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712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川省成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

《四川省成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

四川省成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课外文言文阅读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2017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12分)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

少南渡,依姊夫邓当。

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

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

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

“贫贱难

可居,脱误①有功,富贵可致。

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母

哀而舍之。

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

“彼竖子②

何能为?

此欲以肉喂虎耳。

”他日与蒙会,又蚩辱③之。

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

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④,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

肃曰: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肃造次应曰:

"临时施宜。

"蒙曰: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

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

"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

传》,有改动)

【注释】①脱误:

假如、侥幸的意思。

②竖子:

小子,对人的蔑称。

③蚩辱:

嗤笑侮辱。

④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

通过校尉袁雄出来自首,袁雄趁机为他说清。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

(1)恚()

(2)轻()(3)奇()

【答案】

(1)恼怒、生气

(2)看轻,瞧不起(3)对……感到惊奇

【课内链接】

本题实词及解释课内相关句子及解释

母恚.欲罚之(恼怒、生气)忿恚.尉(恼怒、生气)(《陈涉世家》)

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看轻,瞧不起)

轻.寡人与(看轻,瞧不起)(《唐雎不辱使命》)

策召见奇.之(对……感到惊奇)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伤仲永》)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

(3分)

(2)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3分)

【答案】

(1)回去后,邓当向吕蒙的母亲告状,吕蒙的母亲很生气,要惩罚吕

蒙。

(2)况且不去探寻老虎的洞穴,怎么能捉得到老虎的儿子呢?

3.结合选文,请说说吕蒙少年时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答案】少年吕蒙是一个志向远大、向往显达、少年英雄、勇敢杀敌、血气方刚、意气用事的人。

【解析】阅读选文,选文中写吕蒙小小年纪就偷偷跟随姐夫邓当参加战斗的事情,说明吕蒙少年英雄,勇敢杀敌;从选文直接描写吕蒙语言的句子“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可以看出吕蒙是一个志向远大,向往显达的人;从吕蒙杀“当职吏”一事可以看吕蒙血气方刚、意气用事。

据此加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吕蒙字子明,是汝南富陂人。

年轻时去南方,依附姐夫邓当。

邓当是孙策手下的将领,多次参加讨伐少数民族政权山越的战斗。

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跟随邓当参加战斗,邓当发现以后大吃一惊,大声指责吕蒙,让他回去,吕蒙不肯。

回去后,邓当向吕蒙的母亲告状,吕蒙的母亲很生气,要惩罚吕蒙,吕蒙说:

“不去探寻老虎的洞穴,怎么能捉得到老虎的儿子呢?

”母亲十分悲伤,放弃了劝阻儿子的念头。

当时值班小吏认为吕蒙年纪而小看轻他,说:

“那小子有何能力?

这是想拿肉喂养老虎罢了。

”后来与吕蒙相会,又嗤笑侮辱吕蒙。

吕蒙大怒,拿刀杀了小吏,外出逃跑,逃到邑子(爵名)郑长家藏了起来。

后来通过校尉袁雄出来自首,袁雄趁机为他说情(才了结此事)。

孙策召见并对他感到惊奇,便让他当了亲随。

鲁肃代替了周瑜统事,当去陆口,而过吕蒙屯兵的地方。

鲁肃当时还很轻视吕蒙,但是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功名日显,主公都非常亲信,你还是应该去拜访一下他的。

”于是鲁肃不得已拜望吕蒙。

喝酒喝到高兴的时候,吕蒙问鲁肃:

“您现在受国家重任,与关羽为邻,有什么方法能保证国家没有忧患吗?

”鲁肃随便的回答到“到时候看情况再说吧”。

吕蒙说“现在东西虽然是一家,但是关羽却是一个熊虎一样的人,怎么可以不预先制定计策防范呢?

”。

于是在坐上,为鲁肃筹划了五种应变的计策。

(战略眼光)鲁肃大惊,离开坐位,靠近吕蒙,拍着他的背说“吕子明呀吕子明,没想到你现在才略都厉害到了这种地步呀!

”。

于是鲁肃叩拜吕蒙的老母,两人结成好友离开了。

二、(2017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12

分)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

祖、父并郡掾史。

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

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叔父璠之与颜延之友善,还祛蒙山立精舍讲授,伯珍往从学。

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

太守琅邪王昙生、吴郡张淹①并加礼辟②,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

征士沉俨造膝谈论,申以素交。

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詶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好释氏、老、庄,兼明道术。

岁尝旱,伯珍筮之,如期而雨。

举动有礼,过曲木之下,趍而避之。

早丧妻,晚不复重娶,自比曾参。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苌③隐处也。

山多龙须柽柏,望之五采,世呼为妇人岩。

二年,伯珍移居之,阶户之间,木生皆连理。

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

馆东石壁,夜忽有赤光洞照,俄尔而灭。

白雀一双栖其户牖,论者以为隐德之感焉。

刺史豫章王辟议曹从事,不就。

家甚

贫窭④,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

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

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卷七十六,有删节)

【注释】①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

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

②辟:

征召(为官)。

③龙丘苌:

人名。

④窭:

贫穷。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伯珍少.孤贫少:

小时候

B.学书.无纸书:

书籍

C.山水暴.出暴:

突然

D.建武四年卒.卒:

去世

【答案】B

【解析】B项中的“书”是“写(字)”的意思。

【课内外链接】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

(3分)

(2)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苌隐处也。

(3分)

【答案】

(1)经过十年,(他)对经集子史都很有研究,所以游学的人大多依从他。

(2)他家南边九里有座高山,班固称之为九岩山,是后汉龙丘苌隐居的地方。

【解析】第

(1)句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翻译时应在“究寻经史”前加“他”即徐伯珍,“积”是“经过”的意思;“依”是“依从”的意思。

(2)句从句末的“也”可判断该句为判断句,翻译时要翻译出,“谓”是“称”的意思。

3.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分)

【答案】示例:

不为名利等外物所惑,坚持自己的选择;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解析】从“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可知徐伯珍是一个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坚定自己的信念,并且学识渊博,为人敬仰的一个人。

所以在回答此题的时候就可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徐伯珍的人物品质来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

徐伯珍小时候父母去世了,家境贫困,学习写字没有纸,常常用竹叶、甘蕉叶在地上练字。

山洪突然暴发,淹没了房屋,村里邻居都急忙逃走,徐伯珍却把床叠架起来坐在上面,诵读不停。

经过十年,他对经集子史都很有研究,所以游学的人大多依从他。

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人张淹都曾礼聘他,徐伯珍应召后便立即退回,这样做共有十二次。

吴郡人顾欢挑选出《尚书》中含义不通的地方,徐伯珍训释回答,很有条理,因此儒学之士对他极为敬仰。

他家南边九里有座高山,班固称之为九岩山,是后汉龙丘苌隐居的地方。

二年后,徐伯珍移居这里。

他家门前长着一棵梓树,一年便长得很粗壮,须两人合

抱。

(徐伯珍)家境很贫穷,兄弟四人都白首相对,当时人称他们是“四皓”。

建武四年,徐伯珍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接受他教诲的人共有一千余人。

三、(2017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12分)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

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

方自

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

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

“胡为乎泥中?

”答曰:

“薄言往愬①,逢彼之怒。

服虔既善.春秋,将为注,欲参考同异;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为烈门人赁作食。

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

间。

既知不能踰②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

烈闻,不测何人,

然素.闻虔名,意疑之。

明蚤③

往,及未寤,便呼:

“子慎!

慎!

”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

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

置怀中,既定,

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弼未弱冠往

见之。

晏闻弼名,因条向者胜理语弼曰:

“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

”弼便作难,一坐人便以为屈,于是弼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

——节选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愬:

同“诉”,诉苦。

②踰:

同“逾”,超过。

③蚤:

同“早”,早晨。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尝.使一婢尝:

曾经

B.服虔既善.春秋善:

友好

C.然素.闻虔名素:

平时,

D.始毕.毕:

完毕

【答案】B

【解析】B项的“善”是“精通”的意思。

【课内外链接】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

(3分)

(2)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

(3分)

【答案】

(1)曾使唤一个婢女,事情干得不称心,郑玄要打她。

(2)何晏任吏部尚书时,很有地位声望,当时清谈的宾客常常满座。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郑玄家里的奴婢都读书,一次,一个奴婢做的事情不令郑玄满意,正在打她,没想到却被一个奴婢制止了,告诉人们书不仅可以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达礼仪。

B.服虔已经对《左传》很有研究,但他听说崔烈召集学生讲授《左传》,便隐姓埋名,去给崔烈的学生当佣人做饭。

每当到讲授的时候,他就躲在门外偷听,体现了服虔不耻下问的精神。

C.当等他了解到崔烈超不过自己以后,便渐渐地和那些学生谈论崔烈的得失。

崔烈听说后,并没有发怒,而两人成为好友,说明崔烈了心胸很豁达开阔。

D.何晏任吏部尚书时,很有地位声望,当时清谈的宾客常常满座,王弼年龄不到二十岁时,去拜会他,由于王弼名声很大,何晏总是礼待王弼。

【答案】D

【解析】D项中“由于王弼名声很大,何晏总是礼待王弼”表述有误,原文是“因条向者胜理语弼曰:

“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得出何晏在有意刁难王弼,众人都认为何晏理屈,“故D项错误。

【参考译文】

郑玄家里的奴婢都读书。

一次曾使唤一个婢女,事情干得不称心,郑玄要打她。

她刚要分辩,郑玄生气了,叫人把她拉到泥里。

一会儿,又有一个婢女走来,问她:

“胡为乎泥中?

”她回答说:

“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服虔已经对《左传》很有研究,将要给它做注释,想参考各家的异同。

他听说崔烈召集学生讲授《左传》,便隐姓埋名,去给崔烈的学生当佣人做饭。

每当到讲授的时候,他就躲在门外偷听。

等他了解到崔烈超不过自己以后,便渐渐地和那些学生谈论崔烈的得失。

崔烈听说后,猜不出是什么人,可是一向听到过服虔的名声,猜想是他。

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拜访,趁服虔还没睡醒的时候,便突然叫:

“子慎!

子慎!

”服虔不觉惊醒答应,从此两人就结为好友。

钟会撰著《四本论》刚刚完成,很想让嵇康看一看。

便揣在怀里,揣好以后,又怕嵇康质疑问难,揣着不敢拿出,走到门外远远地扔进去,便转身急急忙忙地跑了。

何晏任吏部尚书时,很有地位声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