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电学部分易错题分析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2479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电学部分易错题分析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电学部分易错题分析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电学部分易错题分析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电学部分易错题分析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电学部分易错题分析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电学部分易错题分析 2.docx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电学部分易错题分析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电学部分易错题分析 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电学部分易错题分析 2.docx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电学部分易错题分析2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电学部分易错题分析

例1.一个验电器带有正电,它的箔片张开某一角度,用另一个有绝缘手柄的导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箔片的张角减小,关于导体的带电情况,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可能带负电B.只可能带正电

B.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D.可能带正电或不带电

[解析]

验电器的箔片的张角减小说明箔片上正电荷减小,而金属球上的正电荷增加,显然这是导体的异种电荷吸引的结果。

这说明导体是不可能带正电的,导体带负电是可能的。

但如果导体不带电,靠近带正电的金属球时,由于静电感应,导体的近端会出现异种电荷──负电荷,远端会出现同种电荷──正电荷,这种感应电荷也会对金属球的正电荷有吸引作用,使箔片上的正电荷减小,所以完整的答案是:

带负电或不带电都可能。

正确答案为C。

例2.一个灯泡的铭牌上标着“PZ220──100”,在室温下用伏安法测得它的灯丝电阻为R1,后在正常工作时再用伏安法测得它的灯丝电阻为R2=48.4欧,发现R2比R1大10倍以上,这是由于()

A.前一次测得的阻值必定是错的

B.后一次测得的阻值是错的

C.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属于这种导体

D.不论什么导体,都是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解析]

此题是分析判断实验结果的正误,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了解灯丝在不同条件(温度)下的电阻值不同,加深学生对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理解。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长度、截面积、材料以及温度有关,大部分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个别除外)。

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欧,灯泡不发光时灯丝电阻很小,所以正确的说法是C。

例3.把一个1.5欧的电阻与一个用电器串联后接到电压是7伏的电源上,要想使用电器消耗的功率是8瓦,则这个电源供给用电器的电流可能是()

A.2安B.3.5安C.2.67安D.2.31安

[解析]

本题将用电器消耗功率P限定为8瓦,其所加电压U、通过电流I和自身电阻R均不知,用电器是与1.5欧的电阻串联在7伏电源上的,通过用电器的电流和整个电路中的电流相同,I1=I2,即,解得用电器的电阻分别为R=2欧和R=1.125欧,代入可得电流强度的可能值为I=2安和I=2.67安。

正确选项为A、C。

例4. 一盏电灯接到220V的电源上使用时,功率为100W,如果将这个电源连上长导线,

再接这盏灯使用,它的功率为81W,求导线上消耗的电功率?

[解析]

灯光电压U=220V时的功率P=100W,功率为时的电压为U′,且灯泡电阻不变。

根据P=U2/R,得:

P/P′=U2/U1,所以

这时,灯泡两端的电压U灯=I灯R灯=484Ω×9/22=198V。

这时,加在导线上的电压为:

U导=U-U灯=220V-198V=22V。

则导线上消耗的电功率是P导/P′=IU导/IU′(灯泡、导线I相同),P导=22V×81W/198V=9W。

∴导线上消耗的功率为9瓦。

例5.将灯L接到电压为U的电路上时,灯的电功率为25瓦,若将灯L与一个电阻R串联后仍接在原电路上时,灯L消耗的电功率为16瓦,设灯丝电阻不变,则此电阻消耗的电功率是()

A.2瓦B.4瓦C.8瓦D.9瓦

[解析]

此题目为两种电路状态,即灯L直接接在电源两端,PL=25W,此状态可列出方程PL=U2/RL=25W,当灯L与电阻R串联后接到原电路中,灯L两端电压为U2,此状态可列出方程,将此二方程求比:

,则U/UL=5/4,UL/UR=4/1,根据分压公式:

UL/UR=RL/R=4/1,在串联电路中,PL/PR=RL/R=4/1,则PR=4W。

正确答案为B。

例6.  如图1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5

安。

开关断开后,电压表的示数是4伏,电阻R2的功率是0.2瓦。

则此时电流的示数是

安。

[解析]

此题目为两种电路状态,其一是当开关S闭合时,R2被局部短路,R1′直接接电源两端,电路中的电流为0.5安。

由此状态可到方程I1=U/R1=0.5A。

当开关S断开后,R1和R2串联为第二种电路状态,此时伏特表测得R1两端电压U1=4V。

电阻R2的功率P2为1.2瓦。

由第二种状态中电流相等,可列得方程:

I2=U1/R1和I2=P2/(U-U1),即4V/R1=1.2W/(U-4V)。

由第一、第二状态所列方程联立可解得R1=20Ω。

代入I2=U1/R1=4V/20Ω=0.2A。

正确答案为“0.2”。

例7. 将一盏灯接在电源电压不变的电路中使用时,它的电功率是40瓦。

如果将灯L跟电阻R串联后接到同一电源上,电阻R10秒内电流做了36焦耳的功,此时灯的功率是瓦。

(RL>R)

[解析]

此题目的电路状态为两个。

其一是灯L直接接到电源两端,则灯的功率为40W。

由此状态可列出方程PL=U2/RL=40W。

其二是灯L和R串联后再接入原电路,电阻R的功率为PR=WR/t=36J/10S=3.6W,则PR=I2R=(U/(R+RL))2·R=3.6W,由两种状态所列方程求比PL/PR=(R+RL)2/R·RL=40W/3.6W,可求得RL/R=9/1和RL/R=1/9(据题意舍)。

在串联电路中PL′/PR=RL/R=9/1,∴PL′=9PR=9×3.6W=32.4W。

正确答案为“32.4”。

例8.甲、乙灯泡串联接入电压一定的电路中,甲灯的功率为P甲,乙灯的功率为P乙;若把甲灯和乙灯并联接入同一电路中,则甲灯的功率为。

[解析]

当两灯串联接入电压一定的电路中,甲、乙两灯的功率分别为P甲、P乙,P甲=U2/R甲,;甲、乙两灯并联在电路中,P甲′=U2/R甲。

所以

P甲′/P甲=U2/R甲÷U甲2/R甲=(U/U甲)2=,

∴。

例9.  把额定电压是4.8伏的小灯泡和定值电阻R并联在某一电

路中,灯泡正常发光,干路中的电流是1.2安。

若把它们串联在另一电路中,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它额定功率的

1/4,这时定值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是0.24瓦。

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多少瓦?

[解析]

根据P=I2R

,∴

由并联电路①

由串联电路电流相等②

联立①②可解得:

I=0.4A,PL=U·I1=1.92W.

例10.如图3所示,R1=10欧,R2的最大电阻值为30欧,电源电压值为8伏,求变阻器R2连入电路的电阻为多大时,R2上消耗的电功率最大?

最大为多少?

[解析]

设R2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x时,其消耗的电功率最大为P,根据P=I2R有:

P=I2Rx=(U/(Rx+R1))2·Rx,,根据数学上方程,有实数根时,△=b2-4ac≥0求解。

将上式整理为关于Rx的一元二次方程,因为Rx存在且有正根,所以△=(20P-64)2-4×P×100P≥0,解不等式得P≥1.6瓦,所以R2消耗的最大电功率为1.6瓦,将P=1.6瓦代入原方程可以求得Rx=10Ω。

【同步练习】

1.如图4所示电路,电源电压8伏保持不变,电阻R1=20欧,

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和的示数之比是1:

1,和的示数之比是5:

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R2=20欧B.R3=30欧

C.电流表的示数为0.1安

D.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为0.8瓦

2.在图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和电灯L的电阻均保持

不变。

开关S闭合后,在变阻器的滑片P从中点向下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初三物理易错题分析(光学)

1.在暗室里用蜡烛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小明在硬纸板的不同位置戳了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和五角形四个小孔,则在墙上可能()

A出现一个蜡烛的火焰的实像B出现四个蜡烛火焰的实像

C出现四个和小孔形状相同的清晰光斑D出现四个蜡烛火焰的虚像

2.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压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白纸照射,人观察平面镜和白纸看到的现象是( )

A白纸比较亮B平面镜比较亮C可能是白纸亮,也可能是平面镜亮D以上说法都不对

3.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已干,但仍留有不少积水,为了不致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

C、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是地上发亮处是积水

D、迎着月交或背着月光走,都是地上暗处是积水人站在竖直放

4.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入水中,一定变化的是_________.

5.水中的筷子从上面看似乎向上弯折了,这是因为光从___中进入____中时发生___的缘故.

6.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这时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若把水槽左端稍垫高一点,等水面重新平静后,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则()

A)β'<βγ'<γB)β'=βγ'=γC)β'<βγ'>γD)β'>βγ'>γ

7.一束光经过凸透镜后()

A一定是平行光B一定会聚于一点C一定是发散光线D一定较入射光线会聚一些

8.某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屏上成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现将物距减半,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在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B一定在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

C一定在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像D屏上肯定有像,但大小不确定

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入O处光学仪器后聚于主光轴的S点,取走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点,则该镜一定是()

A凸镜B凹镜C凸透镜D凹透镜

10.有位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不小心将用书将凸透镜挡住了一半,则在光屏上得_____(填能或不能)到完正的像.

11.当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折射光线一定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B.光线一定发生折射

C.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D.折射角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12.太阳光穿过树叶的空隙,在地面上会出现圆形的光斑,这是()

A太阳的影子B太阳的实像C树叶的影子D树叶的实像

1.B小孔的物理含义是只有一束光线通过2.C3.A4.光的传播速度5.水进入空气,光的折射6.B7.D8.D9.B10.能11.D12.B

初三物理易错题分析(热学)

一、物理概念(物理量):

比热(C)、热量(Q)、燃烧值(q)、内能、温度(t)。

二、实验仪器:

温度计、体温计。

三、物理规律: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物态变化规律,内能改变的方法,热量计算公式:

Q=cmDt及燃烧值计算Q=qm,分子运动论。

第一类:

有关物理量的习题:

例1:

把一杯酒精倒掉一半,则剩下的酒精()

A.比热不变,燃烧值变为原来的一半B.比热和燃烧值均不变

C.比热变为原来的一半,燃烧值不变D.比热和燃烧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

[解析]: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它与该种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与该种物体的温度高低无关;与该种物体吸热还是放热也无关。

这种物质一旦确定,它的比热就被确定。

酒精的比热是2.4×103焦/(千克?

℃),一瓶酒精是如此,一桶酒精也是如此。

0℃的酒精和20℃的酒精的比热也相同。

燃烧值是燃料的一种性质。

它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燃烧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酒精的燃烧值是3.0×107焦/千克,它并不以酒精的质量多少而改变。

质量多的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但酒精的燃烧值并没有改变。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是B。

例2:

甲、乙两个冰块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0℃。

甲冰块位于地面静止,乙冰块停止在10米高处,这两个冰块()。

A.机械能一样大B.乙的机械能大C.内能一样大D.乙的内能大

[解析]:

机械能包括动能、势能,两个冰块的质量相同,可以通过它们的速度大小、位置高度,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