不止

1、五味子

收敛固涩——滑脱病证

宁心安神——心悸、失眠、多梦

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消渴、口渴

2、乌梅

敛肺止咳——肺虚久咳、干咳少痰

涩肠止泻——久泻久痢

生津止渴——虚热消渴、暑热口渴

收敛止血——崩漏、便血、尿血

安蛔止痛——蛔厥腹痛、呕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