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小岛》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2274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小岛》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小岛》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小岛》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小岛》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小岛》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小岛》教案设计.docx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小岛》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小岛》教案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小岛》教案设计.docx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小岛》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小岛》教案设计

14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学习语文,是为了学会阅读;学会阅读,方能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循着这一目标,在教学中紧紧围绕“不可估量”这一中心词展开活动,以初识圆明园,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走出圆明园的设计思路,领悟圆明园的价值和圆明园的毁灭带来的损失都是“不可估量”的。

引领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通过丰富的语言训练,入情入境的多媒体引导,独具个性的朗读体验,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

力求打造充满人文关怀的高效语文课堂。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与圆明园有关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1.熟读课文,完成预学案。

2.了解圆明园的相关图片、文字,以及与清朝末年相关的历史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题目,激趣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写课题。

2.激情叙述:

“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万园之园的“园”。

一座圆满无缺的光明普照的万园之园,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

3.引导质疑:

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

预设:

想起了火烧圆明园的故事;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看到了圆明园各处的名胜古迹。

设计意图:

通过课文题目构建话题,了解预习效果,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学生自由通读全文。

提示:

遇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把每一个句子都读通、读顺。

2.检查学习情况。

(1)读准“煌、陵、澜、烬、剔”的读音。

给会认字组词语,了解字义。

(2)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

毁灭 估量 众星拱月 辉煌 殿堂 武陵 饱览 仙境 宏伟 唐宋 闯入 统统 销毁 奉命

(3)区别形近字:

拱—供 境—镜 销—消

(4)识记字形。

如:

“统”的右边与“流”的右边区别开,不要多一竖。

(5)理解词语。

如“众星拱月、辉煌”等可出示图片进行理解。

(6)指导写字。

①课件出示本课会写字的书写动漫,让学生观察。

②教师强调易错点和书写要点。

“毁”右侧不是“朵”。

“览”下边是“见”,不是“贝”。

“唐”中间横长,“口”内收。

“奉”下边不是“丰”,只有两横。

③教师范写“统、毁、煌、陵、闯”。

④学生练写,互相评价。

⑤教师评价。

3.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提出要求,同桌交流。

(1)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有哪些内容不懂?

(3)试着梳理课文结构。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教师可做适当点拨)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为下面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分别请五名同学读课文,相机点拨。

(1)第1自然段中的“中国”与“世界”要重读。

(2)第3自然段结尾一句有意境,找学生再读一遍。

(3)第5自然段,试问“为什么放火烧呢”,感受“销毁罪证”一词的意义。

2.梳理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两方面:

①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②圆明园的毁灭。

 可提示学生按照圆明园毁灭前后这个节点来划分。

(1)写圆明园毁灭的部分。

(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2)找出过渡句“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引导学生理解描写圆明园辉煌的部分是第2、3、4自然段。

3.学生朗读印象深刻的课文内容,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自然段。

思考:

读了课文后,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

(无奈、痛恨、惋惜。

设计意图:

指名逐段读课文,既是对学生前一环节自读课文的检查,又可以让学生通过这次活动了解课文内容,真正做到熟读课文。

通过理清层次,再次深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最后,通过朗读印象深刻的课文内容,各抒己见,确定本课学习的情感基调。

四、总结内容,课堂延伸

1.学生谈多次读文的收获,并试着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

2.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3.推荐阅读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了解被列强掳去的“七子”。

明白“国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设计意图:

回顾、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想感悟;搜集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增大阅读量,了解历史,增强爱国之情。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学,初“识”圆明园

1.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

(烈火焚烧,建筑倾倒的声音和场景) 

激情导入:

就是这样一座人类历史上很大很美的花园,一座拥有无数奇珍异宝的园林建筑,却在连烧三天的大火中毁灭了。

看着这熊熊燃烧的烈火,你体会到了什么?

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

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将其梳理成本课的两大主要学习问题(大屏幕出示):

(1)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3.与生谈话:

读了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

(可长、可短,一句话或一个词也行。

预设:

(1)我觉得圆明园是我国的名胜古迹,它被烧掉了,很可惜。

(2)我想用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痛惜不已……

4.过渡:

同学们通过阅读有了自己的感受,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说明同学们学会了读书。

同学们阅读本文时要透过恨、惋惜等感受进行深入的思考。

这是我们读书、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目的。

如果我们学会思考,就会把情感沉淀在心中,把情感变成一种最理性的姿态。

设计意图:

利用影片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强烈震撼,迅速投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

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教师帮助梳理,“以学定教”,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教师的提点,将读书的目标再次提高,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走“近”圆明园

1.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提出重点词。

板书:

不可估量。

(2)多媒体出示废墟图片,感受圆明园“大”的特点。

①介绍圆明园占地面积约3.5平方千米,估算相当于多少个教室那么大。

②再读第1自然段,把刚才看完图片的感受和估算的感受带到课文里。

(3)句式转换练习。

①导学:

这一自然段用“是……也是……”把两个意思连起来了。

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必然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请同学们挑战自己,也用这个句式,说说它不可估量的价值。

②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圆明园的价值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齐读)

(4)过渡:

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多好哇!

既然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先要走进去,看看它的过去究竟如何辉煌。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历史。

(1)自由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运用读书符号记录读书收获。

小组合作学习:

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

结合课文具体谈谈。

(2)学生结合文中对圆明园的价值高度概括的三句话汇报:

①“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②“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③“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过渡:

这座园林建筑为何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

里面到底有什么呢?

我们来细读课文,走进圆明园。

设计意图:

阅读是从宏观到微观,从感知到品味的过程。

本环节先学习第1自然段,也是本文的中心句,再初步引领学生感知圆明园的历史,提炼圆明园的三大特点,揭示高度评价圆明园的三个句子,旨在给学生带来宏观的阅读体验,为走进圆明园奠定情感基础。

三、研读课文,走“进”圆明园

(一)走进这座博物馆、艺术馆。

1.指名朗读第3、4自然段。

引问:

圆明园里有什么?

(1)同桌交流、汇报:

“买卖街”、山乡村野、亭台楼阁……

(2)导学:

看来圆明园里的景观可真多啊,想看一处吗?

比如刚才同学们说到的“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算下来,近三千年啊!

如果一年里有一样奇珍异宝,那就得有近三千件,何况哪能一年就一件呢!

所以,圆明园里的奇珍异宝,用成语来形容应该是……(①数不胜数;②应有尽有;③琳琅满目;④美不胜收)

(3)多媒体出示奇珍异宝图和几幅名人字画。

(师生共同欣赏、感慨:

不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

(1)导读:

圆明园为什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呢?

你要通过读表现出来。

可以选择一句,也可以选择一段。

(2)学生纷纷朗读,教师相机点拨:

读出自豪之情,读得底气十足。

(3)教师引读:

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

3.再读“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这一次让我们扬起头,读出赞美的感觉。

(二)走进这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1.课件展示“买卖街”“山乡村野”“平湖秋月”“蓬岛瑶台”。

(1)指导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景观并加以想象,具体描述出来。

(2)请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圆明园的建筑——妙!

用朗读体现。

2.自由读第2自然段,学生根据理解画出圆明园的布局。

(1)出示课件,演示圆明园的俯瞰图,理解“众星拱月”。

(2)引读:

如此独具匠心的建筑,称得上一个“奇”字。

我们共同诵读。

3.圆明园内的美景是数不尽、道不完的。

法国大作家雨果是这样形容的:

“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课文中哪句话也是这么形容的?

(课件出示: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假如你漫步园中,看到眼前的美景,你想发出什么样的感慨?

(学生慨叹: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圆明园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啊!

通过学习,我们对圆明园有了这样的感受。

4.过渡:

这“瑰宝”和“精华”是谁创造的?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圆明园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结晶、智慧、劳动、汗水,更是一个奇迹!

然而它如今已变为废墟了,让我们走进毁灭的圆明园。

(三)走进毁灭的圆明园。

1.带着感受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2.理解第5自然段。

出示阅读要求:

(1)浏览第5自然段,思考:

圆明园是怎样被侵略者毁灭的?

在书上画出相关词语,从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作简单批注。

(2)同桌对比朗读,把“闯进”换成“进入”,把“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删去,通过朗读、比较、讨论,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3)用“不但……而且……甚至……”的句式来说说强盗毁灭圆明园的经过。

              “不但……而且……甚至……”表示的是递进关系。

3.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1)学生自由选择阅读要求中的一方面来汇报交流。

(2)举例子理解重点词语。

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统统”掠走,到底是怎么掠走的?

举例子说一说。

②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到底是怎么破坏、毁掉的?

(想象画面,运用动词,如:

踢、摔、砍、烧等,激起对侵略者的愤怒之情。

(3)出示两份资料:

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器,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着大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有的身缠着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链。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还肆意糟蹋东西。

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士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砸碎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

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持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当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的园林已被毁坏得惨不忍睹。

(4)谈谈自己的感受,将自己的感受带到朗读中。

(5)让我们目睹一下当年这些强盗野蛮抢夺、肆意破坏的情景。

(播放视频剪辑)大火把金碧辉煌的殿堂烧没了,把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烧没了……至此,圆明园曾经拥有的一切都毁灭了,什么都没有了。

(把黑板上的板书依次擦掉,一边擦,一边让学生跟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小结: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等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结合板书齐说:

不可估量)

设计意图:

“走进圆明园”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此环节中以教导学,借助三大环节的巧妙设计,即走进这座博物馆、艺术馆;走进这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最后走进毁灭的圆明园。

让学生品词析句,有感情地朗读,进而感悟圆明园是怎样的“美、妙、奇”,激起学生沉甸甸的思考。

四、情感升华,走“出”圆明园

1.穿越时空,联想表达:

走出圆明园,我们就要把刚才的感情化为理性。

现在我们做一次小小的体验,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一百多年前。

面对圆明园的毁灭,假如你是一位把握国家前途命运的皇帝;假如你是辅佐皇帝参与朝政的大臣;假如你是保卫圆明园或者保卫祖国疆域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士兵……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说一说,面对这样的毁灭,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2.学生进行沉甸甸的思考,各抒己见。

3.感性总结:

圆明园在今天已经作为一处遗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在离开圆明园的时候,我们不光要停留在恨上、难过上,还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所以,留给我们心中的思考还要继续。

这才是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我愿亲爱的同学们走出圆明园的时候,最终懂得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拥有智慧、拥有尊严地活着!

4.配乐播放《七子之歌》(节选)和《和平宣言》(节选),放朗读音频,在荡气回肠的音乐和诗歌中结束课堂教学。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特定角色交流的过程中领悟到:

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了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侵略者的欺辱。

从而领悟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和魅力所在,那就是不但要会学习,更要懂得怎样做人!

这正是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实现了情谊融融、书声琅琅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中,始终以情为线,以读为轴,这里有师生的交流之情,有生与文本的感悟之情,有迸发的爱国之情。

多种阅读形式交替使用,诵读训练要求明确,以读引思,以读悟法,在读中感悟和积累。

引导学生一步步把课文读懂、读深、读透,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走了一个来回”。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5《小岛》教案设计

15* 小  岛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讲述一群海军士兵驻扎在一座小岛上,用自己的力量改造出一片绿地,一位将军到访,参观菜地,与士兵分吃一锅菜汤的事,表达了士兵们甘于吃苦、敢于创造的革命精神,以及将军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本教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假设自己是课文中的那位将军,介绍小岛的情况,介绍上岛后发生的事情,写成一篇上岛日记,并写出自己的心理活动。

为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汇报的方式品读文本,练说日记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守岛夫妻》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

1.了解小岛的相关资料。

2.完成学习活动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课

1.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这样一座小岛,它远远望去,就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

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却驻扎着一群海军士兵。

(板书课题)

2.今天我们将走进这座小岛,去聆听一个动人的故事。

(指读、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开课伊始,用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查课前预习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合作。

出示小组交流目标:

(1)读准音——读准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义——交流课前预习中新掌握的词语的意思。

(3)提困惑——统计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字词问题。

2.师生互助交流。

(1)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①“咙”读lónɡ,不读lǒnɡ;“舀”读yǎo;“炊”读chuī。

②“哼”是多音字,本课读hnɡ。

③“域”右部是“或”;“舀”下边是“臼”,不是“白”。

(2)理解字义、词义。

预设:

礁石:

出示礁石图片帮助理解。

并与“岛”进行区分。

牙龈溃烂:

探寻原因,缺少维生素。

怔:

发愣。

哽:

①食物堵塞喉咙不能下咽。

②因感情激动等原因喉咙阻塞发不出声音。

(引导学生明确文中的“哽”是第二个意思。

设计意图:

五年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尤其应该强化对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

这个环节重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解决字词的困惑。

三、整体来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介绍一件事,我们要交代清楚哪些要素?

预设: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板书)

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交流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预设:

课文讲了将军上小岛检查,发现了一片菜地,守岛战士用珍贵的小白菜请将军吃晚饭,将军不忍吃,最后与战士分吃蔬菜的事。

设计意图:

学生了解记叙文六要素的知识点,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做准备。

四、介绍小岛

1.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出相关语句,思考:

小岛是一座什么样的岛?

预设一:

小岛很小。

(引导学生从第1、2自然段中找出相关依据。

出示相关语句:

 “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

“小岛转一圈也用不了十分钟。

预设二:

小岛很热。

(引导学生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相关依据。

出示相关语句:

 “将军上岛时正是这儿比较凉快的时候,但也有二十多摄氏度。

预设三:

小岛不适合居住。

(引导学生从第1、4自然段中找出相关依据。

出示相关语句:

“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

“在这个地方,蔬菜是很难生长的。

因为主要吃罐头,有的战士上岛一段时间后,就会牙龈溃烂,嘴里起泡。

从大陆上运来的蔬菜,还没上岛,就要烂掉一大半。

2.在这样的环境下,却驻扎着一群海军士兵,你有什么想说的?

(引导学生感悟中国军人不怕吃苦、守卫国家的伟大精神。

3.指名读小岛的相关句子,请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小岛的情况。

(1)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2)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

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并指导学生掌握从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及概括整合的能力。

五、感悟军人情

1.过渡:

小岛虽小,居住条件虽差,却对我们有着重要的作用。

海军士兵们不怕吃苦,他们长年驻扎在这里,保卫着国家的安宁。

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想想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在哪里,说说理由。

(1)出示阅读要求:

(2)默读课文,边读边写感受。

预设一:

战士为将军送上一盘珍贵的小白菜。

(引导学生品读第31自然段,感悟战士尊重将军,关心将军身体的用心。

①如果你是将军,听到了队长的那番话,你会怎么想?

②学生交流。

预设二:

将军与战士分食一桶菜汤。

(引导学生品读第33~35自然段)

采访活动。

环节一:

将军,你给战士们分菜,看到他们马上躲远,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

环节二:

将军,你为什么把菜倒进汤里?

学生交流。

环节三:

将军,看着战士们自觉地围了过来,喝着你舀给他们的菜汤,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指导学生揣摩将军的内心活动,为写将军日记做准备。

①学生交流。

②小结:

战士们关心年迈的将军,为将军送上一盘自己亲手种的珍贵的蔬菜。

将军心疼战士,把菜倒入汤里和战士们一同吃。

预设三:

战士背土带菜种到岛上。

(引导学生品读第6~8自然段,感悟战士思念家乡,又善于改造环境的决心。

①学生交流。

②追问:

如果你是将军,听到了队长的这番话,你对这群战士又会有怎样的想法?

你想对岛上的战士说些什么呢?

③小结:

正是有了这样一群爱动脑、肯创新的战士,才有了小岛上的一片绿色菜地。

这是小岛的希望。

预设四:

油布的秘密——中国地图。

(引导学生品读第29自然段,感悟战士的中国情,爱国心。

①追问:

将军,当你看到这一幅由菜构成的中国地图时,你的想法是怎样的?

②学生交流。

2.小结:

守卫祖国的每一位战士眼里是中国,心里也是中国,满满的爱国情,让我们牢牢记住这群最可爱的人。

设计意图:

教师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揣摩语言,交流对人物品质的理解,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中交换思想,重点品悟人物的心理,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六、指导写日记

1.将军带着我们参观了小岛,让我们认识了一群不怕吃苦、热爱祖国、敢于创造的守岛战士。

将军有一个习惯,就是写日记,他准备把这次小岛之行写进日记里。

我们来帮他回顾一下他上岛之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和战士们又发生了什么事,心情又是怎样的。

(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2.指导学生选择一个环节来写日记片段,强调突出将军的心理活动。

(相机板书:

心理活动)

3.学生写日记,教师巡视。

4.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

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努力创设让学生书写的情境,善于捕捉学生书写的题材,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书写指导,并鼓励学生交流。

七、延伸到课后

1.写一篇完整的《将军上岛日记》。

2.观看《守岛夫妻》的视频。

设计意图:

课堂授之以渔,课外拓展延伸,趁热打铁,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小  岛

1.将军上岛。

看到:

油布

      绿油油的菜地

听到:

土和菜种是战士们从家乡背来的

2.战士邀吃晚饭。

看到:

一盘小白菜

      菜地里的中国地图

3.与战士让菜。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两点:

1.不动笔墨不读书。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读书做记号。

解决生字词难题时,我指导学生将小组内的困惑记录下来。

感悟小岛特点时,我指导学生圈画相关语句。

品悟人物形象时,我指导学生找找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并写写体会和感受。

教师一定要创设学生学的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阅读任务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提倡讨论式教学。

课堂初,我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生字词困惑,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确立学的主体性地位。

课堂中,我抛出主要问题:

“找找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说说理由。

”学生在读文、思考之余,进行大胆交流,思维的火花碰撞,让课堂在交流探讨中深入文本背后,帮助学生感悟人物品质,揣摩人物心理,为写日记做好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