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411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7296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0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势与政策41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形势与政策41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形势与政策41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形势与政策41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形势与政策41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形势与政策4111.docx

《形势与政策41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势与政策411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形势与政策4111.docx

形势与政策4111

形势与政策课:

考试时间地点待定,13周一(5月7号)5点半到6点半,具体再飞信通知班长考试类型:

不定项选择题、简答、论述、材料分析4种。

考试要求:

不准带打印资料,可以带手写资料,手机关机。

郑重声明:

以下所给资料为参考资料,不能直接打印使用!

参考只能用笔记和你自己在网上搜索的相关资料笔记。

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第一章软实力概念的由来与内涵界定

一、软实力概念的由来

文化的吸引力、制度的吸引力、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

二、软实力概念的内涵界定

美国:

修理地球:

为霸权主义服务的软实力概念

CNN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切难以量化的表现为精神力量的实力都是软实力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文化软实力事关国家兴衰成败

一、中国近代以来的道路

 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独立并走向富强。

二、苏联解体的例子

最深层次最直接的原因:

苏联文化软实力大厦坍塌

西方文化渗透是苏联解体的直接推手

第三章正确认识我国文化软实力现状

一、约瑟夫·奈的评价错在哪儿

(一)软实力相对硬实力而言难以量化

(二)各国对软实力的界定存在差异

(三)中美两国价值观不同

(四)国情不同

颜色革命中非政府组织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

中国软实力体现:

得益于党和政府的组织力、动员力和凝聚力,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二、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应如何评价

(一)我国物质硬实力的增长令人欣慰,但文化软实力是条短腿

超级计算机是一个国家科研实力的体现,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我国面临难得机遇,也不得不应对严峻的风险挑战

(三)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CCTV-4等在世界落地虽广但影响力仍相对有限。

“西强我弱”的国际文化和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扭转。

(四)当代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第四章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应当很自信

自信源于:

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统一的文化血脉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三、改革开放为我们更广泛更充分地学习借鉴别国优秀文化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世博会促进了中外交流

四、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的深刻认识

第五章增强文化软实力需要从多方面下硬功夫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坚持以正确舆论引导人

✓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积极稳妥地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重视和加强国家形象、国民形象的设计与塑造

✓加强文化软实力研究,制定文化软实力发展总体规划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

✓把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去思考部署,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

✓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文化、尊重人才的氛围,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

思考题

怎样认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发达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做法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你个人有何打算?

 

探寻中国特色农业科技发展道路

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

1、粮食安全这根弦绷得越来越紧

农业发展双重约束:

资源有限市场要求

2、生态环境压力亟待疏解,实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紧迫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技术

智力资源对自然资源的替代

3、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农业的国际竞争,技术制高点争夺越来越激烈

“孟山都”良种公司转基因玉米

转基因抗虫棉

4、多年积攒的一些阻碍发展的因素,其制约性越来越明显

二、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科技的探索与成就

1、着眼于粮食安全,解决全国人民吃饱问题,不断探索新农艺、新模式

目前,我国水稻育种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着眼于有效供给,解决“肉盘子”“菜篮子”问题,不断探索新品种、新技术

3、着眼于生产保障,解决农业生产能力提高问题,不断探索新体系、新农机

盐碱化土地治理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十一五”承前启后开创了新局面

农业三大跨越:

模仿跟踪——自主创新资源依赖——科技驱动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1、政策支撑,开创了农业科教工作新局面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

2、创新工作,积累了农业科技发展新经验

实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

生物新品种培育转基因重大专项

四、当前仍然面临的六个瓶颈问题

1、支撑现代农业新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依赖进口。

大型机械装备依赖进口

2、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水平仍然不高

3、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作用发挥不充分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实用人才素质低、后备力量不足

农村教育条件落后,实用人才不足

4、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5、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农业科技管理统筹协调不够,人员自主流动不够,科技立项与评价机制不完善等。

6、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整体不强

五、如何认识农业科技迎来重大机遇期

1、农业科技支撑作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2、农业科技公益性定位进一步清晰

3、农业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

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

农业科研开发体系

4、条件建设和队伍建设将进一步加强

5、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将被进一步催发

建立农业技术产权展示交易平台

将农业企业打造成

新的技术创新主体

六、对农业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几点思考

1、要适应基本国情实际,走中国式技术道路

中国式技术道路要适应中国国情与资源约束,适应中国农业制度与发展阶段。

2、要把握科技发展特点,遵循科技发展规律

农业科技发展两个基本特点:

创新周期长、成果产出慢、风险概率高

农业科技环节多、链条长、不确定因素多

3、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创新能力建设

4、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化政府投入责任

5、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造良好法律环境

制定《农业投入法》

制订农业科技相关配套法规

修订《农业技术推广法》

当前经济形势和2012年经济工作

第一章当前的经济形势

一、国际经济环境

复苏缓慢,进程脆弱,不平衡

二、国民经济主要体现

1.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

GDP全年比上年增9.2%

如何看待增速放缓?

主动调控的结果

适度平稳的回落

仍保持较高的增长质量和效益

2.物价涨势得到有效遏制

3.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

4.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5.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就业和社会保障增长32.5%

医疗卫生增长50.5%

住房保障增长73.9%

第二章2012年的发展环境

一、来自国际的“四大风险”

1.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风险

2.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扩散的风险

3.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风险

4.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

二、应对好国内的压力和挑战

宏观政策陷入“两难境地”

1.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

2.物价过快上涨的压力

3.节能减排压力

4.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的压力

第三章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

稳中求进:

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抓改革

二、2012年经济工作的基本原则

1.在保持政策取向稳定的同时,更加有预见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调结构——控物价——稳增长

2.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产业结构升级:

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

3.在注重解决当前突出矛盾的同时,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创新。

4.在注重加大民生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第四章2012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优化投资结构

政府投资:

优先保障国家重点续建项目特别是收尾项目

民间投资:

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

二、采取有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三、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农业稳定增产

四、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

3、努力改善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4、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

5、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五、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七、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2、提高外资利用水平

3、积极推进企业对外贸易合作

八、民生优先,加强社会建设

1、积极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2、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思考题

“稳中求进”的含义是什么?

应该怎样把握这一经济工作总基调?

国家为什么要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产业转移与就业

第一章产业转移概念

一、什么是产业转移

二、产业转移的类型

按地域范围分:

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按生产要素分:

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

按性质分:

市场扩张型、成本节约型

按流动方式分:

水平转移、垂直转移

三、产业转移的意义

第二章产业转移的条件和动因

一、产业转移发生的基本条件

1、P95

2、产业转移发生的基本条件

区域间存在产业级差

区域间存在产业利益差

区域间生产要素的流动

产业竞争

二、产业转移发生的动力

企业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区域经济结构的变迁

生产要素供给结构的变迁

产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迁

第三章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进程和趋势

一、历次国际产业转移的进程及特点

1、第一次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美国转移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第一个“世界工厂

美国成为第二个“世界工厂

2、第二次从美国向日本、西德转移

美苏争霸格局下的此次产业转移,既有经济的原因,更有政治上的考量。

3、第三次从日本向“四小龙”转移

4、第四次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总结: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转出地获得了发展的动力,承接地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

1、更加重视东道国本土的市场消费需求

美国制造企业正在出现把技术工厂迁回美国本土的趋势

2、围绕获取技术和科研成果的产业转移日益突出

3、研发中心伴随生产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

4、更多地围绕能源和原材料优势进行产业转移

5、新兴产业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热点

第四章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

一、中国产业转移的历程

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进程一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向前推进。

起步阶段1979-1991

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1

高速增长阶段2002至今

二、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和趋势

由第一板块等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第五章产业转移的效应

一、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分工合作的影响

先进产业的移入会作为“扩散源”,使原有的、处于较低层次的产业发生“升级转型”运动。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子不能重走

四、产业转移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广东提出的“双转移”战略,“产业转移”优化了产业结构,“劳动力转移”创造了就业机会。

第六章把握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

一、历次国际产业转移对就业的影响

中国在第四次产业转移中,建立了完整的产业体系,改善了劳动力就业结构。

二、当前国内外产业转移形势带来的就业机遇

1、中国东部有完整的工业制造产业体系,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人才基础。

2、中国中西部具有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低廉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

三、如何抓住就业机遇

1、转变就业观念

2、从“打工型”就业向“创业型”就业转变

3、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思考题

1、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都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2、青年大学生应当如何抓住产业转移带来的新机遇?

国际部分

由美国印钞说起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一、量化宽松卷土重来

全球金融最热门的话题和关注焦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储备货币毫无限度超量发行——全球金融货币乱局

200倍国际储备货币增速>5倍实体经济增速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全球货币流动性泛滥的根源,也是全球汇率动荡和争端的根源

2010年9月10日,美联储做出决议:

随时准备再度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2010年11月4日,美联储正式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升级版第一阶段,总额6000亿美元

主要手段:

大规模购买美国财政部所发行的债券

目的:

降低长期利率,刺激私人部门信用和消费增长

刺激商品市场、股票市场或其他资产市场,提升经济体系的通胀水平

常规货币政策三大工具:

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

◆三大常规政策效果有限

◆美联储鼓励银行借钱,大规模购买商业银行的“有毒资产”,实际存款准备金率为“负”

利率调节政策工具绝非万能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胀率

区分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成为理解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的关键

二、难以自拔的“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作用机理

伯南克一派经济学家的办法是:

央行继续购买政府债券和其他长期债券,防止经济体系陷入长期通缩。

三、隐藏在细节中的魔鬼

跳出流动性陷阱,需要回答的问题

1、经济体系为什么会“突发神经”,陷入流动性陷阱

2、中央银行购买短期债券是否有效

3、既然购买短期债券无效,那么购买长期债券是否有效

4、除长期债券外有何秘密武器

四、错误的理论导致错误的政策

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

支持:

避免了美国金融体系大面积垮台

缩短了美国经济恢复的时间

反对:

助长大型金融机构“大而不倒”的心理预期,增加了道德风险

对刺激真实经济复苏收效甚微

错误逻辑

没有明确区分信用和货币,甚至简单将货币等于信用

个人消费最终取决于永久收入或长期收入,本质上与货币无关

假设中央银行扩张的货币或流动性,能够顺利甚至均匀流向经济体系的每一个决策单位

真实经济复苏的关键是信贷的持续增长

决定经济复苏的根本力量,是私人经济部门的真实信贷

五、残酷的现实,悲观的愿景

发达国家经济整体上陷入长期衰退和低速增长

一、投资、消费、信贷持续萎靡不振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

2010年9月新增失业人数多,失业率高

二、“日本经济病”不仅困扰着日本政府,而且是全球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一大难题

日本国债与GDP之比早已超过200%,财政政策几乎已无施展空间

“零利率货币政策”早已失效

三、欧债危机“欧猪五国”只是欧元区整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大规模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

不断上升的经常项目逆差

产业竞争力持续下降

长期陷入“准萧条”状态

通货紧缩风险急剧上升

发达国家经济面临六大困难

经济增速放缓负循环

失业增加负循环

预期收入下降负循环

信用萎缩首负循环

经济体系负循环机制里面最重要的循环

一旦经济陷入信用萎缩负循环,货币政策则完全失效,无法将经济拉出深渊

六、经济政策进退两难

财政政策『两难』

债务规模、财政赤字与GDP之比究竟多少合适?

欧元区著名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60%和3%两条红线

三个基本的『两难困境』

财政政策

经济需要持续大规模财政刺激财

政赤字和债务规模无法继续上升

货币政策

持续维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避免资产价格泡沫、抑制长期通货膨胀预期防止虚拟经济暴涨

汇率政策

渴望货币弱势或贬值来刺激出口

避免金融市场动荡、期望全球贸易稳定增长

财政政策『两难』

反对者:

鼓励政府继续打高财政赤字开支以刺激经济,不用考虑“红线”后未来还不起债的问题

支持者:

借债早晚要还。

赖债对国家信用、货币金融体系和整体经济稳定打击非常大

财政稳健是货币稳定的必要条件

民主扼杀了金本位制!

——李斯特

民主制度下,政客迎合选民的各种“非分”福利要求,大搞财政赤字

以布坎南为首的公共选择学派早就证明:

民主总是意味着财政赤字和高债务

日本为何能够长期维持非常高的政府债务规模?

七、制度缺陷制约增长

民主制度扼杀经济活力和经济增长

三大目标之间完全自相矛盾(充分就业最低工资、高福利工会及压力团体)

希望用负债和通胀来实现持续的充分就业是美联储和发达国家普遍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最深刻的根源

八、人民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

目的:

1、迫使美元汇率走弱或贬值,希望借此刺激美国出口增长

2、通过操纵美元与世界其他货币的汇率,赢得巨大的金融货币利益

结果:

人民币升值——出口商品价格相对美元上涨——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让美元主动贬值或弱势,间接迫使人民币升值或强势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让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愈加恶化

美国强压人民币升值和浮动的真正意图——遏制中国的战略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人民币升值危害

制约出口增长、削弱出口竞争力、制造中国式危机

财富向美国转移、财富向投机者转移、丧失金融政策独立性

对中国最主要的冲击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开始单边升值以来,至少有超过万亿美元的投机热钱流入中国

全国平均房价上涨幅度远超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经济泡沫化本质——加剧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埋下不稳定的严重后果

九、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削弱美元霸权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重大影响

向全球征收铸币税——全球财富向美国转移

向全球征收通货膨胀税——财富向美国转移

外国持有的美国政府债券贬值——间接赖债或抵消债务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增加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本

加剧全球汇率和金融动荡——不利稳定出口增长

刺激热钱流入中国——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

加剧调控政策难度

短期对策

长期对策:

减少或削弱美元本位制或美元霸权对中国货币、金融和经济的负面影响

纯粹美元本位制的不利影响

真实财富换回成本几乎为零的美元钞票

累积的外汇储备投入到美国,

为美国财政赤字融资

购买的美国金融资产随时可能缩水

资源以美元计价,让中国付出巨大代价

美元储备越多,中国蒙受损失就越大

“货币错配”,汇率贬值可以使国家破产

将汇率操纵提升为一个主要外交武器

若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出口将面临灾难

若人民币单边升值,经济泡沫化将愈演愈烈

若人民币汇率浮动,将丧失货币政策控制权

思考题

美元霸权是怎样形成的?

美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