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2564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结.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结.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结

题一:

中国古代的思想本单元主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

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

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

“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

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

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

“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

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

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

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政治思想:

“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1、墨子: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

①兼爱

②非攻

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

“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矗(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

重视战争规律(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

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

构成了201X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

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

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内容:

①黄帝的学说:

治身(养生)

②老子的学说:

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

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4、作用:

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

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2、新儒学理论来源:

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学内容:

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大一统;

4、新儒学的影响: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

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四、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

程颢、程颐;集大成者:

朱熹)

(1)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宋朝被斥为“伪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

(1)内容:

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王阳明:

③“致良知”④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

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五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①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因循守旧;

②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

③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

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②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

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1)经世致用思想:

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振兴工商;“工、商、皆民生之

 

附送: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总结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始皇帝”的来历三公九卿郡县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朝刺史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单元综述本专题讲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上起先秦,下讫明清,包括早期阶段(奴隶社会)和发展阶段(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分封制和宗法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

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实行官僚政治,官员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

“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主要表现在:

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知识建构

一、早期政治制度1.西周分封制

(1)目的:

周王为加强地域统治,“以藩屏周”。

(2)内容:

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候国,拱卫王室。

诸候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3)影响:

周王取得“天下共主”地位,分封制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2.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

稳定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内部矛盾。

(2)内容:

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大、小宗,小宗须服从大宗。

嫡长子与众子具有血缘上的兄弟关系和政治上的君臣关系。

②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由血统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3)实质:

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

(4)作用: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与分封制之间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4.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的建立:

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六国,建立秦朝。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原因:

①经济根源(必然性):

封建经济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统一;

②政治根源:

地主阶级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反抗;

③思想根源:

法家思想。

(2)主要内容:

①皇帝制:

皇权至上;国家的一切权力,即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皇帝一人之手;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

——皇权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确立。

②三公九卿制(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指中央政府中三公之下的许多重要官职。

三公九卿受皇帝直接管理;协助处理军政财事务,分工明确;互不统属、互相牵制;便于皇帝集权。

③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

县隶属于郡。

郡县长官都由中央(皇帝)任免。

(3)作用与影响积极: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对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

①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秦王朝十几年后土崩瓦解。

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中枢机构的演变皇权与相权秦始皇汉武帝隋唐宋明清创皇帝制外朝三省六部制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废丞相军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