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6352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下载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推荐下载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推荐下载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推荐下载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推荐下载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下载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docx

《推荐下载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下载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下载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docx

推荐下载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的全部内容。

小麦

1.小麦的叶片按叶片的发生时期,着生部位及其与其他器官生长的关系,大致可分为哪三组?

 

  1.近根叶组

  包括着生在分蘖节上的所有叶片(以后发生的叶片均着生于伸长的茎节上,称为茎生叶),11叶品种为1/0—7/0叶,13叶品种为1/0-9/0叶。

  主要功能:

越冬以前为麦苗冬前分蘖和发根提供养分,并为麦苗越冬和返青生长奠定物质基础。

越冬期间为麦苗越冬消耗提供营养。

返青期则为麦苗发生春生分蘖与根系提供养分,并为拔节奠定基础。

  2.中层叶组

  植株伸长节间最下面的三片包茎叶.11叶品种7/0-9/0叶,13叶品种9/0-11/0叶。

  主要功能:

拔节前主要供返青后分蘖,发根和分化小穗原基所需营养;拔节后供根系生长,植株基部第一、二节间伸长、长粗、充实和分化小花原基之用。

物质分配关系:

11叶品种,7/0—8/0供一节的伸长、长粗和充实,8/0和9/0叶供二节间伸长、长粗和充实.如7/0、8/0、9/0三叶叶面积过大,势必引起基部两个节间的过长。

植株重心上抬,易倒伏。

应适当控制中层叶的叶面积.

  3.上层叶组

  主茎最上三片包茎叶,即剑叶、倒二、倒三叶。

  主要功能:

抽穗前小花分化,中上部节间伸长、长粗、充实。

抽穗后子粒灌浆。

  在孕穗期剪叶,小麦植株最后三片功能叶对每穗结实粒数影响:

倒二叶〉剑叶〉倒三叶。

粒重和产量:

剑叶〉倒二叶>倒三叶。

可见,适当扩大剑叶、倒二叶的叶面积,并延长其功能期对保花增粒、增粒重的效果显著。

  当然,上述叶片功能分组并非截然,不同叶位功能作用是递变的。

如主茎出叶11叶片的品种,7/0、9/0叶为两相邻叶组的递变叶。

当上层叶出现以后,原来的叶层叶并未枯死,其功能作用只是输向地下部根系和维持本身呼吸消耗,同时也为抽穗以后籽粒灌浆进行物质贮存(叶鞘与茎杆).这些贮存物质占籽粒灌浆物质5-10%左右,尤低N下作用更大。

2.小麦根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

初生根:

生于胚上,一般3~5条,种子越大的初生根越多;根细,坚韧,上下直径较一致,扎根较集中,一般垂直向下生长;发根较早,出苗到拔节是初生根发挥作用的主要时期。

次生根:

生于茎基部的分蘖节上,几乎与分蘖同时发生,一般每产生一个分蘖会产生1~3条次生根,分蘖越多,次生根越多;粗壮,根毛密集,与地面成锐角;主要在拔节后,穗的进一步分化发育和茎秆及叶片的分化,后期籽粒的发育起作用。

小麦分蘖及其成穗规律。

3。

简述小麦春化阶段的概念和类型。

小麦从种子萌动开始后到生长锥伸长必须经过一个零上低温的阶段,然后才能抽穗、开花、结实,否则终生不实,这一现象称为小麦的春化现象(春化阶段).  80年代,《中国小麦学》将小麦品种的春化阶段分为六个类型,即:

①强春型;②春型;③冬春型;④冬型;⑤强冬型;⑥超强冬型 〈1>春化阶段可以开始于种子萌动(如果条件适宜),结束于生长锥伸长,即生长锥伸长是春化阶段结束的标志,但山东农大研究认为:

二棱期才是春化阶段结束的标志。

  <2>春化阶段除要求综合条件外,低温起主导作用。

  <3〉小麦春化阶段接受低温反应的器官是萌动种子胚的生长点或绿色幼苗茎的生长点。

2.简述小麦光照阶段的概念及划分的小麦类型。

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外界条件适宜,便进入第二阶段光照阶段.光照阶段的概念最初光周期现象而来,此发育阶段主要影响因素为日照长度,其次是温度,即这一阶段要求一定的日照长度和较高的温度,如日照长度不能满足,就不能开花结实。

根据我国栽培的小麦品种,其通过光照时对日照长短的反应情况可分为三类:

  1。

反应迟钝在每日8—12小时的日照条件下,16天以上即能通过春化阶段而抽穗,低纬度的春性品种属此类型,扬5,宁3。

  2.反应中等在每日8小时日照下不抽穗,在每日12小时日照条件下,才能通过光照而抽穗,但需24天以上.一般半冬性品种属此类型,如徐州114.

  3。

反应灵敏在每日8-12小时日照下都不能抽穗,要在每天12小时以上的日照条件下,才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且需30-40天,一般冬性品种和高纬度春性品种属此类

3.简述小麦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小麦阶段发育的理论在生产上有何意义?

阶段发育:

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需要经过几个依次不可逆的质变过程,每个阶

段都要经过光、温、水、气、热及养分等综合条件,但往往有一个因素起主导

作用,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把这种依次不可逆的质变过程叫做阶段发育。

1.引种一般而言,北种南引,由于春化阶段要求低温,且通过时间长,光照阶段要求长日照,南方很难满足其要求,常表现迟熟,甚至不能正常抽穗,故引种不易成功;南种北引,低温、长日照能够满足,一般表现早熟,但抗寒性弱,易遭受冻害,难以越冬,产量低。

所以,原则上应从纬度相同或相近的生态区内引种,成功的可能性相当大。

 2.品种布局与播期冬性品种春化阶段要求温度低且时间长,早播年内不会拔节抽穗,同时还有利扎根分蘖,增穗增产;春性品种播种过早,因通过春化阶段温度范围较宽,且时间较短,则很快通过春化阶段而进入光照阶段,年内就有可能拔节抽穗,易遭受冻害而减产,所以应适当迟播。

  3.种植密度根据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可调整播种量。

凡是冬性强,春化阶段较长的品种,分蘖力较强,基本苗应少些,应充分利用分蘖成穗;春性品种春化阶段较短,分蘖力相对较弱,应适当增加播种量,主要利用主茎成穗.

  4.加速育种世代缩短小麦春化阶段,可缩短其生育期,育种上可用此原理加速育种世代。

  5.器官促控春化阶段结束的标志是二棱期,光照阶段结束的标志是雌雄蕊分化期,小麦感温感光特性影响穗分化进程。

同时,小麦温光特性还影响主茎叶片数目,春化时间越长,叶片数目越多,分蘖数越多,单株穗数越多.实践证明,充足的基肥和苗肥,可以培育壮苗;中期管理好肥水,有延缓光周期反应、增加小穗和小花数的作用;孕穗期保证充足的水分和矿质营养,可提高小花结实率,达到培育大穗,夺取高产之目的。

4。

简述小麦的穗分化过程. 小麦的幼穗由茎顶端生长锥分化形成,在生长锥伸长前,属生期,宽度大于长度.

  1.生长锥伸长期

  生长锥伸长,生长锥长度大于宽度,分化的叶原基11叶品种在3-5叶;12叶品种4—5叶;13叶品种5。

5叶。

  2。

单棱期(穗轴节片原基分化期)

  生长锥继续伸长,并从生长锥基部由下向上分化出现分节的环状突起,为苞叶原基。

苞叶原基在小穗原基分化出现后退化。

每节一个苞叶原基,呈单棱状,故称为单棱期。

苞原基着生于穗轴节片上,所以也称为穗轴节片分化期。

单棱期分化的苞叶原基数多,将来分化的小穗数也多。

3.二棱期

  在幼穗中部,苞叶原基腋部出现二次突起,为小穗原基(苞叶的腋芽原基形成).由于小穗原基也呈棱状,与苞叶原基构成“二棱”,故称为二棱期,然后上部、基部相继出现小穗原基.

  二棱后期,已分化的小穗原基不断增大,最终完全遮没苞叶原基,只能看到伸出的舌状小穗原基,称为二棱后期。

此时幼穗顶端小穗原基已分化,每穗分化的小穗数基本确定。

  4。

小花原基分化期

  最先分化的小穗原基基部首先分化出护颖原基,称之为护颖原基分化期.但此期时间甚短。

在护颖原基内侧(下位护颖)分化出第一小花外颖原基,进入小花原基分化期,最初出现的外颖原基呈一棱状突起,位于其外侧的护颖原基呈三角形,紧接着在上位护颖原基内侧,分化出第二朵小花的外颖、内颖,此后第一、第二朵小花的内颖亦开始分化,第三朵小花的外颖、内颖继续分化。

  小花原基分化的次序类同小穗原基分化,从穗的中部小穗开始,后及穗的上部与下部,在同一小穗内,小花由上而下呈向顶式分化。

当小花原基开始分化时,主茎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从小麦主茎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到剑叶露尖前,为小花分化累加期。

 5。

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当中部小穗分化出3-4朵小花原基时,小穗基部第一朵小花首先分化出三枚雄蕊原基,呈半球形(鼎立于内外颖原基之间,其中一枚正好位于外颖内侧),接着在雌蕊原基中间分化出现一枚雌蕊原基,称之为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此时基部第二节间开始伸长(倒三叶),相当于物候学拔节期。

  6。

药隔形成期

  雄蕊原基分化出现后,体积继续增大,由圆球形成四方柱形,并沿中部自顶向下分化出纵裂药隔,将花药分成四个花粉束,雌蕊顶端下凹,分化出两枚柱头原基(两叉状柱头),有芒品种的芒沿外颖中脉伸长。

植株第三节间开始伸长,总分化小花数在此期确定。

  7。

四分体形成期

  花粉束由孢原组织进一步发育为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而后经单核、二核花粉进一步发育为三核花粉粒),同时,雌雄蕊柱头明显伸长呈二歧状,胚珠发育也在进行。

孢原组织形成胚囊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

此时剑叶抽出,进入孕穗期,孕穗期是性器官进一步发育成熟。

  四分体期是小花向有效、无效两极分化的时期,一部分小花由于营养不良,发育停滞,成为退化或不孕小花;一部分继续发育成为可孕小花.

5.试述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特点?

小麦的经济产量是由每公顷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构成。

  产量构成三因素的组合受品种特性、生态环境、肥水管理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当产量构成三因素协调发展时,才能获得高产.

  1.小麦的穗数、粒数、粒重形成于小麦的不同生育阶段

  小麦的穗数决定于基本苗数、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

主茎一般能成穗,冬前出生的低节位分蘖成穗率较高,春季出生的高节位分蘖成穗率低,小麦分蘖发生的时期与数量及成穗率,与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有关,在播种时应根据品种阶段发育类型与栽培特性、土壤肥力、产量指标、播种期及气候条件等确定合理基本苗数,并在播后加强管理,在冬前有效分蘖成穗可靠叶龄期内使群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值,保证实现最佳穗数,可见群体穗数主要决定于营养生长阶段。

  每穗粒数决定于小穗、小花的分化数和结实率.小穗分化数于基部第一伸长节间开始伸长前决定,小花分化数于剑叶出生前决定.小花退化主要集中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已分化的小花60—70%在此期间退化成无效花,还有部分小花在开花期不能正常受精而败育。

一般正常生长条件下,提高每穗结实粒数的关键是减少小花退化数,因此小麦高产栽培需保证孕穗至开花期有良好的肥水条件供应,以减少小花退化,增加可孕小花数,提高每穗结实粒数.>>TOP〈〈

  粒重主要决定于生育后期。

籽粒灌浆物质来自于抽穗前茎鞘等器官贮藏物质的转化和开花后光合产物的输送,在高产条件下,后者在籽粒灌浆物质中的比例更大,即粒重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开花后的生长量及向籽粒的运转率。

因此在小麦的生育后期注意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和贪青,有利于小麦粒重的提高。

6。

简述小麦籽粒灌浆的环境因素和提高粒重的途径.

1。

温度

  灌浆期适期温度是20-22℃,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积累的光合产物多,晚上呼吸消耗少,有利于籽粒干物质积累,粒重较高.温度高于25℃,灌浆虽慢,但籽粒失水过快,干物质积累提早结束,麦粒瘦小。

叶片C、N、叶绿体下降,叶片早衰,同化量减少,灌浆期缩短,籽粒少,产量低,同时籽粒呼吸加强,消耗CH2O多,但高温增强了土壤磷化作用,有利于籽粒蛋白质积累。

  温度下降到15-17℃时,籽粒灌浆成熟过程缓慢,持续时间长,粒重增加,但籽粒含N量下降。

如西藏高原,小麦开花-成熟期,日平均温15—18℃,抽穗-成熟60-70天,千粒重40—50g。

  2。

水分

  田间持水量75%为宜,若〈50%,高温低湿,上部叶片早衰,光合产物下降,叶片蒸腾加剧,灌浆结束提早,麦粒干瘪瘦小。

据研究,灌浆期间植株和籽粒含水率下降到40%时,是营养物质积累、运转、分配的最低值,低于此值会导致灌浆停止,若雨水过多(〉80%含水量),根系生长不良或死亡,天气转晴则常早衰或青枯逼熟,麦粒细小,产量降低。

  3.养分

  灌浆期间,植株继续吸收N、P,适当供N,可防早衰,延长叶片功能期,有利于灌浆增重,提高GPC,但若N过多,麦株合成含N物质作用加强,碳水化合物消耗多,抑制水解作用,引起贪青迟熟,输入籽粒CH2O少,粒重下降.

  P、K可以促进糖分和含N物的转运与转化,对灌浆与成熟有利,但对籽粒含N略有降低趋势。

  4.光照

  小麦灌浆物质主要来自于开花后光合产物.光照不足影响光合作用,籽粒灌浆不充分,千粒重下降。

  要建立适宜群体结构。

7.简述小麦高产群体调控程序.

  小麦群体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生产上经常出现生育前期是适宜的群体,发展到中后期又变成过大或过小群体而不能高产;也有前期不是理想的群体,到中后期又转化为适宜群体而达到高产。

因此在小麦的一生中均要进行群体的调控。

小麦高产群体的调控程序是:

  1、根据当地生态、生产条件、品种的阶段发育类型、栽培特性、以及产量指标与适宜穗数指标,确定合理的基本苗数;

  2、在适宜基本苗基础上,促进有效分蘖的发生,在分蘖成穗可靠叶龄期群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值;

  3、在实现上述茎蘖数基础上,控制无效分蘖发生,减少无效光合生产,降低高峰苗,高峰苗不超过预期穗数的2。

0—2.5倍;

  4、控制最大LAI在6-7,并于孕穗期封行;

  5、开花后控制LAI下降速度.

8.试述小麦抽穗结实期的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抽穗结实阶段

  1、主攻方向

  小麦抽穗后根、茎、叶的生长基本停止,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主阶段,主要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和贪青,抗灾、防病虫,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增粒增粒重,丰产丰收。

  2、栽培技术

  

(1)排水降湿与后期灌溉

  南方麦区大部分地区小麦生育后期降水量大大超过小麦生理需水量,土壤水分饱和,麦株生理缺水,造成高温逼熟,同时也加重了病害.因此,要加强疏通排水沟,做到沟底不积水,降低土壤湿度,防止受渍使根系早衰。

  北方麦区和南方麦区部分地区,在小麦生育后期降水偏少,甚至有干热风危害,需合理灌溉,后期灌水主要在于防止早衰,保持叶片光合强度,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对促进子粒充分灌浆,增加粒重有显著作用。

灌水时间、数量因地制宜,以保持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达70-75%为宜。

值得注意的是,后期灌溉不宜太晚.灌水时应注意天气变化,掌握小水轻浇,速灌速排,畦面不积水,干热风到来之前灌好,有风不灌,雨前停灌,避免灌后遇雨造成倒伏.

  

(2)根外追肥

  小麦抽穗开花至成熟期间仍需吸收一定的N、P营养,灌浆初期应用磷酸二氢钾、尿素单喷或混合喷施可以延长后期叶片的功能,提高光合速率,促进籽粒灌浆增重,并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2%-0.3%、尿素浓度为1%-2%,溶液用量为750kg/公顷左右。

近年来生产上结合后期病虫防治喷施生长调节剂类产品也起到一定增加粒重的作用。

  (3)防治病虫

  小麦生育后期是粘虫、蚜虫、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大量发生的时期,对千粒重和产量影响很大,除做好选用抗病虫品种,田间开沟排水、降湿等农业综合措施防治外,必须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及时采取药剂防治措施。

棉花

1.棉花的起源及分类

草棉:

原产于非洲南部,故称为非洲棉

特点:

棉纤维细而短,品质差,无纺织价值,近几年栽培面积少.

亚洲棉:

原产于印度次大陆

特点:

棉纤维粗而短,品质差,栽培面积越来越少。

陆地棉:

原产于中美洲,又称为高原棉。

特点:

棉铃较大,纤维长而白,品质很好,丰产性好,是世界及我国主要栽培栽培种.

4、海岛棉原产于南美洲

特点:

棉纤维细长并有光泽,品质好,但要求的温光条件高,栽培区域受到限制。

目前栽培的很少.

2棉花生产的首要目标

(1)提高单产和纤维品质;

(2)提升棉花抗虫抗病等抗逆能力.

重点研究:

黄萎病、棉铃疫病、棉铃虫、蚜虫的关键技术。

2目前生产上运用最多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1、棉花叶龄模式化栽培理论

①根据叶龄推导留果枝数;

②根据叶龄推导留桃数;

③根据留果枝和留桃数制定科学的肥水管理.

2、优化成铃理论

①大龄桃;②中龄桃;③小龄桃;调控技术在于施肥和灌水次数及整枝术,减少棉铃脱落,提高成铃率.

3、同步理论

4、简化栽培

5、棉花双株双层高产栽培

田间双层结构,按不同时间,不同果枝数,隔行分两次摘心,化控栽培.植株高50cm,果枝5—6层摘一次(6.20);植株高65cm,果枝8—10层摘一次(7.10);

145cm宽地膜覆盖,床上种植4行,1。

3万株/667m2或2。

6万株/667m2;单产皮棉253kg/667m2。

3果枝与叶枝的形态区别

性状

果枝

叶枝

节间伸长

奇数节间不伸长,偶数节间伸长

第一节间不伸长,其余节间伸长

发生部位

一般在主茎中上部5—7节以上

一般在主茎中上部5—7节以下

蕾铃着生方式

直接现蕾、开花、结铃

间接着生在二级果枝上

枝条形态

合轴分枝

单轴分枝

与主茎夹角

夹角大,几乎成直角

夹角小,成锐角

叶的着生方式

左右对生

呈螺旋形排列

4天然彩棉栽培要点

1天然彩棉与白色棉要有200米隔离区,防止天無杂交和颜色退化;

2密度:

2700株/667m2〜3500/667m2。

3打顶:

绿絮1号适时早打顶;棕絮1号、棕絮棉、红叶绿絮棉晚打顶。

4打围尖:

棕絮1号、棕絮棉、绿絮1号应多次打围尖,防止荫蔽;红叶绿絮棉一次打围尖或不打围尖.

5花铃肥追施时间:

棕絮1号、棕絮棉、红叶绿絮棉在棉株下部出现1〜2个成铃时追肥,N、P、K比为2.5:

1:

1.5,总量控制在50kg/667m2。

6釆收:

无雨无风天,然后晒上1〜2d,保持颜色纯正亮丽;

7釆收整理:

分晒、分存、分扎、垛絮归仓。

大豆

1大豆壮苗的标准是什么?

根系发达,茎秆粗壮,节间较短,叶片肥厚,叶色浓绿。

2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是什么?

单一消耗土壤养分,使土壤中磷素含量明显减少;大豆根际微生物和根系活动过程中分泌出对大豆有毒害作用的物质,造成根系发育不良,根瘤数量减少;土壤传播的和以大豆为寄主的病虫草害发生严重.

3种植大豆如何进行中耕?

大豆生育期间进行2~3次中耕。

第一次中耕在第一片复叶展开时,中耕深度15~18㎝,要求垄沟和垄帮的活土层不应少于5㎝,培土厚度不超过子叶节。

第二次中耕在苗高20~25㎝时进行,中耕深度10~12㎝,培土厚度不应超过初生单叶节。

第三次中耕在封垄前结束,中耕深度仍为10~12㎝,防止伤根或培成小垄,以利于机械收割。

生育后期拔净田间大草。

4大豆生态习性

无限生长习性的开花结实特点:

茎秆尖削,始花期早,开花期长。

主茎中下部的腋芽首先分化开花,然后向上依次开花。

始花后茎继续伸长,叶继续产生。

主茎与分枝顶部叶小,着荚分散,基部荚不多,多数荚在中下部。

有限生长习性的开花结实特点:

茎秆不尖削,始花期晚,在茎的中上部开始开花,然后向上向下逐节开花,花期集中。

当主茎顶端出现一个大花簇后,茎的生长终结。

常形成数个荚聚集的荚簇.

亚有限结荚习性:

这种结荚习性介乎以上两种习性之间而偏于无限习性。

主莲较发达。

开花顺序由下而上,主茎结荚较多,顶端有几个荚。

5。

简述大豆合理密植的原则.

答:

1)肥地宜稀,薄地宜密.2)繁茂性强,分枝多的品种宜稀播,反之宜密播。

早熟品种宜稀播,反之宜密播。

3)施肥充足,灌水及时的条件下,宜稀播,反之宜密播.4)气温高的地区易稀,气温低的地区易密。

6大豆需肥特点及施肥规律

(一)需肥规律

1.需肥量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

每生产100千克大豆种子,需吸收纯氮6.5千克、有效磷1。

5千克、有效钾3.2千克

三者比例大致为4:

1:

2,高于水稻、小麦、玉米

根瘤菌只能固定氮素,但供给大豆的氮也仅占大豆需氮总量的25%~60%

还必须施用一定数量的氮、磷和钾肥,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

对钼反应敏。

2.需肥时期

大豆自身有固氮作用

大豆生长发育所需肥料由根瘤菌供给和从土壤中吸收

苗期需要氮素比较少,但容易脱肥

固氮作用高峰集中于开花至鼓粒期,开花前和鼓粒后期固氮能力均较弱

开花至鼓粒期是大豆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开花前和鼓粒后吸收养分较少

(二)合理施肥

1.施肥量

一般每亩施用N5~7公斤

磷肥20~25公斤

钾肥5~10公斤

钼肥(钼酸铵)20~30克

2.施肥时期

(1)基肥

1以农家肥为主、全部磷肥、钾肥

2多施有机肥:

用较多的有机肥作底肥,不仅有利于大豆生长发育,而且有利于根瘤菌的繁殖和根瘤的形成,增强固氮能力

3麦茬直播夏大豆由于播种时间紧,来不及整地施基肥,应强调前茬小麦田多施有机肥,培肥地力

4一般地块每亩可施尿素5千克或碳酸氢铵15千克,过磷酸钙15~20千克或磷酸二铵8~10千克

5高肥田可少施或不施氮肥

(2)种肥

1薄地用少量氮肥作种肥效果更好

2种肥用量要少

3肥种与种子隔离,以免烧种

4一般地块种肥每亩施尿素3~5千克,同时配施10~15千克过磷酸钙为宜,或每亩施尿素2~3千克加磷酸二铵3千克

5钼肥可拌种

(3)追肥

1大豆需氮素虽多,但由于其自身具有固氮能力,因此需要施用的氮肥并不太多

2中等以下肥力田块,适时适量施用氮肥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3肥力较高的田块则不明显,施用过多不仅浪费,而且还会造成减产

4关键是分枝期到开花初期,一般施用尿素3~5公斤

5肥地此肥可不施

(4)根外追肥

1进入花荚期是需要各种营养元素最多的时期,而鼓粒期后植株系开始衰老,吸收能力下降,大豆常因缺肥而造成早衰减产

2一般每亩可用磷酸二铵1千克或尿素0。

5~1千克,加硼砂100克,对水50~60千克

3晴天傍晚喷施,喷施部位以叶片背面为好

4开花期可用10~12克钼酸铵兑水50~60斤喷施,从结荚开始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5结合根外喷肥,在肥液中加入适当品种和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7大豆需水规律

(一)耗水规律

大豆需水较多,每形成1g干物质需水700g左右

蒸腾系数为300~1000

苗期比较耐旱,早熟品种根系不发达,植株矮小,受干旱影响减产严重

生育期较长的中、晚熟品种根系较发达,受旱害较轻

小粒品种受旱对产量影响较小

播种~出苗耗水量占5%,出苗~分枝耗水量占13%,分枝~开花耗水量占17%,开花~鼓粒耗水量占45%,鼓粒~成熟耗水量占20%

从始花到盛花期,植株生长快,需水量逐渐增大,为水分敏感期

(二)灌溉

一般情况下,大豆一生灌溉3~4次

1)根据长相进行灌水大豆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老绿,中午叶片有萎蔫现象,即为缺水表现.

2)根据土壤墒情土壤适宜含水量的趋势是:

幼苗20%左右,分枝期23%左右,开花结荚期30%左右,鼓粒期25-30%左右.在测定土壤含水量在适宜含水量的下限时,应进行灌水。

3)根据天气情况久晴无雨或空气干旱时应适时灌水.

4)根据土质和地势沙质土蓄水保肥差,大豆易受干旱影响,应轻灌、勤灌。

粘重土壤,蓄水力强,但易蒸发,灌水量应适当多些。

高粱、谷子

1高粱保苗原因

 

2分析高粱抗旱耐涝的形态和生理原因。

 

3简述高粱合理密植的增产原因及合理密植的原则。

 

4高粱追肥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