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文言文专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4927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文言文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下文言文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下文言文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下文言文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八下文言文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下文言文专题.docx

《八下文言文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文言文专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下文言文专题.docx

八下文言文专题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

南化中学

《马说》

练习题:

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习题。

1、下列加[]字的含义不同,请加以分辨。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③[策]之不以其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B、以丛草为林C、以至鸟兽木石D、不以善小而不为

3、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将人才比做“”,而伯乐喻指,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作者借此表达了的心情。

5、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6、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

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

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二、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习题。

1.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执策而临之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自然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喂马人”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3.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往往遭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命运。

5.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

(用文中有关句子回答)

6.对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句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B.才美不外见(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C.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D.食不饱,力不足(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

中考链接:

一、(见课文)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执策而临之(     )

2.翻译: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二、(见课文)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4)执策而临之

2.文中第

(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

3.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答案:

练习题

(一):

1、①喂养吃②表转折表承接③鞭打记2、A3、食马者千里马圣明的君主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5、B6、学生能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练习题

(二):

1.B 2.D3.统领全篇,在全文论述中起中心论点的作用 

4.“辱于奴隶人……不以千里称”5.“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6.B

中考链接

(一):

1.⑴通“饲”,喂养(喂)  ⑵鞭打(驾驭)  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对2.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3.示例一:

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

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

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4.略

中考链接

(二):

1、

(1)有时

(2)通“饲”,喂(3)用鞭子打(4)面对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4、主观条件:

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

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陋室铭》练习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谈笑有鸿儒                     惟吾德馨                     

调素琴                        无案牍之劳形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2.翻译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内容理解.

(1)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5.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6.文中说:

“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是陋还是不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谈到“诸葛庐”“子云亭”,其目的是什么?

你认为作者能安于陋室的生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两句,不仅点明全文主旨,同时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请再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11、文中陋室的主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德给我们以启迪。

在我们学习的古诗文中,还有类似的精神的名句,请你写出两句来:

 

参考答案:

1.知识渊博的大学者品德高尚弹奏

使......劳累出名灵验,神奇

2.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3.

(1)惟吾德馨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何陋之有?

(7)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交往人物,三是生活情趣。

5.不同意,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按贫乐道德生活情趣。

6.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7.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斯是陋室,”;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惟吾德馨。

8.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有力的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

9.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反应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

10.略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他也可以)

《活板》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共16分)。

1、唐人尚未盛(      )为之      2、此印者才毕(      )

3、有奇字素(      )无备者      4、用讫再火(      )令药熔

5、一板已自(      )布字  6、以松脂、蜡和(      )纸灰之类冒之

7、不若燔(      )土               8、乃密布(      )字印

9、旋(      )刻之                 10、薄如钱唇(      ) 

11、则第二板已具(      )      12、更互(      )用之

13则字平如砥(      )         14、若止(      )三二本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一词多义)(共16分)。

A  每字为一印(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  

B  唐人尚未盛为之(     )满铁范为一板(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

三、翻译下列句子。

(共12分)。

1、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译                                                         

2、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译                                                        

3、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译                      

4、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5、一板已自布字。

6、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7、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8、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四、①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②其法: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③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④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⑤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⑥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⑦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⑧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⑨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⑩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活板的主要特征是(  )          (3分)

A 印刷速度快    B 印刷质量好

C 制版比较容易   D 印完,可以拆版

 E 发现错误可以改正   F 活

2、这段文字说明的顺序是(  )         (3分)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 逻辑顺序    D 程序顺序

3、这段文字中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五个步骤,它们的正确顺序是怎样的?

请将它们的字母按顺序写出来                                    (5分)

     A 以火熔药    B 用药物蒙盖铁板

     C 按平版面   D 设置铁板     E 排列字印 

4、这段文字中说明活板印刷速度快的原句是“            ”和“          ”。

 (4分)

5、这段文字的⑦⑧⑨句说明的是(  )               (3分)

A 每一字皆有数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B “之”“也”等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C 活字的存放。

D 活板对印刷中会遇到的一板内有重复的字和生僻字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6、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填入括号内,并简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A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        )   

 作用:

                                                    

B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作用:

                                                    

C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        )             

作用:

                                                    

7.解释下列加黑字。

 持就火炀之则字平如砥

  不若燔土

8.选出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有/奇字/素无备者B.若/印数/十百千本

 C.用讫/再火令/药熔D.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9.选出下列句中"其"字所指代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

()

 A.其法:

用胶泥刻字(指代毕升)B.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指铁板)

 C.则以一铁板按其面(指铁框)

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指先设的铁板)

10.从下列各组里选出“为”字的意义或用法,与另外三句不同的一项()

 A.唐人尚未盛为之B.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C.其印为予群从所得D.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11.选出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板四大工序。

 B.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C.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D.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用"火炀"。

12.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文意说说活板印刷术提高工效的关键是:

  ①

  ②

14.活板跟雕版相比,具有什么优点?

活板到底"活"在哪里?

答案:

《活板》练习测试

一 1、唐人尚未盛(大规模的)为之      2、此印者才毕(完成) 3、有奇字素(平时)无备者         4、用讫再火(用火烤)令药5、一板已自(另外)布字      6、以松脂、蜡和(混和)纸灰之类冒之7、不若燔(烧)土   8、乃密布(排列)字印

9、旋(立刻、随即)刻之   10、薄如钱唇(边缘)11、则第二板已具(准备好) 12、更互(交替)用之13则字平如砥(磨刀石) 14、若止(只)印三二本 

二、A字印,印刷B做,成为,被,算作

三略

四,1.F2.D3.DBEAC4.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瞬息可就5.D6.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字模的薄;列数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活字印刷速度快;作比较,作诠释:

有力地说明了用燔土做字印的优越性。

7、【解析】根据课后注释作答【答案】解释:

烘烤。

磨刀石。

烧。

8、【解析】解释出"为"和"以"的意思就能选出。

【答案】D

9、【解析】根据意思停顿。

【答案】A10、【解析】根据意思,采取排除方法。

【答案】D

11、【解析】扣住"若""则""神速"的意思作答。

【答案】D

12、【解析】扣住"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这句意思判断。

【答案】D13、【解析】按顺序写出。

【答案】刻字--制版--排版--印刷14、【解析】根据内容,提炼信息。

【答案】①用两块铁板交互使用,这样可以连续排版。

②是采用了按音韵贮存字模的科学检字法。

《核舟记》

考查要点

重点字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句子翻译、课文理解

考点回放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峨冠:

戴着高高的帽子髯:

胡须   袒:

袒着  历历可数:

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佛印绝类弥勒:

佛印和尚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

3、从下面加点词中选出与“其两膝相比者”中的“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A、天涯若比邻B、比不上足比下有余C、比比皆是D、无与伦比

4、文中对苏、黄姿态的说明顺序是(B)

A、从左到右B、从右到左C、从前到后D、从中间到两边

5、本段的结构方式为(A)

A、总分式B、总分总式C、分总式D、分总分式

6、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介绍船头苏轼、黄鲁直和佛印三个游览者的神情。

鄂州市(09湖北省)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20—22题。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2)神情与苏、黄不属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4)珠可历历数也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2.从本文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参考答案:

20.

(1)大约

(2)类似(3)同“屈”,弯曲(4)分明可数的样子(全对给2分,全错给0分,其他给1分)

21.

(1)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2)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每句1分,共2分)

22.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共3分)

相关练习

一、解释字词

1.有奇巧人( 特殊的技艺 )2.罔不因势象形(没有不,都  )3.尝贻余核舟一(赠送)4.盖大苏泛赤壁云(原来是 )5.高可二黍许( 大约)6.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7.佛印绝类弥勒(  极像)

8.矫首昂视(  举 )9.神情与苏、黄不属(   类似)10.珠可历历数也(  清清楚楚)11.其人视端容寂( 安详闲静)12.其船背稍夷(平)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诎右臂支船( “诎”同“屈”,弯曲 )3.右手攀右趾(“攀”,“扳”,bān,往里拉)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同  “拣”,挑选)5.左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 )

三、一词多义

1、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 雕刻)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是)为人五;为窗八(    有  )中轩敞者为舱(是)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刻,刻制)

2、而: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表示并列 )启窗而观(   表示修饰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示转折       )

3、可:

高可二黍许(    大约    )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     

四、按要求填空

1、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

奇巧。

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盖大苏泛赤壁云。

在文中起着桥梁作用,为下文张本,总起下文。

2. 、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3、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

4、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豁达开朗的性格特点。

5、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

6、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嘻,技亦灵怪矣哉。

五、回答下列问题

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事物繁多③刻物情态毕备

2、核舟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