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docx
《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
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
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
蓝色贸易壁垒是以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
它以企业的生产责任为背景,以消费者运动为动力,以跨国公司为推行的主体,以跨国公司的供应链为推行媒介,以生产守则为表现形式。
其核心是SA8000(SocialAccoutability8000)标准,即社会责任标准。
目前,蓝色贸易壁垒主要有6种表现形式:
对违反国际公认标准的国家的产品征收附加税;限制或禁止严重违反基本劳工标准的产品出口;以劳工标准为由实施贸易制裁;跨国公司的工厂审核(客户验厂);社会责任工厂认证;社会责任产品标志计划。
从上面不难看出,蓝色贸易壁垒,其在运用中有以下特点:
名义上合法;形式上隐蔽;实质上具有歧视性;涉及范围更广;影响久远。
一、我国出口贸易遭遇蓝色贸易壁垒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现状
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出口企业连续发生严重侵害劳工权益的事件后,国际工人联合会警告:
如果再不改善劳工环境,就要联合发达国家,对我国的皮革、玩具、纺织品的出口实行限制。
近几十年来,沃尔玛先后在我国广东深圳、东莞和福建莆田等地设立了30多个劳工监督部门。
家乐福、耐克、锐步、通用电气等多家跨国公司在我国已经检查100000多家工厂,50000多家工厂被要求随时接受检查。
一些违反劳动法规、劳资关系紧张的工厂被取消供应商资格。
随着企业压力的增大,我国企业获SA8000认证的数目从2005年12月的124家增加到2007年7月的159家,增加率达到了27%。
而根据SAI官方网站的资料显示我国遭遇蓝色贸易壁垒的特点有:
(1)地域和行业分布广。
我国的东、中、西部都有经过认证的企业,涉及的行业也有23个之多。
(2)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五省一市。
(3)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
就国际上而言,根据美国相关组织商会调查,目前有超过50%的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表示,将重新与中国企业签订采购合同。
截止2008年9月30日,全世界或地区的67个行业的1835家企业获得SA8000标准认证。
可见,SA8000标准在国际上的普及十分迅速。
(二)原因
(1)适应发达国家贸易保护的需要。
近些年来,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
而我国经济迅速崛起,对华的巨大贸易逆差使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一浪接着一浪(2009年的中美轮胎特保案、中欧的紧固件惩罚性关税),更使得发达国家把贸易保护提上日程。
以纺织品为例,据美国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出口美国的纺织品服装占全美进口量的25.12%,排名第一位,2007年占到29.02%,依旧是第一位,从关税到反倾销,再到绿色贸易壁垒,发达国家在贸易保护的选择上越来越倾向与理论和实际的易行性,在此情况下,人道的“正义”和程序的“简便性”使SA8000无疑符合其要求,更使蓝色贸易壁垒成为贸易保护新的表现形式。
(2)全球化发展的结果。
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劳工问题全球化,使得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对劳工待遇日益重视,都急于寻求一个趋同的国际劳工标准,以促进全球化的稳定发展。
然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很难提出一个适应于全球约200个国际贸易参与国的工资、工时、职业安全和卫生、社会保障等标准,这为大多数发达国家提供了强行推广其劳工标准的借口,打着劳工利益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幌子实施贸易保护行为
(3)当然我国的劳工权益保障存在诸多问题。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推动出口,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不到发到国家的1/30,不及巴西的1/5,并低于菲律宾、泰国和马来西亚。
而如此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也确实存在诸多问题。
随意延长劳动时间,有毒、有害的恶劣的生产环境,价格低廉的小时工资等损害劳工权益事件时有发生。
近年来“血汗工厂”案例大量涌现,引起了许多发达国家公众的强烈不满与关注,甚至出现了“不买运动”他们购买产品时不仅关注其质量和安全性,还开始更多的关注起产品是在哪里,什么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与劳动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以此决定是否购买。
这种行为促使政府与企业在进口产品时加强了对劳工标准的审核。
这是发达国家设置蓝色贸易壁垒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因素。
二、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
“蓝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尽管在理念上体现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但目前在现实中更多的表现出了贸易弊端。
因此,双重作用十分明显。
(一)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
1、市场准入门槛提高
很明显,以SA8000标准为核心的蓝色贸易壁垒将限制不符合劳工标准要求的产品进入市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日本、欧盟、东盟、韩国及中国的香港、台湾,对其出口额约占其出口总额的80%。
近些年,这些国家和地区,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优势,纷纷通过立法或其他非强制性手段制定了许多苛刻的包括SA8000标准在内的技术标准和法规,极大的限制了我国企业产品的市场准入。
像服装、玩具、鞋类、家具及日用五金等产品都属于主要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伴随着蓝色贸易壁垒的推出,这些产业的产品出口都已受到限制。
2、降低了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
据调查企业成本大概分为两部分:
一是用于获得认证的管理费用,这可以称为“认证成本”。
按照常规,SA8000标准认证一般需要花一年时间,证书有效期为3年,每6个月复查一次。
一个2000人的工厂需要认证的费用是9万,与ISO系列相比费用略高。
二是为了迎接认证必须完成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提高员工福利、加强环保设施和节省能源等方面的必要支出,如果这些措施在认证之前是空白或承担较少的话,一次投入的成本是相当昂贵的,这部分内容可以称为“整顿成本”。
这样算下来企业成本的提高,导致出口产品价格上升,
我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势必下降。
3、影响我国吸引外资和发展经济
我国是一个劳动和资源的大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起着深远的作用。
在我国目前出口企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了主导地位。
如果企业都达到SA8000标准的要求,那么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就会变成劣势。
弱化了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发挥。
近年来,我国之所以吸引外资的步伐加快,除了经济和市场的发展速度的影响外,廉价劳动力历来是我国吸引外商投资的主要动力之一。
如果劳工标准提高到企业社会责任规定的水平,一方面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就不复存在,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会因为担心其分包商不能达标从而对吸引外资产生消极影响。
这样一来大量的劳动力闲置,社会动荡,经济发展也开始缓慢。
4、迟缓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优化
现阶段中国外贸结构的升级主要依靠国际产业的转移来实现。
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的生命周期是由创新国向同等发达国家、再向发展中国家梯度转移的一个过程。
再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过程时,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劳动力成本优势。
邓宁的跨国投资理论也认为,跨国公司FDI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在东道国的生产成本比在国内低,如果按照较高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提高劳动力工资、改善工作条件等,中国出口企业就会逐步改变目前主要以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特质,结果就是丧失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品结构的可能性,封堵了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通道,失去了外贸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动态促进作用。
5、影响品牌战略和可持续性发展
近年来,欧、美国家的调查结果表明,70%的消费者认为公司对社会责任的承诺,是他们购买产品或服务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赢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这类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有限。
有关学者和业内人士均认为我国企业要实行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推行品牌战略。
我们知道,一个企业的产品是否畅销,靠的是质量和好的品牌效应。
俗话说的好“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当今年代,产品质量固然非常之重要,但是没有品牌的宣传,没有好的品牌效益,那也就是一个埋在巷子不为人知的东西,带不来利益。
因此,企业的品牌至关重要。
而品牌的营造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对产品技术质量的进行持续改进,企业还必须关注和维护产品和品牌在消费者和有关利益团体中的社会评价。
但是随着蓝色贸易壁垒的出现,企业受到SA8000的制裁,不仅产品市场受到影响,同时还会被塑造成忽视劳工权益、缺乏社会责任的形象,让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时间久了,让国门外的人们都那么认为,那么中国制造将不会有生存的空间,对外出口的企业将会丧失可持续发展。
6、其扩散效应会影响我国更多产品出口
目前受阻的出口产品主要是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慢慢会波及到很多出口优势也源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的产品。
在全球贸易战的竞争格局下,SA8000极易产生“骨牌效应”,从一个国家扩展到全球范围。
而且,到最终的结果是“中国制造”都会被冠上是没有社会责任标准下生产出来的产品。
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企业的产品盈利,是一个致命打击。
(二)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正面影响
1、有利于改善劳资关系,提高企业凝聚力
当前,我国由于管理滞后、劳动力供求关系失衡、执法不利等原因,有些企业漠视《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存在,侵害职工的权益时有发生,比如一些企业非法雇佣童工、收取职工押金、侵犯工人人身权益、超时加班加点、拖欠职工工资等;一些地区工伤事故不断,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没有保障。
但是随着社会责任标准的实施,就有了社会良知对资本权利的制约,我国企业实施社会责任标准,就要求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不再是以标准的追求盈利为首位,转而会考虑到员工。
长久下来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企业、员工两者同时获利。
紧张的劳资关系得到很好的解决,企业凝聚力自然提高了。
2、有利于提高企业信誉,获得进入世界市场的通行证
一方面,SA8000标准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的自身利益紧密结合,要求企业在获取利润的同时,承担起对经济、社会、环境的责任,有助于企业国际形象的改造和提高,获得更那个多经贸合作机会。
将SA8000认证与贸易订单挂钩,对于未取得认证的出口企业具有极强的杀伤力,然而对于已经获得认证的有好信誉的企业将意味着更多的经贸合作机会。
另一方面,SA8000认证标准的实施不仅能减少国外客户对供应商的第二方审核,节省费用,而且能使产品更大程度符合当地法规要求,就容易使消费者对产品建立正面感情,促使企业建立起国际公信力,塑造优良的企业形象,从而增强合作伙伴对本企业的信心而发展长期合作。
很多学者也承认,SA8000标准带来的三大效益其中包括:
在全球的世界市场能更好的被消费者所接受,企业持有了进入世界市场的通行证。
3、有利于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中国传统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密集和人力资本低廉带来的生产成本优势,SA8000的实施将使这种优势削减。
我国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拥有更高层次的竞争优势,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
例如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优势、长期积累投入获得的技术优势、持续创新升级换代获得的自我提升优势、依靠政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优势、领先独特的管理方法降低交易成本的能力优势、依靠挑剔的消费者和有力的竞争对手带来的压力优势、依靠网络信息和电子商务平台堆市场做出快捷反应优势等。
目前许多跨国公司都把推行社会责任标准作为企业发展的杠杆。
国内外的实践都已经表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企业进行良好的社会责任管理,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而且可以获得长远的商业利益。
如沃尔玛坚持用社会责任标准来审核其供应商,做到了世界第一。
因此从长远来看,推行社会责任标准将促进我国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进而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理论上讲,SA8000等“蓝色条款”反映了人类社会对企业发展的社会期待,它超越了“企业以获取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观念,强调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从当前国际贸易的实践来看,发达国家极力推广“蓝色条款”通常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达到贸易保护主义者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以保护其国内市场的目地。
从上面负面和正面影响的阐述,我们不难看出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我国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明显是弊大于利的。
三、应对“蓝色贸易壁垒”的策略
(一)政府方面
1、加大SA8000标准的宣传
蓝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十分明白,在出口商品时,难免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作为政府,就应该多加宣传,通过对SA8000标准的使劳动者对自己的权利有清楚的了解,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使企业也能在保护职工权利和扩大利润中获得双赢,更有助于有关企业辨别某些借SA8000标准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的行为,维护自身利益。
同时,还要及时将我国在维护劳工权益方面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及时向国际社会公布,树立我国产品的良好形象。
2、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利用WTO机制参与国际多边谈判。
应对SA8000这种新型的贸易壁垒的当务之急是在WTO的协商机制下,发挥WTO最大发展中国家成员和世界贸易大国的作用,与其他成员国一起明确并细化其使用规则,强调其不可滥用,不能有国别歧视。
必须要强调的是,坚持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劳工标准是可以被理解的,认为地制定一些标准来消除差异,势必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稍好点的国际贸易环境。
另外我们应该看到,跨国企业从中国加工厂拿走了90%的利润,但对中国社会的回馈微乎其微,一味要求靠赚取微薄加工费的中国工厂来承担所有的社会责任是不人道的,发达国家应该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
3、改革国内相关法律制度,加强监督力度
政府要不断完善《公司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切实保障劳工的合法权益。
要对照SA8000修改有些条款,例如对每周工作时间和允许加班时间的规定我国《劳动法》的规定比SA8000更加严厉,很难被劳动力密集型生产加工企业执行。
同时对于集体谈判、集体合同、禁止惩戒性措施等内容,我国的《劳动法》为做明确规定的,应予以补充完善。
同时在制度方面,要突出工会在业内部维护劳工权益。
监督社会责任管理活动作用。
企业能否真正做到经济效应与社会效益长期结合发展,监督是关键,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对于使用童工、违反工资和工时规定,存在严重职业安全等等的企业要处以重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二)企业方面
1、改善企业劳动条件,加强SA8000标准的认证工作
当今年代,经过SA8000认证的产品,将被认为拥有严格社会责任方面的人性化、道义化标准,贴上这个认证标签,就可以再国际市场上畅通无阻。
获得SA8000认证还可以促进企业建立起国际公信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我国出口企业要高度警觉和重视,积极申请SA8000认证,获得进入世界市场的通行证。
2、扩大贸易范围,开拓世界市场
尽管从长远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必须的,但是短期内社会责任认证对我国经济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虽然说我国实现产业升级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实不可避免的,但从我国当前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劳动力富余的现状来看,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还为时过早,且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再国际上需求仍占市场的25%,并且我国现在处在的原始资本积累的历史阶段,也需要我们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开拓欧美以外的亚非拉市场,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改善我国出口市场集中的状况。
SA8000的创造和首推者大都是欧美国家,此举对于无我们减轻贸易压力,降低损失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企业应注重市场多元化,在国内和国外市场齐头并进。
3、实施以质取胜、科技兴贸战略
SA8000标准削弱了我国出口企业的价格竞争优势,迫使企业要转向非价格竞争优势的培养。
企业要提高经营治理水平,加快出口商品结构向深加工制成品转变,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培养自主品牌,把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档次,变以廉取胜为以质取胜。
4、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和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等要求越来越关注,反映再国际贸易领域就是国家之间的产品竞争由价格竞争转为品质竞争,再转为劳工标准的竞争。
为此,我国企业应对其发展战略做出相应的调整,处理好既得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经营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减少短期行为。
改变经营治理模式,倡导和强化人性化管理与社会责任;加大对经济、社会、环境和人权方面的关注,努力减少生产过程及经营运作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改善员工的健康及安全状况,讲求诚信,遵守职业道德,通过建立完善的、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运营制度,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国际公信力。
(三)中介组织方面
1、发挥好中介组织各方面的服务职能
完善我国蓝色贸易壁垒体系,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服务职能,为企业提供信息,培养人才。
行业中的中介组织在信息情报支持、组织企业应诉等方面发挥政府和企业无法替代的作用,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应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切实代表和维护行业、会员的合法权益和共同经济利益。
积极组织市场开拓,发布市场信息。
协助政府部门开展行业调查、决策咨询及产业政策制定等活动。
在蓝色贸易制度确立过程中,企业商会和行业协会也主动完善我国蓝色贸易壁垒体系,充分发挥商会和行业协会的服务职能,为企业提供信息,培养人才。
2、建立蓝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中介组织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庞大的信息量,它可以对企业、商品生产者、经营者,提供信息咨询、培训、法律等各种服务。
国际标准化机构和各国政府及其标准化机构经常对其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修订,如果企业信息不畅,不能按照已经变化了的法规和标准要求生产产品,在出口时就会遭遇壁垒。
但是如果有了好的中介组织,能及时告知出口企业,那么就可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当然,我们除了应对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弊端还要对它带来的积极影响加以发扬和推广。
在劳资关系更加和谐,企业信誉更加良好的情况下,积极转变企业经营方式,努力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蓝色贸易壁垒的确对我国进行出口贸易的企业影响很大,但是也有一定的好处,我们该辩证的来看待它。
强化社会责任标准是中国企业走入社会的必要环节,是实现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可以说,不管我们是否愿意,蓝色贸易壁垒已经同国际贸易问题紧密交织在一起,成为我国企业进入世界市场必须克服的障碍。
面对全球化的浪潮,必须遵守国际准则和全球协定,这不仅是我们进入国际市场中无法避免的问题,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和谐外贸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太海.蓝色壁垒与企业蓝色经营策略[J].生产力研究,2007,
(2).
[2]单宝.蓝色贸易壁垒的双重效应及两手策略[J].国际经贸探索,2007,(5).
[3]张宇杰.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机械管理开发,2007,
(2).
[4]龙井仁,龙韶.论SA8000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消费导刊,2008,(12).
[5]郑丽萍,崔强.浅析我国出口贸易蓝色壁垒的应对策略[J].全国商情:
经济理论研究,2008,(BO4).
[6]赵守东.我国出口贸易蓝色壁垒的应对策略[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8,(5).
[7]李海燕.SA8000标准在WTO谈判中的发展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5).
[8]张海霞,潘秀宗.“蓝色壁垒”下和谐劳动关系的利益考量和立法评价[J].法制与社会,2009,(10).
[9]马志强.WTO下的新贸易壁垒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特区经济,2008,(4).
[10]贾金思.解析国际贸易中的蓝色壁垒[J].商业时代,2007,(18).
[11]李文娜.跨越蓝色壁垒[J].职业圈,2007,(19).
[12]郭鑫.蓝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6).
[13]白琳,张燕.蓝色壁垒对中国外贸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8).
[14]张太海.SA8000与我国企业竞争优势再造[J].商业时代,2007,(35).
[15]刘晓光.《劳动合同法》视角下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5).
[16]关海玲,金波.社会责任标准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
(2).
[17]张东芳.蓝色壁垒SA8000的实施与影响[J].江苏商论,2007.
(1).
[18]农晓丹,李浩妍.蓝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北方经济,2008,(6).
[19]杨延杰.浅析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对策[J].特区经济,2008,(6).
[20]韩雪,申燕霞.蓝色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J].商业时代,2009,(15).
[21]李江天,甘碧群.“蓝色壁垒”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出口的影响[J].汽车工业研究,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