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坝岷江特大桥预应力工程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9618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菜坝岷江特大桥预应力工程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菜坝岷江特大桥预应力工程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菜坝岷江特大桥预应力工程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菜坝岷江特大桥预应力工程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菜坝岷江特大桥预应力工程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菜坝岷江特大桥预应力工程技术交底.docx

《菜坝岷江特大桥预应力工程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菜坝岷江特大桥预应力工程技术交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菜坝岷江特大桥预应力工程技术交底.docx

菜坝岷江特大桥预应力工程技术交底

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

技术交底纪要

CGZQSG-5标段

工程项目:

成贵铁路CGZQSG-5

菜坝岷江桥

编号:

CG0501-JSJD-2015-

记录者:

(签字)

交底者:

(签字)

技术负责:

(签字)

技术部门:

(盖章)

日期:

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成贵铁路CGZQSG-5岷江特大桥

分部(分项)工程

连续梁工程

交底项目

预应力工程技术交底

图纸名称、图号

/

1.1设备选用

张拉千斤顶的选用与锚下控制应力及锚具的形状有关,为保证预应力筋在张拉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准确性及便于处理滑丝现象,宜按下列原则选用。

1、张拉力宜为预应力筋张拉力的1.2~1.5倍。

2、千斤顶最大行程,对于伸长量不大的预应力束张拉,应按预应力筋的伸长量加初始张拉的预留行程。

3、能满足油压、横卧、自锁等功能的需要。

4、用于后张预施应力的千斤顶种类、规格、生产厂家较多,施工时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用。

—般夹片式或螺栓式锚具采用穿心式千斤顶如纵向预应力束可采用YCW250B穿心式千斤顶整体张拉,横向预应力束可采用YC27穿心式千斤顶单根张拉,竖向预应力筋采用YCW60B穿心式千斤顶张拉。

1.2张拉油泵

1、张拉油泵压力、输油量应满足千斤顶张拉的工效。

张拉油泵的选用应与张拉千斤顶配套。

2、油泵额定油压数-般应为使用油压数的1.4倍,油泵的输油量应满足千斤顶张拉的功效要求。

1.3油压表

1、油压表的选用要与油泵及张拉千斤顶配套,油压表最大读数应为最大张拉油压的1.5~2.0倍,以保证油压表能较长时间使用和工作的准确度。

2、油压表精度不低于0.4级表。

3、油表盘直径应大于15cm,读数分格应不大于0.2MPa。

4、油表应为防震油表。

1.4输油管路

连接油泵和千斤顶的油管路宜用耐高压紫铜管或高压耐油橡胶管,工作压力与油泵额定油压配套,宜优先选用钢丝编制的高压耐油橡胶管。

如采用紫铜管,其接头焊接处应保持严密、牢固。

1.5千斤顶校正

1、千斤顶张拉作业前必须经过校正,校正系数不大于1.05。

2、千斤顶与校正的油压表配套编号,建立张拉力与压力表的关系曲线,由法定计量机构定期校验。

2.1梁体检查

1、梁体混凝土己达到设计张拉强度,梁体缺陷(包括锚垫板下蜂窝和孔洞)已修补,修补强度与张拉的梁体等强。

2、预应力钢绞线和锚具资料齐全,供应商提供夹片锚固系数试验值。

锚夹具进场时应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伤痕,锈蚀,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对锚具、夹片的强度、硬度进行抽样复验。

3、孔道经通孔清理,无残渣及积水。

4、锚下垫板表面清洁,与孔道不垂直支承板面已用楔形钢板垫平。

5、做孔道摩阻和锚圈口摩阻测试,也可按现场实际情况,经设计和监理同意,采用规范数据或经验数据。

2.2张拉设备与工具准备(按两端同时对称张拉配备)

1、电动高压油泵(含压力表两只)4台(套)。

2、锚具配套,纵向顶应力千斤顶4台,横向预应力千斤顶2台,竖向预应力千斤顶2台。

3、低吨位千斤顶一台(穿心式,用于预紧)。

4、限位板4只。

5、打紧器4个(套筒式堕锤),拔丝器4个(单根钢绞线垫圈)。

6、工具锚及夹片4套(与锚系列配套)。

7、钢片尺(1m长的及O.3m长的)各4把。

8、木把螺丝刀1OO×5,4把。

9、钢丝钳4把。

10、0~200mm游标卡尺4把。

11、小手锤4把。

12、各种直径通孔器各一个。

13、压风机一台(配有过滤器)。

2.3千斤顶、油压表使用和管理

1、千斤顶应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并按规定时间定期由有资质的计量检测草位进行校验维护,建立档案卡片。

2、千斤顶及油压表应配套校验,建立张拉力与油压表的关系曲线。

3、校验张拉设备的压力机、压力环、测力传感器其精度不得低于±2%。

4、选用的千斤顶的张拉吨位不得少于张拉力的1.2~1.5倍,标定后的校正系数≤1.05。

5、选用的油压表应为防震型,表面最大读数为压力的1.5~2.0倍,1.0级油压表校验有效期为一周,0.4级油压表校验的有效期为一个月。

张拉时表针摆动弧度大,上升不平稳;油表表针不能回到零或过零;张拉时连续断丝;计算伸长量与实际张拉伸长量相差过大,发生上述情况之一,均应及时校验油表。

6、张拉作业超过6个月或超过200次,或经过大修更换配件的、严重漏油和拆修的,张拉千斤顶、压力表必须重新校验。

对长期不使用的张拉机具设备,应在使用前进行全面检查。

2.4、预应力损失测定

为验证设计数据和积累资料,宜进行孔道摩阻测试。

测试方法及设备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或《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O3—2002)办理。

2.5钢绞线的下料成束、穿孔

1、下料宜用砂轮机切瓯,不得用电焊或氧气切断,切断钢绞线之前,先在切割线左右两端各3~5m处扎丝一道,防止切断后散头,不得伤及钢绞线。

2、钢绞线下料长度按设计图,并考虑千斤顶张拉端的工作长度。

3、使钢绞线成束时不致互相绞扭紊乱,可用钢板仿锚板孔位缩小做成梳型板将各根钢绞线梳理顺直,每米用一道18~22号扎丝捆扎成束,编束后,应系上标签,注明束号、束长及钢绞线产地。

束内每根两端均用白胶布缠贴编号,同根同号,分别存放在防雨棚内待用,对较长的钢绞线束,为便于存放运输,可将其盘成大盘,圈径宜为3m左右。

4、钢绞线束在储存运输制作安装过程中,应防止钢束锈蚀,沾上油污及损坏变形。

5、穿束前应将锚下垫板面上灰浆除净,检查锚下垫板下混凝土是否密实,垫板与孔道是否垂直,如有问题应及时处理。

6、穿束前用压力水冲出波纹管孔道中杂物,用过滤的压缩空气将孔道中的积水吹干,通孔器沿孔道全长通过一遍,最后穿束作业。

7、钢绞线下料后应尽快穿束并实施张拉预应力,间隔时间宜控制在3天内。

穿束多采用人工穿束、机械穿束和人机结合穿束。

1)人机结合穿束的方法

(1)将一根帖

5mm高蝇钢丝从穿束端送进孔内,直到另一端孔口。

(2)利用已穿设的钢丝将牵引用的

16mm-

20mm钢丝绳从孔的另一端拉到穿束端。

(3)待已编束的钢绞线穿束一端插入一根带环的钢筋,钢束与钢筋焊成一体或钢绞线端头装上穿束套。

(4)钢丝绳系好钢筋环或穿束套引线,开动卷扬机,收拉钢丝绳,钢绞线束从穿入端拉至另一端。

2)机械穿束的方法

成盘钢绞线安放分配器上,穿束机将钢绞线送入孔内,孔道口在箱内时,钢绞线由软导向管穿人,钢绞线穿入速度宜为2~6m\s。

2.6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

1、张拉机具配套、组装及运转

1)千斤顶、油压表配套,根据校验曲线填写油压表读数卡片上供张拉使用,

千斤顶、油泵及油管等张拉设备移至梁体张拉端组装,锚板配套过渡垫圈擦洗千净、连接。

先油泵运转l~2min左右,大缸进油,小缸回油,使大缸活塞外伸200mm左右,再令小油缸进油,大活塞回零。

如此反复2~3次,排出千斤顶缸内和油管路中的空气,使张拉压力平稳。

2、安装和拆除顺序;工作锚→夹片→限位板⇄千斤顶⇄工具锚⇄夹片。

1)安装工作锚:

工作锚板上用石笔编号,同一编号的钢绞线逐根穿人锚板孔,锚板推至锚下垫板止口环内,锚板孔编号、方向、位置在梁的两端应一致。

2)安装夹片:

每付夹片用橡胶圈箍在一起,沿钢绞线端用手将其紧推人锚板孔。

安装时锚板、锥孔、夹片必须清洁,不允许锚板、钢绞线夹片有浮锈、油污、砂粒等杂物。

夹片全部安装就位后,用螺丝刀调匀夹片间缝隙,用打紧器或手锤将每孔中夹片击平,再逐孔打紧。

打紧夹片时,不得过重敲打,以免敲坏夹片。

3)安装限位垫板控制夹片的移动位置,使夹片跟进较整齐,限位板与工作锚配套使用,两者孔位一致,安装时将限位板沿钢绞线端推靠工作锚板即可。

4)安装千斤顶:

钢绞线端部用铁丝稍加捆扎,将千斤顶吊起套穿在钢绞线上,前支承口套在限位板外面,千斤顶与孔道中线初对位,充油、活塞伸出3~5mm。

5)去掉钢绞线上的扎丝,严格按钢绞线的编号穿入工具锚对应锚孔内,工具锚推入千斤顶缸体外口套座(或过渡垫圈)内,特别注意两锚板孔位方向一致,保持钢绞线自然平行,防止千斤顶内钢绞线错位交叉,然后安装夹片,千斤顶与孔道中线精确对位。

3、工具锚板及夹片使用注意事项

1)锚板外壁擦净,锥孔内壁涂防锈油。

2)工具锚夹片应在无污、无锈、无渣粘附的情况下使用,使用前用棉纱擦净每付夹片,锥面涂退锚油(50%石腊+5O%机油制成),并应橡皮圈套牢。

3)锚板锥孔与夹片锥面经常用金相砂纸加研磨膏手工研磨,使之非常光亮,保证夹片进退方便,可多次使用。

4)工具锚、工作锚、限位板、千斤顶保持同一轴线,使钢绞线受力均匀,保证张拉质量。

5)锚具锚固系数质保书由供货单位提供,张拉质量出现问题,应责成供货单位应重新复检,或更换锚具。

现场应对锚具外观质量、锚环、夹片硬度进行分批抽检作好记录。

3.1预应力钢绞线张拉

1)张拉顺序

纵向→竖向→横向。

纵向:

先长束,后短束;竖向:

由墩顶向合龙段方向,依次对称;横向先中间后两边束。

2)张拉程序

初始张拉力0.2σcon(伸长值标记)→分级加载(测伸长值)→张拉σcon。

(测伸长值),持荷5min,自锚(测回缩量),回油(测总回缩量及夹片外露量)一退顶。

(超张拉应力设计有规定时,按设计规定取值)。

3)张拉方法

钢绞线张拉分一次张拉达到要求张拉力和多次(两次或三次)张拉达到要求张拉力两种方法。

4)张拉作业

(l)0阶段:

千斤顶充油,活塞伸出2~3cm。

(2)初始张拉:

初始张拉前调整钢绞线束松紧,张拉设备与孔道轴线一致,均匀受力,到达吨位后,测油缸外露量及油顶外沿至锚下垫板的距离并作为初读数,两端每根钢绞线上做标记,记下数据,判断滑丝、滑移情况,同时丈量工具锚夹片外露量并做好记号,分析内缩量。

(3)分级加载:

加载分为在级,即0.4

、0.6

、0.8

每加载一次,测量一次伸长值。

(4)张拉吨位:

张拉

时,持荷5min并在张拉端补足吨位,测量伸长值,观察钢绞线与夹片情况。

(5)自锚:

张拉完成后,千斤顶回油,油缸回缩,工具锚后退,工作锚夹片便自动将钢绞线锚住,回油应缓慢进行,达到自锚的目的。

自锚应逐端进行。

(6)回油:

打开千斤顶田油和输油阀,千斤顶主油缸继续回缩,工具锚脱开油顶口,夹片陆续从锚孔脱离出来,详细检查钢绞线情况。

(7)退顶:

相继柝出工具锚、千斤顶、限位器,用游标卡尺量取工作锚夹片外露量。

3.2张拉质量标准

1)张拉采用双控,以张拉控制吨位为主,用伸长值进行核对,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误差控制在±6%以内

2)同一断面断丝之和不超过总丝数的1%,且每束断丝或滑丝只允许-根。

3)每端钢绞线回缩量≤5mm(张拉后夹片外露量,与24h后测量外露量之差)

4)张拉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之一,需要更换锚具或钢绞线束,并重新张拉

(1)锚具内夹片错牙10mm以上

(2)锚具内夹片断裂两片以上(含有错牙的两片断裂)

(3)锚板裂纹损坏

(4)切割钢绞线或压浆时发生滑丝。

5)预应力筋在张拉与锚固时,由于各种原因,不可避免的产生个别力筋滑移和断裂现象。

(l)滑丝的原因

A锚板锥孔与夹片间存在杂物。

B预应力筋上有油污,锚下垫板喇叭口内有混凝土或其它残渣。

C锚具质量缺陷,锚具与夹片不配套,硬度不够或安装不正确。

D回油卸载过快。

E力筋锈蚀或粗细不一致,限位深度不合理,

(2)断丝的原因

A钢材材质不均匀,锚环、预应力筋和夹片硬度不能紧密配合或严重锈蚀。

B外力损伤力筋表面出现应力集中。

C预应力筋过度的弯折,孔道、锚具、千斤顶不对中,

D油压表失灵造成张拉力过大,千斤顶未按规定校验,

(3)滑丝、断丝的处理原则

预应力筋滑丝、断丝数量超过设计规定或前述质量标准应予以处理,处理原则依照《混凝

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对后张构件钢丝、钢绞线或钢筋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不得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钢筋总根数的5‰且一束钢丝只允许一根。

(4)滑丝的处理

张拉过程或张拉完成后,如发现滑丝可采用单孔千斤顶配单孔(或多孔)退锚器,张拉滑丝

钢绞线直至将滑丝的夹片取出,换上新夹片,重新张拉至设计应力即可。

滑丝过程中钢绞线受到严重的损伤,夹片牙齿被钢绞线挤磨平,则应将锚具上的所有钢绞线全部卸荷`取出夹片,换上一套新锚具,在钢绞线的原锚固位置错动一定的距离重新张拉。

(5)断丝的处理

A提高其他钢丝束的控制张拉力作为补偿,但任何情况下,最大超张拉不得超过设计

规定的最大张拉应力。

B启用备用束

施工过程中发生严重断丝,将启用备用束方案报设计部门审批后执行。

C重新更换新束

自锚产生的断丝,只断1~2根,且断头在锚口处,断丝内滑损失甚少,不影响预应力筋的总

应力,可不作处理,断丝3根以上,需要更换新束,换束办法因不同情况而异,对张拉己完成,锚外束还未切除,宜用穿心顶单根张拉,逐个剔除夹片直至松下锚具。

对张拉已完成,锚外束己切除,应用氧气逐根切割,使锚具、钢绞线应力失效,操作过程中孔道两端禁止站人,防止锚片、钢丝束飞出伤人。

旧束废除后,穿入新钢绞线束,重新张拉。

3.3张拉时气候条件

1)气温在5℃以下,千斤顶应使用适合冬季作业的lO号机油。

张拉作业面应有保温措

施。

2)气温在0℃以下,须经设计、监理同意,方可张拉作业。

4.1压浆

钢绞线张拉完毕,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后,应及时进行孔道压浆。

压浆采用强度应不低于M40水泥浆。

横向预应力束压浆前应对管道用高压水进行清洁处理。

钢绞线张拉完毕24h后,必须完成压浆。

压浆应防止污染已完工程。

压浆技术要求:

a压浆方式:

采用真空压浆。

b原材料:

水泥采用42.5以上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和用水采用饮用水,外加剂应采用低泌水微膨胀高效能灌浆外加剂。

c机械:

拌浆机采用高速循环拌浆机,注浆泵和真空泵可参考采用VBL3螺杆式灌浆泵和SZ—2型真空泵组件。

d水泥浆的技术性能指标:

水灰比0.40~0.45,30min流动度≤30s;凝结时间:

初凝≥4h,终凝≤24h;泌水率:

24h自由泌水率0,压力泌水率≤3.5%;24h自由膨胀率0~3%;含气量1%~3%。

e灌注前的质量控制:

检查波纹管的位置与曲线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波纹管的固定是否牢靠,接头处是否密封,管壁有无破损,如有破损,应及时用粘胶带修补,控制材料的总用量,保证质量。

计算整个工程的水泥浆用量及各种材料的用量作为备料的依据和用料的控制。

对灌浆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掌握技术要点和操作规程,并能熟练操作。

孔道在穿预应力束之前可用高压风将孔道内的杂物吹净,但不得用水冲洗。

f压浆工艺要求:

整个预留孔道及孔道两端的锚具封堵严密。

如采用水泥砂浆封堵,应掺用早强性减水剂,以便尽快压浆。

压浆必须在张拉完成后24小时内完成。

水泥浆的现场搅拌时间:

1.5~3分钟。

灌浆压力:

0.7~1.2Mpa。

持压时间:

2分钟以上。

冬季压浆梁体温度须在+5℃以上,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孔道冻胀。

g水泥浆的流动度测试方法:

在灌浆前,现场应抽查水泥浆的流动度。

在已搅拌的水泥浆取出样品,在1.725L的流锥中,流速应小于18秒。

h水泥浆强度的评定:

试模尺寸为40×40×160mm,并进行强度试验试件的28d抗压强度一般不应小于50Mpa。

i压浆后预应力孔道是否饱满的检测:

灌浆后24小时将压浆孔和出浆孔的球阀拆下,检查孔道是否被浆填满,填满了可判为合格。

j压降完成后及时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钢束外露多余长度,切割时钢束外露部分留下3cm,不允许用氧气乙炔烧割或电焊烧割。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养护,当环境温度高于5℃时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保湿法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混凝土强度达拆模强度可拆模,并继续进行养护,养护时间视水泥品种、环境温度和湿度而定,最少不小于7天。

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不得洒水养护,应采用帆布、土工布覆盖,加强梁体的保温防寒。

5.1安全注意事项

1、预应力施工

(1)高压油管使用前应作耐压试验,不合格的不能使用。

(2)油压表安装必须紧密满扣,油泵与千斤顶之间采用高压油管连接,油路的各部接头均须完整紧密,油路畅通。

在最大工作油压下保持5min以上均不得漏油,否则应及时修理更换。

(3)张拉时,千斤顶后面不准站人,也不得踩踏高压油管。

(4)张拉时发现张拉设备运转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维修。

(5)锚具、夹具均应设专人妥善保管,避免锈蚀、粘污、散失。

(6)压浆后6小时内所有的阀门不得打开。

(7)如果是下雨天压浆,压浆机位置必须搭棚,以防影响压浆质量。

(8)压浆过程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中途不应停顿,搅拌至压入管道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40分钟。

2、施工用电

(1)现场临时用电线路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布置,并采用三相五线制,严禁乱拖乱拉。

(2)施工现场使用统一标准配电箱。

严格做到三级配电两级漏电保护。

(3)施工电器设备的保护接地、接零措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实施。

工作照明灯使用安全电压。

(4)经常对现场用电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定期测试漏电开关及接地电阻,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3、起重吊装作业

(1)起重吊装作业时,吊机支腿必须全部伸出,并铺平垫实。

当回转动作时,应平稳地接合回转离合器,减小重物摆动。

(2)负荷时严禁伸缩臂杆,起落臂杆时,应缓慢动作。

严禁碰撞作业平台和钢筋骨架。

(3)操作司机必须视线开阔,视线前不得有障碍物阻碍视线。

夜间施工必须有充足照明,照明灯不得逆向照射,影响司机观察。

(4)当需要指挥吊装时,应安排专人指挥,定责定岗,上岗前进行技术培训,制定专项制度和指挥联络方法,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指挥人员和操作司机在作业前要做必要的沟通,让司机知道作业内容和注意事项,避免产生误解。

(5)严禁机电设备带病运转或超负荷作业,夜间作业时,工作视线不清时不得作业。

(6)起重机在操作时其下方均不能站人或有作业人员。

4、高空作业

(1)凡从事高空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凡不适宜高空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此项工作,作业人员必须拴安全带、戴安全帽、穿防滑鞋。

(2)高空作业人员应配备工具袋。

小型工具及材料应放入袋内,较大的工具,必须拴好保险绳。

不得随手乱放,防止堕落伤人,更严禁从高空向下乱扔乱丢。

(3)双层作业或靠近交通要道施工时,要设置必要的封闭隔离措施或设置防护人员及有关施工标志。

(4)夜间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设备。

爬梯空洞等处设明显的标志。

(5)六级(包括六级)以上大风,为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应停止高空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