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2482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教学设计.docx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教学设计.docx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教学设计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缅怀人民英雄的光芒业绩,教育学生懂得革命成功果实来之不易,鼓励学生继承和发扬先辈荣耀的革命传统。

2、学习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说明文中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如何完美结合在一起说明事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在语言中浸透的对革命先烈的赞颂之情,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速读课文一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根本内容。

2、查字、词典,解决生字、生词。

3、让学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等搜集有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十幅浮雕所展示的历史事件的内容(任选一件),并把它整理成一个小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构造。

2、理解本文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找出作者的观察行踪。

3、品味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翻开本册课本的扉页时,首先看到了什么?

这彩照给了你什么感觉?

学生发言后归纳:

这座矗立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独立、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

这座宏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开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

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下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该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宏伟建筑。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

1、正音正字。

(挂出小黑板,要求学生注音)

瞻(zhān)仰(yǎng) 矗(chù)立 奠(diàn)基

砌(qì)墙伟绩(jì) 镏(liú)金 上溯(sù)

五卅(sà) 不朽(xiǔ)幅(fú)天堑(qiàn)

镶(xiāng)嵌(qiàn) 发髻(jì)

2、解释以下词语。

矗立:

高大而笔直地挺立。

永垂不朽:

垂,流传后世。

朽,磨灭。

指光芒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大方激昂:

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冲动、高昂。

勇往直前:

英勇地一直向前走。

丰功伟绩:

伟大的功绩。

丰,多、盛。

巡捕:

旧时代帝国在租界中的警察。

遥遥相对:

遥遥,形容间隔远。

远远地互相对着。

风起云涌:

涌,升起,冒出。

比喻新惹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当。

整体感知

1、解题:

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

文章的正标题点明文章主题,副标题说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全文的主要内容)。

2、划分课文段落。

第一段(1节):

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节):

详细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介绍10幅浮雕。

第三段(11节):

瞻仰后的感受。

3、创设问题情境: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组织学生朗读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讨论、考虑。

提示:

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

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

巍峨、宏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

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

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辛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芒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宏大代价”。

(让学生充分朗读感受,然后老师再点拨)

精读品析

老师指导语:

文章主要局部为第二局部,下面我们来重点学习这局部,请大家划分课文第二段的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2—3节):

描绘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说明兴建经过和重大意义。

第二层(4—6节):

介绍纪念碑的题词和碑文、构造和造型,以及概述碑座四周的浮雕。

第三层(7—10节):

详细介绍10幅浮雕。

1、自读第一层(2—3节)理清作者的活动顺序(走的道路)。

讨论后明确:

①作者的活动顺序:

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

按行走道路由远而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

②第2节,按人的活动写。

第一次交代: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字,暗示碑的主题和本文的主题。

③第3节,交代了建碑的时间(决议兴建的时间和开工兴建的时间),碑身的规模(用详细数字与天安门比拟),建碑的特殊材料(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和建碑的重大意义(象征着……标志着……)。

④提问:

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义?

归纳:

花岗石的特征是坚强,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

用这两种材料象征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思念。

2、指名读第二层(4—6节),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空间顺序)。

讨论明确:

介绍纪念碑的空间顺序:

台阶──平台(碑身四周)──碑身(正面、反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大碑座。

(按由下而上再下的顺序介绍)

①提问:

作者在这里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归纳:

碑的四周栏杆、碑的正面题词和反面碑文、碑身的装饰以及大碑座四周的浮雕。

作者再次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突出了主题,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高度概括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现了?

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是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的阐述。

(集体朗读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

②提问:

第6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

有何作用?

归纳:

交代了浮雕的位置、高度、长度、质量、画面,为下文详细描绘作了准备。

课堂小结:

这堂课中,我们阅读课文,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理清了文章的构造,找出作者的观察行踪,从总体上理解了课文的说明顺序,初步感受了本文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文碑座四周的十块大浮雕是课文的重点,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课后学习1、背诵碑文。

2、课文说明中有记叙成分,请找出几个例子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研习课文7—11节,理解大碑座四周的十块大浮雕内容,总结全文。

回忆旧知,引出新知

1、检查作业:

抽背碑文。

2、复习本文的表达顺序,指出本文说明中的记叙成分。

继续研习新课

1、讲读第二段的第三层(7—10节)。

老师指导语:

大碑座四周的10幅浮雕是本文说明的重点,文章把它单独列出来,是为了突出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革命先烈的光芒业绩、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宏大代价。

下面让我们精读7—10节,深化理解本文的重点。

大碑座四周的10幅浮雕是本文说明的重点。

阅读这一层,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10幅浮雕的。

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

讨论后明确:

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

正面(北面)中间是最大的一幅浮雕“成功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与左边一小幅:

“江北人民支援渡江”,右边一小幅:

“全国人民欢送解放军”,组成了一组浮雕,刻画了碑文中“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这是中国近代百年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斗争最剧烈的、反帝反封建最彻底的史实,因此放在最突出位置,这正是纪念碑设计者的匠心所在,但在说明介绍时按历史开展顺序更合情理,因此作者从东面起,顺次介绍浮雕。

(重点讲析一、二两幅浮雕。

老师示范分析^p第一幅浮雕、第二幅浮雕的写法与作用。

老师指名口头分析^p第四幅浮雕“五四爱国运动”的画面。

老师适当点拨、启发。

老师小结:

作者介绍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

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场(如“销毁鸦片烟”、“武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动”)有的从历史历史事件的经过介绍谈起(如“五卅运动”、“成功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变化多姿,防止了行文的呆板。

在介绍时作者正确选用了“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交代清观察部位,在介绍的顺序上巧妙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

2、讲读课文第三段(11节)。

集体朗读最后一段。

提问:

本段共几句话,分别与上文什么地方照应?

归纳,共有三句话。

在第一句中,第三次出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字样,照应前文2、4小节,篇末点题,“又一次瞻仰”的“又”字,不是机械重复,而是感情的深化,第二句与第三句照应第三节所说的建碑意义:

“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思念。

”是分别对“象征”和“标志”的说明和注释。

以上是说内容和感情上的照应,这里还有行踪的照应:

开头越过广场──踏上台阶──到了平台,这里是走下台阶,分开纪念碑。

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整个活动记叙完好,从而使全篇文章线索清楚,重点突出,浑然一体,充分提醒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

体味文中记叙作用

本文以说明为主,兼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例如文中对行踪的记叙: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

”等等,直到分开纪念碑,把事情的整个经过交代得一清二楚。

再如介绍10幅浮雕时,将每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人、时、地、事等因素交代明白。

总之,在说明文中运用记叙,增强了文章生动性和形象性。

课堂小结

1、分析^p归纳本文介绍纪念碑的顺序特点。

2、大碑座四周的十块大浮雕是本文说明的重点,作者另列出来进展说明,为的是突出中国革命绕过的艰辛道路,先烈们的光芒业绩和为了自由解放的宏大代价。

课后学习

1、到网上去收索更多有关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资料,小组交流,用搜集到的资料出一期板报。

2、课后请搜集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的事迹,并讲给家人或同学听。

3、课外阅读《从林那么徐到孙中山》、《得意的中国》、《南昌起义》等中国现代史丛书,理解有关知识。

板书设计

1、活动顺序:

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踏上(台阶)──到了(平台)──走下(台阶)──分开(纪念碑)(由远到近)

2、空间顺序:

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由远到近)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3、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

(巧妙结合介绍10幅浮雕)

东南西北(顺时针)

篇二

教学设想

1.本文是说明文,写法上很有特色。

它在按空间方位的顺序介绍事物的同时,又运用了时间顺序,使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2.大碑座上10幅浮雕的介绍,涉及的历史知识广,初一学生尚未系统学过,如何把握讲解分寸,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3.运用课本第一页插图“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直观教具(有条件的可绘制一组幻灯片)。

教学目的

1.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在说明中运用记叙的方法。

3.对学生进展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理解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芒业绩,鼓励自己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教学重、难点

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比拟分析^p。

课前预习

1.速读课文一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根本内容。

2.查字、词典,解决生字、生词。

3.按文后理解•分析^p一、二的要求和提示,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作品,正音正字,划分段落,学习1-6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翻开本册课本的扉页时,首先看到了什么?

这彩照给了你什么感觉?

学生发言后归纳:

翻开本册课本的扉页,首先看到了彩照──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座矗立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独立、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

这座宏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开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

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最早登载在1958年4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后收入散文、特写集《北京在前进》一书。

该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宏伟建筑。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正字。

(挂出小黑板,要求学生注音)

瞻仰(zhānyǎng)矗(c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