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57483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主题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主题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主题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主题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题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docx

《主题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题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docx

主题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主题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河失镇中心幼儿园张琳)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健康领域中,将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放在目标的首要位置,这表明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具有同等重要的教育意义。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竞争意识的增强、留守儿童队伍的庞大等一些列社会现象所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给现代教育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笔者就农村幼儿园在主题教材的实施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点体会。

具体试从如何引导幼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体验完美的自身价值、促进健康的个性发展等几个方面开始,从日常工作的细节入手,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意在让不良心理消灭在萌芽期间,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正文)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同时还强调: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由此可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必要的教育内容之一。

但由于纵观我国的教育现状,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严重忽视了孩子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

现在的孩子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自私、社交能力差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引起重视,势必影响祖国下一代的整体素质。

因此,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回避的课题。

那么,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特别是在我们实施主题教材的今天,应如何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纲要》中把“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放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内容的第一位。

幼儿早期的人际关系如何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而如今幼儿园的主题教学,则更加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更加有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和同伴之间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活动的效率。

正如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所言:

“就教育的效果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关系如何。

”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那么,在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如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我们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鼓励、支持、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他人交谈,同时教师在赢得幼儿积极参与的同时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争取多信任、多关注、多支持、多肯定、多接纳、多表扬,并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的空间,使师幼之间形成比较融洽、快乐、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

主题活动的开展,正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幼儿的的一系列的活动,在和谐而快乐的气氛中提出大量的问题,此时,老师应该用积极的态度、蹲下来用轻柔的语气与孩子交流、耐心地洞察孩子心中的秘密、或者以我们的一个最简单的眼神或表情,对孩子的提问表示出由衷的赞赏或鼓励,从而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使之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例如,在进行中班主题活动《秋天的画报》时,我们在带领孩子认识秋天的果实时,凭借孩子们已有的的生活经验,大家很容易就掌握了秋天的果实的相关特征等,但结合我们农村的特点,我带有启发性地问大家:

“除了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水果等,我们在家里或在田里还看到过哪些秋天的果实呀?

”大家似乎被点化了似的,你一言我一语就炸开了锅:

“花生也是秋天的果实”;“山芋也是秋天的果实”;“芋头也是秋天的果实”……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师生关系显得十分融洽、和谐。

2、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良好的同伴关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良好的同伴关系主要体现在与同伴的交往与合作之中。

那么,在主题活动中如何让幼儿愉快地交往和合作呢?

其实,幼儿的交往与合作很大程度上需要材料的支持,因此,在主题活动中,利用材料与幼儿间的相互作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与合作精神,让孩子们共同商量、共同设计、共同制作,使他们的合作行为不断增多。

在交往过程中,我们要着重培养幼儿理解他人情绪反应的能力,即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以及合理解决矛盾冲突的能力。

如:

在开展中班主题活动《秋天的画报》时,我们的一个科学活动是《剥花生》,目的是通过剥花生活动,让幼儿数出并记录所剥的每颗花生中数花生米的粒数。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收集不同品种的花生,然后,老师给幼儿提供填写数据的表格,幼儿之间相互帮忙、合作完成,大家剥的剥、数的数、记的记,共同的操作与交流,给幼儿增添了很多学习的快乐同伴间也建立了融洽的人际关系,正是通过了这些活动之中幼儿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同伴关系才会变得日渐友好、和谐。

二、以主题活动为契机,体验完美的自我价值

幼儿能否正确认识自我,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从两三岁起,自我意识就开始慢慢发展起来了,所以,培养孩子从小就学会认识自我、真正能体验到自我价值,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甚至能使孩子终身受益。

1、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认识自我

主题教材实施的过程中,为了能照顾到孩子的兴趣,我们在活动中穿插了不少由孩子自发生成的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帮助孩子认识自我。

如主题活动《我升中班了》的开展过程中,老师采用多种让孩子感兴趣的方式,让大家相互观察,现在的我和上小班的我有什么变化;鼓励孩子在镜子里照照;拿出小班时候的作品和现在的作品做比较等,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成长所带来的自豪感;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和家长共同制作自己的成长手册,把近两年的照片、作品进行整理、排列,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成长档案,让孩子在翻阅、观赏的过程中为自己的成长感到自豪和骄傲,更让孩子们认识了自己、了解了自己、乐意地接受了自己。

2、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体验自身价值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种种成功或失败的体验,这种过程有助于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

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受他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影响,而儿童对活动的兴趣又受他对自己能力的信任程度所支配。

如:

在大班上学期主题活动《金色的秋天》中,孩子们走进田野,看到农民伯伯们在种麦子、蚕豆等就产生了要自己种植的想法。

但是,我们要怎么种植植物的种子呢?

要种植在哪里呢?

有的说“我到家里找块空地”,有的说“种在我们教室里的自然角内”,还有的说:

“种在我们班的种植园地里吧”。

看到孩子们的积极性如此高涨,我就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孩子说:

“你们就按自己的想法来种吧”。

“那我一个人能行吗?

”有的孩子皱起了眉头。

于是,我立即用启发性的语言说:

“你们一定能行,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随即,大家从家里带来各种种子,幼儿每小组分工合作,一起种植,锄土、放种子、浇水等,就这样,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了生活、播种了希望、品尝到了成功、也收获了喜悦……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也既克服了胆怯的心理障碍,也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

三、以主题活动为纽带,促进健康的个性形成

著名的教育家苏胡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然后有意识的去发展他们、不用条条框框去限制它们、鼓励他们去独立工作——进行创造。

”同时,《纲要》中也指出: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那么,在如今的主题教学中应如何注重幼儿个性的发展呢?

1、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在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真正为幼儿提供了活动于表现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幼儿通过探索、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让幼儿真正处于主动地位。

如在大班上学期主题活动《拥抱冬天》中,针对孩子们冬天早上来园迟这一普遍现象,并结合大班上学期数学活动“认识时钟”,我们生成了一个综合活动“我的作息时间表”,孩子们各自用自己的方式制定了作息时间,大家有的是用绘画的方式,有的用表格的方式,还有的用排序的方式制定了各自的作息时间表,孩子们富有创意的设计让人看了很是吃惊,从孩子们的作品之中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各种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会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我们还发现对于自己的作品个个都表现得很是自信和满意。

孩子们正是通过这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愉快地学习、大胆地表现着个人的意愿、张扬着各自的个性。

2、培养幼儿意志品质

现在的孩子,大凡具有以自我中心的特点,他们大多自控能力较差、不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在活动中不能友好合作、相互谦让等。

如今的主题教学,则更加重视规则的意识、同伴的合作和分享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每个主题的环境创设中,我们会发动全班孩子一起收集活动所需的材料、布置主体墙饰、共同完成一幅美术作品等,为了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这就需要大家的团队精神和友好的合作意识。

在每次的活动中,孩子们不知不觉明白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学会了照顾别人带来的快乐、认识到了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懂得了分工和合作带来的成功、体验到了分享带来的喜悦……

主题教学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紧跟形势,我们在培养智能型人才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应充分发挥主题活动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河失镇中心幼儿园黄红英)

摘要:

当前,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不少的幼教同仁和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存在很多困惑,尽管家长和教师想了许多办法,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忽视对幼儿心理的研究,缺乏对幼儿的全面认识。

我园地处农村,多数幼儿一直生活在缺乏与人交往、信息闭塞的环境中,孩子常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不善言谈、不易交往、害怕陌生环境、缺乏自信和创造等心理弱点。

笔者从教师的自身素养、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通过游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调动家长配合教育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意在和幼教同仁得到共鸣。

(正文)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日本幼教专家水谷英三认为:

“健康是指有良好的情绪、做什么事都有干劲,精神上的紧张与放松能顺利地交替进行,有充足的睡眠、能尽情地游戏,显示出幼儿的天真活泼。

”对幼儿来说,心理健康还包括智育发育正常、具有自信心、对外界的态度积极、主动,对同伴友好相处、能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天真活泼、情绪愉快、精神饱满等。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未来社会正需要这样的基础的儿童,但每个孩子都不是人所想象得这样完美,不少儿童还存在着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

因此,作为一个幼儿教师首先必须提高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创设能引起幼儿积极性的情绪体验,满足其兴趣与需要的环境和条件,使每个幼儿感到安全、温馨和愉快。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

一、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修养,掌握一定的教育技能

向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教育技能。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如何帮助幼儿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如何疏导幼儿心理上的问题,教师除了应具备一定的修养外还要有一定的教育技能。

如在《我没有拿到小红花》的活动中,当有的幼儿没有拿到小红花时真地哭了时,教师却不知如何疏导,只是反复地向幼儿解释:

“你以后能干了也会拿到小红花的。

”这种解释显然是没有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没有能把幼儿出现的心理不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技能。

因此,只有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技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实施。

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规程》中指出: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所以,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提高幼儿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

如:

新入园的幼儿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和依恋,与之分开时会经过或多或少的分离焦虑。

表现为经常哭闹一阵、看到别人哭他也哭、别人笑他也笑,情绪很不稳定。

这时,我们可为幼儿准备一些色彩鲜艳、材料轻软、安全的布娃娃、绒毛小动物等玩具,在教室里贴上幼儿与家长的照片、开设“娃娃家”的活动区角等。

将教室装扮成家的样子,在日常活动中经常抱一抱、摸一摸、亲一亲幼儿,帮助幼儿穿衣服、脱鞋子,以动作、表情等各种方式向幼儿表示亲近和爱抚,增强幼儿自身的安全感和对老师的信任感。

人与人互为环境,对幼儿来说教师就是其环境,要形成健康的环境,教师的行为态度必须端正,否则创造幼儿心理发展的健康环境就是一句空话。

比如说,有一位小朋友既有鼻炎,其父母又不在家,整天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不注意身上的卫生,老师见了便说:

“走开,走开,脏死了。

”这样会在他的心理上造成伤害,而且使其从小便形成不平等的观念以及对生病的人有偏见的心理,并且从中染上了不尊重别人、小看别人的习性。

可见,教师的言行态度与否对幼儿心理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幼儿的关系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民主、鼓励的安全心里气氛,对幼儿要公平、不偏爱、杜绝那些有损于幼儿心理健康的言行。

三、通过游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个体的心理健康就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与家长接触的机会远远多于合和同龄幼儿交往的机会,他们缺乏姐妹兄弟以及和同伴一起生活的经验,不懂得分享与交流,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而游戏活动改变了这一现象。

游戏活动让每个下小朋友走到了一起,他们互相模仿着、比试着、商量着、冲突着,在这些过程中,幼儿的交往能力日益剧增。

如:

对任性、孤僻的幼儿,教师可为他们创设趣味性强的、有针对性的集体合作活动,提供相关的道具和情境,引导幼儿参与、从而改善幼儿的交往能力,为幼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机。

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发展了幼儿的语言,又使幼儿心情愉快。

游戏还培养了幼儿为别人着想、助人为乐和礼貌待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让他们在游戏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感觉不到任何压力,使幼儿有了自由活动的场所,让幼儿在自己的天地里,自有快乐地成长。

四、调动家长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靠幼儿园单方面实施是不够的,有效的操作主要还需要依靠家庭,因为家庭才是幼儿的来源与归属。

因此,只有家庭与幼儿园的通力合作才能切实发挥幼儿园的“主导”和家庭的“主体”两方面的积极性。

1、家长必须注意交流和重视倾听。

注意交流、重视倾听不但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起码策略,而且也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原则之一。

在幼儿园,一个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孩子,主要是老师说,孩子说的机会相对较少,说心里话的机会就更少。

家长是孩子倾诉的首选对象,应该注意把说话留给孩子,特别是比较内向的孩子,不能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视与孩子的交流。

由于三四岁的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即使在餐桌上轻松的话题,只要有人请听、欣赏的倾听,都会让孩子深感家的温馨,这对其言语能力的锻炼乃至健康人格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2、家庭教育应宽容与约束有机结合。

宽与严的优劣比较时至今仍然有一致的意见,而当代家庭的教育的失策往往不是过宽就是过严,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家长因该很好的理解宽严的对立统一,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平等对待和宽容孩子的同时,又要给予必须的限制。

事实证明,过分宽容孩子容易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容易导致寡爱。

失度是失败的根源。

家长要领会幼儿园所倡导的表扬为主的原则,在许可的条件下施加必要的鼓励,以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3、家长应尽可能地与孩子一起活动。

时间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许多人难以抽出时间跟孩子在一起。

客观上无数的事情必须去做,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工作与孩子之间作出绝然的选择。

有的时候,孩子甚至可以协助大人完成某些任务,只要稍加想象,许多事情可变为娱乐,可以边做边玩,每天都应抽出时间与孩子玩耍,哪怕只是20分钟甚至10分钟,重要的是“经常”。

对于孩子来说,给与时间就是关爱。

4、家园配合,巩固幼儿心理教育的效果。

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后备力量,任何活动的展开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心理健康的养成也不例外。

作为幼儿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讲座,帮助家长提高认识;

(2)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亲子活动,密切家长和孩子的关系;(3)家访,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家园联系活动,常常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通过上述活动,使教师和家长配合默契、步调一致,使幼儿心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得以落实。

总之,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教师应从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从幼儿的细微的心理表现入手,引导幼儿的行为,疏导幼儿的心理,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因此,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为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附:

2007年江苏省“育心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评选

联系人:

张琳地址:

泰兴市河失镇中心幼儿园邮编:

225471

编号

单位

作者

题目

获奖情况

1

河失镇中心园

张琳

主题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2

河失镇中心园

黄红英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