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3219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水到哪里去了

一、教学目标:

科学研究: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蒸发现象,并分析蒸发要吸收热量的科学道理。

情感与价值: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

科学知识: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收热这一科学现象。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三、教具:

玻璃片若干,烧杯3个,滴管3个,镊子3个,蜡烛3个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

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你们能猜出来吗?

【课件展示谜语】你们猜出来谜底是什么了吗?

师:

对,就是水。

【用蘸了水的抹布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大大的“水”字】

师: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字,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可以随时举手向

老师报告你的发现。

生回答。

老师总结:

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水”字的字迹可能会全部消失。

借机发问: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水消失不见的例子?

学生例举。

(二)学习新课:

问:

刚刚老师写的水迹,以及大家例举的这些现象,里面的水究竟跑去哪里了呢?

生:

空气中。

问:

你看到它是怎样散发到空中的吗?

生:

没有。

问:

那么它是以什么物质形态散发到空中的呢?

师:

透明的物质。

图片展示湖面蒸发现象,使学生意识到蒸发是水由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

得出结论:

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地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水蒸发的现象?

(生讨论)

你能解释洗过的衣服.新收获的玉米为什么会干的?

(三)活动(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明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蒸发的快慢,并大胆的设计实验去证明自己的猜想。

1、把液体分别滴1滴在2片玻璃片上,给其中1个稍加热,这个先蒸发完。

结论: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

 

2、把液体分别滴1滴在2片玻璃片上,其中1个液滴散开,过一定时间,液滴散开的蒸发完了。

结论: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把液体分别滴1滴在2片玻璃片上,把2个液滴都散开成面积相同,其中一个用扇子扇,用扇子扇的先蒸发完。

结论: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得出结论:

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液体表面积大小、空气流动(有

没有风)等因素有关。

 

(运用)

师:

在生活中有哪些利用这些因素改变水蒸发速度的事例?

(总结)1.这节课所学内容。

2练习。

附:

课后习题设计:

一、蒸发:

二、勤于思考善于判断:

1.水蒸发的快慢只与其温度有关(     )

2.常温下水是不会蒸发的(      )

3.两杯温度相同的水,它们蒸发的快慢也一定相同。

(      )

4.把手指弄湿,手指会感到凉,是因为水蒸发时吸热(     )

5.水蒸发遇冷变成小水球(      )

三、认真思考巧填空:

1.(     )和(     )都是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都要(      )热量。

2.蒸发的快慢与(      )(      )和(      )有关。

3.水的表面积越(        ) ,水蒸发的就越慢。

四、简答:

晒衣服为什么要把衣服弄展了,放在通风处?

水沸腾了

【学习目标】

1.知道水沸腾的现象,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2.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以及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3.通过水沸腾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4.经历实验探究,体会水沸腾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联系的。

【学习重点】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学习难点】

探究活动中,发现、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烧热水时,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2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3

该如何使用温度计?

4

 

5

 

二、活动探究:

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1.实验材料:

烧杯、清水、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温度计。

2.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

(2)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3)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4)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3.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记录:

温度/℃

60℃以下

60℃~90℃

90℃~100℃

沸腾时温度100℃

沸腾后继续加热

移走酒精灯后

5.实验结论:

一般情况下,当温度上高到______℃时水会沸腾。

水加热后有_______产生。

三、理解与应用

1.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2.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

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我们正确掌握了测量水温的方法和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水的沸点是100℃,这是人们规定的。

()

2.在给烧杯里的水加热的实验中,石棉网没什么作用,可以去掉不用。

()

3.和水蒸发一样,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沸腾。

()

4.水沸腾后,如果一直加热,它会一直沸腾,并且温度会越来越高。

()

5.如果不小心把酒精撒在桌面上并烧着了,最好的方式是用水浇灭。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图中正确表示了水沸腾时的气泡的是()。

2.在给烧杯中的水加热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3.关于水沸腾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时破裂,释放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又液化成小水珠,即“白汽”

B.烧杯中的水量会影响把水加热至沸腾时所用的时间

C.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水温会继续升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蒸发现象也在发生

B.水蒸发是汽化现象,水沸腾不是汽化现象

C.蒸发和沸腾都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三、结合“给烧杯里的水加热”的实验,完成下面的填空。

1.在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会(),温度计的液柱会();水沸腾后,温度计的液柱会()。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套在漏斗上的塑料袋鼓起来了,说明有()进入塑料袋,也说明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

四、综合探究。

1.把水加热到沸腾,并持续沸腾一段时间,然后关掉火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2.星期六的早上,妈妈让小明煮牛奶。

小明把牛奶倒进锅里,盖上透明玻璃盖子,用煤气灶的火加热。

小明发现,一段时间后,锅里开始冒泡泡,并且泡泡越来越多,同时有“白汽”从锅盖的气孔里冒出来;后来,牛奶沸腾了,把锅盖都冲起来了,牛奶泡泡也溢出来了。

(1)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小明加热牛奶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2)牛奶溢出来时,小明应该如何及时采取措施制止牛奶泡泡继续溢出?

《水结冰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3、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亲身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教学准备】保温杯、冰块、水温计、细塑料管、食盐、纯净水、彩色墨囊、冰红茶、一次性塑料杯、一次性塑料勺等。

一、情境导入:

“五一”小长假,田老师到海洋馆去玩了玩,我还拍了一些有趣的视频和照片呢!

大家跟我一起来看一看吧!

(播放视频:

水快速结冰)精彩吧!

水结冰了。

今天这节课,我们也像魔术师一样去了解,去观察,去实验,看看水在什么温度条件下会结成冰?

【设计意图:

通过“冰魔法”的小视频,把学生思维的焦点集中在冰上面,有利于快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刚才,同学们观察的这么认真,这么仔细,那么,能不能把你们看到的冰给我们介绍一下。

(PPT:

冰的图片)

(1)有颜色和味道?

(2)是否透明呢?

(3)有没有固定的形状?

(4)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2、指名回答后,(PPT:

冰的特征)全班小结。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交流,发现冰的特点,培养

学生观察时认真、仔细的态度学会观察的一些方法。

3、通过刚才的描述,你觉得冰是三种形态的哪一种?

为什么呢?

4、谁能说说:

我们每天喝的水有哪些特征?

上个学期我们还对水进行了认真观察。

5、学生说完后,出示PPT:

水的特征。

6、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谁能说说冰和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汇报。

(PPT:

维恩图)

(1)谁能说说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征?

共同特点:

无色、无味,透明……(PPT:

相同点)

(2)它们不同的特征有哪些?

(PPT:

不同点)

冰:

坚硬、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固体)

水:

柔软、无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液体)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冰的特点及与水

的相同与不同。

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事物的能力。

7、请大家继续跟我一起到北极熊馆去看看吧!

(出示PPT)

北极熊在干什么呢?

(吃冰)

8、一块冰很快就被它吃完了,可是它还想吃更多的冰块,那同学们能不能跟它想想办法呢?

9、谁知道:

水在什么温度条件下会变成冰呢?

10、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猜测和想法,那么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我们应该怎么证明?

11、(出示实验材料)田老师这里有一些材料:

冰块、纯净水、水温计、搅拌棒、食盐。

想想该怎么做这个实验呢?

好像有点难,老师在你们桌上准备了这些材料,请你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设计意图:

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让他们通过交流讨论,能够得到相应的实验方法。

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12、全班交流。

13、齐读操作方法。

(1)在细管里加入一半的纯净水,

(2)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

(3)把细管插入装冰的保温杯,

(4)记录水结冰时的温度。

14、分组实验,记录数据。

15、北极熊很高兴,它有好多的冰棒可以吃,但是他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谁能告诉它:

你们的冰是在什么温度条件下形成的?

16、(PPT出示)我们的结论:

水在受冷0℃时,开始结冰。

(板书)

17、那么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呢?

(PPT:

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选择探究方法、合作探究,从而知道水在0℃时会结冰,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创新实践:

1、看到同学们给北极熊做的冰,田老师也想吃,你们能不能帮我做彩色的冰呢?

2、发放材料,请用刚才学到的制冰方法来做。

3、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彩色的冰”?

请说说制作方法。

4、分组实践。

5、(音乐:

《大梦想家》)让学生随着音乐展示他们制作的“彩色的冰”!

【设计意图:

通过再次动手制作“彩色冰”,不但让学生熟练操作,而且让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欢快的音乐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的完美应用!

】【设计意图:

四、拓展延伸:

1、观看:

快速制冰方法一。

(ppt出示)田老师还带了一些神奇的制冰法。

(1)取出纯净水,

(2)倒入杯中,

(3)放入冰块,

(4)马上就结冰。

【设计意图:

了解更多快速制冰的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

2、实践:

快速制冰方法二。

(1)用冷冻了3小时的“冰红茶”轻轻一敲,

(2)很快就能看到很多冰晶,

(3)品尝自制“冰沙”。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亲身感受快速制冰的神奇之处,享受制冰后的快乐以及甜蜜分享!

3、视频:

揭秘《冰魔法》。

【设计意图:

与开课时的“神奇魔术”遥相呼应,即解开了魔法的本质,又让学生对科学产生极大的兴趣,更希望自己能动手做一做。

板书设计:

水结冰了

受冷0℃以下

水—————————→冰

冰融化了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2、理解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冰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

素。

二过程与方法

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以及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情况。

2、设计、选择一个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

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二教学难点冰融化成水的实验设计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温度与水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浓厚。

实验方案的设计对他们来说有难度学生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知道了水在0摄氏度的时候开始结冰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等办法解决一些探究中的问题。

但这是摆忙下堡片区的研讨课面对的学生和本校学生的科学素养有较大差别学生的归纳能力较差。

学校的科学器材也有差别。

老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实际情况灵活组织教学。

器材准备烧杯、冰、温度计、记录表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

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

新变成液态的水吗想不想探究一下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冰融化了

齐读课题。

冬天山上、树上结有厚厚的冰,现在这些冰不在了。

是什么原因那么冰怎样才

变成水呢融化

二、探究新知

1、观察冰的融化

1教师取出冰块。

猜想冰块会有什么变化

2预测。

冰在融化时温度是选样变化的

3做一做。

A、用温度计测量室内的温度,记下室内温度。

B、测量出冰块的温度。

在测量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充分接触冰块。

让冰块自行融化每隔一分钟测量一次冰块的温度填在书上表内。

4说一说。

A、实验步骤。

让冰在没有任何干忧的情况下融化把一支

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另一支温度计紧靠容器外壁。

每隔一分钟记录温度

一次发现冰块融化时记下冰块的温度。

冰块完全融化时记下温度计的度数。

B、你知不知道冰在什么情况下融化成水0摄氏度左右

5猜一猜。

冰全部融化成水后水的温度还会发生选样变化你还发现了什么

2、加快冰的融化问题通过上面的实验是什么使冰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温度

你有什么办法让冰融化得快一些吗

试一试。

流汇报。

学生说方法。

小结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放在

太阳底下晒用手把冰块焐热等

三、课堂小结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3、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冰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四、作业设计

填一填冰的温度升至()时开始融化成水。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加快冰的融化的方法有、、等。

五、课外实验

填一填冰的温度升至()时开始融化成水。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加快冰的融化的方法有、、等。

五、课外实验

取同样大小的冰块进行“加快冰的融化”实验比较哪种方法能使冰融化最快

六、板书设计

冰融化了

融化

冰固体——————水液体

吸收热量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二、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描述食盐、沙和面粉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

 

三、教学难点

 

1.比较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异同。

 

2.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

 

四、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

一小杯沙子,一小杯食盐,一个托盘(两个装水烧杯,玻璃棒),一个托盘(一包面粉,一个装水烧杯),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

1套过滤装置,6个小烧杯,白糖,食盐,面粉,沙子,水,PPT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3min)

视频导入

 师:

同学们看过了视频,大家思考一下驴驮的盐为什么轻了呢?

(盐少了)

师:

那么盐去了哪?

(盐溶解到水中去了)(备用:

溶解一定是混合物,融化可能是混合物,可能是纯净物;溶解在任何温度下都会有,程度而已;融化要有一定的温度。

 师:

溶解到是怎么回事呢?

是不是所有物质放进水里都能溶解呢?

今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二)实验探究

 

1.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的变化(15min)

 

师:

食盐和沙子我们都是很熟悉,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它们,并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并做好记录。

小组长把食盐和沙子拿出来。

 

【学生小组观察食盐和沙子特点并回答】

 

(食盐和沙子都是一粒一粒的,颗粒状的)

 

师:

它们都是颗粒状的,接下来我们把食盐和沙子分别倒入两个装有清水的烧杯中,看看它们的颗粒有什么变化?

然后,我们再用玻璃棒搅拌一下,再看看它们的颗粒有什么变化。

并在实验记录表中作好记录。

下面小组长到讲台上面领取材料。

 

【学生实验;教师分发玻璃棒】

 

师:

搅拌前,我们看到了盐和沙的什么现象?

(盐颗粒变小,变少;沙子颗粒没有变)

 

师:

搅拌后食盐发生了什么变化?

(食盐不见了)食盐不见了,去哪啦?

(跑到水里去了)食盐不见了,跑水里去了。

所以我们说,食盐……(溶解了)

 

师:

搅拌后沙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沙子有点变浑浊,还是沉在杯底)我们把沙子沉在杯底叫做沉淀。

沙子发生沉淀。

所以我们说沙子……(没有溶解)

 

师:

根据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变化,我们判断物质在水中溶解还是不溶解,有哪些标准?

(在水里是否看得见;有没有发生沉淀)

 

2.观察比较面粉在水中的变化(5min)

 

师: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比较,我们知道了像食盐这样,放在水里经过搅拌看不见了,就是溶解。

像沙在水里发生沉淀就是没有溶解。

老师这里还有一样东西——面粉,它能不能溶解在水里呢?

(溶解;不溶解)

 

师:

我们如何来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做实验)接下来我们把面粉倒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看看它有什么变化?

然后,我们再用玻璃棒搅拌一下,再看看它有什么变化。

并在实验记录表中作好记录,音乐声响起实验结束。

下面小组长到讲台上面领取材料。

 

【学生实验】

 

师:

谁愿意说说,面粉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面粉刚进入水中时是浮在水面上的,后来一点一点沉下去,搅拌后就全在水中了;水都是白白的)

 

3.进一步根据过滤判断是否溶解(10min)

 

师:

通过刚才的实验和对溶解做出的定义,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溶解;不溶解)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它是溶解/不溶解的?

(面粉在水中能看见颗粒,还有沉淀出现,所以说面粉在水中是不溶解的。

)为了进一步证明面粉在水中是不溶解的,我们把面粉分离出来。

我们再一起来做一个过滤的实验。

 

师:

我们需要用到的仪器和材料有,铁架台,漏斗,玻璃棒、滤纸,烧杯。

老师先演示一遍滤纸的折法。

我们把滤纸先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沿着一条边打开,就可以放入漏斗中,但要注意,滤纸一定要紧贴漏斗内壁,备用。

然后组装过滤装置铁架台。

底下放烧杯,再放上漏斗。

我们在过滤时一定要注意:

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的内壁。

过滤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然后是过滤过程。

过滤前,先用玻璃棒搅拌。

左手拿玻璃棒,右手拿烧杯。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边缘。

尤其要注意玻璃棒的角度,慢慢地倒,倒下去的水大概是一半滤纸高度的一半。

等漏斗里的水滴完拿出滤纸来观察。

 

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同时过滤食盐,沙子和面粉。

 

师:

过滤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过滤的时候,我们再来观察一下现在三个烧杯中不同物质的状态。

(食盐没有沉淀,沙子,面粉沉淀下来)

 

师:

现在我们就把滤纸拿出来,打开,看看滤纸上有什么?

 

(沙留在了滤纸上,过滤食盐溶液的滤纸上什么也没有。

面粉也留在了滤纸上)

 

师:

原来判断物质在水中是溶解还是不溶解有两个标准,现在我们又多了一个标准,……(能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三)总结(7min)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溶解”。

我们根据什么判断物质在水中溶解了?

 

(物质在水中看不见了,没有沉淀出现,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师:

今天我们课堂上只研究了食盐、沙、面粉的溶解问题。

那么下面这些物质是否溶解于水呢?

  

完成课堂作业本相应作业

 

《加快溶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物体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 “ 问题 —假设 —验证 — 证实 ”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教学方法】控制变量法、观察法、比对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热水、冷水、纸杯、方糖若干颗、水果硬糖若干颗。

为每小组准备:

250ML刻度烧杯6只、玻璃棒一根、冷水、方糖6颗、水果糖2颗、记录纸1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

考考你们,如果有两个同学小明和小红,我说小明跑得快,怎么证明?

(比一比)怎样比才公平呢?

 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索。

1.师:

老师倒了一杯冷的纯净水,放入了一颗水果糖,想请同学帮我试试够甜了吗?

(请一学生试喝。

预设:

不甜或没有味道)水中放入了糖,怎么会不甜呢?

(糖还没有溶解)

请大家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才让我以最快的速度喝到又香又甜的糖水呢?

2.生1:

(用筷子搅拌。

生2:

(把水换成热水。

生3:

(把水果糖打碎。

生4:

(把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