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汽轮机学习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2181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厂汽轮机学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厂汽轮机学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厂汽轮机学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厂汽轮机学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厂汽轮机学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厂汽轮机学习总结.docx

《电厂汽轮机学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厂汽轮机学习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厂汽轮机学习总结.docx

电厂汽轮机学习总结

电厂汽轮机学习总结

【篇一:

《电厂汽轮机》总结】

模块一汽轮机的工作原理总结

单元一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

1.汽轮机的概念:

将蒸气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旋转式原动机。

2.汽轮机的分类:

a.按工作原理分为:

冲动式(由冲动级组成)和反动式(由反动级组成)。

b.按热力特性分为:

凝汽式(进入汽轮机的蒸汽除回热抽汽外全部排至

凝汽器);背压式(进入汽轮机的蒸汽除回热抽汽外全部送至热用户);调整抽汽式(进入汽轮机的蒸汽除回热抽汽送往回热加热器外,还有调整抽汽送往热用户,其余排至凝汽器)。

中间再热式(从锅炉出来的蒸汽进入汽轮机作过功后送往锅炉再热,然后再进入汽轮机作功)。

3.汽轮机型号:

△x—x1/x2/(x3)—n。

4.级的概念:

由喷嘴和紧跟其后的动叶组成的基本作功单元。

5.在级内的能量转换过程:

热能在喷嘴中转换为动能,动能在动叶中转换为机械能。

6.级的工作原理(按在动叶中的流动情况不同分):

冲动作用原理(蒸汽在动叶中流动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反动作用原理(物理上的反动作用原理是:

蒸汽在动叶中流动只改变速度大小,不改变速度方向,但在汽轮机中应用反动作用原理工作的同时必须应用冲动作用原理,即蒸汽在动叶中流动既改变速度方向也改变速度大小,否则无法推动动叶旋转)。

8.级的分类:

a.按工作原理分:

纯冲动级(反动度=0,动叶叶型对称弯曲),反动级(反动度=0.5,动叶叶型叶喷嘴叶型完全相同),冲动级(反动度=0.05~0.2,动叶叶型介于纯冲动级和反动级之间)

b.按结构分:

单列级(同一级只有一列动叶栅),双列速度级(同一级有两

列动叶栅,只有小机组的第一级是双列速度级)

c.按工况变化时通流截面积是否变化分:

调节级(变,只有喷嘴配汽式汽轮机

*的第一级和调整抽汽口后的第一级是调节级)c1?

?

2?

hn

9.喷嘴出口汽流实际速度的计算公式,

11.喷嘴损失的计算:

?

hn?

c12t?

(1?

?

2)2

13.蒸汽在渐缩斜切喷嘴中的膨胀:

当压力比≥临界压力比时,在斜切部分不膨胀,喷嘴出口汽流方向角等于喷嘴出口的结构角;当压力比<临界压力比时,在斜切部分膨胀,喷嘴出口汽流方向角大于喷嘴出口的结构角,两者之差称为偏转角。

偏转的原因:

在斜切部分,一侧压力由临界压力突然降至出口压力,另一侧则由临界压力缓慢降至出口压力,所以造成两侧压力不等,汽流就是由这个压力差推动偏转的。

14.通过喷嘴的蒸汽流量:

当喷嘴达到临界状态(压力比≤临界压力比)时,计算公式为:

**gn?

0.648aminp0/?

0,当喷嘴为达到临界状态(压力比>临界压力比)时,计算公式为:

gn?

aminc1/?

1或gn?

?

naminc1t/?

1t。

其中?

n为流量系数(通过喷嘴的实际流量和理想流量的比值)。

15.动叶的进口速度速度三角形:

u?

?

dbn/60w1?

c12?

u2?

2uc1cos?

1sin?

1?

c1sin?

1/w1

216.动叶的出口速度三角形:

w2?

?

2?

hb?

w1c2?

2w2?

u2?

2uw2cos?

2

?

?

2?

?

1(纯冲动级)?

2?

?

(反动级)?

?

?

?

(3~5)(冲动级)121

tan?

2?

w2sin?

2w2cos?

2?

u

17.动叶损失的计算:

?

hb?

2w2?

t(1?

?

2)18.蒸汽作用在动叶片上的周2

向力:

fu?

g(c1cos?

1?

c2cos?

2)?

g(w1cos?

1?

w2cos?

2)

22.轮周功:

单位质量蒸汽对动叶片作的功。

23.轮周功的计算公式:

wu=pu/g。

24.轮周效率:

级的轮周功与级理想能量之比。

27.速比:

圆周速度与喷嘴出口实际速度之比。

x1=u/c1。

28.速比对各项损失的影响:

喷嘴损失与速比无关,动叶损失随着速比的增加而增大,余速损失随着速比的增加先是减小,然后是增大。

30.最佳速比:

轮周效率最高时对应的速比称为最佳速比。

31.最佳速比的计算公式:

32.纯冲动级与反动级的比较:

在各自的最佳速比下,纯冲动级的作功能力是反动级的二倍;但反动级的效率高于纯冲动级,而且在最佳速比下,反动级的变工况特性好于纯冲动级。

33.双列速度级与单列级相比:

增加了第二列动叶损失和导叶损失,蒸汽作用给动叶片的周向力的计算公式为:

f?

?

?

u?

g(c1cos?

1?

c2cos?

2?

c1cos?

?

1+c?

2cos2)级的

轮周功率的计算公式为:

pcos?

?

?

?

u?

gu(c11?

c2cos?

2?

c1cos?

1+c?

2cos?

2)

34.级内损失包括:

喷嘴损失、动叶损失、余速损失、扇形损失、叶轮摩擦损失(只存在于冲动级中)、部分进汽损失(只有部分进汽度小于1的级存在)、漏汽损失、湿汽损失(只有级内蒸汽的干度小于1时存在)

35.叶轮摩擦损失的产生原因及减小措施:

原因:

叶轮与隔板间蒸汽摩擦及此处蒸汽与叶轮隔板的摩擦。

措施:

减小间隙及提高叶轮、隔板的表面光洁度。

36.部分进汽损失的产生原因及减小措施:

原因:

在叶片旋转至不装喷嘴的非工作弧段时,需要将动叶内的不工作蒸汽,从叶轮的一侧鼓到另一侧,消耗能量,称之为鼓风损失;在动叶片旋转至装喷嘴的工作弧段时,从喷嘴射出的高速汽流首先要将动叶通道内的蒸汽吹走并加速,也要消耗能量,称之为斥汽损失。

措施:

选择合理的部分进汽度(使部分进汽损失与喷嘴、动叶损失之和为最小),在不进汽的弧段加装护罩。

37.部分进汽度:

隔板上装有喷嘴的弧长与整个圆周长之比。

38.漏汽损失的产生原因及减小措施:

原因:

蒸汽绕过喷嘴或动叶从动静径向间隙中漏过,减小了作功的蒸汽量;同时漏汽混入主流还会扰乱主流形成损失。

减小措施:

在动静间隙处加装汽封片,在叶轮上开平衡孔,设计动叶根部反动度为0.03~0.05。

39.湿汽损失的产生原因及减小措施:

原因:

由于蒸汽的凝结减小了作功蒸汽量;蒸汽携带水珠消耗能量;水珠进入喷嘴和动叶偏离设计方向形成撞击损失(并且对叶片有冲蚀作用,冲蚀现象最严重的位置是:

动叶顶部进口背弧处)。

减小措施:

加装去湿装置,对叶片易被冲湿的部位进行硬化处理或贴金(加焊硬质合金)。

40.扇形损失:

原因:

叶栅通道呈扇形布置,使汽流的进汽角沿叶高方向不等于叶片的设计进汽角,形成撞击损失;汽流产生径向流动也会引起附加损失。

减小措施:

当径高比(叶片的平均直径与叶片高度之比)≤8~10时,采用扭曲叶片。

41.级实际的热力过程线:

42.动叶的进出口速度三角形:

44.级的内功率的概念:

单位时间蒸汽对汽轮机轴作的功。

45.级的有效焓降的概念:

单位质量蒸汽对汽轮机轴作的功。

46.级有效焓降的计算公式:

?

hi?

?

ht*?

?

hn?

?

?

hb?

?

?

hc2?

?

h?

?

?

hvf?

?

hp?

?

hx

47.级的内效率的的概念:

级的有效焓降与级的理想能量之比。

单元二多级汽轮机

1.多级汽轮机的余速利用:

多级汽轮机中前级的余速被后一级利用的现象。

2.下列级的余速不会被利用:

与下级部分进汽度不相等、尺寸过渡不光滑、级后有调整抽汽口、最末级。

3.多级汽轮机的重热现象:

多级汽轮机中前面级的损失可以被后面级部分利用的现象。

4.重热系数:

由于重热而增加的理想焓降与汽轮机理想焓降之比的百分数。

即:

?

?

?

?

ht?

?

ht?

ht

5.多级汽轮机的热力过程线:

7.多级汽轮机的损失:

两大类:

内部损失(影响蒸汽热力状态,可以在热力过程线上表示出来)和外部损失。

内部损失包括:

进汽机构的节流损失(产生原因:

蒸汽在新蒸汽管道中流动的节流损失,一般会使压力降低3~5%)、各级级内损失(其产生原因祥见第一章)、排汽管压力损失(产生原因:

蒸汽在排汽管道中流动的节流损失,一般可以通过将排汽管设计成扩压管的方法来解决)。

外部损失包括:

机械损失(产生原因:

在工作过程中,转子和轴承的摩擦;在工作中必须携带附件一起转动消耗能量)和轴端漏汽损失(产生原因:

汽缸内蒸汽压力与外界空气压力不同,所以造成高压端蒸汽通过轴端间隙漏出和低压端空气通过轴端间隙漏入的问题,通过设置轴封系统解决)。

8.汽轮发电机组的效率:

(看似复杂,实际上掌握规律就好记了)

相对内效率:

汽轮机的轴功率(或称内功率)与汽轮机的理想功率之比。

即?

ri?

pi?

hi?

pt?

ht

pept相对有效效率:

发电机的轴功率(或称有效功率)与汽轮机的理想功率之比。

即?

re?

相对电效率:

汽轮发电机组输出的电功率与汽轮机的理想功率之比。

即?

rel?

机械效率:

发电机的轴功率与汽轮机的内功率之比。

即?

m?

pelptpepi

发电机效率:

汽轮发电机组输出的电功率与发电机的轴功率之比。

即?

g?

pelpe

绝对内效率:

汽轮机的轴功率(或称内功率)与锅炉出口蒸汽所具有的热量之比。

即?

ai?

piq0

peq0

pelq0绝对有效效率:

发电机的轴功率(或称有效功率)与锅炉出口蒸汽所具有的热量之比。

即?

ae?

绝对电效率:

汽轮发电机组输出的电功率与锅炉出口蒸汽所具有的热量之比。

即?

ael?

各效率之间的关系:

?

rel?

?

ri?

m?

g

绝对效率与对应的相对效率之间的关系:

?

ai?

?

ri?

t

【篇二:

汽轮机实训总结】

汽轮机实训总结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理论中寻找答案,在理论中挖掘知识,在实践中攻固知识。

汽轮机是能将蒸汽热能转化为机械功的外燃回转式机械,来自锅炉的蒸汽进入汽轮机后,依次经过一系列环形配置的喷嘴和动叶,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汽轮机转子旋转的机械能。

蒸汽在汽轮机中,以不同方式进行能量转换,便构成了不同工作原理的汽轮机。

汽轮机是一种以蒸汽为动力,并将蒸气的热能转化为机械功的旋转机械,是现代火力发电厂中应用最广泛的原动机。

汽轮机具有单机功率大、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

汽轮机按照工作原理分为冲动式汽轮机和反动式汽轮机。

冲动式汽轮机蒸汽主要在静叶中膨胀,在动叶中只有少量的膨胀。

反动式汽轮机蒸汽在静叶和动叶中膨胀,而且膨胀程度相同.

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虽然经老师的讲解有了了解,不过不是全明白,我就在书中找答案。

例如凝汽器水位调节,从规程的学习中知道了正常运行中凝汽器热井水位需控制在1/2-1/3处。

平常工作监盘中发现水位波动时高时低,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水位保持在1/2-1/3处,即保持在400-600mm之间,当水位波动时用低压加热器的出水门进行调节,水位过高关小阀门,反之,开大阀门。

通过调节此阀门我知道了它的位置同时也明白了与之相对的低压加热器的进水门是一直处于全开状态的。

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也明白了凝汽器水位也影响排汽真空和凝结水过冷却度。

当凝汽器水位过高时,排汽1

真空下降,凝结水过冷却度增大,因此保持凝汽器水位在适当范围很重要。

例如,汽轮机油压下降,主油箱油位不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1.首先严密监视各轴承油温及运行情况,再启一台润滑油泵。

如果是调速油压降低,可启动高压油泵,或根据情况调整负荷。

2.检查主油泵工作是否正常,主油泵入口压力是否比正常低,是否主油泵射油器工作不正常或入口有杂物堵塞。

3.检查油箱或机头内以及轴承压力油管是否漏油。

如有必要时停机处理。

4.检查油系统滤网是否堵塞,而使油压降低,如果是运行中允许应及时切换清理滤网。

4周的实训,让我改变了很多。

这段时间锻炼了我的耐心和毅力,平时的监盘和操作阀门提高了我的认真和责任心,和同事们互相学习、一起工作的工作氛围增加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从对工作一窍到能胜任一定的工作,锻炼了我不叫苦不说累的奋斗精神,同时也使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总之,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有了完善,带着这笔宝贵的财富,我将在今后的生活中努力拼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生活。

自实训以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兢兢业业,在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表现良好,短期的汽轮机系统实训,学校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