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中印陆地地缘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2442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缘中印陆地地缘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地缘中印陆地地缘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地缘中印陆地地缘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地缘中印陆地地缘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地缘中印陆地地缘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缘中印陆地地缘分析.docx

《地缘中印陆地地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缘中印陆地地缘分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缘中印陆地地缘分析.docx

地缘中印陆地地缘分析

中印陆地地缘分析

(一)

一般正常的国家划界基本原则是依照山形水势,有山的以山顶的分水岭为界,有水的按中线主航道。

这种划法能兼顾双方的利益,最容易达到平衡,所以易于为各国所接受。

非洲和北美地区是个特例,你会见到很多按经纬线来划分国界的,这都是殖民时代留下的后遗症。

鉴于当时很多地方一时还无法考察完,各大帝国又急着瓜分世界,于是用尺在地图上划界成了最简单的解决办法。

这种不负责任的划界方法是造成了很多边境冲突。

  青藏高原和南亚次大陆之间的天然分界线就是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和印度(包括尼泊尔、不丹两个缓冲国)之间大体也是按照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划界的,只是到了新疆与克什米尔交界地区形势发生了变化。

 

 

从图上可以看出,中国和南亚国家的分水岭主要是喜马拉雅山脉,在将到青藏高原的西北角时分水岭出现了分支,分成了两条,南面的为主线(简称南线),或称大喜马拉雅山脉,北面的则是平均海拔仅次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喀喇昆山脉及其余脉(简称北线)。

  如果从地缘的角度这两条山脉都可以成为中国和南亚国家的天然边界,中国如果将边境线推至南线,则可以对印度造成压倒性优势;而印度如果能够将边境线定在北线,则可以为其核心平原区获得足够的缓冲区,亦可以此为据点向中国的新疆渗透。

但这块地方注定不会只有中印两国窥视,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巴基斯坦不能容忍中国或印度独占两山之间的这片高原,因为谁占了这块高地,伊斯兰堡所在的印度河平原都将无险可守。

  基于以这块高地对上述三国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印、巴),因此上演一场现代版的三国演义也就在所难免。

这片土地也就成为世界地图上唯一的空白地区,它就是——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是中印边境的重中之重,其复杂程度远非一两句话能解释清楚的,因此会放在最后讲。

在这里先提及它的战略意义是想让大家清楚,克什米尔决不只印、巴两国的利益。

事实上国际上也一直认定,克什米尔问题是中、印、巴三国的问题。

  前面说过除克什米尔外,中国和南亚次大陆的边境(包括藏南的实际控制线)大体上是沿喜马拉雅山脉的分水岭走的。

目前中国和印度的边境被尼泊尔和不丹分成了三段,即东线(藏南地区),中线(尼泊尔—克什米尔中间),还有就是中间的突出部——亚东。

所以这三部分连同克什米尔地区,一共可分为四个部分。

 

先说藏南,藏南永远是中印边境最热的话题,提到它就不得不提到麦克马洪这个人。

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他在划分这段边界时是以喜马拉雅山脉的分水岭作为主要依据的。

麦克马洪当时在划分这条边界时本身并没带有多大的恶意,因为依据分水岭划分边界是比较通行的办法。

事实上受当时的条件所限,这条分水岭选的并不完全正确。

受益于现在的卫星技术,很容易看出,这条分水岭依图上的白线走会更为准确。

从这张〈藏南地缘形势图〉上可以看出,如果单从分水岭的角度划分边界(白线),白线和红线(麦克马洪线)之间有两块地方划归了中国。

换句话说,中国在山南地区有两个突出部,一个是西头的“错那”县,一个是东头的“墨脱”县。

形成中国在山南地区的这两个据点的原因并不相同。

“墨脱”县的划给中国应当是限于当时的技术能力。

从图上可以看出“墨脱”实际上是向北突出的一条峡谷,喜马拉雅山走到这后,北有南东向的念青唐古拉山阻挡,东有南北向的横断山挤压,最终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皱褶带。

由于地形过于复杂,英国人当时并未深入其中去寻找分水岭,而是将边境线划在了峡谷出口处,这就为中国在山南留下了一个突出部。

中国获得“墨脱”这个点可以说是幸运,但要想使之具有战略意义却又难上加难。

墨脱是全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1993年修成过一条沙石路,不过据说进去一辆车后就塌了。

墨脱由于处在山南,可以充分享受到印度洋上吹来的暖湿气流,墨脱的自然环境和和西双版纳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是指海拔低的峡谷地带),交通不便只是相对于山北来说,如果向南往印度修路要简单很多,所以说依照山形水势划分边界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说麦克马洪把墨脱划给中国是因为技术原因,那么把错那划给中国则应当是考虑到政治因素了。

因为在14世纪西藏政府就在“错那”设宗(县),用以向山南的门巴、洛巴族收税,应当说是西藏政府派驻山南的据点。

由于有了明确的行政机关,因此麦克马洪在划界时并未依照分水岭,而是在“错那”下面绕了一下。

而恰恰是这么一绕,给中国留下了一个缺口,1962年那场战争,解放军就是从这里攻取达旺并继续南下的。

“错那”县整个地形是北高南低,也就是说整个是在南山坡上,一直到海拔2800米的时候有一条亚热带的山谷。

麦克马洪认为既然已经给了西藏政府面子,让出了“错那”。

那就没理由再把边界往下划了,于是边境线开始顺着这条山谷直到不丹,然后向北又回到了喜马拉雅山的山脊。

只是他这么一划却把“达旺”划给了印度,也为日后中国向藏南用兵提供了口实。

  坦白说西藏政府对于藏南的门巴、洛巴两族的管理是比较模糊的,现在基于法理上的证据主要是向这两个民族收过税,或者说类似于四夷向中央王朝进贡的性质。

因此印度和西方国家并不认为这足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曾对藏南地区拥有主权的证据(西方国家本来就认为中国对西藏行使主权过行勉强,而西藏对藏南地区的主权又过于勉强,那么中国对藏南提出主权的要求在他们看来就更是经不住推敲了)。

不过“达旺”是个例外,基于西藏曾经的最高领袖——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有明确的记录出生于此,因此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达旺”为西藏政府的直接管辖地。

事实上现在无法揣测当时签订协议的双方是否明确“达旺”的归属。

有可能的情况是,西藏政府的代表提出了“错那”的归属问题,但误以为“达旺”包括在内。

而英国人并未发现“达旺”之于藏族的重要性(一个几百年前的喇嘛出生地是很有可能被忽视的)。

如果当时明确提出,英国人似乎没有坚持要划走的理由(从战略上考虑,在达旺的南侧恰好有一条延伸出来的山脊可以用来做分界线,事实上也很有可能是这条山脊阻止了藏族向山南移民)。

 

上图是印度的“藏南行政区划图”,可以看到“达旺”南部那条边界就是前面图上那条白虚线,也就是中国和印度所能达成的战略平衡线。

最终收回达旺地区的可能性为70%,而取得藏南其他地区的可能性为0。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基于“适当考虑彼此的战略的和合理的利益以及相互同等安全的原则”,中国在西线或中线是可能做出让步的。

中印陆地地缘分析

(二)

 

中国在山南地区有两个突出据点,虽然其中有一个目前形同鸡肋(墨脱),但相比印度在山北没有据点,战略形势显然是要好一些的。

当然仅凭错那这一个点仍是不够的,幸好中国还有亚东。

 

 

如果没有尼泊尔和不丹做为缓冲,中印的边境线会更加复杂。

边境线在这两个国家的走向基本是按照分水岭的走势。

只是这两个国家并没有紧紧的靠在一起,而是在这中间留下了一个缺口。

在这个缺口处并排有两个地区,一个是锡金,一个是亚东。

目前的结果是中国据有亚东,而印度吞并了锡金,这样看视公平的结果其实对印度的战略形势极端不利,因为即使印度同时据有这两个地区,也仅仅是让自己的防守做得更好些,而中国有了亚东却又有了一个前突的据点。

事实上印度也一直对亚东这个点视为眼中盯,不过基于西藏政府对于亚东的主权过于清淅,吞并是不大可能的,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是驻军权。

中印战争中有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就是将印度的势力彻底赶出亚东,结果当然是达到了。

如果印度不吞并锡金可能战略形势会更好,因为这样,亚东就不会和印度直接接壤,而跨过第三国去攻击对手的国际风险太大,如果不是世界大战很少有国家敢这样做。

  下面是中印冲突有可能的进攻路线,正如前面所讲,亚东、达旺是地面部队有可能突破的方向,而墨脱方向所能提供的则是来自林芝机场的空中支援。

 

 

说完了藏南和亚东,现在来说中段的情况。

中段位于尼泊尔和克什米尔之间,是被提及最少的,经常被有意忽视了。

并且在GOOGLE地图上,东段和西段的争议地区都会被单独圈出来,而中段是完全按印度的要求划分的。

至于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情况,有可能的原因如下:

一是争议地区的面积较小,只有2000平方公里;二是在印度实际控制当中,收回的可能性小;三是在1954年的一份文件中,印度认为中方已经承认了对争议地段的主权。

  在国际政治中务实是第一位的,现在的中国更是如此。

既然中国提出了领土的要求,那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

在没能看到争议地区的详图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条争议线应该是在分水岭上,并试着在图上标出中方所要求的边境线。

最终和得到的详图对比,结果果然一致。

 

 

图中的印度实控线是特别用绿线标出的,原来是和边境线一样的红线。

可以肯定,中国当时寻求将边境线移至分水岭,主要是基于战略安全的考虑,否则几个出入的山口就完全在印度掌握之中了。

表面的理由当然是有藏民在这放过牛之类的理由。

而同样出于战略安全的考虑,印度是决没有放弃这几个山口的理由。

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误传,认为中国在东段和西段拥有很大的战略优势,好像一个冲锋印度就会亡国灭种一样。

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在藏南亚东一线,我们只亚东、错那两个狭小的突破口,即使突破成攻也只能对印度的东北特区构成一定威协。

如果无法在短期内结束战争,印度很容易从他的内地调集力量发起反攻,而中国即使获得了战术上的成功也必须象在1962年那样迅速撤离。

而西段占据阿克赛钦更多的是出于战略防守的目的,如果向南根本无法突破克什米尔的山地。

  事实上真正对印度构成直接威协的是中段,从图上可以很容易看出如果中国突破了这一防线,坦克到达新德里的距离有多近,所以印度是没有任何理由放弃这些山口的。

对于印度来说,首都的安全级别显然要大大高于中国的阿里地区,因此可以说中国放弃中段争议地区的主权要求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了。

  事实上中国对中段的主权要求一直都是当成交换的筹码,只是一纸声明尚不足以换取印度交出达旺。

有消息称中印双方在05年已经就中段交换了地图,达成了协议,只是看不到公开的新闻稿(所以说所谓民众的反应在很多时候并不在考虑范围内)。

 中印陆地地缘分析(三)

 

前面分析了中印边境的东线和中线,现在开始分析中印最后的交锋处——西线,也就是大家最关心的阿克赛钦问题。

西段的形势最为复杂,并不仅仅是阿克赛钦的归属问题这么简单,事实上西段的问题和克什米尔问题是密不可分的,或者说它本来就是克什米尔问题的一部分。

  关于克什米尔,前面已经提到过它在地缘上的重要性,先来明确克什米尔的地理范围。

 

   目前对于克什米尔到底包含哪些地方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A图):

是目前网上流传最广的一张图,一般提到克什米尔问题都会以它为参考,主要是够大够详细。

仔细看这张图对于克什米尔的定义除了印巴争议地区、中印争议地区以外,在东北部还包含了中国新疆的一部分,这也是关于克什米尔问题地理范围最广的一种理解。

  这种理解是基于对分水岭走向的理解而产生的。

前面在〈中印边境山脉走势图〉有标明,分水岭在向北拐到克什米尔时分成了两路,一路仍为喜马拉亚山脉,或称南线;一路北接喀喇昆仑山脉,可称北线。

这两条分水岭做为显著的地理特征成为划分国界线的基础。

不过在喀喇昆仑山北部还有一条著名的山脉,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昆仑山。

这三条东西向的山脉与西北部的兴都库什山脉形成了一个“爪”字形。

国际上有部分政治家和地理学家认为以昆仑山脉做为中国与克什米尔的分水岭会更清晰,因此造成了这种解读。

  这种解读方法现在的主要持有者为印度方面,究其根源是占据克什米尔东半部的“拉达克”地区原为独立王国,其与西藏地区在1684年及1842年曾缔结过两次条约,但都没有具体划界。

在这种情况下,“众所周知的天然特征、并且数世纪以来为双方所承认的传统习惯边界”这个模糊的概念就被提了出来,印度方面便有人据此将这条所谓的习惯线推进至昆仑山脉。

不过现在即使印度官方和国际上仍有人将克什米尔的概念拓展到昆仑山脉,也没人敢对新疆那块土地提要求了。

附克什米尔地理特征图:

 

第二种说法(B图):

就是我们从小看到的图了,里面不管是已经占了的还是中国认为拥有主权的土地都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