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学科考前辅导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5151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7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学科考前辅导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高考语文学科考前辅导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高考语文学科考前辅导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高考语文学科考前辅导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高考语文学科考前辅导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学科考前辅导资料.docx

《高考语文学科考前辅导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学科考前辅导资料.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学科考前辅导资料.docx

高考语文学科考前辅导资料

2012年高考语文学科考前辅导资料

教学博苑

2012-06-030635

2012年高考语文学科考前辅导资料

 源自 高考语文

 

总 则

1、耐心审题,细心答题,回视检查,降低失误。

2、得分意识尤其要加强,一切按照老师平时要求,规范答题,分点作答。

3、书写认真,赢得阅卷老师印象首肯。

尤其是作文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考书写。

4、杜绝只见树木。

大体上看了一下题目,看了A项认为比较符合题目的要求,于是B、C、D三项就不再照顾了,这样结果有时候很难准确。

5、克服思维定势。

凭经验做题,忽视考官设置的一些陷阱,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两个公司的职员分成6组,一起参加了野外生存探险活动”——这是个正确的句子。

*******************************************************************************

二、做题指导

●时间安排策略 

拿到试卷后,应该看一看作文,这样能激发你构思作文的潜意识。

时间安排大致可以是这样的语言表达(第一大题)15分钟左右,文言文阅读及翻译20分钟左右,诗歌鉴赏及默写15分钟左右,文学文本阅读25分钟,论述或实用文本20分钟,作文55分钟左右。

 

当然时间因人而异,没必要死扣具体的时间,但大致的时间应该注意。

●  语言基础知识及表达

一、语 音

1、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完全相同”“不全相同”还是“全不相同”!

解题方法

1、提醒考场默念一遍。

掌握“音随意”的原则。

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

 

2、善用排除法!

巩固练习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迂讷/枘凿    对峙/有恃无恐    绯闻/蜚短流长    巨擘/劈波斩浪

B.磋商/蹉跎    妊娠/海市蜃楼    粳米/心肌梗塞    嗫嚅/摄生之道

C.干劲/劲爆    冠军/冠冕堂皇    请帖/俯首帖耳    押解/浑身解数

D.擂鼓/擂台    救济/济济一堂    隽秀/隽语箴言    少见/少安毋躁

【答案】C(Anè/ruì;zhì/shì;fēi;bò/pī。

B cuō;shēn/shèn;jīng/gěng;niè/shè;C jìn/jìng;guàn/guān;tiě/tiē;jiè/xiè;D léi/lèi;jì/jǐ;jùn/juàn;shǎo;)

2.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奢靡/风靡一时 行草/行将就木  干劲/疾风劲草 仿佛/佛口蛇心

B.折本/损兵折将 纤夫/纤毫毕见  里弄/弄巧成拙 煞尾/凶神恶煞

C.调遣/风调雨顺 暴露/出乖露丑  着重/不着边际 积攒/攒三聚五

D.角色/群雄角逐 度量/度德量力  横祸/横行霸道 伺候/伺机而动

【答案】B(A.mí/mǐxíngjìn/jìngfú/fó B.shé/zhé qiàn/xiān lòng/nòng shā/shàC.diào/tiáolù/lòuzhuózǎn/cuánD.jué dù/duóhèng/héngcì/sì)

二、字形

2、借用读音来判断字形。

如“宣泄”“蜂拥而出”

3、结合语意做出正确的判断。

“奴颜婢膝”“挑肥拣瘦”“悬梁刺股”

4、考前针对易错的字形进行强化记忆。

1.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蛛丝马迹 一如继往 好高骛远 掉以轻心 

B.世外桃园 川流不息 谈笑风生 走投无路

C.声名鹊起 滥竽充数 共商国是 额手称庆 

D.竭泽而渔 墨守成规 寥若辰星 变本加利

【答案】C (一如既往  世外桃源  寥若晨星  变本加厉 )

2.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文过是非 卷帙浩繁 精兵减政 腾挪跌宕 

B.明枪暗箭 道貌暗然 不容置喙 哀声叹气

C.一筹莫展 进退维谷 满腹经纶 奋发图强   

D.草菅人命 大声疾呼 日新月异 兵慌马乱

【答案】C  (文过饰非  精兵简政  道貌岸然  唉声叹气   兵荒马乱)

三、成语

5、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是“恰当的”还是“不恰当的”!

1、成语

★答题方法

●  注意错用对象、张冠李戴的问题汗牛充栋、石破天惊、呼之欲出、浩如烟海、鳞次栉比。

● 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

如“坐而论道”“顶礼膜拜”“生财有道”是贬义;“急公好义”是褒义。

● 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尤其是有些成语是不能带宾语的,要注意,如“侃侃而谈他的人生追求”,另外注意,“整天不学无术;度过了一段蹉跎岁月”都是错误的。

● 注意一些近义成语的混用,如“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临危授命”和“临危受命”等。

● 注意成语的使用与语境重复,如“三令五申地强调”“在心中耿耿于怀”“背地里阳奉阴违”“感到爱莫能助”、“被人贻笑大方”“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海内外闻名遐迩”

● 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如“坐地分赃”。

07年江西卷第4题A项“今天,江西、湖南一带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强烈,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休养生息。

”“休养生息”是指在国家大变动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不是“在家休息”之义。

● 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 特别注意两用甚至多义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洁身自好,昏天黑地,不偏不倚,平易近人。

巩固练习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洗礼,中国经济总量从占全球2%增长到10%,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令许多西方国家刮目相看,国人为此也沾沾自喜。

B.某省因出台在高考中为见义勇为者加分的政策,于是就有了许多人为此申报多年前的案例,因不被认可,有的便上诉到公安机关,其滑稽程度可见一斑。

C.对老百姓来讲,生活幸福与否,跟收入是否有增加、社会是否有保障、社区是否功能健全这三大指标休戚相关。

D.近来,从中国足协高层被依法刑事拘留,再到足协改组、涉案球队被处罚等,如此紧锣密鼓的行动确实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

【答案】B(A沾沾自喜是贬义词,情感色彩不对;C“休戚相关”比喻彼此间祸福相连,多用于人,此处应为“息息相关”;。

D“紧锣密鼓”,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这里应用“真刀真枪”,比喻毫不作假,实实在在。

三、辨析和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词序不当;虚词位置不当〕、句式杂糅(两个句子拼接到一起,两种格式套用)、成分残缺或赘余〔无主语、无宾语,多成分〕、表意不明〔陈述对象多变有歧义〕、搭配不当、不合逻辑〔一面与两面、列举不当〕。

语病题江苏侧重于语法考查,也就是六大类型的前四项。

★在考场中做语病题,一定要默读。

★解题方法

●3个病句的错误类型一般不会重复,这是你可以利用的地方。

●注意题干中如果出现“句意明确”这样的字眼,说明一定有一项属于“歧义”。

●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读句子,凭语感看看有无不通之处。

如果感觉不通,但还找不出问题在哪儿,可以先用摘取主干的办法压缩掉附加成份,这样如果主干之间搭配不当就一目了然了。

其次,注意并列词组作句子成份。

当一种句子成份由联合词组充当时,常常因顾此失彼而造成搭配不当。

“网络小说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年轻一代的兴趣与共鸣。

第三,注意介宾短语。

句首使用介词,有时会使句子缺少主语。

【由于、经过、通过…,使…】(例如在“法律不管、读者不辨”的现状下,使得伪书出版者和经销者有恃无恐。

第四,注意否定词。

句子中使用了多个否定词,往往会把句意搞反。

第五,遇到长句要细心。

句子过长,往往前后照顾不到而造成残缺,搭配不当等语病。

第六,对句子中有“能不能”“是不是”这样的词语的要多加小心,可能出现两面对一面的问题。

第七,注意几个词语并列,是否是列举不当(大概念与小概念混排),还有可能是排序不当和部分搭配不当!

【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讨论、发现、解决了问题】

第八,注意“不但(不仅)”“而且”递进句中,两个分句的顺序是否合乎递进关系!

(例子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中国的选择不仅决定着世界的未来,而且决定着未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发展前景。

第九,数字出现了,可能出现重复、矛盾等语病。

【约在6000人次左右、最高时速可达100公里小时、至少50来人】【下降了一倍】

第十,“是”字句最容易出现主语和宾语不搭配。

【秋天的北京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异常美丽的季节。

】     

第十一,注意中途易辙的问题,名词短语+状语(-----后),新主语+谓语+宾语。

(例如我们学校经过一个星期的筹备,庆回归大型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

巩固练习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只靠强压,而不深入群众倾听民意,不给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领导干部,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必须彻底改变。

B.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是为了国际社会引起对烟草危害人类健康问题的重视,促使烟民主动戒烟。

C.中国社科院杜继锋教授认为,中国宣布南海大部分海域进入休渔期,意味着中方真诚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黄岩岛冲突。

D.美国近年来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

【答案】C (A项“……领导干部,是……工作态度”,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应为“引起国际社会”;D项“申请留学签证的时间在……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句式杂糅)

四、语言表达

依然会一收一放,“收”的题目有可能是新情境,概括是其基本考查点;“放”主要是造句或者围绕主题扩展,特别注意命题者要求的修辞手法。

★语段压缩题★

一、下定义

对应训练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为“网络水军”下定义,不超过50字。

(5分)

“网络水军”大都是隐藏身份的网络人员,大都“穿马甲”和雇佣者交易,其活动难以掌控。

版主把主帖发出去后,获得广大“网民”的注意,进而营造出一个话题事件,所有网络公关公司都必须雇用大批的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人员来为客户发帖回帖造势。

2011年1月30号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谨防民意制造者利用网络推手误导舆论”的署名文章,批评“网络水军”制造“民意病毒”,指出“民意病毒”利用和裹挟健康民意,不仅伤害广大网民的感情,也损害网络民意表达的健康肌体。

【答案】网络水军是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活动难以掌控、会制造民意病毒的网络人员。

(5分,每个要点1分,未表述为单句0分。

【解题思路】

第一步先找找文段中有没有句子可以作为定义的主干句,若没有,就在文段中找出那个与被定义概念对应的词语(上一级概念),然后就自己在演草纸上写出一个基本句式。

第二步在文段中勾画出那些要点,准备让它们做定语。

第三步注意这些定语的排列顺序要符合逻辑。

第四步连缀成句,并检验是否通达。

二、提取关键词

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找出人造生命诞生过程的四个关键性词语。

(4分)

    美国科学家将一种丝状支原体细菌的染色体解码,生成DNA的4个碱基A、G、C和T,并利用化学方法将碱基拼接成新的DNA。

再将人工合成的DNA放入酵母液中使之聚合,聚合后的人造DNA被植入一个受体细菌中。

通过生长,受体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胞,一个带人造DNA,另一个带天然DNA。

接着,利用抗生素杀死带天然DNA的细胞,筛选出带人造DNA的细胞,这就是人造的新生命。

随后,新的生命不断繁殖,越来越多。

 

   【答案】拼接 聚合 分裂 筛选

  【解题思路】

   1、对于提取或找出关键词的题目,要两方面相结合先概括成一句话,从中看看那些词语最关键;另外关注高频率词语。

第一种方法选出的和第二种方法选出的重合的词语一定是关键词。

   2、注意有的题目不是全文提取关键词,而是局部提取,一定要弄清答题区间。

   三、定向概括

   例1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

请简要概括,不要超过15个字。

(4分) (2011江苏高考)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

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

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

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打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答案海区特点、地质构造、历史记载

例2下文对《清明上河图》所绘是“清明时节”提出了异议,请概括提出异议的三个角度,不超过20字。

    清明时节黄河中下游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度左右,但画中却有很多带着扇子的人物,还有光着身子的小孩在街上玩耍。

再进一步细察,还可以看到在画卷的右首有驮木炭的驴子,如果清明前后进暖炉炭,则违背宋人生活的一般规律。

画面上还有多处酒肆,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宋代秋季新谷下来要酿酒喜庆丰收,此酒谓之“新酒”。

  【答案】人物穿着特征;生活习俗;新酒酿成季节。

   解题思路 

   1、弄清楚答题范围(例题中划线的为有效答题范围,后面的是这段文字的结论)。

   2、对答题范围内的内容分层,然后每层进行概括。

例题中划线的内容一共三句话,正好是三层,分别说了我国大陆海区的有关特点、地质构造方面的情况、历史上我国关于地震海啸的记载很少。

   3、根据字数进行答案整理。

   强调考生在考场中一定要敏锐地判断出自己的答案该是宏观的还是具体,这要好好看清命题者的命题要求。

如果命题者考的是“哪些方面、哪些角度”,答案往往是宏观的,不是具体的,就如同2011江苏高考的答案那样;如果命题者考的是“特点”“原因”等,答案往往是具体的。

如果将2011年江苏高考题题干改为“请概括出我国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的原因是什么,那么答案可能就是另一种样子海底地形平缓、沿海断裂带少、历史上次数很少。

   四、新闻点评

   【例题回顾】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

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见解独到,不超过50字。

(4分)

   今年,南大、东大、南师等省内九所高校将陆续迎来110华诞。

官居显位、身份显赫的校友,自然成了各家邀请的重要人物。

不过,日前,南京大学提出110周年校庆“序长不序爵”,来的校友不看官衔大小,以长幼排序,引起轰动。

   【答案】示例1南大不办政治校庆,给满眼官本位的社会吹来一股清新之风,让人们再看到大学精神之光!

   示例2南大校庆校友接待不看官衔大小,摒弃校庆职能的异化,让大学文化的价值高于权力的价值。

   示例3南大办校庆“序长不序爵”本是“常礼”,竟引起轰动,足见官本位思想对大学乃至社会的毒害之深。

(简要概括新闻事件2分,观点明确、独到2分,语句通顺1分)

  【解题思路】答案分为两个部分先用短小的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然后再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折射了什么,凸显了什么,带来了什么等等。

   五、开放评论

  【例题回顾】去年五四青年节,广东省实验中学数百名初二学子以双膝跪地的方式,从家长手里接下“家书”。

学校将此仪式命名为“青年礼”,并打算以后要将这种下跪方式进行到底。

  针对这种现象,请你表明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两点理由。

   答案反对。

理由①这是形式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纯粹是作秀;②“跪礼”与这个节日“民主”、“科学”的主题格格不入,容易使人患上“软骨头”病。

(其他参考理由五四是青年觉醒纪念日,尤其不能跪;把“跪父母”作为两代人伦理关系的典范,这与现代化的精神是相悖的,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不利于青少年从小培养独立的人格)(5分。

观点1分,每条理由2分。

)   

   赞成。

理由①跪拜父母后,客观上让两代人的关系更亲近了(或方便了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加深了彼此的了解);②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举办这种仪 式能让孩子从小怀有孝顺(或感恩)之心。

(其他参考理由俗话说“矫枉必须过正”,在“青年节”这么一个场合,向父母行大礼完全可以理解,也值得提倡;下跪在中国是最高的礼节,自古就有跪天跪地跪父母的传统,而好的传统难道不应该继续发扬?

)(5分。

观点1分,每条理由2分。

   【解题思路】

   1、必须首先明确表明立场,是支持还是反对,是赞扬还是批评。

   2、若命题者要求两点理由,那两点理由必须是不同的角度。

同学在做题时可以从以下角度获取灵感材料中不同的对象引发两个不同的角度;从表层和深层引发两个不同的角度;从个人和社会引发两个不同的角度等等。

   ★ 漫画题

   1、看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6分)

   

   

(1)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

(3分)

   

(2)写出漫画的寓意。

(3分)

   【答案】

(1)(共3分)漫画的上部画着一只意见箱,上面写有“意见箱”三个字,(1点)意见箱的下面画着一只废纸篓,成条状的纸片正从意见箱的底部落向下面的废纸篓。

(1点)

   

(2)(共3分)寓意讽刺了社会上的表面上虚怀若谷而实际上将群众意见弃之一旁的不良现象。

  

 

2、请认真阅读这幅漫画,撰写一副对联,表达你的看法。

(4分)

                                                            

   【答案示例】①生前薄养真乃不孝  死后厚祭实在荒唐   

               ②与其身后表孝道    莫若生前多关心

   如果答案写成生前粗茶淡饭 死后大鱼大肉只能给1分,没有表现考生的态度。

 

   解题

   三看一联——看画面,看题目及画中文字,看夸张之处;联系现实中的现象

   题型以及思路

   1、说明漫画内容。

————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内容,一定要言简意赅。

   2、概括漫画寓意——揭示了什么什么道理,讽刺了什么什么现象。

批判了什么什么行为。

   3、拟标题——既要体现主旨,又最好“挂着”画面。

实在想不出就采用“如此……”的方式。

   ★扩展及造句题

   一、注意事项

   1、无论是扩展还是仿例造句,一定要扣着命题者的主题。

如第四次检测中让同学扩展“阅读,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这一主题,很多同学的答案只是泛泛说明阅读的好处,而缺少“让世界丰富”这样的字眼回应。

   2、命题者要求修辞手法时,最好使用排比,其次是比喻。

一些弱修辞如反问、借代等不要使用。

   【例题1】2012年,是杜甫诞生1300周年,各地人士采用各种方式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台湾诗人余光中曾这样赞美与杜甫同时代的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请仿照上句的形式,造一个句子表达对杜甫的赞美。

   【答案】行吟万里,八方布满荆棘,瘦弱的双肩披挂风雨,赤脚一走就是整部史记。

   【例题2】《富春山居图》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关于两岸关系的提问时提到了《富春山居图》“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

……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

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次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表示,台北故宫将举办黄公望特展,希望和浙江省博物馆合作展出《富春山居图》。

2011年6月1日,分藏两岸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前、后两段将于台北实现圆合,这是画作分别360余年后的历史性聚首。

   请为展出仪式写一段简练的开场白,要求使用整齐的句式,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你在大陆,我在宝岛,像离别多时的兄弟,今天交心聚首;不曾忘记,怎能忘记,我们原本就是那血脉相通的整体。

经过大家的努力,今天,《富春山居图》终于携手走到一起,合璧展出,书写中国艺术史的一段不朽传奇。

   【例题3】醉驾入刑

   从5月1日起,将实施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醉驾与飙车入刑定罪。

在现行民事法律框架中,劝酒、灌酒造成侵权行为,以连带责任追责赔付。

交警部门为了进一步遏制酒后驾驶机动车行为的发生,向社会征集酒驾警示语,张贴宣传。

请根据下面设定的对象,拟写恰当的警示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格,每句不超过15字。

(5分)

   对驾驶员                         

   对劝酒者                             

   【答案】对驾驶员把酒问青天,酒驾几人回;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

(意思格式对,给分)(3分)

   对劝酒者劝酒须担责,斟酒要三思。

(意思格式对,给分)(2分)

   ● 文言文阅读

   ●读懂文言文

   ※由于高考选的文言文往往有故事性,所以应带着“什么人?

”、“做了什么事?

”、“结果怎样?

”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一遍。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当你读不下去时,抓紧去阅读第7题——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你很有可能柳暗花明!

答题技巧

 11.文言实词题

   ★实词将给出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不要忘了我们讲的一些方法利用语境,利用词性,利用对应的结构,借助成语佐证等。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热点 披(翻阅)、捐(舍弃)、孽(灾难)、称(符合)、折(反驳、斥责、指责)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夺(强行改变)伐(名词,功业;动词,夸耀)干(求、求取;冒犯、冲犯;河岸)贼(毁害、伤害)购(重赏征求)简(选拔)掠(拷打)寝(息,止)速(招致)望(埋怨、责怪、怨恨)衔(怀恨)徇(示众)厌(满足)虞(欺骗;忧患;料想)赞(辅佐)脱(假如,如果)课(督促去做某件事) 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如(到、往)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有时也指命令)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宽容、宽免)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树(种植)给(食用丰足)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按/案(追究、考察、调查、巡行)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县令)执(捉拿)延(延请)省(察看、减免)雅(平时)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竟(结束、完、最后)坐(因……而犯罪、因为)方(比作)用(财用、因为)绐(欺骗)报(回复)病(担心、忧虑;疲倦、劳累;损害)卒(死;突然、仓促)存(问候)俭(年成不好)穷(困厄、不得志)权(暂代官职)服阕、服除(为父母服丧三年期满),黔首(指百姓),按部(指在自己的辖区内巡视),藉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